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消费议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6-29
时间:2024-06-29
在《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换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正式实施进入倒计时之际,消费者,汽车企业,以及政府方面都不敢怠慢,这关系着消费者的权益,车企的利益,政府的公信度。三者之间更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平衡?
企业有难题
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已着手建立汽车“三包”信息管理系统和技术咨询专家库,当“汽车三包”责任出现争议时,消费者与经营者可请技术专家对争议进行“问诊”,但目前汽车厂家仍面对一个巨大的难题--赔偿系数的确定。根据“汽车三包”的规定,合理使用补偿费用的计算公式为:[(车价款(元)×行驶里程(km)/1000]×n,使用补偿系数n由生产者确定。
虽然政策规定系数n由生产者来确定,但生产者并不愿意做此事。一位汽车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n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企业不愿意得罪消费者。此外,n的大小还关系到二手车残值的大小。同时,n的确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同的车款、甚至不同年代的同一车款,n的大小都将不同,因此确定这个系数难度很大。”
因此不少企业认为:“这一系数希望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作出,这样确定的结果才更加公正、权威。”不过,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内部对这一系数的认定依然存在争议。
政府在调整
从质检总局信息看,为了“三包”顺利实施,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比如专家库的设立,为质监部门和消协等争议调解机构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并在争议双方同意的情况下,为争议双方提供有偿的技术咨询。
不过,无论是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对汽车“三包”都是毫无经验可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相信在政策正式实施后,会涌现出许多新状况。这就需要政策在实施的初始阶段,保持一种开放的、能适时调整的状态。一方面,尽量减少政策之前没有涉及的状况,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可以修改政策中不切实际的部分。
就目前已颁布的“汽车三包”规定而言,不少条文需要在实践中确定实施细则,如厂家和经销商的利益与责任如何划分?赔偿系数如何确定。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明确,“汽车三包”的执行效果将大打折扣。而消费者面对退换车中手续的复杂该何去何从,其中费用又由谁人来管?“三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消费者需要保护伞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三包”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汽车三包”的实施将改变现有的消费者、厂家以及经销商在市场中的地位。而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消费者更多是处于弱势地位。
一、中学生的零花钱一般很大程度都是自主开销,尤其能够体现他们的消费意愿和倾向。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零花钱开销结构有三个最为显著的方面∶一是购买书型这是开销最主要的部分(累计占70.2%,排第一位)其中用于购买课外书报的支出大于用于购买学习辅助书籍的支出;二是购买体育娱乐方面高科技产品,如CD音乐磁带电脑软件/电子游戏软件,手机,以及VCD/DVD影带(累计占52%,排第二位);三是购买零食/饮料(累计占48%,排第三位)。
二、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中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中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中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三、中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继续使用下去。
四、中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中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五、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中学生的消费,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庭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
(二)给学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中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中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中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中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四)给在校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中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中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1.如何论证问题
同学们在解答数学试题中会经常遇到要求论证某一命题成立或者不成立的试题,这类试题能考查同学们的推理能力。与数学中的这类试题相似,政治中的论证类试题也要求同学们具有严谨的推理能力。
论证问题,首先,要确定议题,即确定需要论证的题目。没有题目也就无从论证。只有要论证的题目确定了,我们才能围绕议题这个核心来搜集论据,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其次,要有充足的论据,即要寻找或搜集能证明议题成立或者不成立的证据。政治学科中的论据与语文、历史学科中的论据还不太一样,语文、历史学科中的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正反的历史人物的事例,而政治学科中的论据大多是教材中的原理等知识。所以,对政治学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程度就决定了论据的充分程度。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或者复习中一定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
最后,在有议题和论据的基础上要有条理、有逻辑、有层次地进行论证。
例如,某试题要求同学们从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注:“走进去”意思指得到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认同)
从设问看,该试题要求论证的议题是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议题分为两个小议题,即既要分析文化“走出去”又要分析文化“走进去”,但要重点分析文化“走进去”。论据从哪里来呢?试题已经给出了搜集论据的范围,即要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进行论证。在进行论证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即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呢?中华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有什么影响或作用呢?这样换一种方式进行思考,更便于我们搜集证据。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中华文化“走出去”能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最终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只强调了开头,没有关注中华文化“走出去”后的结果。如果别的国家和人民不认同中华文化,那么即使“走出去”了其影响力也始终是有限的,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走出去”。所以,我们更应关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结果:是否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或认可。中华文化应该在“走出去”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进行创新,与当地文化进行结合,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2.如何探究问题
探究类试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这类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只要言之成理、逻辑严谨就可得分。该类试题多以社会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让同学们提出解决的方案。所以,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或思路是解答探究类试题的关键。
例如,针对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请你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要针对实际生活中同学们所观察到的消费现象,提出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每个人的知识水平、观察能力和关注角度不同,课题的题目也就不同。但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并观察总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周围同学的消费特点或存在的消费问题。如有的同学关注高中生日常消费中存在高消费、盲目跟风等问题,提出“高中生日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一课题。有的同学想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学校或整个班级高中生的消费结构,提出“某学校或某班级高中生日常消费结构研究”这一课题。
第二,研究目的,就是同学们做上述的研究课题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想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依据。如,有的同学直接提出“倡导绿色消费和合理消费”。有的同学就提出为家庭居民收入水平研究提供依据。
如果没有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沙萱系列品牌的推出,中国人也许还很难如此快地认识到原先用一点洗头膏就能解决的问题如今被搞得如此复杂却依然是那么自然地被接受了。宝洁品牌成长的这么多年其实越来越真实地告诉我们许多国内厂家一个简单而真实的道理:你的产品不可能卖给所有人!
物质短缺经济已经结束,在国人已告别红、绿、蓝标准服饰的同时,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真是印证了老百姓的那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企业要正确定位,找准你的所爱。没有你“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消费者也不会给你特别的爱,你要爱所有人的结果有可能就是所有人不爱你的必然。
宝洁激爽的定位准不准确?
在有人谩骂有人喝彩的背后有没有促进销售提升的本质变化?
我想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其的用心良苦:
1、从名称看定位
产品销售的本质有时并不是因为其的品质而是在于其带给消费者的感受,就象可口可乐销售的可乐背后是美国文化;中华烟消费卷烟的背后是尊贵的感受一样。
ZEST这个品牌在香港推出的时候中文名字叫“爵士”,而在大陆推广时是以“激爽”的中文名称推出。单从名称的改变而言就有很强的技巧性。首先沐浴液在中国大陆的使用还较之用香皂的习惯显得前卫、时尚,所以名称一定要更贴近及适应年青群体的要求;其次“激爽”做一个较新的组合词,从名称的推广上本身给人印象较为深刻,加之“激”情、“爽”快的词汇联想,很容易感觉这个产品的时尚与流行;再次“激爽”的中文名称与宝洁其它产品名称特点一脉相承,例如“飘柔”给人的直接传递是又“飘”又“柔”;“帮宝适”给母亲感受是“帮助宝贝舒适”;“汰渍”似乎在说“淘汰污渍”,而此次“激爽”似乎也在说用了该产品后水一“激”就感到“爽”。
所以其名称的改变本身就牢牢要锁定一些年青、时尚的消费团队。
2、从广告看定位“激爽”推出的两则电视广告,极尽夸张之能事,从累“扁”的人到歌声击碎的酒杯以及打保龄球时的个个全中,广告的氛围就是在反映现代一族努力工作、潇洒生活的个性化张扬。广告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目标消费人群是极具针对性的,所以其广告制作及传递更加丰富了产品名称等产品自身所锁定的消费人群的内涵。这个广告片中甚至没有出现一个小孩和老人,因为宝洁的确没有打算将“激爽”卖给所有人。
3、从路演看定位
“在激爽的推出过程中,引起人们争议最大的就是它在全国各地上演的推广活动——沐浴劲歌。这同宝洁惯常的雅俗有度的形象似乎有所背离。”
“激爽”的定位在年青人,年青人有什么性格特质?好奇,追求时尚,体现自我,倡导个性。“沐浴劲歌”的活动正是涵盖了这样的精神实质,所以在各地活动举行期间吸引了许多年青人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路演的策划及执行来看,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目的还是起到了,并且路演又进一步加强了“激爽”目标消费人群的锁定。不少老者在了解此项活动后总是忿忿地说一句“你看现在的年青人”就象当年评论流行乐、牛仔裤一模一样的神情,这恰恰说明宝洁的定位是准确的。
产品同质化的今天恰恰要进行定位的差异化、传播的差异化、销售促进的差异化。这样差异化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求“异”,而应是目标与行动的统一,定位与传播的统一。产品的个性一旦确定,就应该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完善这个形象,使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形象根植在消费者的心中,成为其消费购买动机产生时的方向标。所以即使有些传媒在批语“激爽”的名称与中国古代的一些艳情文学相似;“激爽”的广告片丑化白领人士;“激爽”的路演是黔驴技穷,一脱入俗等等,我还是坚持地认为“激爽”体现了“统一”的美,体现了“系统”的美,仍是我们许多企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他山之石”。事件营销:让传播更深入
现在许多企业感到市场推广越来越难,一方面是竞品的综合实力较以往增强了,另一方面就是在传播上更难选择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使得每一个消费者接触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其在消费购买所需收集的信息量,所以信息准确、真实传递到目标消费人群的概率在越来越缩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更加注重定位,更加注重针对目标人群的媒体分析,因为广耕薄收、大海捞针的策略已不适应饱受价格战、广告战之苦的企业了。
事件营销其实是一种亮点营销,是一种热点营销;是一种记忆点营销,是一种卖点营销。它就是要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种营销传播推广手段,集中的、准确的将更多的产品信息及利益点传递给目标消费人群。“激爽”的沐浴劲歌大赛就是这样一个虽有非议但效果显著的事件营销案例。
1、变亮点为热点
任何路演活动都有其明显的商业目的,一个新品推广的路演更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激爽”上市推广首先要得是什么?要销量显然显得操之过急,新品上市当然先要知名度,否则你是“女在闺中无人识”。所以广告或活动推广要把眼球吸引放在首位,没有一定的知晓度,消费者更不可能做出弃老牌试新牌的举动,所以如何将策划中的亮点转化为传播中的热点,没有一定的功力还真得很难做到。在其它领域曾早就出现过美女内衣秀、体绘秀、婚纱秀等等,宝洁大胆将其它领域的一些成功经验平移过来本无可厚非,但如若操作不慎,的确会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丧失美誉度,继而成“臭名召著”的典范。
2、变热点为记忆点
广告的作用如果仅仅是为了轰动,那么不如裸奔会更现实一些。所以如何将事件的热点变为消费的记忆点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激爽”本身就是一个沐浴产品,所以选择沐浴的形式就无可厚非了,并且是十分准确地传递了产品的最为原始的功效;
“激爽”的沐浴劲歌方式也不是空穴来风,在校园的澡堂、自家的浴缸、沐浴房,年轻的你是否有过边洗边唱的经历?这一点宝洁不仅了解到了,同时也把握到了。
把看似公开沐浴这样有些俗气的形式与沐浴产品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消费者在议论形式的同时转而深深地记住了一个全新的品牌——激爽,单就此而言就是非常难得和可喜的。
3、变记忆点为卖点
什么是卖点?当然就是产品卖出去的理由。“激爽”的路演只是一个亮点,但它通过其广告宣传、媒体炒作而成为一个热点现象,由于参与、议论、传播等手段,“激爽”突显的记忆点产生了,但如果不能将“最后一公里”的销售工作做好,记忆点也会在更多信息量冲激的情况下变得暗淡,而此时宝洁综合的市场控制能力就得以突显了,它通过明显的产品摆放、合适的定位策略、终端的促销导购等综合工作给消费者传递许多积极的卖点:
①“激爽”是宝洁的产品,其有可靠的质量;
②“激爽”有产品品质的附加值“留香因子”;
③“激爽”有产品精神内涵——激情、清爽;
④“激爽”有产品心理暗示——用“激爽”的你是时尚的、流行的
⑤“激爽”有产品的知名度——你用得是名牌
现在许多企业开始运用“事件营销”的手段,我认为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在阶段的营销推广中确立一条主线,使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都能紧密地围绕这根主线展开,既相互独立又遥相呼应,真正把整合的作用显现出来。现在你的产品不可能是全年的主角、全国的主角、全体消费者的主角,那你不妨让其成为某月的主角、某省的主角、某些消费者主角。产品是一盒、一盒、一件、一件卖出去的,所以尊重销售规律、针对目标消费者培育忠诚消费、回头消费、招牌消费才是最为实际的营销举措。细节为王:成败就在毫厘
企业大了,就容易生病,俗称“大企业病”。在我看来,大企业病的病理是企业大了,小的方面就忽略,恰恰是未能防微杜渐,结果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宝洁“激爽”的非议不能阻挡其成功的必然,因为它所体现的细节之美,正是它的成功之源。
1、旧的元素新的组合
研究营销学发展的朋友都会发现,理论经常会有创新,但细细品味许多精神实质是共通的,只不过大家的视角不同,对不同因素思考的权重各有差异罢了。无论从4p到4c,无论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到唐·舒尔茨的整合传播,我们可以提出许多新的观点与思维方法,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五大发明”我们始终难以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重要武器就是要学会用“旧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就是要学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借鉴”。所以“激爽”论新,它不是率先“脱”的;论刺激,它也不比有些产品玩得胆大与心跳;论轰动,它也还没有达到人类哗然的境界。甚至在其活动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抄袭的痕迹,模仿的味道,但这依然不影响其的成功性。
2、细腻是一种力量
经常听到一些企业主报怨,别人投了广告,我也投了;别人搞了促销,我也做了;别人请了高参,我也请了。其实做“了”与做“好”,做“了”与做“精”,差得不是一个字,而是一种观念,一种能力。
“激爽”为什么选择了8个城市而非全国展开沐浴劲歌?因为这些城市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强,包容性强,城市的选择体现其“细”的一面;
“激爽”既然是搞沐浴劲歌,但参与者均是身穿运动泳装,而非越少越好,“脱”了与“脱得有度”亦体现了其精细考虑的一面;
“激爽”沐浴劲歌的各地活动虽有些不同的声音,但很少出现反映其活动低级趣味、庸俗下流等贬意,而多是一些探讨与思考。并且所有的负面议论也很少涉及产品品质本身,可见其长期形成的品质保障能力的影响还是深远的。宝洁甚至还为“激爽”开辟了专门的网站,从各个方面传播其良好的品质,所以这些细腻与完善防止了许多漏洞的产生,因而并未真正形成影响其美誉度的行为与言论。
3、消费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转贴于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玩物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上一篇:历史学习论文(收集5篇)
下一篇:正确的跑步减肥方法(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