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市场分析(收集5篇)
时间:2024-07-05
时间:2024-07-05
大数据主要指计算机中的海量数据,数据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且信息趋于多元化,因此这便要求数据的处理要更为迅速。大多数对数据的处理依赖于云计算,云计算改变了原先获得资源的传统方式。大数据的到来提高了旅游行业的信息获取效率,但于此同时也提高了行业对大数据的利用程度、利用方式。如大数据基本规则所言:BiggerthanBigger.(没有最大,只有更大)。若没有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那就无法把握市场情况,无法捕捉消费者的心理。旅游服务业供应链作为旅游业的核心,其从基础设施生产商、提供衣食住行出游娱乐的旅游供应者、中介到旅游管理部门,此间的每个部分无不产生着海量的数据。而整个旅游服务业供应链伴随着各种信息数据的交互,呈现处4大显著特征,分别是: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以及数据流速高。这些数据特征也被称为“旅游大数据”[1]。由此,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旅游大数据的构成部分为结构部分与非结构部分。结构化大数据指数据库,非结构化指除数据库以外的所有格式的数据,像办公文档、网页、视频音频影像等。对于旅游管理数据而言,结构化数据包括旅游相关企业的核心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各大网点的旅游数据,例如景区的监控视频,旅游的音频,游客的评价,各类应用对景点及其服务设施的评价、推广营销或游客真实反馈等数据。
2大数据对旅游管理的发展影响
大数据能够对旅游管理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离不开其发展的特点,大数据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信息处理快。大数据下的众多用户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可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迅速传播,这种爆炸式的信息传递也刺激着了信息的处理速度。二是信息数据开放性强,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使信息在一定程度会失真,且信息的泛滥不利于信息的综合性管理,这也会导致企业在收集消费者相关信息时出现数据上的不准确。三是信息数据具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大数据的应用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通过云计算实现税务信息、银行记录等,小到日常的生活轨迹通过云计算实现数据化信息记录,如微博景区推荐,旅游攻略普及、景点视频存储等[2]。大数据对旅游管理的发展影响主要包含以下三点。1)大数据能够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利用大数据对旅游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利于旅游管理对旅游数据进行详尽准确的推理,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推理,旅游景点及其相关部门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整改能尽可能迎合旅客的需求,提高游客对景点以及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为游客打造美好安逸舒适的旅行服务,从而增进客流量,赢得收益。2)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旅游行业在对旅游信息进行挖掘的同时有效的指导了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公共服务及设施的完善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游客在使用的旅游产品,旅游行业相关部门也可根据大数据中游客的喜好开发周边产品,使得利润多元化,另一方面大数据也能检测出旅游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而推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也能促进旅游行业的不断成长。3)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更新营销策略。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诸多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在传统旅游业中,营销策略单薄、没有具体清晰的目标客户的旅游企业无法在旅游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因此通过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目标客户类型以及自身企业的竞争优势,再结合消费者群体的划分有助于提高自身经营策略。通过有效的市场分析,有利于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一、引言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1]。2004年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对于全国A级旅游景区评定起到了规范作用,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作为对象,突破传统单一分析工具的局限,利用不同的统计研究工具方法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相关综述
朱?f等2008年开始研究中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从空间和时间上分析了A级旅游景区发展与人口、地形的联系以及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2]。同年,吴必虎等从中国资源型景区的分布、聚集状态对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3]。李飞等以2001-2009年A级旅游景区为例研究了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4]。总的来说,关于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景区发展规律等方面。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区际比较竞争力等方面[5-6]。
(二)数据来源
本文AAAAA级旅游景区数据来自于国家旅游局及安徽省旅游局网站。
(三)分析工具
本文使用EXCEL软件,使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地理不平衡指数等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三、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根据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底,安徽省共有A-AAAA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3、162、131、109、7家。
根据统计分析,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如下:
(一)空间分布特征
以传统方式划分安徽:皖南包括黄山、宣城、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市;皖中包括合肥、安庆、六安、滁州市;皖北包括淮南、淮北、蚌埠、阜阳、亳州、宿州市。
据统计,皖南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3、53、58、50、4家;皖中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0、74、56、45、2家;皖北A-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0、35、17、14、1家。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可知安徽省皖南地区与皖中地区旅游景区数量相差不多,但是皖北地区的A级旅游景区总量只有67家,明显少于皖南皖中地区;从旅游景区质量上进行比较,皖南地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比皖中地区多,即皖南地区景区等级比皖中地区高,而皖北地区的景区高等级景区数量明显低于皖南皖中地区。
1.景区分布集中性
(1)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一个描述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3)地理不平衡指数
地理不平衡指数反映研究对象在不同层级或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7]:
经过集中程度、均衡程度和不均衡指数的分析得出安徽省旅游景区分布集中程度很高。
2.景区分布富集区
根据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在16个地市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到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富集区为:
(1)皖南山区。该区域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富集状态。
(2)皖江城市带。该区域因为自古便利的水上交通,成为安徽省一条旅游带。
(3)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因为重要的地理区位,有着发展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及经济基础。
(二)等级结构特征
据统计,浙江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11、139、83、83、5;江苏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17、119、143、234、0;湖北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8、101、124、56、4;安徽省5A-A级景区数量分比为:7、109、131、162、2。浙江省的高级别景区(4A级及以上)比例最高,江苏省最低;江苏省A级景区数量最多,湖北省最少;其中,浙江、湖北、安徽3个省份的A级旅游等级结构约呈纺锤形分布,只有江苏省的A级旅游景区等级结构分布约呈锥形分布。另外,安徽省的高级别景区比例高于江苏省,但是江苏省的5A、4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明显高于安徽省,尤其5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高级别级旅游景区的总数量高于湖北省,但是高级别旅游景区的比例却低于湖北省。
(三)类型结构特征
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类型结构进行分析统计,安徽省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以及人文活动类景区数量分别为:149、64、29、0、23、93、2、52,所以数量最多的旅游景区类型为地文景观类型149个,最少的是天象与气候景观。其中,在149个地文景观类旅游景区中,地文景观类旅游景区集中分布在皖中及皖南地区。人文活动类旅游景区,亳州市分布最多,但是从总量上看,依然是皖南地区的人文活动类旅游景区最多。
四、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了安徽省旅游景区的一些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一定建议:
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传统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原有的价值链被打破,逐步沦为“哑管道”,运营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当前社会对数字化生活的依赖度不断提高,移动娱乐、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金融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服务需求旺盛,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因此运营商开始研究以网格区域内人群位置数据为核心、用户数据为辅助的大数据基础能力研究,实现网格覆盖区域内的流量监控分析、人口特征洞察、位置轨迹分析、综合价值评估等基础功能,并支持通过组合、复用等方式,支撑旅游、交通、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应用。运营商处在大数据业务的中心位置,在掌握用户行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对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其拥有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2运营商大数据在行业信息化的优势
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运营商手中的数据更具有普遍性,甚至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社会个体,尤其是运营商针对社会人群的精准数据,更是一座现成的金矿。目前运营商要做的事情并非“发展客户增加收入的阶段”,而是将客户的精准数据分析、位置数据和用户规模结合起来,再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运营商的转型业务,用于自身业务的精确营销、交通部门的道路规划、商圈的选址及旅游行业,突破原先业务的束缚,在大数据运营的蓝海里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运营商的大数据来源:
(1)用户资料:这些是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有些信息可以用于用户趋势性数据分析(用户区域信息),主要包括如下主要信息:用户的归属信息(用户的归属省份信息、地市信息、县市信息)、性别信息(男/女)、年龄、单位性质等信息,这些数据只使用于趋势性分析、地域分析,不能用于个性用户的数据分析。
(2)用户的订购关系数据:用户在运营商订购的业务、套餐信息。
(3)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上网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消费信息(通话的通话清单、短信清单、流量消费信息),这些数据是用户的敏感隐私数据,在使用时必须进行脱敏处理。
(4)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在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登记的位置信息、基于A接口或Mc接口的位置更新信息(LocationUpdate)、漫游切换信息、位置附着信息(Attach)、MT、Mo过程信息及SMS短信过程信息,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数据,准确地记录了用户行驶轨迹,准确性非常高。
运营商的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优势:
(1)数据准确性
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运营商注册的用户必须实行实名登记,这样确保了用户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其中位置信息、互联网访问信息都记录了用户实际到访位置及上网行为,再结合用户属性数据、订购业务、详单信息等,和客户的行为、喜好直接相关,有很高的准确性。
(2)权威性
移动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大,约占70%的市场份额的移动数据更具有权威性,采样数据比较全面,在趋势性分析领域更具权威性。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企业数据中心用户行为特征,为集团客户提供精确营销开辟了新途径,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源。用户所有在互联网络的操作行为、到访信息,运营商都可以记录,并经数据脱敏,就可以为旅游、交通、政府的业务规模提供趋势性分析数据。
(3)实时性
移动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信令数据,用户发生位置移动、发送短信、上网等操作都会在网络的Mc接口(4G网络)或A接口(传统的2G网络)触发信令数据产生。通过这些信令数据的上下文,可以通过基站描点勾勒出用户的活动轨迹,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实时的,和用户的实际过程相匹配。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的主动位置更新(更新LAI)和定期的位置更新(一般为2小时以内),也会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再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同景区进行有效的结合。
实时客流监控、景区客流分析、游客特征分析就是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利用实时采集A接口、Mc接口数据的信令数据,实时分析景区的用户轨迹数据,对景区客流信息实行实时监控分析,改变景区只能事后统计用户量的情况,提升实时反映能力,进而加强服务和管控能力,并为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数据支撑。
3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游客为中心,服务游客,满足游客需求,运营商可获取相关静态数据:游客人群来源地(用户的归属信息)、性别;再结合用户的动态信息:位置信息、来访时间、在各景点的驻留时间,进行旅游客源分析统计,并对景区客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将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与响应能力,为景区应急调度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如图2所示,通过对游客客源归属地的分析统计及对客户行为、特征的全面分析,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及市场推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1)客流分析
通过对景区包含的基站信令接口数据分析,统计出基站当前实时人数,同时参考运营商用户占比模型,计算当前景区(或景区内某一区域)的实际游客数量,实时反馈给景区系统,以趋势图或数字方式呈现。
根据提供景区人流量及归属地的实时统计与分析数据,再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分析出各省市的游客旅游热度分析、游客特征分析、游客驻留时长分析、历史客流比对分析(按周、按月等)、重点节假日游客分析,支持实时客流量GIS地图展示,支持各类分析数据的报表展示。
基于网格管理实现景区网格的人流量可视化,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分析预测、深度洞察、信息,为旅游行业在流量情况掌握、应急预案准备、公众信息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支撑。根据景区的容纳游客人数,同景区实时游客进行比较,达到上限时进行告警,提高景区管理职能和服务能力,及安全保障措施。
客流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2)客源特征分析
根据客流分析的用户数据,再根据运营商的用户归属信息,把手机网络信令数据和用户数据结合,为旅游景区提供游客特征分析、游客消费分析、游客精确营销分析,满足景区的游客洞察与营销需求,改善景区管理水平。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到访景区的当前用户构成,细分到省、地市、县市,并可以按照用户数访问的时段进行归属信息统计,将景区内游客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同时对区域进行流量监控。
基于用户的归属信息,根据入园游客年龄分布统计、入园游客性别分布统计、入园游客到访频次统计、游客对景点类型的喜好度、入园游客的消费能力分析以及客户运营商产品订购行为的分析,进行360°游客画像,建立客户的归属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喜好景点类型、消费档次分布数据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匹配。在用户到达相关景区时,实时推送景点相关信息,在推送渠道、推送时机、推送方式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程精准营销。图3为客源特征分析图。
(3)景区欢迎度分析
在了解游客归属地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统计各个省市用户到达旅游景区的热度排名,再分别通过当天、周、月、季、年的方式展现各个旅游景区人数排名、分时段人数排名,并提供景区热度排行,包括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以及节假日的特殊统计分析;确定城市中哪些景区为热门景区,为管理部门制定预案或者提升景区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提供外地游客来城市首先访问的景点,或者景点访问顺序,提供给旅游服务企业或者旅游监管部门有关景点的分析,或者访问路径优化等。
提供按时间段(最小统计单位天)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用户滞留时长数据,时间段可以灵活设定。热点分析包括:热点客流分析、热点客源分析、热点景点分析,通过对客流来源、热点时期每天客流统计以及热点时间段内客源在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使得景区管理员更充分地了解到热点时期游客游玩景区的行为习惯和分布比例,为景区实施营销策划和资源调配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4)客流趋势分析、历史对比分析
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时间的维度对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便景区管理员掌握景区各维度客流情况。通过对热点景区的专题分析,可通过对节假日的分析了解游客在不同节假日的来源、流量高峰及喜好等特征,进行相关时间段的游客趋势分析,为景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节假日景区游客提前进行疏导准备工作。
如图4所示,景区内各景点区域实时游客人数地图显示,人员密度根据游客舒适度情况进行颜色标注,在系统顶部以消息滚动条形式实时播报景区内游客总量和拥挤及较拥挤的区域信息。同时手机客户端将推送拥堵信息给景区管理员,提醒景区管理人员做好游客疏导工作。
(5)旅游行业后向广告
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到达景区的时间、在景区的滞留时间,整合旅游景点商家信息,基于游客群体的特征分析,提供后向广告功能,为旅游景点、城市旅游宣传、旅行社热点宣传提供专业的移动渠道广告业务。如用户旅游结束后,在景点出口出可以实时给游客推荐附近的以下信息:
1)住宿设施:酒店、旅店、招待所、家庭旅馆等);服务性设施:餐饮场所、娱乐场所、购物场所、商店;
2)旅游交通线路:高速公路休息站、城市所有的公交站点、长途汽车站点、机场、火车站、交通售票点(航空、铁路)、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租车公司、旅游线路、景区内的通行车线路等;
3)辅助设施: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汽站、收费站、车辆维修点;
4)商铺信息:景点的特色服务信息、商家的促销信息可以结合用户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到达景点的游客。
4结束语
关键词:亲景度;入境旅游;云南;旅游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161-04
客源市场结构对于旅游目的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海外游客。深入认识云南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其特点对于云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通过运用亲景度的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以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更为主动、科学地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同时也对旅游服务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研究不同类型外国游客在目的地选择上的偏好,传统的做法是按年度计算出到某地的旅游客源国人数与到某地的旅游外国人数之比值,以此作为参照百分数,根据其比重的大小得出目的地的客源市场份额。这种方法从纵向来对客源国到旅游目的地的人数进行对比,可以为目的地决策部门提供一定参考,但难于比较不同客源国游客对某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亲景度理论是马耀峰教授于2003年提出的,主要反映入境游客进入中国大陆后,对不同城市的选择几率和偏好。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运用亲景度指标研究客源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王力锋运用亲景度指标对云南省的入境客源市场进行了研究,苏红霞运用该指标对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马耀峰以全国六个旅游热点城市为背景对美国旅华市场的拓展提出建议,汪德根则运用该指标从时空的角度对苏州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探讨。
亲景度L是指到某地的某旅游客源国人数Mi占到某地的外国旅游者人数M1之比,与到该地所在国旅游的某客源国人数Ci占到该地所在国旅游的外国人数C1之比的商。其实质上反映了某一客源国(地)旅游者对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喜爱程度,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地)游客人数在某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份额,与某客源国(地)游客人数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也就是两个比重的比即偏爱指数,用公式表示为:L=,也即,亲(疏)景度=
亲景度L为大于等于1、等于零和小于1的数。L为大于、等于1的客源国称为亲景客源国;L等于零代表还从未开拓的客源国(无游客);L小于1的客源国称为疏景客源国。又可以将L进一步细分为强亲景客源市场(2≤Di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一般把海外客源市场的构成划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三大块。本文主要针对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外国人市场进行分析,所以分别选取了日、英、美、澳等代表不同大洲14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所用来华外国人旅游数据取自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98―2008),所用的云南省外国人旅游数据取自于《云南统计年鉴》(1998―2008)。
下页图1是对云南省旅游市场的外国人数量和入境游总人数的统计,直观的反映了历年来外国人市场在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比重。由图1我们不难发现外国人市场在云南省的入境游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数量比重一直都维持在65%以上,因此必须加强这一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二、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云南省外国人整体旅游市场分析
我们将云南省外国人旅游市场这一整体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亲景度的计算,从而可以反映出云南省的外国人旅游市场这一整体市场的亲景度特征。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1997―2007年间,云南省外国人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数值一直都在3.0以上,其客源市场特征为强亲景客源市场。可见相对全国整体而言,云南省对国外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这一市场领域仍具有领先优势。所以应该把握这一市场特征,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将领先优势继续保持,并争取进一步扩大。
同样,我们也不难看出,从1998年开始,这一海外市场的亲景度在逐渐下降(除2003年外,因SARS肆虐全国,而云南是少数的几个无一次病例省份)。这就必须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云南省相对全国其他省份而言,在旅游资源上,拥有着极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民族聚居,但其陆路交通条件并不十分理想,且地理位置处于祖国最西南部,所以在国内市场竞争力方面不占有任何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云南省就更应该将海外市场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优先发展。
(二)云南省入境旅游各客源国市场分析
外国人旅游整体市场亲景度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可得到云南省入境旅游各客源国市场的亲景度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我们不难发现:
1.在亚洲市场上,新加坡以及泰国在十一年中一直是云南省的亲景客源国,尤其是泰国更是一直保持着强亲景客源国的地位。这与两地所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分不开的,云南省是泰国来华陆路的必经之地,加之近年来云南省一直积极拓展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入滇客流量,新建的昆曼高速公路(昆明―曼谷)使得昆明到曼谷由原来的40个小时缩减为20个小时,大大地加强了两地互通的客流量。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本市场的入滇亲景度一直都小于1,表现为疏景客源市场。2007年日本来华总人数是3977479人,其中会议商务占24.92%,观光休闲占43.46%,探亲访友占0.88%,公共事务占到3.78%,其他占到26.96%。可见,日本的来华游客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最吸引日本旅游者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因此曲阜、北京、西安、大连、杭州成为其首选。在以上各方面,云南省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并不具有优势,再加上旅游距离较远,因此亲景度指数也就相对较低。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场,并且其出境游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入滇的日本游客远远排在山东、北京、西安、云南、浙江等省份之后,因此该市场是云南省应该重点关注、研究和开发的市场。
2.欧洲市场中,大部分客源国都为亲景客源市场,除俄罗斯外其他欧洲国家如:泰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一直是云南省的亲景客源国。欧洲国家来中国的旅游者有一部分选择云南省作为来华的旅游目的地,云南省在欧洲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泰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上。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市场的亲景度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入境游市场抵抗外界冲击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市场稳健性逐步增强。
3.客源国亲景度差异较为显著。由上表可知,1997―2007年云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差异显著。以2000年为例,亲景度最大的为泰国4.83,最小为俄罗斯0.01。泰国十一年中一直为强亲景客源市场,而俄罗斯始终为强疏景客源市场。泰国和俄罗斯都是中国的主要客源国,造成两者差异之大的原因在于:1)地缘因素和交通方式的影响。2004年,中国入境外国游客的入境方式中,有57.32%的游客是以飞机为交通工具,15.85%选择汽车。俄中两国边境旅游有较大需求,一日游游客比重较高,并且较为集中在中国北方的城市,大多数旅游者以汽车为交通工具,而交通方式限制了旅游者的活动范围,2000年,俄罗斯来华旅游者合计为108.02万人次,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北共接待84.79万人次,占其总数的76%,而云南省仅接待1.9万人次,为云南省接待外国人总数的0.8%。2)旅游偏好的差异。俄罗斯人长年寒冷的自然条件造成了他们对阳光有独特的感情。他们认为,最好的休假方法就是“日光浴”,但俄罗斯缺乏充足的资源,近年来三亚、青岛、烟台、云南省等城市接待的俄旅游者增长较快,显示出中国沿海地区对俄罗斯客人的吸引力。而泰国旅游者来华的首选目的地则是云南、北京、广西、四川。
4.客源国亲景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小。云南省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年际波动较为平稳,导致入滇客源市场亲景度波动较小的原因有:(1)客源市场在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有率变化较小;(2)客源市场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有率变化较小;(3)旅游者消费行为动态变化较小。
三、对云南省入境旅游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建议
(一)树立云南省旅游品牌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实现旅游产业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云南省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成效,要在更高发展层面上有新的突破,必须实施品牌提升。这里说的旅游品牌和通常意义上的旅游形象不同。旅游形象是指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前形成于头脑中的、对旅游目的地的一种想象和认识,也是指旅游者在实地旅游后对目的地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旅游形象仅仅基于旅游资源特点或旅游类型来定位,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香港――购物天堂”等。旅游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地位的表征,是质量、品位的体现,其代表受信赖的程度,可以创造良好的效益。同时,旅游品牌是有生命力的,需要不断维护和提升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旅游形象是旅游品牌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品牌的树立不仅要有准确、鲜明的形象,还需要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以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需要各种类型的精品品牌”。要树立云南省旅游品牌,政府要加大形象宣传力度,旅游企业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景区要突出自身特色,旅行社更要诚信经营,跳出价格竞争的经营模式,靠质量盈利,创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
(二)针对不同旅游客源国进行区别营销
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促销应当由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国际旅游宣传更是如此。而对于众多的旅游目的地来说,高品位的旅游景(区)点不止一个,类型也有所差异,针对客源市场尤其是海外客源市场,鉴于目的地旅游景(区)点众多且类型各异,同时,各客源市场偏好有所不同。区别营销就要做到:旅游目的地在海外旅游营销过程中,针对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游需求,促销不同的旅游资源,提高营销有效性。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这里的区域合作,侧重于云南省与某些城市联合,利用这些城市在特定客源国的影响力,向云南省输送客源。
(四)加强网络营销
随着具有信息传播优势的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赖产业,旅游业宣传促销与互联网结合是大势所趋。云南省已经建立官方旅游网站云南省旅游网,可以用各国语言提供旅游资讯。今后还要建立和完善目的地营销系统,充分发挥网上旅游大篷车的作用。加强与国家旅游局网站以及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如:携程旅游网、金旅雅途等的联系,借助这些网站宣传云南省。云南省主要旅行社和景点也有自己的网站,尽快完善网络销售系统,强化网上交易,将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注意弱疏景市场和强疏景市场之间变化
为提高这些国家游客的亲景度,云南省应加强对这些游客需求的研究,多开发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境外旅游促销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现代传播手段宣传云南省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耍特别注重与这些国家大型旅行社或旅游商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他们来云南省考察访问并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云南省旅游。对亲景度较高的市场,云南省应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在保持该国游客高亲景度和高满意度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其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李志刚,苏衍慧.亲景度指标在引力模型中的运用――以美国旅桂林市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146-149.
[3]马耀峰,梁征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中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1):35-38.
[4]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00-104.
[5]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51-152.
[6]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1998―2008)[K].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7]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1998―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8]龙肖毅.大理古城民居客栈中外游客满意度的人口特征差异的对比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3):25-28.
[9]GoodalandM.j.StaNe,1997.PrincipIeslnfluencin8theDeterminationofenvironmentalStandardsforSustainableTourism.In:EditedbyM.J.Stabler,TourismandSustainability,Cabinternational.
AnalysisonInboundTourIsmMarketinYunnanBasedonPreferenceScale
ZHAOYun,SHANGQian-lang
(Yunnanfinancialandtradecollege,Kunming650221,China)
关键词: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一、运城市文化旅游市场概况
山西文化旅游市场在全国属于温热型旅游市场,以五台山、乔家大院、晋祠等为核心,成为中部省区中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前几年山西以晋商文化和大院文化为市场切入点,使得山西国内旅游市场增长迅猛。2003年1~7月份,山西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16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25%,国内旅游收入4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仅从增长速度来说,超过了河南。
山西的旅游产品整体形象定位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山西省地上文物占全国的60%。山西对外推出旅游产品的三大品牌,一是晋北佛教古建筑文化游;二是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三是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尤其运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在山西省更是占有绝对优势。
从目前的态势和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看,山西旅游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且入境的游客(尤其是国内游客)有由核心旅游景区(点)向新旅游景区(点)扩散的趋势,这给运城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运城市海外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目前,运城市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业务联系,来运城的国际游客已经达到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东南亚、港澳台是最大的客源市场。WWw.133229.Com这一点与西安和洛阳的旅游市场相同。2000年,运城接待国际游客1.6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500万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08年运城旅游的匡际游客最少将达到5万人次,旅游创汇将达到1000万美元,年均递增10%。
(二)运城市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运城市国内旅游占文化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今后仍是运城旅游发展的重点。2000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0万人。国内旅游收入达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8年,接待国內游客将突破1000万人次,回笼人民币15亿元,年均递增15%和18%。
二、运城市文化旅游客源市场构成
运城市客源以区域市场为主,游客分布集中,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占到游客总量的绝大多数,三省以外的游客很少。在这三省内部,游客也集中在几个大中城市,西安、太原、洛阳、临汾及三门峡是运城最主要的客源地。
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占运城市客源市场的86%,其中山西本省游客和陕西游客分别占37%和30%,两者共同构成了运城市的一级客源市场。河南省游客占19%,是运城的二级客源市场,其他省区的游客只占游客总量的14%,是运城的边缘市场。具体而言,运城客源集中在西安、太原、临汾、三门峡、洛阳及本市等六个市,郑州游客也有一定的规模。在这几个城市中,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经济实力强,旅游发达,离运城较近,对运城市的旅游发展影响最大,其游客规模在运城主要客源市场中占据首位,是运城最重要的游客来源。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力强,和运城的联系密切,客源比重较大,占22%,随着运城到太原高速公路的贯通使用,以及侯马到太原电气化复线铁路的即将建成,太原到运城的游客规模有望大增。河南省的洛阳和三门峡两市由于区位和运城接近,经济实力较强,到运城旅游的人数较多。洛阳是著名旅游城市,运城如能从洛阳客源中成功分流,将会大大扩大本市旅游规模。临汾和运城距离较近,且两者在旅游资源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到运城旅游的人数较多,也是运城主要客源市场之一。
三、运城市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一)游客年龄及家庭结构分析
1、运城市国內游客以男性为主,占游客总数的64.1%,女性占35.9%。游客的年龄结构中,以中青年为主力军,这一群体经济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对文化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应该是运城市文化旅游市场重点争取的对象。
2、运城市游客家庭结构,夫妻子女型家庭出游能力强,其次是三代同堂型,占34%,夫妻二人至及独身生活两类家庭出游能力弱,分别占13%和6%。
(二)运城市游客的文化及职业结构分析
运城市游客中,文化水平较高的游客占较大比重,大专以上的游客占58%,其中大学以上的游客占25%,高中中专的占32%,初中以下的只占10%,这说明运城市旅游产品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吸引力较大。职业结构中,干部所占比重最大,为35%,干部、工人、个体经营者和商业服务者是运城客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四个群体的游客占到游客总量的67%。其余职业群体的游客分布比较均衡,教师占7%,军警占6%,农民、科技人员、学生和离退休人员都占5%。据调查,游客中的商业和个体经营者主要来自于运城市及周边的候马、临汾和陕西韩城等地,这些游客来运城主要是业务上的需要,顺便旅游,这表明运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级经济中心,对周边的商务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文化旅游应该是运城旅游重点开发的一个方向。
四、运城游客需求特点分析
(一)各职业群体游客旅游偏好分析
由相关资料分析可得,来运城的游客对历史文化景观表现出一致性的偏好,除农民以外,各职业游客都把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偏好置于首位,特别干部这一项比例最高,达68%。农民对城市景观的喜爱高于其他阶层,在其需求结构中占38%。游客对自然风光的需求稳定,此项仅次于文化景观位居第二,教师和离退休老人更是钟情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别占到其需求总量的30%和35%。游客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比较喜爱,科技人员和离退休老人对此的喜爱度更高。商务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学生对旅游纪念品的关注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出于天性,学生对娱乐游艺活动的需求是最高的。另外,游客对运城的特色饮食有浓厚的兴趣。简言之,从游客在运城的需求状况中,可以看出运城市旅游产品市场的一些特点,即:以历史文化景观为优势,自然风光为补充,民俗风情、餐饮游乐、旅游商品并存但发展尚未成熟的中等欠发达的旅游市场特点。
(二)运城游客文化程度与旅游偏好的关系
运城市以人文景观著称,来运游客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探求不同文化程度游客的旅游偏好特征也显得较为重要。为此,笔者做了运城市游客文化程度与旅游偏好的相关分析。
由相关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各文化群体游客的旅游偏好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律性。游客对运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喜爱比例最高,在各自的偏好结构中都占到了50%上,尤其足在大专层次游客中,比例更是高达67%。自然风光是仅次于历史文化景观的偏好,但在游客的偏好结构中,此项比例比历史文化景观所占比例小很多,比例最高的也只有26%,其他都在10%多一点,再次证明运城市文化旅游景观优势显著,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其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应该作为人文景观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游客对文化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的喜爱度也很高,对风俗风情的开发应是运城文化旅游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运城市的特色饮食、旅游商品和娱乐游艺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度还很低,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城的特色饮食、旅游商品和娱乐游艺活动虽然很有特色,但都是民间小打小闹,没有大力宣传,市场知名度不高,难登大雅之堂,今后应大力开发这几种文化旅游产品,一来可以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市场,二来可以以此提高运城旅游的知名度,扩大运城的旅游规模,增加游客消费支出,提高旅游收入,从而实现更好的旅游效益。
五、运城市游客空间流动特征分析
运城市客源以临近省区为主,游客在空间流向和出游空间意向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游客在运城各景点的出游分布情况
游客在运城各景点的出游率普遍偏低。出游率最高的关帝庙也只有24%,大部分景点的出游率都在5%以下,相当数量的景点出游率仅徘徊在l%-2%之间。即使是名气较大、游览价值较高的永乐宫、鹤雀楼、普救寺的出游率也只有10%左右。相比较而言,西安的一些景点出游率高达80%以上,由此说明运城市的旅游业相对比较落后,游客的出游能力不强。另外一个特点是,游客集中在关帝庙、永乐宫、鹳雀楼、普救寺等几个名气较大的文化旅游景观,对其他景点的出游明显不足。几个自然景现的出游率均低于5%,相对而言,夏县温泉、王官峪与五老峰、历山森林公园及黄河小浪底工程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这几个景点应是自然风光类景点开发中的重点。
(二)游客来运城出游意向空间特点
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和鹳雀楼仍是人们首先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关帝庙和普救寺两地的出游意向最强,游客选择率在20%以上。游客对其余人文景观的出游意向不强,游客对有些文化旅游景观的出游愿望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一是景点开发的基础较差或景点的可进入性差,再者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或不成功,导致景点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游客的出游活动。
游客对运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的出游意向过低,说明游客对运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的感知度过低,因而,景点的宣传促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城市今后要结合自身资源和客源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通过成功的促销宣传开拓文化旅游市场,提高游客在运城市的旅游活动能力。
六、游客对运城的满意度及评价
游客在运城旅游时遇到的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交通(路况差,拥挤,买不到车票);花费(门票价高,吃住太贵);时间(假期不够长);食宿问题(有钱没处吃住);安全(出门缺乏全感,担心挨宰受骗等)。游客对这五方面反映强度不同。游客对食宿问题反映较集中,占36%,在旅游“黄金周”,游客在运城的吃住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交通是游客担心的另一大问题,这主要是运城有些地区的景点空间组合关系较差,路况较差,给游客出游带来诸多不便。时间和花费也是游客担心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旅行时间和游览时间比例不协调(旅游时间比较大)及重点景点票价略高引起的。总之,旅游设施和环境是游客印象最差的两个方面。笔者调研过程中也发现,运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服务设施急需完善和改进。环境较差也是运城市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景区内部和周围环境。游客认为文化旅游资源、服务质量和旅游购物市场都有待大力改善。运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和类型都很丰富,但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管理粗放,由于不少人文景观缺乏维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景观开发初级,活动项目单一,服务设施跟不上。景点导游及其它服务项目急需改进,旅游购物市场不发达,旅游商品种类和数量不足,缺乏精品和名牌产品。运城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对游客比较友好,游客对这方面的反映较少。
参考文献:
1、张东明.旅游学概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胡幸福.中华旅游文化[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运城市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z].
5、王水成.运城名胜[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上一篇:核心考点解析(收集5篇)
下一篇:乡镇农业技术论文(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