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收集5篇)
时间:2025-10-13
时间:2025-10-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象牙白陶瓷釉料及其上釉工艺,其釉料为由钠长石粉末、氧化锌粉末、碳酸钙粉末、碳酸镁粉末、高岭土粉末和氧化钛粉末按重量比为60~70∶18~26∶4~10∶5~10∶2~8∶2~10的比例均匀混合配制而成的粉剂;其上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球磨粉碎;(2)、加水搅拌制浆;(3)、上釉;(4)、坯体烧结:先进行低温烘烤,再进行高温烧结。本发明所配制象牙白陶瓷釉料的配制方法简单,所需原料少且其上釉工艺步骤简单、上釉效果好,同一釉色下整体呈亚光且装饰肌理部位呈发光透明,因而丰富了陶瓷釉色,有效克服了现有陶瓷制品所存在的同一釉色所呈现的光泽度相对较为单一、陶瓷釉色装饰效果较差等缺陷。
专利号:CN101973785A
一种大规格陶瓷墙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格陶瓷墙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是以建筑陶瓷行业的废料包括抛光废渣、水煤浆渣、煤渣、清沟泥等和粘土作为原料,经球磨、过筛除铁、喷雾干燥、成形、干燥、烧成、抛光或不抛光、磨边工序而成。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方中废料比例为70%~82%,粘土比例为18%~30%,其中废料中抛光废渣比例40%~75%;采用1050mm×2060mm大规格双模压机成形,坯体表面可以辅以渗花或印花,经1090~1200℃高温烧结而成,产品规格最大可达1100mm×2100mm,容重为0.7~1.4g/cm3;所述原料配方化学组成为:SiO250%~70%;Al2O318%~28%;Fe2O3+TiO21%~5%;CaO1%~7%;MgO1%~7%;K2O+Na2O2%~6%。产品装饰效果丰富,具有轻质、隔热保温、防火、隔音等功能,是一种集装饰性与功能性为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
专利号:CN101979358A
Al掺杂SiC粉体的红外辐射涂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粒径为纳米级的Al掺杂SiC粉体用于高温红外辐射节能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粒径为纳米级的Al掺杂SiC粉体,实现了定量的Al掺杂效应。该粉体在全波段(1~25μm)范围内的法向全发射率能够达到0.97~0.99,优于未掺杂纯SiC粉体0.90~0.95的数值。本发明就是利用这种粒径为纳米级的Al掺杂的SiC粉体,应用其高红外发射率的性质,制成高温红外辐射涂料,经测试该涂料的法向全发射率ε在常温至1400℃范围内始终大于0.90,且高温下衰减缓慢。本发明得到的高温红外辐射节能涂料可应用于冶金、陶瓷、石化领域的高温炉体,或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中起治疗和保健功效的高效远红外理疗辐射板。
专利号:CN101974259A
一种降低氧化铝陶瓷烧成温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氧化铝陶瓷烧成温度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硅溶胶、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同时将其pH值调至4.5~8.0;然后将氧化铝粉体加入并球磨,干燥后在800~1200℃进行煅烧;向上述煅烧后的粉体中添加粘合剂,然后进行造粒、压片、排胶,再在1350~1550℃完成陶瓷烧结。该方法工艺简单,通过pH值的调节来控制硅溶胶的凝胶化转变,从而使得硅钙镁助剂均匀包覆在氧化铝粉体表面,并在煅烧过程中生成纳米级的颗粒,在利用纳米颗粒细小粒径填补氧化铝粉体间隙的同时,利用纳米颗粒的高表面活性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玻璃相,从而在少量助剂添加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成温度。
专利号:CN101973760A
一种陶瓷抛光废料烧制多孔过滤陶瓷砖的方法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生物相容性
由于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缺损等原因所致骨缺损在临床十分常见,传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如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取骨量有限,同时取自体骨痛苦大、后遗症多、异体骨又有排异反应。而人工合成的骨移植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自体骨和异体骨修复的效果,又可以避免疾病感染和骨源有限等弊端[1]。纳米羟基磷灰石与人体骨骼主要无机成分相似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又能够在植入人体后同骨表面形成很强的化学键结合,有利于骨的长入[2]。然而它的脆性大、韧性较差、容易发生断裂破坏,二氧化锆陶瓷是一种生物惰性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较低的弹性模量。正是由于二氧化锆具有增韧补强的作用,有效的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力学性能[3]。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陶瓷材料,兼具材料生物活性、骨诱导性以及材料力学特性,成为用于承载部位骨缺损修复具有广泛前景的新兴材料。
一、实验方法
(一)致敏试验
取豚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300—500g,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0只。实验样品的生理盐水浸提液,5%甲醛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4]。
(二)刺激试验
选用新西兰白兔,每组3只,雌雄各半随机分3组,体重2.5kg-3.0kg。HA/40%ZrO2浸提液,阴性对照: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3%甲醛溶液。在脊柱左侧取一去毛区,标记5个点,常规麻醉消毒用1ml注射器试验组于5个点每点注射0.1ml的浸提液,阴性对照组每点注射0.1ml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点注射01.ml的甲醛溶液。
(三)溶血实验
穿刺抽取人静脉血10ml加入到含有抗凝肝素钠的试管中,混合抗凝。取抗凝人血8ml,加入10ml生理盐水,稀释备用。取24支干净玻璃试管每组8支。实验组每只试管加入材料浸提液10ml,阴性对照组每只试管加入10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每只试管加入10ml蒸馏水,将全部试管在37℃恒温箱中恒温30分钟后,每只试管分别加入0.2ml稀释抗凝人血,轻轻混匀,继续保温60分钟后,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液至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溶血率=实验材料的吸光度—阴性对照的吸光度/阳性对照的吸光度—阴性对照的吸光度
结果评定:若材料的溶血率5%,则不符合生物医用材料溶血试验要求。
(四)肌肉内植入试验
选用Wister大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220±25g,随机分为术后第7、15、30、90天4组,每组10只。对照组8只。常规麻醉消毒,分离竖脊肌,于肌肉内植入消毒的HA/40%ZrO2材料块,缝合肌膜和皮肤。术后每日予以青霉素20万U肌注,连续3d,于术后第7、15、30、90天取材,对照组手术操作如上,但不放材料板。大体观察并制作标本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
二、结果
(一)致敏试验
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皮肤均无红斑、水肿或疹块发生,致敏率为0。
但甲醛对照组动物出现显著的红斑和水肿,致敏率为100%,致敏作用强
(二)刺激试验
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未见任何刺激反应,试验组3号兔的第2点24h时可见淡红色边界清晰的红斑和边缘明显高于周围皮面的轻度水肿,48h时可见淡红色边界清晰的红斑刚可查出的极轻微的水肿,72h时可见此点极轻微的红斑无水肿。所以24h的平均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267,48h的平均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2,而72h的平均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067,均小于0.4,则说明材料对皮肤无刺激作用,而甲醛对照组各时间点可见严重的红斑和水肿,为强刺激。
(三)溶血试验:
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各管离心后,上层均为清亮无色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物,该材料的溶血率为3.17%,小于国家标准5%,说明该材料符合组织工程支架溶血试验要求。
经SPSS10.0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光吸收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光吸收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肌肉植入试验
将各组实验动物包绕纳米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锆材料的组织切开,植入后7天,试样周围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反应,可见吞噬细胞,无囊壁形成。
植入15天后试样周围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巨细胞反应;试样周围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开始形成疏松囊壁。
植入30天后,试样周围可见少量淋巴细胞,试样周围可见纤维母细胞与胶原纤维,并已形成纤维囊腔结构。
植入90天后试样周围未见或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化囊壁致密,壁的厚度比形成初期要薄。
三、讨论
目前,生物医学材料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采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体系,即世界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10993系列标准,国内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6886系列标准。参照以上标准,选择了(致敏试验、刺激试验、溶血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由于该生物医学材料在体内是不降解的,作为异物一定会对生物体产生作用,同时生物体也会对植入材料产生排斥反应,如果该材料最终被生物体接受,就认为该生物材料与组织之间相容,被称为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反之,被称为生物不相容。
致敏反应属Ⅳ型变态反应,试验用完全弗氏佐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石蜡液起到加强致敏作用的效果,又采取了最大剂量法,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况且豚鼠为T淋巴细胞敏感型动物,而结果显示试验组各注射点均无红斑和水肿,证明此材料无致敏反应。
刺激是不涉及免疫学机制的一次、多次或持续与试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接触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本文使用的是皮肤刺激试验。采用5点注射法,各时间点平均原发性刺激指数均小于0.4,则说明材料对皮肤无刺激作用,而甲醛对照组各时间点可见严重的红斑和水肿,为强刺激。
溶血试验是检测生物医用材料对血液红细胞的溶血作用,测定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的程度。本实验采用直接接触法,该材料的溶血率为3.17%,小于国家标准表明该材料不引起溶血反应。此试验对吸光度数值先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为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p〉0.05,说明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差别,而与阳性对照组之间p〈0.05,说明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
体内植入实验是为了评价活体组织与试验样品材料的相互反应。所有医疗器械和材料植入体内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组织反应。目前,常采用肌肉局部组织生物学反应评价是根据炎性细胞反应和纤维囊形成进行组织反应分级,然后在根据组织反应分级情况进行结果评定。本试验植入各个时期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囊形成分级符合国家标准。
本实验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40%二氧化锆陶瓷材料是一种无致敏、无刺激、无溶血,具有良好的血液和组织相容性的材料,又因其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力学特性,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十分重要的生物材料。
参考文献
[1]MuruganR,RamakrishnaS.Developmentofnanocompositesforbonegrafting.Compos.Sci.Technol.,2005,65(15-16):2385-2406.
[2]胡江.组织工程研究进展.2000.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7(1):75-79
绿色纳米陶瓷漆的主要原材料为石粉,约占到99%,剩余1%为食品级化工原料和纳米材料,经过混溶复合,红外微波改性制成。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有毒有害物质达到零排放。
产品特点
1.绿色环保。该产品是以白色石粉为主料,加入食品级化工料及纳米材料密炼改性而成,不含甲醛等任何有害物质,绿色环保。
2.颜色多变。产品呈白色粉末状,也可生产黄、红、绿、蓝等多种颜色。
3.适用范围广。该产品适用于各种水泥墙体、保温板、聚酯板、锯末板、铝塑板、大理石等物体表面。同时该产品还可用于家庭、酒店、快餐店等餐桌表面的装饰,在木制或锯末压缩板表面装饰后,完全达到了高级瓷器的外观质感。
4.施工过程中无有害气体排放。该产品无毒无害,无任何有害气体,当天施工,当天入住。
5.产品性能强。产品坚硬如瓷,用手指甲刻划不留痕迹,超强耐磨,耐水抗污,水刷万次不脱粉,无损伤。既可用于室内墙体装饰,更是建筑物外墙装饰最佳的材料。
6.不开裂。因产品中含有超级纳米胶分子,能直接渗入到水泥等基体形成共同体,绝不会起皮、开裂、吸潮发霉。
7.成本低。每公斤施工一平方米,按出厂每吨4000元,每平方成本只需4元,而传统的腻子打底、再滚刷乳胶漆,每平方墙面成本15—25元。
8.施工方便。开启包装按比例加水拌均匀即可施工,简单方便,打底做面一次完成,省工,省时,省钱。
9.可充当仿瓷产品原材料。产品可用于家庭、酒店、机关学校食堂、宾馆等厨房、卫生间、工作台台面的装饰,在水泥板或大理石板上装饰后,完全达到了陶瓷的效果,耐磨耐烫,干净卫生,高贵典雅。同时该产品还可用于陶瓷坐便器、洗手盆、浴缸、陶瓷餐具的修复原材料。
市场分析
国内墙面装饰一直采用传统的老办法,先在墙面用腻子打底刮平,再滚刷涂料或乳胶漆,由于用腻子批刮打底的墙面附着力弱,耐水性能差,很容易出现墙面起皮开裂,遇水脱落脱粉,墙面易吸潮发霉。更严重的是,市场上的腻子粉涂料或乳胶漆等含有聚乙稀醇,苯丙乳液,硅溶胶,泡花碱、甲苯、丙酮、环乙酮等有机化合物,有毒有害,不仅污染环境,更严重的危害了人体健康。而且市面上乳胶漆价格昂贵,基本在3—5万元/吨。
而该产品在施工中改写了传统的施工方式,不需先刮腻子再刷涂料或乳胶漆,而是打底做面一次完成,使装饰的墙面达到陶瓷般洁白平滑,光亮如镜,有超强的耐水性及抗污性,用水洗刷万次以上无损伤,不起皮、不开裂、不吸潮,不发霉,表面像陶瓷般坚硬耐磨,耐酸碱,防火阻燃,关键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有毒有害物质达到零排放。而且价格便宜,仅数千元/吨。
投资条件(设计生产量为10吨/8小时)
最低投资额8.9万元,其中设备投资6.9万元,流动资金为2万元。生产车间及仓库50—200平方米,电源380伏,功率7.5千瓦。员工2人(文化程度不限,技术保密性好,无泄密风险)。
效益估算
产品综合成本约450—650元/吨,其中主要原材料石粉约200—400元/吨,化工原料、电费、工资、包装等成本支出约250元/吨。
产品的出厂价约4000元/吨,市场售价约6000元/吨。若按最高成本支出核算,每吨的毛利约3350元。若投资者能每日销售完10吨产品,可日获毛利约33500元。
其中成本中,员工工资按每人每天150元,电费按1元/度,包装袋按1元/条核算。
注:由于各地石粉价格、运费有所差异,以上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若有意办厂者请关注一下当地300目石粉的价格。
投资提示
1.原材料石粉各地易购,生产不用锅炉,不用反应釜,不用水和煤,无废水废渣排放,无烟尘排放,完全符合办厂环保要求。
关键词:净化空气;瓷壁炉;原理;技术创新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日用陶瓷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改变花式品种,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笔者公司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引进清华大学新型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开发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新产品。产品的创新是以钛有机醇为原料,研制出净化功能的多孔陶瓷,并与电器、陈设瓷壁炉框体、仿真燃烧瓷饰件等组装而成。产品具有净化空气、取暖、凉风和陈设欣赏等用途,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办公室、餐厅等。
2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产品可达到如下指标。
(1)电气安全、热风输送、陈设艺术方面的技术性能指标执行GB4706・1(IEC335-1)、GB4706・28(IEC335-2-30)和企业产品标准。
(2)净化空气方面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臭气有害物质(代表物:HCHO、C7H8、SO2、NO2)去除率≥90%;灭菌率≥90%;风量≥6m3/min;电耗≤50W。
(3)关键部件TiO2光催化远红外多孔陶瓷表面薄层TiO2粒度平均直径≤50nm;远红外辐射率≥90%;呈锐钛矿晶型;吸收波长为300~500nm。
3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内容
钛有机醇类与其他有机醇类、无机盐等经特定工艺反应,并将掺杂改性剂和银等金属离子复合,混合溶胶后生成掺杂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功能陶瓷液(稳定液)。多孔陶瓷载体经特定工艺先后浸渍高效红外粉浆、TiO2复合功能陶瓷液,热处理后制成TiO2光催化远红外净化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功能多孔陶瓷表面中TiO2以平均直径≤50nm颗粒均布。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正面出风口装有上述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和除尘网;内有等离子体部件、紫光灯和电风机。通电时,紫光灯照射多孔陶瓷部件,电风机使室内空气强制对流。在紫光照射和红外粉作用下,多孔陶瓷表面纳米TiO2薄层由于具有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掺杂改性效应、光催化活性高等特征,激发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其中,价带空穴可以将能级比其高的物质氧化,导带电子可以将能级比其低的物质还原。在高效的氧化、还原作用下,产生负氧离子和OH活性自由基,并分解了流过功能多孔陶瓷的有机物分子和生物分子,起到了净化空气、除臭、抗污垢、杀菌等功能。等离子体通过施加高压产生等离子,而离子化对流空气中的烟尘、霉菌等带正离子后,在负极被捕获,实现净化。壁炉中还装有背景灯泡、光折射镜片、仿真木桩煤碳瓷饰件和电热元件。通电时,电光折射、炉腔中瓷木桩煤碳饰件仿真燃烧、火焰跳动,图象逼真,起到艺术欣赏的功能。在冬天,电热元件加热对流空气以热风送出,有取暖功能。
3.1TiO2功能陶瓷液制备
本产品的关键技术是高效掺杂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功能陶瓷液的制备技术(即配方与工艺的确定)和多孔陶瓷浸渍红外粉浆、功能陶瓷液,以及热处理形成TiO2薄层的工艺技术,包括:载体与红外粉浆、功能液的优化配比、复合化和热处理技术。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净化空气多孔陶瓷制作
净化空气多孔陶瓷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3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整机装配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整机装配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4产品的技术创新及难点问题
本产品的技术创新点为:一是产品结构的创新。将浸渍高效净化材料的功能多孔陶瓷部件与电器件、工艺陈设瓷壁炉框体与饰件组装制成具有艺术欣赏、暖凉风、净化空气多功能的家用电器;二是净化空气技术创新。采用吸附、远红外活化、光催化、等离子体等功能特性集于一体的高效净化技术。其中,功能多孔陶瓷载体制作中加进了远红外材料,大大增强了降解物的反应活性,提高光催化效果;三是高稳定性的功能陶瓷液制备工艺创新。使用钛有机醇类、无机盐和其他有机醇类,以特定工艺反应,并将掺杂改性剂、银等金属离子复合,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功能陶瓷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功能材料的光催化效率与灭菌效力。
本产品创新的难点为:一是在掺杂改性纳米TiO2功能陶瓷液制备工艺中,有机醇类、无机盐及其它溶剂、分散剂的选择;配比、浓度、pH值、温度等的调整;最佳条件下的稳定化技术;稳定化功能液可长期存放不发生絮凝、沉淀和变性。二是净化功能多孔陶瓷制作中,远红外粉、功能陶瓷液与多孔陶瓷载体优化配比及复合技术。三是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中净化功能多孔陶瓷的光照度、空气流通截面与风速;施加等离子体的高压发生器等的优化设计。本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详情见表1。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技术,综合了压注、注凝、浸渗的原理,用以制备形状复杂、结构组分密度均匀、高强度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坯体,再进行烧结即可获得高韧性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品。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制备高性能复杂形状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近净尺寸的成形技术,与现有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形制备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成形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专利号:200810228400.2
氮化铝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铝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在现有常用制备方法的原料中添加纳米氧化铝,再按照常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可通过直接添加纳米氧化铝或添加有机铝,如仲丁醇铝、异丙醇铝或乙酰丙酮铝,并借助有机铝的低温分解间接获得原位生长的纳米氧化铝。该方法可应用于干压成形和流延成形,采用常压或热压烧结等陶瓷制备工艺,可获得分散特性好、均匀混合的氮化铝和纳米氧化铝浆料,有利于提高物料的烧结活性、降低烧结温度,以及提高陶瓷基板的色泽一致性、平整度和粗糙度,降低生产成本,在氮化铝陶瓷生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专利号:200810224311.0
一种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采用固相烧结法,将竹炭粉碎研磨后,与硅粉按质量比1:3混合,将硅碳混合物与酚醛树脂按质量体积比为1:1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在140℃下预加热成形;在真空或者Ar气氛状态下,将温度升高到设定的最终烧结温度进行高温烧结;保持温度30min,冷却制得SiC陶瓷材料。本发明利用竹材生物结构通过高温烧结而得到的碳化物材料,竹材在绝氧条件下进行炭化得到具有竹材孔隙结构的炭骨架,以此作为陶瓷相渗入和反应的生物模板,通过金属或者无机非金属物质渗入、烧结反应,使得到的陶瓷不仅具有竹材的精细结构,而且增加了反应面积,提高了合成速度,具有一般陶瓷制备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专利号:200810224957.9
精铸用自反应氧化铝基复合陶瓷型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精铸用自反应氧化铝基复合陶瓷型芯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陶瓷型芯是由刚玉粉及原位合成的钛酸铝、二钛酸镁和莫来石组成,所述复合陶瓷型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不同粒度的刚玉粉70~85%、氧化镁粉0~2%、二氧化钛粉8~20%、蓝晶石粉6~10%,并加入占该四种原料总质量的1~3%的碳粉作为易溃散剂。所述方法将前述原料混合,干压成形后高温烧制而成。本发明氧化铝基体中添加其他原料,所制备的陶瓷型芯高温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热膨胀系数较低;烧结后收缩率小,室温和高温强度均满足精密铸造用陶瓷型芯的要求。
专利号:200810199121.8
一种高性能中低温烧结高压陶瓷电容器介质
一种高性能中低温烧结高压陶瓷电容器介质,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它采用常规的高压陶瓷电容器介质制备方法,利用电容器陶瓷的普通化学原料,制备得到无铅、无镉的无毒高性能中低温烧结(烧结温度为1100~1150℃)的高压高稳定陶瓷的电容器介质,该介质适合于制备单片陶瓷电容器和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能大大降低陶瓷电容器的成本,并且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的配方包括(重量百分比):BaTiO358~92%、SrTiO32~19%、CaZrO30.5~10%、Nb2O50.05~1%、Y2O30.03~1.0%、Co2O30.03~1.0%、Bi2Sn2O76~30%;其中BaTiO3、SrTiO3、CaZrO3分别是采用常规的化学原料以固相法合成。其耐压高,可达10kV/mm以上,介电常数为2200~3500,电容温度变化率小,符合X7R特性、Y5T和Y5U特性的要求,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对环境无污染。
专利号:200810155056.9
一种用于降低电声转换器压电陶瓷烧结温度的添加物
上一篇:纳米技术(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