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例(3篇)

时间:2025-11-07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改进

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它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图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基础是学生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学好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则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必将事半功倍。

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如此重要,促使我们不断关注和研究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纵观当前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tcp/ip协议的地位问题现行的教材一谈到计算机网络,必由osi(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模型开始说起;然后再说明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进而将两者作一番对照。这样处理的话,tcp/ip协议的重要地位没有显示出来。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工业标准、是事实上的标准。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就是学习tcp/ip协议。因此,tcp/ip协议应该占据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有些学生学完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后还不知道实用中的协议是osi还是tcp/ip。这与教材的内容编排、导向不无关系。

重视分析轻视综合从逻辑上说,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使用的逻辑一般是分析,即把tcp/ip协议分层论述,把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分而述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分析完了之后没有举出实例,把tcp/ip协议几个层次的内容、把计算机通信的整个过程都展示出来。

理论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满堂灌”,按照书上的理论讲一通,没有结合实际来谈,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和接受。tcp/ip协议实用技术,讲课时应注意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分析。

课堂教学枯燥tcp/ip毕竟是一系列的协议,课堂教学难免有些枯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用图表来说明问题。同时,应该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如制作教学动画。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1)把tcp/ip协议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使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紧紧围绕tcp/ip协议展开。(2)在逻辑上,要注意分析和综合两者逻辑的综合运用,最终把tcp/ip协议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3)理论知识要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tcp/ip协议、计算机通信是一个不可见的过程。只有借助嗅探器(sinffer)、协议分析器等辅助工具,才能把通信过程展现出来。因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尽早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进而学会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4)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把课程讲得生动活泼一些,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时,可以向学生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ie浏览器,输入某个网站的网址,直到打开这个网站的首页,这里面的通信过程是怎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把网络拓扑摆出来,如图2所示。问题就转变成计算机a是如何访问计算机b的web服务的。为了把尽量多的知识串在一起来讲,可以把arp、dns等协议也一并分析,整个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这样理解:(1)由于dns服务器、计算机b都不在计算机a的局域网内,计算机b的数据包要由网关进行转发,因此它首先要通过arp查询过程来获得路由器r1的mac地址。(2)计算机b通过dns查询过程来获得计算机b的ip地址,而dns报文是基于dup协议的。(3)计算机a与计算机b建立tcp连接,即“三次握手”的过程。(4)计算机a与计算机b进行http会话,计算机a访问计算机b的首页。(5)通信完毕,计算机a与计算机b释放tcp连接。(6)需要的话,还可以对中间的路由过程进行分析,把ip层的内容讲清楚。

上面的例子紧紧围绕tcp/ip协议而展开,综合运用了tcp/ip协议各个层次的内容,而且这样一个例子是实际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把这个例子做成一个教学动画呈现给学生,则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前言: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内广泛应用,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进行了解,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基础素质。因此,高校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内,教师与教材一直都是教学体系内核心,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已经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师对电子教案过于依赖,就会造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有限,学生也就无法自主进行学习沟通,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1.2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不同

由于受到地区及生长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学生所了解的计算机知识存在显著差异。偏远地区与城市内的学生相比较,能够接触计算机的次数较少,部分学生甚至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之间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及构造并不了解。但是城市内的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术已经初步了解。这样就造成学生所具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为老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造成较大难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1]。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2.1普及网络教学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逐渐普及过程中,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仅能够有效填补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够有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眼神。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在线服务,方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实际需求,同时学生还能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实践,选择适合自身应用的知识进行学习。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答题模式,例如网上测试、网上答题等,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在沟通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提高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2]。

2.2采用分级教学的形式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学生所存在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情况,高校可以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情况进行了解,在保证学生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能够采取分级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之后,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进行讲解,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知识的了解,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其次,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有着初步性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讲解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开展网络视频教学,有效缩短教学时间,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

2.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重视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及计算机网络学科特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要是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视情况,学生也就无法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计算机网络教学最新成果讲解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解,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效对网络知识及技术及时了解[3]。

三、结论

简而言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计算机网络教学问题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计算机网络教室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进.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才智,2012,21:245.

[2]范凌云,梁修荣.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时代农机,2015,10:115-116.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双语教

>>探索双语教学之路,建设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知识结构教学探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职计算机专业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系统结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计算机组成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浅谈计算机基础类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构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探究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浅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探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在线课程curriculum1-

4()

IETFRFC检索库()

internet2.edu

InternetAssignedNumbersAuthority()

中国IT实验室在线实验(/

www/school/ccnp-lab.htm)

本精品课程网站(/apply/teacher/

course_preview_index.jsp?curid=524&coursename=计算机网络&curstyle=default&from=guest&starts=

11&orderitem=curlevel)

推荐的期刊是: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特别是TCP/IP协议族;学会生成局域网和实现广域网连接;用Java语言实现协议Java小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了解“无线与移动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四个高级专题的最新进展。语言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阅读、写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组织方式、实践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校的安排方式如下:

(1)一开始就强调以Internet为研究目标和示例来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众多基本概念和术语,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自顶向下的顺序,比如介绍网络的第一个层次是应用层,它离应用程序最近,一旦学生们理解了网络应用,就能理解支持这些应用的网络服务,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对较低几层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最重要和最新的知识,放弃过时的内容。

3师资力量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是一只年青的教学队伍,学术带头人牵头,中青年为骨干,年龄、职称、学历梯队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不到35岁。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含工程师)5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教授从事基础课理论的教学;中青年为骨干,从事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理论课师生比为1:13,实践课师生比为1:8。本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本科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从1989年开始,在国内、澳大利亚及俄罗斯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15门,已先后主讲4届本科年级的计算机网络理论课,主讲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和研究生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等必修课课程,并一直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其他教师也都有一年以上国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或者通过了PET5水平考试。

4实践设计与国际认证

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网络实验室现已拥有上千台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的实验网络。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技能达标考试规范,学生必须在实验课程开设的10个实验项目和教材中的编程作业中选择完成5个。实验指导书使用本课程负责人主编的《ComputerNetworks:LaboratorySesssions》,其中集成了思科和微软的网络培训教程的核心内容,部分实验由课程组设计,部分取自课堂教材,部分取自参考实验教材,部分出自毕业学生的设计。

思科公司于2001年赠送我校CISCO网络实验室,向学生提供CCNA培训课程。两位教师接受了专门培训,获得了CCNP证书并取得了CISCO认证网络工程师的授权讲师资格。CCNA培训课程完全采用E-learning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阅读即时更新的英文原版多媒体电子教材,完成每节后的Quiz;在Scenario中完成试验并在LabPortfolio记录心得和troubleshooting步骤;每学期期末参加On-lineTest和LabTest,并可根据评估意见到知识缺陷点查漏补缺。完成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参加CCNA认证考试。本科学生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通过率达到100%,个别优秀学生考到1000分满分成绩。

华为公司也赠送我校华为网络实验室,向学生提供HCNA培训课程。另外我校还拥有Microsoft公司授权考试中心,向学生提供MCP、MCSE、MCSD培训课程。

5经验总结

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最初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英语的使用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在学期初,教学中的英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课件使用的语言应尽量与教材的语言一致,对关键词使用双语解释,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述,保证大脑中两种语言可以准确切换,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经过几周再逐渐加大英文所占比例,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幻片灯、课堂教学和提问、平时作业均采用英文,仅在极为重要的概念上稍作中文解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小测验的题目逐渐过渡到采用英文试题,期末考试则允许同学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答题语言,因为全英文试题有相当的难度,以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

双语教学教师的备课量很大,任务很重,所以学校应给予政策激励,比如在工作量计算和课时津贴方面给予优惠,在教材费用方面也应给予优惠。另外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培训双语教学师资,尽可能选派教师到英语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1]张铭,周立柱等.关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6).

[2]王旭东.关于计算机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4,(6).

[3]皮德常.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5,(6).

[4]蒲晓蓉,陆庆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