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新技术(收集5篇)

时间:2024-06-20

康复工程新技术篇1

关键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03-02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板块之一,是针对病、伤、残患者,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促进其身心功能康复并重返社会的学科。康复医学临床需要的补充是在中医学校设置关于康复治疗的专业,宗旨是服务社会,主线为临床方面的应用,以为临床能力本位,以就业率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等。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治疗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一、构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康复治疗技术高端技能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本校以“培养面向临床康复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能力本位培养”和“素质本位培养”相结合为培养目标,以“政、行、院、校”全面深度合作为平台,探索“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贯彻“三结合、三定向”即专业建设坚持校院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专业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为方向,完善“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项目导向、三环节循环”的教学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临床康复治疗工作需求相一致、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面向康复行业,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康复治疗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世界卫生组织ICF理论,参照WCPT、WFOT规定的教育标准,结合对该专业就业领域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康复治疗职业技能和康复服务能力,有涵养,有优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成后可以在各个医疗单位、康复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康复护理等工作的高端高端技能型康复专门人才。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为:全日制四年。人才培养规格既明确了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2.关于“职业化三级递进”。“职业化三级递进”模式具有如下特点:遵循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更能将理论联系实践。职业素质、道德和技能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行业的认知来实现知识的转变,将中医院校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1)对职业的认知阶段。从学生的思想教育沟通能力进行教育。通过多临床实践,多参考职业环境来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们多认知,多了解。从而认知清楚康复工作的流程,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明确工作方向。(2)职业认同是第二级阶段。规范医疗行业的行为与培养康复技术的主要场所是医院的治疗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指导学生深入职业,合理规划职业蓝图。在此阶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医学涵养,提高康复技能,为第三阶段大打下良好基础。(3)职业熟练是第三级阶段。开展为期10个月的“校院双主体指导管理”的准岗实习教育,依据要求负责监管实习的部门做出评价考核,让学生在此阶段中职业的意识、道德以及能力等都可以达到用人单位对职业的要求,为学生在社会中站稳脚跟提供坚实基础。

二、倡导“以项目为导向,坚持三环节循环”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康复临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反复强化,在“教中学、学中悟、悟中做”,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目标,达到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基地的开放性等特点。

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要在工作过程基础上,改革培养模式,强化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要制订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特色能力的高等技能技术应用型、紧缺型康复治疗人才的一套培养计划,需要与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病种及其特点相结合,重点培养康复治疗职业能力。同样的,本院依据康复治疗师考试的要求,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康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制定了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完善了技术专业理论。

三、彰显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

中医学既讲究整体的协调,同时又兼顾个体的差异,从推拿、针灸、传统保健、气功和药膳等治疗方式都体现了其优势和特色。因此在培养中医药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同时必须要根据中医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整合现代康复医学和传统康复医学的教学资源,培养出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深谙古今康复理论,能将太极、导引和气功等运动方式融入到现代康复疗法中,清楚熏洗疗法、推拿和针灸等专业技能,熟练地掌握康复治疗手段,取百家之长,提高康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四、引入新型临床见习制度

学校安排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完成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后,在进入大三之前暑假期间进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并形成规范制度,着重培养学生深入了解康复内涵,熟悉医院运作模式,掌握常见病康复治疗技能,从而在今后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五、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持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教学、实习以及就业一体化产学结合的模式。宗旨是服务社会,原则是提高就业率,在毕业之后参加继续教育如高级研修班等培训,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延伸学生教育时限,倡导紧跟时代,立足社会,将终生学习立为目标,提高工作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在2002年8月转发了由原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公安部、教育部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医学临床需要的补充是在中医学校设置关于康复治疗的专业,设置为本科四年制度,以尽快填补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空缺,得到迅速发展。康复治疗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学生不仅要通宵理论知识,还要学以致用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所以,根据现实中在康复技术方面急需高端技术人才的情况,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造出突出特点的培养人才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计划以及教学的实践中也要渗透进这些理念。所以,必须建立关于康复治疗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康复医疗方面的高端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毅,于景龙.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6):175-176.

[2]蓝巍.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2005,23(15):109-110.

[3]胡鸿雁.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研究[J].管理观察,2010,12(36):171.

[4]周立峰,付青兰,李海舟.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医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60):72-73.

康复工程新技术篇2

关键词:辅助器具;实验教学;研究

1研究背景

1.1康复辅助器具对残疾人的重要性残疾人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人。此类功能障碍者虽然有身体机能和/或身体结构的损伤,但也有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来克服障碍,即在潜能和障碍之间构筑一个"通道",这就是辅助器具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来补偿或代偿其功能障碍,使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文明[1]。WHO的社区康复指南(健康部分)中指出:"对许多残疾人来说,获得辅助器具是必要的,而且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没有辅助器具,残疾人决不可能受到教育或能工作,以致贫困将继续循环下去"[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显示,残疾人口达到近8300万,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占8.45%,曾接受辅助器具配备和服务的占7.31%,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有38.56%[3]。2011年,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收集到2138.0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数据,其中包括1360.2万持证残疾人和777.7万非持证残疾人。31.9%的残疾人有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30.9%有功能训练方面的需求,91.9%的残疾人有辅助器具需求[4]。这一系列数据提示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助残事业对康复辅具服务的客观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很多,而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1.2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才缺乏目前,我国缺乏辅助器具适配领域人才。参考卫生部标准,每2000名残疾人需要一套康复评估小组,包括1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工程师、1名辅助技术从业者和1名辅助技术供应商,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需要41480名康复治疗师,12444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等具有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因此,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5]。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源泉。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已经将辅助器具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构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但是,大陆地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跟师学徒,未进行规范的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6]。近几年才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辅助技术服务专业课程[7],导致了人才培养断层,严重影响残疾事业发展和残疾者的生活质量。

1.3康复实验教学方式不合理虽然,医学院校已经开设辅助器具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薄弱,有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杨慎峭[8]、李志华[9]、黄毅[10]等提出了培养技能型康复人才方案,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11]。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于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研究鲜见,为此提出这一构想,进行探索。

2研究流程

2.1研究对象康复治疗学2010级全体学生,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研究课程《康复疗法学》实验教学

2.3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2.4研究方式采用"塔式"教学模式,即"老师-研究生-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组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动手操作。

2.5研究项目使用扣钳、弹性钢丝、低温热塑板、热风枪、魔术贴钩面、魔术贴毛面等对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和脑瘫患儿常用辅助器具进行制作、开发。如:加粗的勺子、带弹簧的筷子、万能袖套、穿衣器、穿袜器、长柄梳、环扣毛巾、穿针器、翻书器、魔术贴等。

2.6评价方法对学生制作的辅助器具给予点评,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与建议。

2.7研究结果学生基本掌握辅助器具的制作工艺,对实验教学方案改革普遍满意,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临床。

3讨论

该研究基于我国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型人才这一矛盾而设计的。在既往的教学实验中,学生只是通过书籍、视频、图片了解到相关知识信息,而没有实际接触辅助器具,从而导致知识的盲区或掌握不全面。因此,该研究第一次提出在《康复疗法学》的教学中探索康复辅助器具自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并创新性引入"塔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学生"的一对多模式变成"老师-研究生-学生"为基本结构的"塔式"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作为高校自主钻研、独立研究能力最强的学生群体的优势,调动研究生和本科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的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进步,建立康复学习团队,培养具有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康复专业人才。通过实验教学、师生互动,用低成本改进、开发简单、实用、有创新性的康复辅助器具,更好的服务于残疾群体。

4结论

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学生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认识、理解和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图陵.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4-5.

[2]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M].武汉: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2011:93.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19.

[4]张均.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3:76-79.

[5]窦玉沛.加快建立健全全国康复辅具服务体系[Z].全国康复辅具工作会议,北京:2012,9.

[6]郑俭.中美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89-991.

[7]肖源.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46.

[8]杨慎峭,金荣疆,罗荣,等.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18):188-189.

[9]李志华,刘华,等.浅谈康复医学的教学[J].科技信息,2010,7:230.

康复工程新技术篇3

关键词: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海外教师

Abstract:Fieldworkisthemediatorthatthestudentscanconvertthebasictheoriesandknowledgetointellectualandmentalskills,whichishighlyrelatedtotheclient-centeredtreatment.Andthefieldworkofclinicalrehabilitationtherapeuticsisateachingmodetoprovideopportunitiesforthestudentstousewhattheyhavelearntinclasstowhattheycanuseinclinicalpracticeandgettingtechniques,attitudeandprofessionalperformanceaswell.

Keywords:Therapist;Fieldwork;Foreignlecturers

1背景

1.1目前康复治疗专业临床教育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康复医学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已经有多所大学开设了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截止2007年有6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1]。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起着中坚的、基础的地位[2]。但是由于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刚刚起步,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各院校目前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处于摸索及完善之中,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数量、专业性及培养的规范化还很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我国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的康复治疗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目前,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本科教学质量,从香港、台湾及欧美国家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本科生的师资队伍,使得近两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操作技能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和提高。此时康复治疗的临床带教的师资力量就相对薄弱,临床治疗师的临床带教工作压力变大,带教老师技术水平、带教的规范、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质量必须提高。

1.2医院康复治疗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目前在很多高校,尽管有多家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医院临床带教老师也承担了实习环节教学,发挥了合作教学、共同育人的作用,但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师康复治疗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各亚专业教师水平[4]。我国早期康复治疗专业的教育培养体系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了专业队伍成分复杂,前瞻性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足,与境外同行差距较大,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有所欠缺。以上原因造成了康复治疗师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临床带教的质量也随之降低。因此,提高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能力成了我们科室发展的重要任务。

2具体举措和内容

2.1海外师资的临床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康复治疗师临床带教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我院治疗师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康复治疗专业的发展,对于康复治疗专业的亚专业分化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我院决定从香港引进一些高年资康复治疗专业临床带教老师,从神经康复方向、运动损伤康复方向、心肺康复方向分别对医院现有的康复治疗师和在院实习生进行临床带教,各专业为期1个月,利用这种方法快速提高治疗师的业务和临床教学水平。

2.2帮助建立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模式临床思维就是如何判断患者的疾病,如何实施个体化的治疗,也就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比如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等各种功能障碍,治疗技术各种各样,包括徒手治疗、电疗、腊疗、水疗等等。所以正确的临床思维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显的尤为重要。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主要以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模式去思考和记录。SOAP模式包含了测量、评估及观察所得的信息,对主观和客观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最后制定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这种模式能够清晰的分析和录患者各种状态和治疗过程,使治疗师能够客观的评估、处理患者存在的问题。

2.3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综合应用康复治疗专业是培养在医院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职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因此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于各种操作手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临床康复治疗的质量、康复治疗效果以及病人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所以单个临床操作技能的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实际操作手法,如:关节松动技术、Bobath、PNF技术、Rood治疗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等基础操作手法,使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一种疾病所遗留下的功能障碍也是多样化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怎么样去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技术也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去探讨的问题。以中风后遗症患者为例,患者会出现痉挛、肢体活动障碍、平衡功能问题、感觉功能障碍、协调性问题等,这时单个的临床操作技术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运用肌肉牵伸技术、Bobath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Rood技术等才能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再以腰痛病为例,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还要用关节松动技术松动腰椎扩大腰部活动范围、肌肉能量技术增加肌肉力量等。

2.4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治疗技术及功法相结合当代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学会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包含了物理治疗(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Bobath技术、核心稳定性训练、肌肉能量技术等)、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还要学习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推拿、针灸、传统功法等)。很多临床研究证明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往往会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冯利刚采用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对照组仅给予牵引治疗,实验组给予牵引外行传统推拿手法复位,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3.5%。牵引配合推拿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牵引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效果与成效评价

在香港治疗师的临床指导下,首先带来了康复治疗和临床教学的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个性化临床带教,使得治疗师和同学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对于临床康复治疗师而言不仅在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治疗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在临床教学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学习我们要先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临床思维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康复治疗师临床教学查房制度,教学查房是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管理部门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7]。治疗师教学查房是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康复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确立、康复目标、康复治疗计划、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突况等。这项制度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康复治疗师临床教学规范化的、持续性的发展。

临床实习生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也受益匪浅,香港治疗师在临床教学查房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治疗的思维能力,拓宽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思维能力的发散,学生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运用,传统的针灸、推拿及功法都成为了他们实践与研究的对象。

4讨论

康复治疗学在中国起步时间不长、经验较少,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不妨引入香港、台湾、甚至欧美国家的一些优秀治疗师到中国来,在临床治疗上给予指导,在临床教学上给予帮助。国外学习进修人员有限,病种与实际情况可能也不一样。如引入先进的治疗师来临床指导,这样使得整个科室或医院人员都能共同学习,学习的范围扩大,同时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病种情况进行安排培训教学内容,使其更适合本院的实际需要与发展。康复治疗师的技术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今后我们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和创新,不断的提高人才康复治疗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芳,孟凡云,曹庆景.香港与内地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1(25):1090-1092.

[2]卓大宏.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6-410.

[3]李晓捷,张伟,姜志梅.对外交流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839-840.

[4]潘翠环,于瑞,李胜活,等.康复治疗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及教学基地建设与发展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2(11):1098-1100.

康复工程新技术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职业病等呈成倍上升趋势。如何提高上述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从事康复医学的我们更要使病伤残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不但阐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职责,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地位[1]。

康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整体护理,是康复护理和整体护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病伤残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躯体、安全、卫生、预防、舒适、运动、学习等方面的需要。现将开展的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的相关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护理意识,明确康复护理目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复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为了适应全院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院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加强康复医学理论的学习及康复护理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续、完整的康复护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复护士角色的转换。康复护师(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执行医嘱,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士)的工作,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护理观念,将一切为患者所做的“替代护理”变为指导患者利用残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护理”。

为完成此项任务,明确康复护理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巩固和保持患者现有的功能;②预防进一步的损伤;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④促使患者发挥潜能,鼓励和教育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帮助;⑥帮助患者家庭正确对待目前的处境,并进行必要的帮助,自始自终注意基础护理。

为了达到以上康复护理目标,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康复护士进行康复医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

以康复实践为主,采用讲座、技能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进展,提高本院康复护理技术和科研水平。以专业培训为重点,以功能康复为目的,以基础护理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方向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护士必读》基础护理部分、《急救程序》、《人体解剖学》中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部分)、18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护士的各班职责、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等。平时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教育护士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加上好的康复护理技术以顺应医院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

开展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每一种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制订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制定了康复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体康复护理表格:包含入院评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三)、康复护理计划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条不紊地围绕患者的康复内容开展整体护理并贯穿于对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效应,充分体现我院专科护理的特色,为康复护理向整体性、科学性、创造性发展的迈进打好基础。

加强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的协作精神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康复医学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发扬与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机构,开展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加强对康复医疗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完善统一量化的康复评价标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工作在各部门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还可以促进残疾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因此,护理工作在发扬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运动、作业、理疗、心理、言语、职业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不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都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沟通的技巧是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患者交谈,应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如:“哦,头痛,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交谈中,不随意插话或打断患者的谈话,集中注意力,及时反馈等。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5]。

讨论

现代护理工作领域的扩大,内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复护理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应用,护理人员与社会、伤、残患者间关系中的新变化,护理模式的新发展给康复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科康复医院,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人才的素质,抓好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发展,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并将康复知识的考核与护理职务评定、考核结合起来;此外,呼吁专科学校应尽早将康复护理教学搬上讲台,规范康复护理的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对病伤残患者进行残余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并站在专业的前沿及时吸纳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知识,为伤残患者的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复作出贡献。康复医学有美好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对每个康复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责任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甚至是全社会,共同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康复环境,让躯体功能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对残疾,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使得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6]。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发展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立足现实、团结奋斗,迎接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陈仲武,主编.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朱红,孙冰,主编.全科护士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蔡文智,刘玉梅.康复护士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1-542.

4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康复工程新技术篇5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

“我们应该用健康医学模式对待非传染性慢病,用健康物联网应对井喷式的慢病发病态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医学工程创始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俞梦孙给健康物联网下了一个定义,“健康物联网就是把健康医学模式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它的灵魂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关注点是疾病,目的是治病,这使得医生往往是患者得什么病就治什么病,有些病不容易治好。如果跳出疾病思维,从健康角度去考虑,那么慢性疾病患者实际上有许多通向健康的道路。这就是健康医学模式,它的关注点是健康,目的是增进健康。”

俞梦孙进一步指出,人具有强大的自组织能力,各种疾病、亚健康状态多由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变化引发。所以,生病后不应仅仅是治病,而要以机体健康运行模式为目标,调理整体失调状态,增强机体的自组织和自修复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俞梦孙想到了将健康与网络结合起来:“跳出现有医疗体制,把网络技术与健康概念连在一起,借助互联网信息传输形式,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健康状态辨识与调控技术,就能对人的健康进行网络化管理。”

让每个人能与健康专家直接对话

健康物联网让每个人能与健康专家直接对话,维护健康。“在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会建立健康档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更新,并针对具体情况做网络干预。比如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找到能有效治病的社区医疗机构,甚至在家接受健康服务。与之相配套的,需要建立健康培训园区,包括社区医生、健康师等。这个模式里还可以有保险公司的参加,它可以把一部分理赔额拿出来做健康干预。这样,让社会各方都参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是俞梦孙对健康物联网未来前景的展望。

健康物联网还能够帮助实现数字化的健康管理。这种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提供实时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者提供健康档案实时的动态数据,并将三方有机结合起来。该体系由3部分组成: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记录等)、健康监测(包括健康指标监测,如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智能健康预警,查看居民健康档案,查看健康常识与健康指导等)、远程健康协助(包括用膳食、锻炼以及其他健康技术进行指导)。

总而言之,健康物联网让医学模式回归到人的整体,它是一场医学变革。以健康医学模式代替疾病医学模式,以健康物联网途径在全社会推进健康医学模式,就能构建起以尊重生命为宗旨,以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的人类健康工程。

此外,健康医学模式和健康物联网既适合慢病人群,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也适合具有特殊健康和能力要求的人群。因此,“健康物联网是落实‘健康中国2023’战略目标的、带有中国特色烙印的现代科技社会大工程。”

可穿戴设备助推物联网

健康医学模式的核心技术有3部分:生命信息的感知(包括家庭、社区医院里的智能床、智能血压计和其他可穿戴设备),整体健康状态的辨识(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监测的云服务中心),健康状态的调理(分为饮食、锻炼、心理、物理能量等几个部分)。上述三者构成一个以提升人体稳态水平为中心的完整系统,简称sIR模式,可以使80%的常规慢病人群留在社区进行动态化管理,让三甲医院专注于少数疑难杂症的救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改。“过去5年间,SIR模式已在部分肿瘤、糖尿病、银屑病等疾病患者的健康恢复上取得显著效果。”

近年来大为流行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在健康物联网中发挥作用。可穿戴设备可直接连接到用户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每测量一次,都会将时间、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出变化曲线,供患者参考。数据上传至云计算中心,还可持续跟踪后续情况,医生或健康师可动态评价康复效果,及时监测康复进展,发现潜在风险。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也纷纷投入重金研发可穿戴医疗设备。比如现在比较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智能腕带:将一个带有传感器芯片的硅胶腕带戴在手腕上,把一天的生活全记录下来,包括心率、血压、运动等。云服务中心可为其推送健康食谱,做生鲜配送,指导家人做饭或做餐饮配送等工作。

俞梦孙指出:“健康物联网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个产业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它关乎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和健康。它是万亿级的、有利于民生的新型产业,是使社会趋向健康发展的产业。”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俞梦孙的指导和关怀下,北京海利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了一套“智慧城市健康物联网”体系,将智能医院监测管理系统、院前移动急救医疗系统、院外社区慢病管理系统、家庭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整合起来。目前,海利赢已经推出睡眠监测床垫、智能监测腰带等设备终端,并与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河南安阳人民医院等全国多家医院进行合作,推广健康物联网产业的落实。

抓紧制定技术标准

2014年2月17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

卫生行业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办副主任高燕婕也曾指出,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电子医疗”体系,能够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进而降低公众的医疗成本。卫生计生委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

尽管健康物联网的前景很美好,但目前也面临一些难题。俞梦孙说:“现在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是,大家都喜欢赶潮流,有什么新东西都要一窝蜂地上。健康物联网要想做好,一定要有整体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但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在重复,做容易解决的问题,那些难解决的则束之高阁,大家都不去理。这样的话,哪里会有创新?”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