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收集5篇)

时间:2024-06-20

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5-01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由于其致残和病死率较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给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007年1月开始我们对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靖西县中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6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发病;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醒;无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44~73(53.29±8.26)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8例。对照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53.97±7.64)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待病情稳定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主要内容:(1)维持肢体功能位:①仰卧位:患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上肢放在一高度合适的软枕上。在患侧臀下放一软枕,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使骨盆前伸,以免骨盆回缩、髋关节后突,防止下肢外旋(但不要超过中间位),以免造成内旋。②健侧卧位:胸前放一软枕,使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屈曲向前放在另一枕上,髋、膝自然放置。③患侧卧位:患臂小心轻轻拉出避免受压,放在前伸位,前臂外旋,手指拉开,掌心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枕上,患腿在后微屈。(2)患侧肢体训练:①端正足:仰卧时病人足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0,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不向外倾斜。用枕头支撑足底和患侧下肢外侧,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②抬高患侧手足:脑卒中病人患侧手和足常出现水肿,用枕头垫于手掌和足跟下,以抬高手部和足部,缓解水肿。③被动运动: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逐步关节活动,活动范围以正常人的关节活动度为依据,每次30min,每天2次。④主动运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训练床上自行翻身转换训练、桥式运动、负重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训练时注意循序渐进。

1.3观察指标于入院时、干预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ADL和肌力恢复情况。ADL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2]。ADL正常为100分,20分以下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5~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50~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75~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肌力评定[3]:参考Brunnstrom。显效:30d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30d肌力提高1级者;无效:30d肌力无变化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预防或控制继发的发生和发展,尽早进行改善功能的训练,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得到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资料显示[4],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1~3个月恢复最快,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因此康复训练应该尽早开始。在康复过程中,通过主、被动训练可以刺激肌体,反射性地改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起到活血化瘀作用,使神经功能发生代偿和转移,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脑功能恢复。早期康复训练,还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压疮、骨质疏松、关节半脱位、足内翻等脑血管病的继发障碍[5]。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肢体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恢复,提高ADL。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操作正规,脑卒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安全的,而且通过患者的参与,可以使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刺激神经功能,防止正常脑功能的废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25.

[3]段秀珍,黄疗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8.

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训练,心理治疗

Hemiplegia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

WANGDong.

TheFourthHospitalofXi’an,710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psychologicalrehabilitationofcere-

作者单位:710004西安市第四医院

bralinfarctionhemiplegiclimbsinlagphase,convulsionphaseandtherelativerecoveryphase.Observerecoveryeffectsofphysicalexerciseanddailylivingcapacity.Methods80of140casesof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rehabilitationtraininggroup,earlyonsetpatientsweregivenpsychologicalandphysicalrehabilitationtraining.60casesofthe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treatmentandcare.Resultsafterrehabilitationtraining,Barthelindexwasusedtoevaluatethedailycapacityofthetwogroups,rehabilitationtraininggroupwas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verysignificant(P

【Keywords】Cerebralinfarction;Hemiplegia;rehabilitationtraining;psychologicaltreatment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发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常见的脑梗死症型包括: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等。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笔者对偏瘫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自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40例脑梗死病引起偏瘫患者,男95例,女45例;年龄37~73岁;经头颅CT检查诊断脑梗死;入院时间平均60d,首次发病均有一侧肢体瘫痪。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既往史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2.1两组方法对比对照组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执行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做心理康复治疗和患者肢体早期床边强化康复训练工作。然后对患者详细的功能障碍肌力评估。分别掌握好偏瘫3个时期(即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的治疗原则,制定4个阶段康复训练计划(即床边训练、床上动作训练、步行准备训练、步行训练),依据康复训练计划进行不同阶段的强化康复训练。

2.2注重患者心理康复做好心理康复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首先应创造舒适宽松的治疗环境,治疗师通过语言交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识偏见和适应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战胜心理障碍[1]。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心理疏导、情感关怀;②健康教育:讲述有关瘫痪的医学知识,以及现代医学的进步,指导其进行肢体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③家庭和社会支持性的心理干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具有重要的心理矛盾冲突的缓冲作用;④出院指导: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和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

2.3床边训练阶段(驰缓期)

2.3.1疾病处于急性期阶段,患者尚需要安静卧床时,即可开始在床边的训练。(1)良肢位设计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早期注意偏瘫患者在床上保持正确,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2)变换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3)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当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预防关节的挛缩。一般情况是由治疗师到病房床边进行训练,有条件的单位可由病房护士进行,训练时为了防止出现误用综合征。要注意①在绝对无痛状态下训练;②动作宜弛缓;③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④鼓励患者自我训练;⑤防止运动过量;⑥急性期以后的活动度维持训练。(4)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对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师指导下尽早地进行变化的适应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坐位训练的次数,尽早离开病床到训练室训练。

2.4床上动作训练阶段(痉挛期)

2.4.1患者病情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可以维持坐位30min时,即可转入本阶段的治疗。①治疗师辅助患者体验躯干与上肢双侧对称活动,建立健侧与患侧必要的和可能的相互作用;②协助患者向患侧转移体重,使患者掌握身体的平衡功能;③预防或破坏患者利用健侧调整代偿丧失的患侧功能和对患侧的忽略;④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⑤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

2.5步行准备训练阶段

2.5.1当患者具备立位平衡训练的基本条件和下肢自我控制能力时,方可进入本阶段的训练。否则患者就会因下肢缺乏负重控制能力而惧怕跌倒,使痉挛加重,诱发出联合反映和异常的运动模式,甚至造成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因此,掌握本阶段的训练时机是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目的①诱发和提高立位平衡反映;②提高骨盆控制能力;③掌握立位的下肢分离运动;④掌握双下肢站立相和迈步相得分解动作。

2.6步行训练阶段(恢复期)

2.6.1步行训练阶段进入本阶段患者应具备良好的立位平衡反映,以及立位的下肢分离运动。偏瘫患者80%以上可以获得步行能力,但是如何掌握良好的步态或尽量接近正常水平的不行能力,对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将康复目标确定在室内安全独立步行的水平,但年纪较轻或基本条件较好的年长患者,仍应将矫正异常步态作为本阶段的重要内容。康复目标①拄拐独立步行;②徒手独立步行;③室内独立安全步行;④上下阶梯;⑤复杂地面的独立步行;⑥室外独立步行。

2.6.2回归社会后的训练患者离开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回到现实生活,如何继续维持和进一步改善功能,增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是此后的主要问题。为了预防患者的运动量不足,体力低下,或是因运动模式异常造成继发障碍,治疗师一般将患者分为三个水平予以指导,即轮椅辅助水平、轮椅自立水平和步行水平。

3做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

针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技巧性训练手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精细协调训练。指导患者握笔、用汤匙、刷牙、洗脸更衣、进食、洗浴、转移等,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2]。时刻提醒患者及家属让患者使用患侧习惯,目的是训练患者健侧跨过身体的病侧取用物品,指导家属在没有治疗师训练的情况下,能够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

4统计学分析

采用Barthel指数在康复治疗前后各测评一次ADL,评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康复训练组入院时与出院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5讨论

5.1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消除因疾病而引起的心理障碍,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护理手段[3]。

5.2Barthel指数是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角度对康复护理效果预以评估。表1所见早期的康复训练组入院时ADL评估积分较低,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整体水平低下,对他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康复训练组出院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升高,并能达到中等水平,与康复训练实施前及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5.3偏瘫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着弛缓(肌张力下降)、痉挛(肌张力增高)、异常的运动模式、正常姿势反应及运动控制丧失。出现这些问题是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如果错误地将中枢性瘫痪认为是肌力的丧失,用肌力的大小评价功能恢复的好坏,鼓励患者进行提高肌力的训练,就会使痉挛加重,诱发出联合反映强化病理性的联带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导致训练陷入盲目性,将运动功能的恢复引入误区。随着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大多数患者的痉挛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联带运动也不典型,并且在早期就可以诱发出分离运动。因此,在准确分析问题和采取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法的前提下,患者的运动功能完全可以得到改善,从而使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过程大大缩短,使偏瘫康复收到很好的效果。

5.4偏瘫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训练方案科学合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如果卧床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废用综合征;床边训练时间太久,不能及时转入训练室,往往因病房条件限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不具备运动的基本条件,过早地离床训练步行,就会使痉挛加重,诱发原始反射和强化异常运动模式等。为此,提出4个阶段的治疗方法,即病房床边训练阶段、床上动作训练阶段、步行准备训练阶段以及步行训练阶段。这种分期方法可以与治疗较好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减少脑梗死偏瘫引起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9-309.

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运动训练

TheEffectofRehabilitationTreatmentonParkinson’sDisease/XUQiu-sheng,TANGQiang,DONGYi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3,10(20):150-151

【Abstract】Parkinson’sDiseaseisachronicprogressivediseasewhichcausestoseriousmovementdisorders,anditisdifficulttosolvethemovementdisorderswhichimpactonthepatient’squalityoflife.Rehabilitationtreatmentcanhaveapositiveimpacto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whoshouldbeencouragedtoparticipateinrehabilitationtreatment,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Parkinson’sDisease;Rehabilitationtreatment

First-author’saddress: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niversityofHeilongjiang,Haerbin15004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73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特征。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如手精细功能差、运动迟缓、平衡和行走功能障碍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1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

1.1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帕金森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手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系纽扣等;而后逐渐进展成全身性随意运动减少,如面部肌肉随意运动障碍可表现为“面具脸”;口、咽、腭肌随意运动减少表现为语音低调、语速变慢等言语功能障碍。

1.2肌强直帕金森患者伸肌、屈肌肌张力均增高,可表现为“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如累及颈部、躯干、四肢,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屈曲、上肢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收、腕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微屈曲[2]。肌强直和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还可继发引起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关节挛缩变形,影响患者转移能力,床上坐起、坐位-立位转移、行走始动困难等[3]。

1.3震颤多为首发症状,常常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变现为“搓丸样”动作,早期症状轻时可不影响正常生活,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1.4姿势和步态异常帕金森患者特殊的屈曲体姿使身体重心向前移,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患者姿势不稳,患者容易跌倒,步频(1min的步数)快,而且一旦起步,很难停止,即“慌张步态”。帕金森患者下肢运动迟缓、肌强直、关节屈曲挛缩等原因,致使患者步幅(在一个步行周期中两脚足跟的距离)减小,称“小碎步步态”。帕金森患者有时在行走中身体僵住、不能动弹,称为“冻结现象”,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极易发生意外。此外,帕金森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而中老年常伴骨质疏松,跌倒后又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常引起残疾和废用。

2帕金森病的康复训练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综合治疗是其治疗原则之一,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通过康复训练可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纠正患者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改善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

2.1全面的综合的康复训练对帕金森患者的影响全面的综合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应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及Berg平衡量表评价并证实了“改良强制性运动”(任务指向性训练、强化练习患者目前完成稍有困难的任务)改善了患者上肢功能,促进了下肢平衡和协调功能的恢复,而且任务指向性训练方法方便在家庭中应用,有利于患者的家庭康复[4],值得广泛推广应用。Pellecchia等[5]对帕金森患者做了为期20周的康复训练,这些康复运动训练以提高运动能力、纠正错误姿势、增加运动灵活性为目的。康复训练后,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部分和10m步行测验来评估,发现三项指标都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然而康复训练结束后三个月发现患者运动功能减弱了,但与训练前相比,还是有所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测验未发现此现象,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2单一的专项康复训练对帕金森患者的影响全方面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单一的、专项的康复运动训练同样可以提高患者的功能。

康复训练篇4

上肢活动

1.坐位或仰卧位,病人两手相握,患侧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手臂伸直、前抬上举、越过头顶,再慢慢放下来;左右侧移,再慢慢放下来;肘关节屈曲、伸直。

2.两手相握,将手带向面部,手腕左、右、上、下运动。

3.健手握患手腕部,将患手带向健侧肩的方向,再慢慢放下来至对侧腰部。

4.帮助病人活动肩关节和上肢,防止过度牵拉关节,以免引起关节疼痛。当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时,患肩在各种练习活动中前屈、外展的范围不宜过大,也就是说,前臂抬高不要超过肩膀,以免进一步损伤患肩。家人在运动时可给予协助。患者还可以做一些家庭的操作作业练习,如两手交叉相握推球或推圆筒;握手夹持圆木柱、易拉罐、塑料杯或大的象棋子;练习抓球,插板、拼图和搭积木等等。

下肢和步行活动

1.锻炼下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步行,患者可进行一些床上的准备练习活动。①被动的关节和肢体活动(由旁人进行);②病人自己练习两侧下肢的屈伸、内收外展动作;③桥式动作,即仰卧位时,双侧膝关节屈曲脚踏床上(患侧不稳定时给予扶持),让病人抬高臀部。在练习过程中健侧给予患侧适当的辅助。

2.步行前站立。头正位,眼睛朝前看,重心放在双脚上。

3.步行时先将重心移到患腿,健腿向前迈一小步,再将重心移到健腿,患腿提起、微屈膝,向前迈,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移到整个脚掌上。家人可在患侧给予支撑,练习熟练后,逐渐减少支持。

要点:步行姿势要正确,动作缓慢,初学时每次15分钟左右,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加重痉挛、影响行走能力的恢复。

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家庭儿童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中国0岁~6岁儿童CP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目前有31万0岁~6岁CP患儿,并且每年新增加4.6万例。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康复医生少,CP儿童多的局面,每天仅靠专业医生短暂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CP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

患儿小琦,男性,2003年7月在母亲25岁时出生,1胎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为3000g,出生时羊水呛入肺中,窒息缺氧,刚生下时不会哭。残疾类型为小儿CP,窒息为主要的致病因素。4岁时可坐、爬,6岁学说话,能够独立行走,腰硬、颈硬、流口水、只可发“啊、妈妈”单音,发音不清楚。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差、动作迟缓、肌肉强劲有力、上下肢运动障碍、吃手指头或东西、进食时饭粒洒地。患儿于2010年3月7岁时来本康复活动中心进行治疗。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CP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CP儿童的康复训练的训练场所中康复机构与患儿家庭紧密结合,强调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三、研究过程

1.评估诊断。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为痉挛性小儿CP,系由于锥体受损所致。患儿活动困难,当患儿头部变换时,其肌肉僵硬可从身体的一个部位移向另一个部位,其姿势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被动运动阻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运动功能:双下肢肌张力增强,姿势控制障碍,平衡及协调能力差,头部控制能力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运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分值为15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2.康复训练。在家长的参与下医生与各专业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对小明进行初期评估,通过评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活动,在训练过程中随时记录患儿的进步情况并随时调整训练活动。注意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平衡能力,改善头部控制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矫正大动作,诱发正确的精细动作。运动量及幅度由小到大,减轻流涎并注意智力开发,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坚定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四、结果

在4个疗程的康复训练结束后,对患儿运动功能(头部控制、翻身、爬、坐、膝手卧位、站、走、平衡、手部功能)进行评定。下肢可进行部分主动运动,姿势稳定性开始提高,坐姿稳定性提高。上肢可主动抓玩具,将食物送进嘴里,可支撑,需要家长帮助完成穿脱衣、洗脸、擦口水,在家长的保护下,可扶护栏完成上下楼梯。肌痉挛减轻,肌耐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拇指对合能力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为40分,比训练前提高25分,有训练效果对于运动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一致性。

五、讨论

25%~35%的CP患儿伴有不同程度流涎症,流涎的主要原因是咽喉发育不良,吞咽困难所致,应用口操经过对口唇、舌、颊部功能的反复训练,能有效的增强运动功能的协调能力。该CP患儿伴有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以及心理障碍,要因人而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全面检查评定患儿的功能障碍及康复潜在能力及个体差异,按时间要求及每一阶段的目标及任务。训练中定期考核,评估训练效果,随时改进方案及治疗措施。CP患儿的治疗体现在“早、长、全”。“早”即治疗时间越早越好,故在正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家长的参与将利于疗效巩固和提高,也为今后的家庭康复打下基础;“长”即意味着CP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治疗时间主要是在家里,而不是在医院,治疗师只能起指导作用,家长才是患儿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全”是指患儿在接受躯体功能障碍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启蒙教育,应注意康复治疗的同时兼顾教育、游戏和音乐的重要性。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必须教会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了解CP的患儿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家庭康复的优点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华夏出版社.2003.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