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范例(3篇)

时间:2025-11-05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篇1

如何从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是网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尝试从信息哲学的角度探析该问题,应用信息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新范式,加强网络管理的基本信息理论教学,并通过信息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信息-语义-智能的多维度立体化层面的启示,帮助相关专业本科生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最终有利于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推进网络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

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构建;信息哲学

1研究背景

作为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一门重要课程,网络管理课程旨在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实践能力。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这一高等学校发展思路[1],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这一改革思路,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实践思维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已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2]。然而,在将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应用于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时,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基本信息理论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网络管理数据模型进行具体应用开发。因此,如何从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是亟需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2本科生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的构建

为了实现利用协议分析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培养总体目标,将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和发散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经过教学实践,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基本信息理论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网络管理数据模型进行具体应用开发。因此,亟需推进网络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帮助本科生培养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网络管理实践能力。对于本科生而言,网络管理的基本信息理论学习主要在于递进地理解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NMP)的抽象语法表示(AbstractSyntaxNota-tionOne,ASN.1)语言、管理信息结构(StructureofManage-mentInformation,SMI)、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MIB)与MIB树。实际上,SNMPMIB属于网络管理信息理论中的数据模型,它是针对实现者的细节层次上的具体模型,而网络管理信息理论中的信息模型则是针对设计者和操作者的抽象层次上的概念级模型[3]。在网络管理信息理论中,相对于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定义在更低的抽象层次,包含许多的细节。它用于为实践者服务,包括许多针对具体实现与协议的构造。因此,在本科生网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于面向网络管理协议的数据模型与信息模型及相关应用开发。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网络管理信息理论的理解不够透彻这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将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应用于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时,尝试在信息哲学的视角下从这两个专业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

3信息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新范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关于信息的哲学思考,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邬焜已提出,信息哲学是区别于所有其它哲学的一种元哲学或最高哲学[4]。牛津大学的弗洛里迪(L.Floridi)也提出信息哲学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这一基本论点。网络管理课程作为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一门核心课程,目前其教学过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网络管理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而相关的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等基本信息理论由于理解上的困难,不容易引起本科生充分的重视,这将可能导致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停留在简单的验证和模仿层面,不利于培养本科生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具体网络管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的康斯坦丁•科林指出,将信息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和一般教育课程学习的新的科学原则,从而形成一个教育的新范式,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建立一个新的信息科学领域的前瞻性结构,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5]。因此,通过借鉴对教育中信息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现有研究,考虑应用信息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新范式,加强网络管理相关的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等基本信息理论的培养,推进网络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支持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协同创新,进而尝试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引导本科生在面临移动互联网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SDN)等各种新型网络时,利用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解决不同网络管理环境中的具体问题。

4信息哲学对构建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的启示

与其它网络协议原理相比较,本科生在网络管理协议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在于,容易过分地依赖现有的SNMPMIB工具,却很少通过深入理解网络管理相关的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等基本信息理论,从而难以构建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进而无法针对不同的网络管理场景自主进行具体应用开发。考虑到这一实践教学难点,尝试利用信息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新范式探析相关专业本科生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的构建问题,以帮助本科生更加深刻地理解ASN.1语言与SNMP的SMI和MIB的实质,进而实现网络管理课程在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协同创新。在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时,不是将ASN.1、SMI和MIB这些语法知识简单地灌输给本科生,而是首先帮助本科生从网络管理信息模型的角度建立SNMPMIB的树型结构,进而从更高的抽象层次理解网络管理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等相关的基本信息理论。利用信息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在网络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将事实上的网络管理标准SNMP相关的ASN.1、SMI和MIB从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层面,推进到信息-语义-智能的多维度立体化层面,这将有利于本科生从融合的角度理解网络管理的信息理论等基本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管理的自动化目标[6]。在信息层面上,信息哲学的创新方法论启发在网络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引导本科生进行SNMPMIB树的解析,这样网络管理的焦点集中于网络管理信息理论的数据模型上,进而在语义层面上,网络管理数据模型包含各种被管对象,通过SNMP获取管理信息,在实践过程中引导本科生理解这些管理信息的具体含义,依据SNMP的SMI,由MIB被管对象的DESCRIPTION部分阐明,最终在智能层面上,面向网络管理的自动化目标,引导本科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分析网络管理信息之间的关联,为自动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奠定基础,从而在信息-语义-智能的多维度立体化层面上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更进一步,从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协同创新的角度,独立于具体实现与协议的构造,利用信息哲学的研究成果,整合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的网络管理信息理论体系,利用已有的网络管理协议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帮助本科生构建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通过构建的网络管理实践思维解决不同网络管理场景中的具体问题,以适应新型网络的管理需求,例如面向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SDN的综合网络管理。给出信息哲学视角下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网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协同创新思路。从信息哲学的视角出发,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网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采用一种协同创新思路,以网络管理信息理论中针对设计者和操作者的抽象层次上的概念级模型———信息模型为核心,包括网络管理信息模型的定义、加载、解析与浏览。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利用已有的网络管理协议API帮助本科生构建网络管理实践思维模式,使其思维不局限于网络工程专业或物联网工程专业,从而在面临移动互联网和SDN等各种新型网络时,逐步具备解决新的网络管理实践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5结语

本文通过应用信息哲学视角下的教育新范式,加强网络管理相关的信息理论和数据模型等基本信息理论的教学,从而利用信息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信息-语义-智能的多维度立体化层面的启示,帮助本科生构建网络管理的实践思维模式,最终旨在推进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与物联网工程这两个专业在网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协同创新。

作者:徐慧王春枝叶志伟宗欣露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Z].2010-07-29.

[2]徐慧,王春枝,陈宏伟,宗欣露.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4).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5计算机网络6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基础的主干理论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学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等,这些内容抽象、空洞,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实验是掌握这些理论的最好方法,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原理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目前高校大多数的网络实验都偏向于网络操作系统应用方面的实验,缺乏完全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层次的网络实验体系和网络课程设计[1],特别是在协议理解与设计方面。同时国家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考试逐年加重实践环节的考查,学生就业更强调实践动手的能力,因而借助于一定的软、硬件手段来完善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迫在眉睫。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困难,计算机网络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短缺,主要的硬件设备只有电脑,据统计,直到2000年左右,国内大多数学校没有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和实验室[2]。由于实验条件的制约,使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长期徘徊在课堂讲授和书本上,学生很少有实际动手实验的机会。他们只能从书本上了解计算机网络,因此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而实验条件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实验相关的设备比较昂贵,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而且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高校很难跟上设备的发展速度;二是缺乏适应各自学校特点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建设方案,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样学生缺乏能动性,对网络的认识和理解仅限于PC机,个别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甚至把计算机网络等同于一些通讯软件,如QQ等。在考虑这两方面原因的基础上,应把教学探讨的主要着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这部分。

二实验内容

由于各高校的实验室设备不同,配置的软件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学科研究方向不同,使得各高校所开设的网络实验内容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针对本科生开设的网络实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

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网络的各种协议,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主要实验有:以太网帧的构成、IP地址分类与数据包组成、IP地址转换协议、ARP和IP控制管理协议、ICMP和UDP数据报的传送、TCP数据通信、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和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WINDOWS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TELNET、SNMP及其他。

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网络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综合性实验又可分为基础实验和高级实验两大类。主要实验有:(1)基础实验。包括双机互连、以太网组网实验、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及操作、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了解,TCP/IP诊断实用程序、流媒体的认识与应用,SSL实现安全数据传输的利用。(2)高级实验。包括虚拟局域网的配置、路由器的使用、网络数据包的监听和分析,网络故障仿真及分析,管理TCP/IP网络互联环境、配置IP路由协议和广域网络、IP流量管理和安全控制配置,IPX网络互联配置,PPP串行连接,配置帧中继网络。

3.设计性实验

主要是用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程序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UDP及TC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学习应用Ja-va、C#进行简单的面向连接的网络程序设计,实现网络数据传输。主要实验包括异步串行通信编程实验、实现利用停等协议传输数据文件、编写简单的C/S程序、编写简单的SMTP邮件服务器并观察其通信过程,建立一个网络API函数库、编制一个多服务的服务器、设计一个时钟同步协议和一个滑动窗口协议[4]。现在,越来越多高校把网络实验从理论课程中抽离出来,独立开设课程,以便传授尽可能多的网络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知识。

三搭建实验平台与设计实验项目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隶属于计算机网络教研室,计算机网络教研室搭配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与一个学生创新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主要有计算机、华为路由器、交换机、双绞线、压线钳、网络测试器等计算机网络实验相关的主干设备。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学生人数比较多,路由器与交换机的数量不足,因而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使用真实的机器做实验的讲解、分析,采用软件模拟器的方式完成网络实验的实践。根据上面的分析以及参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参考其他成熟的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实验作如下安排。

(1)物理层实验:双绞线的制作;实验设备(双绞线、制线钳、网线测试器)。

(2)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相关软件(Ethereal分析协议数据包、Snifer抓包软件)。

(3)网络层:ARP协议分析;实验相关软件(Ethereal分析协议数据包、Snifer抓包软件)。

(4)IP协议分析。

(5)IP组网实验。

(6)TCP协议分析及基于TCP的通讯程序设计,简单的通讯程序设计不再使用基于C++的套接字的方式,采用对Sockeet封装得更好的Java或者C#的编程方式。

(7)DNS协议分析与设置。

(8)DHCP协议分析与设置。

(9)局域网工作原理与实验。

(10)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采用相关的路由器仿真软件来实现,这类软件有很多,如专用于华为产品的华为点点通、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BosonNetsim等。

对网络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是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环节,网络实训作为对课程整体的考查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全方位的考查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5]。实训环节应安排到课程末或学期末,用专门的时间由专门教师指导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项技能训练。实训题目的设计应该多样化,网络实训的题库正在设计中,主要设计一套能够综合运用网络知识体系的方案,如构建一个局域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各种网络的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有各种不同的服务器,如HTTP,EMAIL和FTP等。实验的目的就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个实验需要以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完成[6]。这个实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求同学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利用任务驱动把它连接起来。让学生完成网络的拓扑图,管理好网络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等,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让学生动手解决从实践应用抽象出的题目,更好地理解网络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依托于学生创新实验室,采用/网络小组0校内的横向联合。像现在高校内部都建设有校园网,这是一个现成的,不需要任何再投入的“网络实验室”。网络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和校园网的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网络管理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的建设,既让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可以为学校节约人工成本。例如,现在很多办公室的计算机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安全性不高,出了问题只能找网络管理中心解决,不仅效率低,也加大了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量,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上。如果可以挑选部分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分配到各个相关部门,在课余或实习时间,帮助管理计算机,维护系统安全,无疑能够提高他们的网络技能掌握水平。

对网络课程的建议范文

Discussiononcourseinstructionofcomputernetworkforsoftwareengineeringmajor

HuangYongping

(DepartmentofMathematicsandComputerScience,Guangx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ongzuo,Guangxi532200,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characteristics,trainingobjectivesandthenetworktechnologydemandofsoftwareengineering,combinedwiththeconstructionofcollegenetworklaboratory,thearrangementofteachingcontentandexperimentalteachingarediscussed.Asuitableexperimentalteachingsystemforsoftwareengineeringisconstructed.Inteaching,thebasicprinciplesofthenetwork,protocolanalysisandnetworkprogrammingapplicationarefocusedon.Thetrainingofpracticalapplicationabilityisemphasizedtogivethestudentsnetworkknowledgeenoughforsoftwaresystemdesignandimprovetheabilitiesofsystemsoftwaredesignandprogramming.

Keywords:computernetwork;softwareengineering;curriculuminstruction;experiment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和网络环境逐渐融合,使软件运行平台逐渐从封闭、集中的单机环境向动态、开放和多变的网络环境转变,软件系统开发也逐渐趋向于网络服务化。因此,网络资源和环境成为软件系统开发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涉及的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它是一门交叉型的综合学科,是学生掌握网络相关知识的基础课程。我院在计算机专业侧重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为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全面的复合实用型软件人才[2]。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不能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本文围绕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网络软件编程能力,使之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特点。

1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一般着重介绍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大多是以OSI(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采取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介绍方式[3-4]。内容安排上还包括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宽带接入技术以及新型网络技术等等,概念太多,知识体系太理论、太抽象,不适合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而且,“计算机网络”课程覆盖知识面广泛,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网络技术知识,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调整和组织。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常用协议分析、网络编程应用和网络操作技术,侧重讲解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常用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应用等内容。在内容的讲解上力求循序渐进,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发展状况(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带宽、数据率等)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然后围绕TCP/IP五层模型,在物理层上重点给学生讲解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常用传输媒体和信道复用技术。数据链路层讲解上,先简单介绍现在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然后重点讲解PP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常用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加深对数据链路层功能理解和初步学会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层以IP协议讲解作为重点,结合学院IP分配情况,让学生学会IP基本配置和子网划分,通过讲解常用的路由协议让学生掌握路由表和分组转发过程。基于现在学院内部以及其他单位内部大量使用私有IP情况,网络地址转换NAT也作为网络层的重点内容讲解。运输层,首先让学生掌握端口号相关知识,然后进入UDP协议和TCP协议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端到端通信和进一步掌握协议分析方法。应用层,重点讲解常用协议,包括:HTTP、FTP、DNS等,并安排服务器配置、协议分析和编程实验。如果课时允许,在网络安全方面,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内容进行讲解,如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限制上外网的时间、钓鱼网站欺骗、ARP攻击等等;在无线网络方面,让学生动手进行无线路由配置,实现无线上网。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协议分析方法、锻炼网络编程能力、学会基本的网络操作和简单的网络配置。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从传统的偏重计算机网络理论的介绍转变为比较实用的学习,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软件系统设计所需的网络知识,并进一步提高软件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2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课程覆盖知识面广,概念多、内容抽象,如果采用纯理论教学方式,学生对真实的网络环境缺乏了解,教师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协议讲述清楚,学生也很难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实验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网络基本操作和配置实验。其内容包括: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或Linux)安装;各种应用服务器搭建和管理,如学习搭建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与管理,如网线的制作、组建局域网、文件共享和安全性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等。②网络协议分析和编程实验。在掌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功能,学会网络协议分析,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如C、JAVA或C++)编制一些网络协议和服务,实现简单网络应用,加深对网络原理和协议的理解。③网络工程实验。学会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通过网络硬件设备或使用模拟实验软件组建中小型网络等等。

从软件工程专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培养的角度考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理解外,应重点掌握TCP/IP协议分析和应用实现,充分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封装、发送、接收、解封装等。所以,构建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应重点安排网络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类实验,而对网络基本操作和工程类实验应该进行分析和筛选,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以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网络基本环境搭建和基本网络配置,加深对网络工作原理和协议的理解。

首先,网络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类实验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重点,结合实际网络模型和网络软件,从应用的角度分析和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原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网络分析和监测软件(如Sniffer、Wireshark等)的使用,学会捕获网络数据包,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方法,在这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网络程序设计和协议实现。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宽带拨号上网所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协议开始,该协议格式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对协议分析方法的掌握,然后按照TCP/IP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和学习各层次重要的协议,如Ethernet帧、ARP协议(掌握ARP广播和ARP应答过程)、IP协议、UDP协议、TCP协议、HTTP协议、TFTP协议、FTP协议、DNS协议等[5]。在协议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编写网络程序,如编程实现Ethernet帧的封装与解析、IP数据包的捕获与解析,实现功能简单的Socket通信软件(如TFTP简单文件传输)。通过实际网络编程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据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加深对网络协议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掌握网络环境中软件编程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网络软件编程能力。

其次,在网络基本操作训练方面,让学生掌握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网络配置,能为软件设计实现必要的网络环境配置,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组网、IP配置、Web服务器、DNS服务器的配置。此外,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网络知识以及做联网软件开发必须用到的基本技能,包括直连线、交叉线的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简单的网络故障排除和基本的网络服务等。

最后,网络工程管理类实验让学生对网络设备有感性认识,辅助学生对相应协议和网络技能的理解。我院内部拥有网络基础和安全、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认识课本上所讲述到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机房的机柜、配线架、实际的物理连线以及网络拓扑,增加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实际设备或通过使用Cisco官方模拟软件PacketTracer组建中小型网络,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架构。通过简单交换机配置,让学生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学习划分VLAN方法。路由器配置方面,重点让学生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以理解路由表、路由协议以及分组转发过程;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6],充分理解私有IP和公有IP地址相关知识。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完成一些比较难但广泛实用的实验(如VPN)等。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