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收集5篇)

时间:2024-08-20

甲状腺肿瘤篇1

【摘要】目的探究合理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66例进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资料。结果166例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以及术后出血等不良症状,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改进手术细节以及细致的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能够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疾病

1前言

甲状腺肿瘤是现代临床当中非常常见和非常普遍的多发病,并且少数的为恶性淋巴瘤、肉瘤及癌,大多数都属于良性的病变,甲状腺肿瘤疾病的女性发病率远远的大于男性发病率。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以及避免甲状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产生,本文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166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研究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166例进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当中,女性患者共有102例,男性患者共有64例;患者的年龄在19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岁;患者的病史为11天至19年。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主要包括:10例声嘶、16例颈部不适或疼痛、104例颈部包块、36例一侧颈部肿大。

疾病的种类:144例良性甲状腺肿瘤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滤泡状及状囊性腺瘤,其中90例多发,54例单发。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共有22例,占到了总体甲状腺肿瘤患者的13.2%,在这22例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当中,1例甲状腺髓样癌,2例滤泡性癌和状癌混合型,3例滤泡性癌,15例甲状腺状癌,1例未分化癌。22例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当中,未见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4例,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6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在手术进行之前,其甲状腺功能全部正常。

2.2方法

良性肿瘤:除26例较小的腺瘤行单纯腺瘤切除外,其余118例均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良性肿瘤患者中,其中有2例患者手术之前被确诊为甲状腺囊肿,手术过程当中冷冻快检确诊为状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包膜,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除术。

甲状腺癌:2例行纵隔、颈部淋巴结清除加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手术;2例行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除加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2例选择性患侧颈淋巴结清除加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除术;5例状癌患者,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单发未侵犯包膜,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除术。所有进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全部解剖喉返神经,手术过程当中给予相应的保护。其中1例未分化癌经术中冷冻快检确诊,即停止手术,术后行放疗。

2.3结果

166例患者手术之后都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术后出血等不良症状;甲状腺癌患者中5例出现声嘶,其中4例在1到3个月之后发声恢复正常,进行喉镜检查后发现声带活动状况较好,1例患者6个月之后对侧声带代偿。10例在手术之前出现声嘶的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之后,共有2例声嘶有明显的好转,166例患者均不存在伤口感染。22例甲状腺癌患者当中,手术之后进行1年随访的共有3例,15例进行3年随访,4例进行5年随访,除1例未分化癌患者术后1年后远处转移复发后死亡,其余的患者均未见复发。

3.讨论

甲状腺肿瘤疾病属于一种多发病及常见病,治疗甲状腺肿瘤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和主要的手段就是手术治疗。然而,甲状腺肿瘤手术非常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3.1手术方式选择

在当今的临床治疗当中,很难将癌症尤其是早期的癌症与甲状腺肿瘤区分开来,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和防止复发以及病变切除不彻底,在进行甲状腺肿瘤手术过程当中应当适当的扩大切除范围。除非手术过程当中进行冷冻检查,并且被确诊为单纯腺瘤,需要进行单纯肿瘤摘除,对于其它的情况应当采取常规患叶大部切除的手术方式。对于淋巴结呈阳性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应当选择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加双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对颈部无淋巴转移的患者进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加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除术;如为单发状癌患者,未见淋巴结转移,肿瘤未侵犯包膜,可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除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当中,除了恶性肿瘤以及肿瘤较大之外,通常应当选择低弧形切口,并且两侧应当对称,来将皮肤切开,对于皮下组织,应当使用电刀,游离少许或者游离皮瓣,不可以将颈前肌群切断,以尽可能的减少损伤以及出血。

3.2手术之前的诊断

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一般通过穿刺细胞学检查、核素扫描、体检或颈部彩超或B超、病史等方法及措施都能较为明确的加以诊断。然而,由于甲状腺肿瘤疾病有着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使得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对病理确诊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手术前被诊断为良性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应当将手术中的冷冻切片检查作为一项常规的检查手段,并且应当切实的根据冷冻切片具体的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结束手术。

3.3避免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进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应当注意的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1)低钙血症;(2)甲状腺功能低下;(3)手术后出血;(4)甲状腺危象;(5)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窒息或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气管软化,手术之前应当做好气管软化措施,并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了能够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进行手术之前应当详细认真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异常出血史以及服药史。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进行一个全面且详细的身体检查,常规对血磷和血钙进行测定,并测定甲状腺以了解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具体状态;常规进行喉镜检查声带和胸片检查,进行必要的试管软化试验;手术之后,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及观察,及时的处理及发现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或者避免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从根本上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

3.4防止喉返神经的损伤

患者和医生最担心的甲状腺肿瘤手术并发症就是喉返神经损伤。大量的资料显示,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0.3%到9.4%,为了有效的防止损伤喉返神经,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操作尽可能的耐心和细致,手术过程中尽量的避免组织结扎,尽可能的减少钝性分离操作,以避免组织挫伤和出血;(2)精细、轻柔及娴熟的外科技巧,防止暴力拉扯患者的甲状腺组织;(3)全面的熟悉和了解喉返神经的解剖,有助于避免损伤喉返神经;(4)在进行局部麻醉的患者当中,应当首先让患者发声之后再进行切断结扎。

参考文献

[1]王鹏举,柯赛雄.甲状腺肿瘤手术83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9).

[2]郑世平,王延琳.21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

[3]朱小龙.全麻下甲状腺肿瘤手术临床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06(1).

甲状腺肿瘤篇2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超声;鉴别诊断

--------------------------------------------------------------------------------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安阳市安阳县妇幼保健院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都是甲状腺中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多病发于女性,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由单纯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甲状腺肿瘤是多常见于头颈部。虽然两种疾病的病因,并发症和治疗方法不同,但两者在进行超声诊断时,产生的声像图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在诊断时容易混淆,不易于正确区分哪种症状,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两种疾病容易出现相互误诊,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超声图像特征鉴别尤为重要。现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4例,对其进行超声诊断鉴别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患者84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8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626岁,男2例,女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6例,年龄18岁~68岁,平均年龄4523岁,男7例,女49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后除此外均没有其他病史。

12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仪器采用GELogiq7和东芝PV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MHz线阵探头。

12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部抬高、头后仰,先用二维超声于甲状腺区常规探查,确定病灶后并获得满意声像图后,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测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等,将超声诊断的超声声像图的结果分析与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经病理诊断后84例患者中有36例确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确定为甲状腺腺瘤患者48例,但与超声诊断根据图像分析出来的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正确甲状腺肿患者有5例,与病理诊断相比,符合率只有1389%(5/36),其中有31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4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的46例,符合率为9583%,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例。

3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均为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1],超声诊断技术也在甲状腺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甲状腺肿块继发并发症很多,同一病理特征的疾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超声诊断图像声像图,不同类型的疾病可能会产生相同的超声诊断图像声像图,这些特点使得在运用超声诊断时需要仔细研究观察,对其图像和特征进行认真的鉴别,以避免误诊的情况出现[2]。对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通,经常给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治疗进程和注意事项,一般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后容易出现焦急,急躁的情绪,这种情绪持续下去不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还可能引起甲状腺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所以在对患者进行理疗的同时,心理的交流也尤为重要[3]。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治疗方法不同,如结节性甲状腺肿不易于采用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后复发率较高,但是对于甲状腺腺瘤来说,该病容易引发甲状腺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可见对于不同的疾病,应该早日确诊,以便在最佳时间做出正确的治疗,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4]。

参考文献

[1]贺亮,张浩,董文武,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262例回顾性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0):871873.

[2]陈旬华,钟红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囊变的超声鉴别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3):171173.

甲状腺肿瘤篇3

【关键词】手术甲状腺肿瘤;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52-02

临床上,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十分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目前对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手术摘除或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对于甲状腺肿瘤来说,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极少数为肉瘤和癌以及恶性淋巴瘤,并且女性的发病几率要高于男性。为了减少甲状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192例,其中男性为70例,女性为122例;患者的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为(53.5±2.0)岁;这些患者均为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腺瘤64例、甲状腺囊肿110例、腺癌18例;肿瘤位置:双侧48例、单侧144例;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体检以及B超。

1.2方法患者进行麻醉的方式:90例患者采用局部颈部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62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1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进行甲状腺癌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16例、进行甲状腺单叶切除+峡部切除手术患者2例;术后给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对患者采用腺叶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为124例、腺瘤摘除手术患者为10例、采用单侧腺叶全切手术患者40例。

在手术中,在患者的甲状腺真假包膜间紧贴腺体对患者的甲状腺上极和中静脉以及甲状腺下静脉、峡部进行处理。次全切除手术患者,不需要刻意对患者的甲状腺下动脉进行处理,只进行楔型切除,主要为:肿瘤在内的大部分腺体,保留患者的背侧腺体和背部包膜。

2结果

发生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的患者2例,声嘶患者2例。没有发生抽搐和术后出血以及死亡的情况。对112例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等情况。

3讨论

3.1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在临床上,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由于甲状腺腺瘤的病程比较缓慢,有的则在多年以上,大多数为单发,表现为椭圆形或者圆形,其的表面为光滑,边界十分清楚,质地表现为韧实。其和周围的组织没有出现粘连,没有出先压痛,其跟随吞咽出现上下移动。肿瘤直径一般表现为数厘米,比较大的非常少见。对于巨大的瘤体,对其邻近的器官产生一定的压抑,但是不会对这些器官产生侵犯。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多表现为肿大,且大多呈现为多发结节,具有流行的区域。其与甲状腺腺瘤相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没有完整的包膜,其的界限并不清楚。然而甲状腺癌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质硬结节,比较固定,表面为凹凸不平,边界也并不清楚,患者的颈淋巴结肿大,患者伴有声嘶的情况,一旦确诊之后,需要对患者采用手术切除。

3.2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为预防和减少对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同时需要对患者局部的解剖结构熟悉,将喉返神经显露出来。以下几种情况在进行常规喉返神经解剖时要保护好喉返神经:对于一些比较大的结节性的甲状腺肿或者甲状腺瘤,对患者进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或者全切等手术。在手术中发现患者声音出现变化的患者;对甲状腺进行再次手术的患者;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

3.3甲状旁腺损伤的避免对患者造成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不小心将患者的甲状旁腺切除或者对患者甲状旁腺的血供造成损伤。所以,为了控制和避免对患者的甲状旁腺造成损伤,在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时,要将患者的甲状腺下动脉保留,要保障患者甲状旁腺正常的血液循环。在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时,要尽量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或者紧贴甲状腺下极进行操作,避免和防止进行大块结扎,只对患者的甲状腺下血管分支进行结扎。在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者次全切除手术时,要尽量地保留患者一侧的甲状旁腺,尤其是对患者进行双侧比较大的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时,可以进行被膜内腺叶切除手术,将腺叶被膜外的上下端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保留下来,减少对患者甲状旁腺的损伤。如果在手术中,不慎将摘除的甲状旁腺植入到胸锁乳突肌内,可以将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恢复。

总之,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做到细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顺廷.甲状腺肿瘤的MRI诊断[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01(9):80-83.

[2]刘小莉,薛梅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0,11(10):1446-1447.

甲状腺肿瘤篇4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Bcl-2基因;原癌基因;基因表达;免疫组化

ExpressionofBcl-2anditsSignificanceinThyroidCarcinoma

XIONGShao-wei,WANGLing,LEIYun-peng,etal.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PekingUniversityShenzhenHospital,Shenzhen518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suppressorgeneBcl-2inthyroidtumorsanditsrelationshiptotheoncogenesis,developmentandprognosisofthetumor.MethodsTheExpressionofBcl-2wasanalyzedbyimmunohistochemicalmethodinthetissuesfrom77thyroidcarcinomas,58thyroidadenomas.40thyroidtissuesadjacenttocancerand28normalthyroidtissues.Thepositiveexpressionratesinthedifferentthyroidtissueswerecompared.ResultsBcl-2wasexpressedin45.5%ofthethyroidcarcinoma,22.4%ofthethyroidadenoma,17.5%ofthethyroidtissuesadjacenttocancerandnoninnormalthyroidtissues.ThepositiveexpressionrateofBcl-2inthethyroidcarcinom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thethyroidadenoma(P=0.006),thyroidtissuesadjacenttocancer(P=0.003)andnormaltissues(P=0.000).Inthyroidcarcinoma,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follicularcarcinoma,carcinomawithpositivelymphnodes,andtumorswithstageⅢandⅣdiseasehadsignificantlyhigherexpressionofBcl-2.ConclusionTheoverexpressionofBcl-2mayberelatedtotheoncogenesisanddevelopmentofthyroidtumor.Bcl-2mightbeapossibleprognosticfactorofthyroidcancer.

【Keywords】Thyroidneoplasms;Bcl-2gene;Proto-oncogenes;Geneexpression;Immunohistochemistry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女性发病率高。临床甲状腺肿瘤中有5%~10%为甲状腺癌[1]。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0%,包括甲状腺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未分化癌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国内资料显示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2]。近年来,甲状腺癌的相关基因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很快。研究证实[3,4],Bcl-2基因是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基因,最早发现于滤泡性B细胞性淋巴瘤中,其产物Bcl-2蛋白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生存期。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通过检测Bcl-2在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甲状腺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cl-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揭示Bcl-2与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预后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全部标本取自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普通外科2001年至2009年间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病例标本,其中:甲状腺癌77例(男28例,女8例,平均50岁),58例甲状腺腺瘤(男22例,女36例,平均36岁),同时取癌旁甲状腺组织40例(男10例,女30例,平均37岁,经病理检查确诊均无甲状腺癌浸润);取正常甲状腺组织28例(男9例,女l9例,平均35岁)。对77例甲状腺癌按WHO标准组织学分类:状癌55例,滤泡状癌l4例,未分化癌8例,按AJCC标准临床病理分期:I期30例,Ⅱ期23例,Ⅲ期16例,Ⅳ期8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4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60℃烤片2h,37℃过夜备用。

1.2免疫组化试剂

Bcl-2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SP-9000整理型试剂盒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用已知Bcl-2阳性的扁桃体作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空白对照。

1.3试验方法

切片脱蜡水化后,3%H2O2室温处理15min,微波抗原修复,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孵育30min,滴加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滴加生物素标志的二抗,室温孵育30min,滴加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链亲和素室温30min,DAB显色。经苏木精复染后,脱水、透明、封片。

1.4判断标准Bcl-2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以细胞膜及细胞质内出现黄色至深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无阳性细胞为Bcl-2阴性;有阳性细胞为Bcl-2阳性。所有标本均由两位病理医师采用盲法阅片,结果不一致时协调统一判断最终结果。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在电脑上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cl-2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见表1。

光镜下Bcl-2阳性反应表现为细胞膜及细胞质染成棕褐色,未见棕褐色颗粒为阴性。Bcl-2阳性率在甲状腺癌为45.5%,高于甲状腺腺瘤(22.4%)(P≤0.01)及癌旁甲状腺组织(17.5%)(P≤0.01),而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阴性。见表1。

2.2甲状腺癌中Bcl-2表达与甲状腺癌有关病理指标的关系,见表2。Bcl-2的表达程度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病理分期有显著关系。在恶性度较高的未分化癌和滤泡状癌中,Bcl-2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度较低的状癌;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或临床Ⅲ、Ⅳ期病例,Bcl-2阳性率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I、Ⅱ期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程序化死亡,受基因调控,调控基因大体分为凋亡抑制基因和凋亡促进基因,二者此消彼长,共同调节细胞的凋亡,对其研究将是解决细胞凋亡机制的根本。但迄今为止其确切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bcl-2基因家族在凋亡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热点之一。Bcl-2基因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elllymphoma/leukemia-2),是Tsujimoto等[5]于1984年首次在滤泡型B淋巴瘤中发现,由此命名Bcl-2。正常位于18号染色体的长臂2区1带,开始是通过染色体易位(14,18)断裂点的分子克隆方法,从滤泡型淋巴细胞瘤中分离出来的,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滤泡型淋巴细胞瘤的细胞遗传学标志,由2个外显子组成,其基因产物在人类中的表达与细胞寿命长短相关。近年来,人们通过广泛的研究发现,Bcl-2基因有阻滞细胞凋亡发生的作用,故被认为是抗细胞凋亡基因[6]。其抑制凋亡的机制,以前报道笼统说通过阻止细胞凋亡信号传输的最后共同通路而起作用。通过对bcl-2结合蛋白和bcl-2同源蛋白的研究,对bcl-2家族调控凋亡的基本模式有了新的认识。bcl-2同源蛋白包括bcl-2、bcl-xL、bax、bad以及线虫的ced-9,bcl-2、bax可以以同二聚体形式存在,也可形成异二聚体,bax同源二聚体形成,诱导凋亡,bax--bcl-2异二聚体形成,抑制凋亡;而当bcl-xs存在时,优先与bcl-2形成异二聚体,使bax得以游离形成同二聚体,诱导凋亡,因此,有时bcl-2表达并不一定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一般认为,bcl-2基因表达与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增殖能力有关,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的瘤细胞,其bcl-2呈现出过量表达趋势。本研究中,作者系统地检测了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甲状腺癌旁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等多种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情况,显示在甲状腺癌组织Bcl-2的表达率为45.5%,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4%,P=0.006)、甲状腺癌旁的组织(17.5%,P=0.003)及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揭示出甲状腺腺瘤的滤泡上皮细胞bcl-2阳性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强增多,甲状腺癌又超过腺瘤,提示bcl-2可能在调节甲状腺上皮的凋亡中伴演重要角色,在甲状腺癌中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具有逃避凋亡的能力,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bcl-2过量表达有关。研究表明,对于甲状腺癌,肿瘤组织学类型、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病理分期是评估预后的主要指标[7、8]。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化程度很低的未分化癌和相对较低的滤泡状癌中,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100%与78.6%,明显高于状癌Bcl-2的表达率(2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或III、IV期甲状腺癌病例中,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l-2在甲状腺癌所有类型中均有表达,并且分化越差表达程度越高,因此,有理由认为,Bcl-2阳性提示甲状腺癌预后较差,并且表达程度越高预后也就越差。癌组织Bcl-2高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亚型、增值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对于甲状腺腺瘤患者,作肿瘤组织Bcl-2检测并对阳性病例进行密切随访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HegedusL.Clinicalpractice:thethyroidnodule.NEnglJMed,2004,351(17):1764-1771.

[2]关海霞,单忠艳,米小轶,等.普通食盐碘化前后甲状腺癌发病变化的11年病理资料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3):284-285.

[3]SodaG,AntonaciA,BoscoD,etal.Expressionofbcl-2,cerb-2,p53,andp21(wafl-cip)proteininthyroidcaecinoma.JExpClinCancerRes,1999,18(3):363.

[4]SreelekhaTT,PradeepVM,VijayalakshmiK,etal.Insituapoptosisinthethyroid.Thyroid,2000,10(2):117.

[5]MullerHockerJ.ImmunoreactivityofP53.Ki67andbcl-2inoncocyticadenomasandcarcinomasofthyroidgland.HumPathol,1999,30(8):926.

[6]SwantonE,SavoryP,CosulichS,etal.Bcl-2regulatesaCaspase-3/Caspase-2apoptoticcascadeincytosolicextracts.Oncogene,1999,18(10):1781.

甲状腺肿瘤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0-0107-02

据相关文献统计,在我国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5%,其中大约有8%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结节,而且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1]。临床上早期发现病灶性质关系到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治疗方案的有效选择及其预后,早期发现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存在,并及时进行切除手术,可以防止甲状腺结节恶化,术后护理是否得当对于促进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后患者的痊愈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男26例,女34例;年龄26~76岁,平均(40.5±10.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采用一般常规临床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1.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前应当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术前一晚对患者予以镇静催眠药,使其身心处于接受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的最佳状态。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应当进行常规检查,测量患者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对患者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对其功能状况作出判断。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应当对患者行颈、胸透视或DR片,了解患者气管是否有受压和移位的状况。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1~2d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并进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和术前备皮、配血。术前一晚护理人员应告之患者家属尽量避免各种刺激因素,使患者在术前得到充分睡眠和休息[2-3],嘱患者术前晨起禁食。

1.2.1.2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患者全麻清醒或者血压平稳后改换高坡卧位,以保证患者术后呼吸通畅和引流的方便。护理人员在术后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头部和颈部的舒适,在变换体位时减少对患者头颈部的震动[4]。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呼吸、引流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临床医生采取措施。

1.2.2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术后出血护理干预、术后神经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干预。

1.2.2.1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由于甲状腺手术的位置比较特殊,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因为担心切口瘢痕影响痊愈后的美观而产生焦虑或恐惧的情绪,严重者会影响患者饮食休息,影响患者的痊愈。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舒缓压力,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切口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5]。

1.2.2.2术后出血护理干预由于甲状腺组织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手术部位较为特殊,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是一项风险较大且存在潜在危险的手术。术后24~48h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术后出血。若患者出现术后出血,护理人员应当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拆除患者伤口的缝线,尽快清除淤积血块,并仔细止血。为防止患者术后出血,对甲状腺术后24~48h内患者护理及观察还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颈部皮下淤血和颈部肿胀,以防出血造成的血肿压迫患者气管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6-7]。

1.2.2.3术后喉返神经护理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中切断、缝扎、挤压或过度牵拉等通常会造成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血肿压迫或瘢痕组织的牵拉也会造成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强护理,若患者表现为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状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汇报临床医生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对于短暂性的损伤,可以在临床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针刺和理疗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直到患者痊愈。

1.2.2.4并发症护理干预喉返神经和低钙血症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后的并发症,低钙血症是甲状腺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在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手足麻木、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若有应当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并迅速采取干预措施。

1.2.2.5饮食护理干预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应避免食用含磷较高的食物。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口服钙片或静脉补充钙剂,必要时可以加用维生索D3,以促进钙在患者肠道内的吸收。

1.3评价标准

分别于实施24h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经护理24h后无化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为有效,反之为无效。患者满意度根据笔者所在科室自制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总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综合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后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有效护理满意度

综合护理干预组(n=30)28(93.33)29(96.67)

常规护理组(n=30)19(63.33)23(76.67)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