艺术学基础和知识(6篇)
时间:2024-12-01
时间:2024-12-01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新
0.引言
高等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而高校艺术科目具有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通过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予自身更强的动力。高等教育的艺术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正确分析艺术教学的特点之外,还要根据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采取必要的艺术教育措施,保证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艺术教学实际。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学是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大学生处于接受知识能力很强的阶段,而艺术科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1.1高等教育艺术教学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艺术教育中,其重点内容就是全面培养人才的整体素质,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艺术素质的双重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才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价值体现。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调节杠杆,以人才的素质培养为基础节奏。艺术专业教学要体现出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在学生能力上注重基础知识、艺术修养、人文理念等多项能力培养。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体现,高等院校将艺术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就是清晰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在艺术专业教学中,需要突出基础理论、艺术修养、思想道德教育、审美鉴赏等内容。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多个领域的需要,例如艺术科目的专业教师,音乐类制作人员,美术教育工作者等。人才发展是经济运行的指导者,社会进步也是人才发展的大环境。高等院校在艺术专业教学上,需要掌握好与时展并行的重点内容,将艺术专业提升到新的层次,重视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推动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1.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学习在高等院校属于辅科目,每个高校在教学重点上都各有侧重,但是由于艺术专业的类别和内容都是相似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艺术教育教学只有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艺术教学内容,并做到活学活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艺术能力和艺术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重视实践学科的教学。高等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等,但是,在专业知识的设计中,还需要分出层次。分层次分难度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当前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实际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能够在特殊的事件中发挥优秀的作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的实践性是教育体制的升级和现实要求。
1.3根据艺术教学需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
结合高校艺术教学需要,艺术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提高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如何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模式和目标满足实际需要,成为了艺术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并做到根据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积极进行艺术教学的相关改革。改革是为了突出高等教育的特点。艺术专业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侧重于艺术知识教学和与艺术专业相关知识教育。珍惜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以知识的全面化、科学化开展艺术教学活动,是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在整体教学效果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根据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求,对艺术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使高校艺术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能有所创新,为高校艺术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教学改革的优势,更新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引进适应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
2.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对策
2.1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认识
在高校教学中,艺术教学多数时候都被认为是副科,尽管艺术教学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艺术教学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结合当前高校教学实际,艺术教学不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要进行全面更新之外,还要认识到艺术教学对高校整体教学的影响,使高校艺术教学能够在教学地位上得到提升,从传统的副科教学上升到主科教学的位置,确保艺术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因此,对艺术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的认识,是创新高等教育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既包括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第一,知识的传授。也就是通过艺术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数量。第二,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实际就是学生学会了运用艺术思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从粗放的感情,到感受到世界万物的变化和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强吸引学生的地方,但是,通过对艺术知识的传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教育中的有趣原理,学生就会充满兴趣,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第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不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2.2改善高校艺术教学知识结构,完善教学体系
从目前高校艺术教学的开展来看,艺术教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艺术教学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高校艺术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在艺术教学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确保高校艺术教学工作能够找准重点,提高高校艺术教学的实效性。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把知识分为几个重点部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其他学科的难度,用艺术知识作为调剂,创造出艺术课的优越性。例如美术教学对风景的描画,音乐教学中对旋律的感受,能够强化学生的艺术意识,使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思维去理解艺术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满足高校的艺术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中,积极引导,提升多种能力。艺术教学是教与学的连贯动作,教与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再先进的教学手法,都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条件,因此,要掌握教与学的节奏,就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作用。同时,采用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科目的内在联系,艺术的魅力在于反映了自然界的形态和美感,而艺术教学就要从课堂返归到大自然,通过课堂与现实世界的对比,体现艺术知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艺术教学的优势是一旦学生认知到艺术的美感和体验,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艺术教学中,知识原理的讲解和渗透要更加直接,运用最为原始的解释方法,使学生的艺术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2.3全面加强高校艺术教学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设置
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概念,并根据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完善的软件和硬件教学基础,是提高高校艺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教师素质和完善教学配置是重要手段。同时,也更需要教师具有教学过程的实际操作,就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直接性的知识传授和艺术思想的传播。为了提高艺术教学质量,高校应积极结合现有的艺术教学资源,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上入手,通过强化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保证艺术教学能够在整体性和全面性上达到预期目标,保证艺术教学取得实效。在课堂上,拓宽教学活动开展的平台,给予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艺术学习习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把握,既要倡导教师的积极作用,也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
2.4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
教育改革的明显标志就是在教学观念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就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生作文教学主体,是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艺术教学的重要侧重点。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艺术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很多,专业课程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因此,在高校的艺术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实际上就是转变教学之间的关系,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更加有利于教师发挥作用,减少负担,鼓励学生的参与作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的心智都处于较为成熟的心理,那么,将学生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就是教师作用发挥的重点。教师要树立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的认知程度。
2.5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设计教学过程
艺术教育要实现创新性教学,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教师教学是为了提高成绩,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分数,教学效果用分数和成绩还衡量。在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学活动已经转变了落后的思维,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本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就要根据高等教育特点,明确艺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方法。例如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努力感知艺术的存在形式。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要以艺术科目的基本性质为基础条件,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艺术教学的基础层次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高等阶段艺术教学中,学生具有不同的艺术基础,每个人对艺术科目的理解和感知都是不同的,艺术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就要实现每个学生都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针对这样情况,教学活动就要区分对待,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类型,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基础条件,采用有针对性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基础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就要适当的补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将老知识和新知识有效结合,将知识梳理成有效的延续类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感受不到障碍,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印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个性化的表现,能够更好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协同作战,促进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结语
艺术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设计中重要科目。艺术课程只有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做好特色知识的教学,才能保证高校艺术教学在教学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积极转变艺术教学理念,并结合艺术教学实际,制定特色化的艺术教学策略,对提升艺术教学水平和促进艺术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艺术教学变成高等教育阶段有活力的学科。在信息化时代,艺术科目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都更加具体化,细致培养学生的艺术运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是实现艺术教学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是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成栋.《艺术概论》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8).
[2]张榕庭,段志勇.浅谈艺术教育[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3).
[3]郑昱.艺术的教育功能[J].文学教育(中),2011(09).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构成艺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现代设计人才要求的高起点、批量化,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日益紧迫。但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纵观全局,要想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比较完整,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而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它存在与一切艺术和设计的任何角落,也是世界各高等院校该类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
一、构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是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训练学生如何利用元素进行美的创造,研究如何运用和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等的重要课程。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训练的基础。
在国内,构成设计从最初的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发展到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的构成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了新的时代设计元素多媒体与电脑技术的运用。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艺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重视构成艺术课程中的交互性知识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是抽象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构成单独形成审美的造型。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综合构成容易营造出更具美感的形态。这一点应该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是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调查分析,这一点并没有在课堂上被教师所重视。产生这个误区主要归因于现行的教材存在薄弱环节,授课教师对抽象构成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透。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元素也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几个元素符号,倘若其中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完整,必定会限制构成创作在一定范围的“自由度”,增加构成设计的难度。学习这些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还是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的条件,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谈及下一步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学习构成学的主要目的或称为专业设计的问题。
2.不同构成艺术课程中的误区
掌握构成艺术的理论、技法和实际应用方法是学习构成设计的前提要求,即使简单化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肌理、空间、群化等平面构成形式,都应该在实现它们的实用之后再考虑体现其审美形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构成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错误现象就是:学生以完成作业而练习,不知所用,导致学生厌学。色彩构成教学包含色彩理论和心理色彩创意构成两项内容。
前者讲授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是理解性的内容;心理色彩构成是创意性训练的环节,追求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花费的精力大都在学习基本的色彩原理和“程式化”的构成方法,与应用性设计有关的创意作业在最后一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按照授课顺序,学习立体构成是美术类学生接触三维空间造型的第一门课程,同平面、色彩构成相比,立体的空间构成的语言和视角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完成的条件更多更高了。准确地说,立体构成是学习抽象雕塑的理论、方法,但教学中存在着典型的误区,因此混淆了立体构成和“行为艺术”的区别;初学者不习惯用审美法则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等因素,常常导致“堆砌式”的组合;综合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本特性。广泛地接触材料,是掌握构成应用的关键步骤。
三、构成艺术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1.重基础,宽口径
重基础、宽口径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国的设计教育改革起步较早,基础课的比例已增至50%,同样日本的设计专业也是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才能进入专业课程的进修。而在欧洲的设计院校则不把课程固定在过细的专业划分上,这都反映了人们对设计基础课程新的认识和重视。在我国,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起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与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设计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加强。深感这一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是师生交往、同学之间交往及教育者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有美术学院的教师都是流动的,通过聘任的时期来掌握和控制,是为了保证艺术教学观念的更新。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构成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在通过一些课题的训练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达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平面构成中主要是对图形的构思、组合和分解,从而再形成新的形来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教师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对于今后专业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平面构成用在各种平面设计当中,色彩构成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立体构成主要用在雕塑,建筑等方面。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整体的审美水平和对艺术的理解。对构成课程的教学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性教学与课程整和为我们基础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二是实践出真知。理论教学教授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实践则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构成艺术教学实践与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使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在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实践中更加成熟完善,实现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潇玮.浅谈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艺术与设计,2008年03期.
[2]赵擂.构成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a].广东轻工业,2008年4月第4期.
[3]吴筱荣.走出构成艺术教学的误区—基于当代构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关键词】信息化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前言:计算机技术自产生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当前已经能够与多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广泛应用。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又产生了诸多边缘学科。针对该种情况,我国包括艺术类院校在内的各大高校均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新教学理念与目标。本文对信息化进程中的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进行重点分析,以期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能够更加完善,培养更多适应时展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前便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但是,包括艺术类院校在内的大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当中,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的、师资素质方面均不能够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及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此,必须要跟随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促使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第一,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趋向于全民化,因而比较专业的计算机人士认为应该取消或者弱化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二,按照新课改和教育部要求,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时被压缩,该方面所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并不能够发挥实际教育价值和意义。第三,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比较重视计算机工具以及相关使用方法,难以切实有效的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要应用技能。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
1、明确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首先必须要明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要求。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能够构建一定的计算环境,对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表达方式熟练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为了达到教学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必须引导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多方面理论进行掌握,对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作出了解[1]。同时更要初步掌握计算机常用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集成与开发,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
2、整理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教学知识结构整理时,必须要按照教育部的相干指导意见,将其进行层次和领域的划分。若按照知识层次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分为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拓展技能三个层次[2]。其中,概念性基础主要是学生需要初步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概念与理论。技术与方法基础主要是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应用拓展技能主要是结合各个学科或者知识领域进行专业技能的结合与应用。若按照知识领域进行划分,则基本上可以分为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四个领域。
3、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应该明确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艺术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其他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具体需求,从能力、知识和素养几个方面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一般情况下需要将训练计算机思维作为整体导向,重视巩固基础,加强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其次,必须明确典型核心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多个知识模块[3]。最后,科学选择课程设置的方案。艺术类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需要更加科学的安排必修与选修课程,增加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教育团队的素质建设。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当中,更需要重视加强教育团队的素质建设。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同一门课程所配备的教师较多,但是水平却参差不齐。为此,艺术类院校必须要更加重视教师团队的管理,尤其素质管理。计算机教师应该定期参与到培训和进修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只有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方能够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结论:基于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我国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必须要作出积极的创新和改革,以此完善自身的教W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时,艺术类院校必须要明确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以及新课改的提出的要求,科学的整理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并且要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明兵.融入网络课程的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6(05):6099-6102.
关键词:高职;艺术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措施
一、高职艺术人才培养中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渐提升。而高职艺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艺术生在完成学业之后能够快速就业。与此同时,在艺术工作领域当中,时常会用到计算机技术,例如,图画的绘制、修图等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基础。另外,现阶段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高职艺术专业教学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高职艺术培养工作当中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艺术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对艺术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无法准确知道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艺术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秉持着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无法明确自身教育引导者的地位,没有充分尊重艺术生的意见及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生很难积极努力地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同时也无法感知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其二,教学方法落后。诸多艺术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强硬地将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每一位艺术生,没有充分地考虑艺术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进而导致艺术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地将实践教学法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进而导致艺术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将很难在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在高职艺术专业当中,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极为落后,不仅内容不全面,缺乏对艺术生实操能力的考核,同时教学评价方式也极为落后,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艺术生进行具体评价,无法降低教学评价的空间限制以及时间限制。另外,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艺术生评价结果设定得较高,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艺术生教学评价结果设定得较低,进而导致这些艺术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
三、提升高职艺术人才培养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适用性的措施
1.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只有在先进且适用的教学理念支持下,高职艺术专业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进而提升艺术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艺术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因此,相关教师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为此,首先,高职艺术人才培养教师必须准确有效地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提升艺术人才培养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重要性宣传工作,提升艺术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视度及认知度,保证其能够积极努力地参与到计算机基础学习活动当中。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实现教学角色的转换,明确自身教育引导者的地位,将艺术生作为主体进行具体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尊重艺术生的意见及想法,保证艺术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使艺术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必须明确现代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地设置理论教学课时及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课时。以此来保证艺术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2.优化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首先,相关教师必须落实分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途径教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深化教学三个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艺术生学习时间的长短进行具体实践。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艺术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将艺术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班级,将学习水平较高且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的艺术生划分到“快班”,对于该类艺术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要以实践应用教学为主,保证每一位艺术生都能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将学习水平较差的艺术生划分到“慢班”,对于该类艺术生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同时要注重艺术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以此来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习水平较差的艺术生能够积极努力参与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当中,进而提升其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流程等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进行具体演示,同时教师不要过多占用课堂时间,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在课后,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艺术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使艺术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到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方式。当艺术生了解到具体的操作流程之后,教师要引导其进行实操训练,以此来保证每一位艺术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能够在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3.优化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艺术生能够准确认知自我,教师能够明确自身教学成效的关键依托体系,只有在完善且适用的教学评价体系支持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才能在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保证艺术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相关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为此,首先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将艺术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归入教学评价的内容范畴,以此来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进而保证教师能充分了解每一位艺术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便于其快速寻找到艺术生的共性问题,并给予解决。其次,优化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然后在平台当中设置相应的题目,引导艺术生进行解答,然后依照艺术生的解答结果,进行具体的评比打分,同时在实际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必须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以此来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证艺术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到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后,在实际进行考核题目设定的过程当中,充分结合艺术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考核题目,然后引导艺术生进行上机操作解答,以此来降低抄袭问题出现的概率,进而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在高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进而保证自身能够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提升艺术人才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近几年,高中艺术类考生明显增加,不少考生通过选考艺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随着艺术类考生数量的增加,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的利用短短的时间让这些数学基础薄弱的艺术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谈谈几点看法。
一、艺术生的学情分析
(一)艺术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不强
多数艺术类的考生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好艺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基础薄弱,凭文化课成绩难以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转而学习艺术的,他们的数学基础较薄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甚至对数学有畏惧心理。
(二)艺术生学习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
刚进入高三,艺术生的数学练习巩固的时间几乎放在课内,其余时间学习艺术专业课,不能全心投入文化课学习,相比普通考生他们用在学习数学的时间上远远不够。临近12月份还要参加统考,学生还需停课专攻专业,统考后还需备战单考,时间持续到来年3月份,耽误一轮复习的黄金时间。
(三)艺术生不能摆正心态
艺术考试结束,距离高考的时间已不远,艺术生易出现两种不良心态:一是缺乏自信,多数艺术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数学学科本身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学习兴趣淡化,对数学失去信心,没心思复习;二是浮躁情绪,大部分艺术类考生都能顺利通过专业课考试,相当于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所以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步到位,适得其反。
(四)艺术生数学成绩提升空间大
大部分艺术类考生都能顺利通过专业课考试,他们比普通类考生更迫切地渴望成功。再次,对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提升的空间更大,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如果能有效地查缺补漏,成绩可以迅速提升,而尤其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提升空间又是最大的。
二、探究方法,寻找策略
(一)加强沟通,端正艺术生的心态
教师应把树立学生信心贯穿教学始终,课堂起点要低点,多引导、小步子、多鼓励,不批评,以欣赏的眼光看他们,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有必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鼓励她们“敢问”“多问”。利用班会课放一些励志短片,让他们体会付出后收获的喜悦,树立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
(二)明确目标,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应认真研究高考考试说明、研读教材、课标和近三年考卷,按考点要求认真备课,明确目标。对于艺术生来说,复习时间尤为紧张,这就要求教师更要注意研究这些内容,找到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不走弯路,提高效率。在重点部分多重复多下工夫,一点一点突破。特别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这些高考题型比较固定且学生能拿到分的题目,要经常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通过做最近几年的高考题让学生练习。
(三)夯实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艺术生大多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复习时间又相对少,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时,教师要紧扣基础知识,让学生领会到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对于艺术生来说,一轮复习形同虚设,二轮又时间太紧。因此,没必要分一轮和二轮,在全面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后,针对一些重点强化复习,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知识的重现频率,要让艺术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和旧知识,反复加深印象。
(四)精选习题,注重点拨技巧
通过专题复习各个突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要编制一些“套题”,“类题”,“变式题”,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体艺生的数学能力。对于艺术生而言,最关键的是抓60%的基础分!复习过程中对必考的内容有针对性训练,比如集合、复数的运算、三视图、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函数定义域和零点、简易逻辑、命题和充要条件、平面向量、概率的求解等高频低分易得分题目,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数列、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等解答题加强训练。一周进行一次周练,题目的选择立足于高考选择题前8题,填空题前2题,解答题前3题,后三题的第一小题。鼓励学生多写解答题的过程获得的分点,顽强得分。
(五)巩固测试,及时有效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学改革;应用型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艺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模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也就相应增多了,而就业问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
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把握社会需求状况,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需求预测,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依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环境艺术方面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室内设计和装饰、装修等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但随着时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也将更加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
2、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包含着与之相关的若干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和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如何能培养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
3、特色性
这里所谈及的“特色”是指办学特色。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建筑类院校发展这一专业具有更广阔的可能性和前途。从行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系统中的一部分。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家庭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鉴于以上特点并结合其它专业特点,建设以建筑学为依托,侧重于建筑内环境设计、建筑外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和教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高职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办学特色。
4、创造性
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满足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
5、适应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涉及面广,要求设计者适应性强这样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认识这一点,结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能沿袭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深刻理解。应设立一些相应的关于环境、建筑、空间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拉开距离。
2、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在外实习的课题项目带到学校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而在实践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在设计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单个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重课程的融合和交叉,强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像在环艺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写生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塑造形体的能力。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可以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做些配色训练,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性和支撑性。根据环艺设计专业的方向决定基础课的内容,与环艺专业设计课程衔接起来,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4、注重专业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
专业基础课包括造型基础、理论基础、表达基础、技术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等。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中的开发性、改造性、系统性设计和问题等方面的设计。教学结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基础――表达基础――设计方法――专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还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专兼互补,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组建方式,以“热心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为标准,争取兄弟系部老师的支援,还应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选拔、招聘兼职教师来学校任课。
三、结语
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各类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大胆进行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林.论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黄寅.环艺专业课程建设的后现代思路[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