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3篇)
时间:2024-12-23
时间:2024-12-23
简代洪
(叙永县农业局四川省叙永县646400)
摘要:随着我国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病虫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蔬菜作物在种植及食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展病虫防治工作必须考虑到安全的原则。通过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确保蔬菜质量的安全,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字:蔬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策略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地加强了对蔬菜作物结构的调整,并且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中蔬菜作物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为了丰富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还从国外引进了新的品种。我国从国外引进品种丰富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但是也为蔬菜作物的病虫害的产生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因此对蔬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蔬菜作物存在的各种病虫害问题工作人员如何采取有效的策划成为各地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
相比麦子、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蔬菜作物在栽培的方式、品种方面都与其不同。蔬菜作物的播种期、生育期都不同,再加上蔬菜在反季种植时大棚的温度、湿度不一样,因此在病虫害很容易发生并且发生的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蔬菜作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病虫害现象,而且一种病虫都有可能对多种蔬菜作物产生危害性,蔬菜作物可能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的现象。目前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种类繁多,常年发生的蔬菜的病虫害有一百多种,因此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同时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
二、蔬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一)防治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蔬菜作物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受到农业技术人员较为短缺、机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限制也影响病虫害工作的进展。一般在农村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可以安排的工作人员很少,并且还负担着除了防治工作的其他工作,监测、报告都需要工作人员完成。虽然我国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广大的农村还需要进行病虫害工作的继续推广及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从事蔬菜作物病虫害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从麦子、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病虫害识别调过来,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发生的具体规律知识了解很少,这些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蔬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也就延误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的研究,因此针对工作人员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二)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开展较晚
我国的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相对较晚,工作人员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发生的时间、规律都还不清楚,一是缺乏有经验的教授或者前辈带领因此在具体的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中也是慢慢探索慢慢总结规律;未形成完整且有效的病虫调查与测报体系,收集的数据缺乏必要的可比性及科学性。而且未对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制定一定的等级划分标准,仅根据有限年份的调查资料来确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未采取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蔬菜作物的病虫防治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尤其在选用农药方面,一旦使用不当,便极有可能使得残留的农药含量过高,进而发生食物中毒现象。当前,工作人员大多采用外地或书本中的经验和技术,缺乏亲自实践,还未能充分了解一些蔬菜病虫药剂的作用与特性。
三、防治蔬菜作物病虫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植物检疫力度
目前我国蔬菜的生产已经查明的黄瓜黑星病、南美斑潜蝇、瓜实蝇、番茄溃疡病等对蔬菜作为危害性极大的有害生物,通过在蔬菜种苗的引进过程中,检疫相关部门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引进的蔬菜质量不会发生重要危害性问题。通过加强蔬菜的检疫还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危险性生物的蔓延,确保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农业的生态安全。
(二)严格检查遵循蔬菜质量安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紧密联系,而蔬菜作物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人们通常是食用新鲜的蔬菜,未对其进行加工,而蔬菜也不具备储存期与降解农药的过程,因而对农药的使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围绕产品安全来开展蔬菜作物的病虫防治工作,切不可马虎行事。
(三)保证施用农药的时间在安全间隔期
蔬菜收获之后应该及时送到消费市场,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是一两天之内,最长也不会超过十天。为了确保消费者安全食用蔬菜,蔬菜病虫害管理者在使用农药时一定避开安全间隔期。为了减少食物中毒的情况,在进行农药喷洒时部不要在安全间隔期内减少较大浓度农药的残留。通过在蔬菜的安全间隔期内进行用药,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农药的功能、特性和品种,注意用药时的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安全。
(四)使用低残留、低毒的农药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药研究及发展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更多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蔬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除了坚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还需要加大安全使用农药的力度,让更多的菜农意识到正确、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向广大的农民号召使用更加科学的低残留、低毒性的生物型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能确保人们食用蔬菜作物是安全的。
结语: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作物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食用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加强蔬菜作物的质量安全可靠性,通过不断的研制出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蔬菜作物的农药残留度,通过采用生物、物理等多种综合的有效方法解决蔬菜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1-0069-01
一、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概述
1.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生产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必须对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进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建设农业信息化,能够迅速改变传统农业中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成本,王云豪说过:“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类对于事物认识方面的不确定性”,只有掌握足够的农业信息,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的发展。
2.农业信息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人类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开始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其极强的信息处理传播能力,使得信息及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开始起主导作用。世界范围内,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增强,其农业信息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电话、广播的普及,使得农民获取信息实时性得到极大的增强;7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数据开始尝试系统的处理;80年代各类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得以重点研究与开发;90年代至今,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农业生产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等全自动化控制方式开始逐渐出现。现今,农业信息技术智能化、高水平网络以及数字化已经相对普及,正向进入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阶段而努力。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化应用
1.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要求
病虫害是造成蔬菜生产损失的重要原因,蔬菜病虫害分科属可共有上千种,蔬菜的病虫害防治贯穿蔬菜的整个生长过程,如何指导菜农及时、有效、正确地找到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关系到农药的使用,蔬菜品种的选择以及蔬菜种植技术的科学内容。当下,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的病虫害有了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而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广泛传播,人民对于蔬菜健康种植、农药残留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做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蔬菜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2.蔬菜防治病虫害的内容概要
蔬菜的种植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其病虫害防治也必须由此系统的分类。对于越冬期的防治,蔬菜种植要求对种植土壤深耕翻土、冬季灌水可将多种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地下害虫和病菌翻致地面。在秋收时节需要清洁田园、铲除杂草,消灭上面的害虫和病原菌;而播种期的蔬菜在选种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当地气候信息以及病虫害种类的基本结构,选用抗病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布局,适当调整蔬菜播期。在生长期的蔬菜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的监控和信息掌握,适当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乃至生物防治,掌握投放农药或其他处理器械的投放时间。
3.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信息化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强大的互联网系统可以建立有效的专家系统,传递相关专业信息,菜农可根据专家系统的诊断、推理、建议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专家系统在蔬菜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方面正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作用。多媒体的产生,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集成演示,帮助专家指导蔬菜生产,进行科学化管理。把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与多媒体技术结合,通过信息互联网技术,整合现有的资源和科学信息,构建病虫害多媒体诊断专家系统。
三、蔬菜病虫害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1.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蔬菜的病虫害必须依靠多元多角度的种植管理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等价的蔬菜病虫害管理综合系统,为实际农业管理的技术提供了必须的资料和数据。建立相关的病虫害数据库,害虫所属的纲、目、科、属,害虫基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等等,包括其蔬菜病的种类和其典型症状,以及传播特性。在技术支持上,将关于每种病虫害的治理方式,预防要求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可能方法,整理归类,并通过图像、视频等展示其应用效果和实践数据。
2.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建立完善的蔬菜病虫害管理系统,必须要准备完善的病虫害数据库,同时需要与田间情况作相应的适应。首先,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主要蔬菜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特点,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严格按照领域专家提出的病虫害识别整理推断建立系统,对其病虫害诊断保证一定量的准确性,并建立病虫害的相关材料和防治方法的系统框架,为农户提供有效的咨询、学习服务。
3.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路线
建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必须满足农业的人群的基本要求,以农民受众为基本对象,依托现有的正确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信息,从市场需求出发,多角度的完善系统的基本构架和对外窗口。将病虫害资源库进行逻辑划分、组织。对其中的解决方法和专家建议进行有机的组织链接,以有效的方式。并通过逻辑划分好的层次结构进行制作多媒体、文字、系统的基本内容和更新方式。为农民提供综合的问题咨询、农业生产模式、病虫害发生信息及处理方法为一体的学习沟通平台,完善蔬菜病虫害互联网咨询系统。
关键词:樟树市;蔬菜;设施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
江西省樟树市地处赣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霜期较短、日照充足的特点。年均气温17.7%,7月份平均气温29.3%,1月份平均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1.7%;≥5℃积温6145.6%,≥10℃积温5585.0%。年降雨量为1560mm左右,年均气温在17.5℃以上,无霜期为272天,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
1.樟树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过去,由于沿袭传统的产销方式,蔬菜经营存在连片规模小、商品蔬菜比重小、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用也逐渐上升到绿色环保无公害多样化要求。为应对市场需求,不少蔬菜种植大户紧紧围绕市场调结构、延迟季节搞大棚、立足规模建基地,发展“三高”增效益的目标。樟树市蔬菜种植地带已由最初的城郊蔬菜生产区辐射到全市各个乡镇,销售地点从邻近县市扩展到近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如洋湖福城村的西红柿村,张家山蛟湖的大蒜村,永泰车埠村和洲上沿河一线的冬瓜村等。在现有蔬菜种植的经验和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近年来樟树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也上了规模,截2016年底,全市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hm2,其中普通大棚433.3hm2,智能温控大棚16.7hm2,设施蔬菜总产量48750t,产值17550万元。
蔬菜生产管理稍有不慎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对环境、温、湿、空气、土壤等要求较高,设施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菜农们为达到高产出高收益的目的,会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农药,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甚至携带有人类致病微生物,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和诱发疾病。加强大棚蔬菜绿色防控措施,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尤其重要。
2.设施蔬菜生产绿色防控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农业防治通常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生产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繁衍扩展的生态环境,从而减轻或控制其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农业防治可以避免或减少采用化学防治而造成的污染。因此,在蔬菜病虫防治实践中,把农业防治措施作为首选措施,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切实加强科学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合理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滋生蔓延;合理轮作换茬,避免多年连作加重病虫害;合理间作套种,减轻病虫危害;实行深翻、冬冻、高畦作垄;合理施肥,及时排灌;有条件的施用腐熟有机肥及沼气肥;清除田边杂物,保持田园清洁;加强保护地温湿管理。
2.2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以虫治虫。比如丽蚜小蜂可寄生在温室白粉虱的若虫和蛹的体内,导致白粉虱死亡。当温室栽培的番茄每株有白粉虱1~2时释放丽蚜小蜂,若虫寄生率可达80%左右,可有效防治害x。二是以菌治虫。即用细菌性农药如BT可防治菜青虫,用BT与病毒配成的复合生物农药如威敌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三是以抗生素治虫。如浏阳霉素乳油可有效杀死螨类害虫,且对天敌安全;1.8%虫螨克乳油对鳞翅目、双翅目幼虫有较好防效。
2.3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病虫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绿色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栽培设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以利用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这些因素的办法来控制病害的发生,杀死、趋避或隔离害虫。常用的方法有:种子消毒,如晒种、热水烫种、高温消毒、低温或变温种子处理等。土壤消毒:深翻晒土、高温发酵消毒、棚内土壤湿热消毒等。移植前低温炼苗。高温闷棚、地膜覆盖等降低虫源基数。趋避性利用,如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黄板诱杀粉虱、蚜虫等,糖醋粉诱杀斜纹夜蛾等,灯光诱杀。防虫网覆盖。
2.4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和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并合理使用用药浓度;酸性碱性农药不能混用,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混用;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结果,适时适量用药,及时防治病虫。
上一篇:农业办公室工作职责(6篇)
下一篇:年销售员个人工作总结(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