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旅游资源概况范例(3篇)
时间:2024-09-08
时间:2024-09-08
关键词:旅游;神话;功能
一.神话的功能
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联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①
拉法格曾经指出:“人的脑子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变化。神话,我们对它加以嘲笑,把创造它和信仰它的行为看作是荒谬的,但是相反地,在原始人看来是可以理解的和自然的。”②这是因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③它所反映的,乃是用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提出的六种神话研究的基本方法里有一种是功能法,即是将神话的需要归结为其在原始文化中所完成的功能:保存社会、伦理、实用、美学和宗教的风俗习惯和制度,并使其合理化。④
二.作为旅游资源的神话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构成旅游资源。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简要的说,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⑤
在云南丽江,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也占了其中一席。聚居于丽江的主体少数民族是纳西族,其主要信奉原始宗教东巴教,在东巴教经典及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神话,并且这些东巴神话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东巴神话是一种宗教神话,这不仅表现在它依附于宗教,而且还表现在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观念都是宗教性的。但是,东巴神话所依附的东巴教不是一种人文宗教,东巴教尚处于原始宗教向人文宗教的过渡阶段。东巴神话与东巴教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原始宗教中的神常常出现在神话中,神话中的神也常常会出现在原始宗教中。在以前,神话的讲述往往和宗教仪式结合,宗教仪式也要利用神话来渲染气氛⑥。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仪式相较以前要大大减少及简化,如何让神话流传下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中,神话可以让外来的人们对本地区本民族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但又如何让人们了解呢?此时,神话在旅游中的功能便凸显出来。
三.东巴神话述略
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纳西语中,并无“神话”一词,与之相近的概念叫“kupu”,其意为“古谱”,泛指一切叙事性口头文学作品。这与希腊语中用“Mythos”统称神话、神奇、寓言、故事等的体裁的情况是一致的⑦。
没有“神话”一词,并不影响东巴神话的存在。事实上,纳西族不但拥有神话,而且其蕴藏量还相当丰富。依其传承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它区分为口传神话与书面神话两种。口传神话较复杂,大部分以口碑的形式流传于民间,一部分以口诵经的形式保存于纳日支系的达巴教中,达巴神话是达巴教经典的主要部分,一小部分以口语的形式流传于东巴中间。书面神话的情况相对单纯一些,它指用纳西象形文字所书写的神话做作品,全部记载于东巴教经典之中。⑧
东巴神话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作为“被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及社会形式本身”,我们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自然神话,它以自然界作为表现对象,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及其相互的关系,揭示自然界得以发展演进的原动力。这属于纳西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成果。第二部分是社会神话,社会神话要远比自然神话复杂,着重讲述人类及其社会的本源,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死之道、婚姻大事、人类与民族氏族的来历、语言文字的起始,都得到生动的描写,畜牧游猎、定居农耕、战争、爱情等等,都无不加以全景式的展现,突出人类社会的优越性,强调人的主体⑨。
在东巴神话中,《崇搬图》和《东埃术埃》两部对创世过程做了比较集中、完整的表述,这两部加上《鲁般鲁饶》被称为东巴神话三大经典。“崇搬图”是纳西语读音,意为“人类迁徙的由来”。这个神话有多种汉译本,有的直接用音译名,有的译为“人类迁徙记”,李霖灿先生译为“麽些族的洪水故事”,在新出版的共100卷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译为“人类的起源”。这个神话主要讲述了开天辟地、万物创生和人类的繁衍,属于典型的创世神话,也常被译为“创世纪”。“东埃术埃”的意思是“东族”(白)和“术族”(黑)之间的争斗,也被译为“董术战争”或“黑白之战”。“鲁般鲁饶”则是对纳西族的婚姻观爱情观的阐述。
四.神话在旅游中的功能
[关键词]开发现状概念内涵和作用资源储备情况措施和建议
重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潜力无限的生态旅游市场,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品牌。然而,旅游业作为一种资源性产业和可再生性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重庆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基于此,重庆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目前,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生态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现在,就怎样挖掘、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生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在理论指导、实践论证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许多项目便匆忙上马,进行粗放式开发,从而对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造成了损害性浪费,甚至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了负面效应。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有22%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因开展“生态旅游”而受到破坏,11%的生态旅游资源出现退化,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作用
1.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
“生态旅游”,又称“绿色旅游”,最早由墨西哥学者谢贝洛斯・拉斯克于1983年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会议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们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即是说,“生态旅游通常是一种指向自然区、野生生物和传统文化的小尺度旅游,它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的前提下,既利于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旅游者实现旅游的审美需求,同时还是一个生态伦理道德的陶冶过程。”据此可见,生态旅游是以满足生态时代人们高层次的旅游需要,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生态教育的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生态旅游是开放式旅游,资源整合度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重庆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构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大旅游;其次,从产业关联度上来说,由于旅游业综合性和向前、向后的关联效应强,重庆发展生态旅游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改变重庆一、二产业过重的落后的产业结构现状;再次,生态旅游还可以提高重庆的声誉,塑造重庆大都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三、重庆生态旅游资源储备情况
重庆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特殊的地理构造造就了重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地、古树、花卉、珍稀动物、古生物化石,以及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现业已探明拥有4个部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森林公园、63个国家A级景区、16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在能量。
1.植物资源储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有维管植物6000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约占3000种,列为部级保护和珍稀濒危维管植物55种,特有种和模式标本植物16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Ⅱ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Ⅲ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仅“川东小峨眉”缙云山就有亚热带树木达1700多种,至今还保留着1.6亿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乐树、飞蛾树等世界罕见的珍稀植物。部级自然保护区南川金佛山,是重庆的天然植物园之一,有名贵树种3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树种3种),乔木1000多种,竹类17种,尤以“金山四绝”银杉、杜鹃王树、大叶茶、方竹笋闻名。江津四面山有1500多种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量众多。
2.动物资源储备情况
重庆动物种类繁多,域内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国家Ⅲ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这些珍稀生物种类,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重庆饲养动物有60余种,其中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荣昌是全国著名的种猪基地,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县是全国著名的长毛兔饲养、加工和出口基地。重庆域内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3.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重庆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渊源流长,文物积淀相当深厚。在三千年的岁月中,重庆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历代的劳动人民在巴蜀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其中,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蜚声中外,尤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闻名遐迩。
四、产业开发思路
1.政府主导
做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生态旅游经费的投入,将生态旅游挖掘保护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政府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共产品的投入,如:策划、规划、宣传、信息、招商、营销、培训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水、电、气、通讯、宽带等,特别是接待设施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
2.立法保障
即通过立法机关立法,建立生态旅游的一整套法律体系,以保障生态旅游的正常发展。其体系组成为:宪法―生态旅游法―生态旅游管理条例―生态旅游分类规章及地方性规章―生态旅游区具体管理制度。
2.狠抓宣传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社会熟知度不够,还需要广泛宣传。重庆生态旅游产品之所以缺乏知名度、忠诚度和影响力,根本上在于营销手段单一化,营销氛围不浓厚。为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在宣传上大做文章。要集中有限的宣传资金,突出做好影响深远而广泛的宣传促销,即要选择花钱不多、宣传效果好的方法,如:开展主题年活动、举办节庆活动、举办旅游推介会等。在做生态旅游宣传前,首先应做好宣传战略、制定宣传目标和阶段计划、选择宣传方式和时机,从而使旅游宣传形式与效果得到统一。
4.系统梳理,查清资源,突出特色,制定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则
首先应搞好各种生态系统的数据调查,建立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以便为确定旅游开发的最佳客容量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投资规模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对已经定位了的部级、市级景区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应通过旅游局严格控制和保护,不能由区县自行改造、扩建;要改造、扩建必须由市旅游局组织各科专家讨论审定,然后由政府批准方案。其次,要突出山、江、湖、林,以及人文资源的特色,在遵循简朴、归真与自然协调原则和政府主导、原生性、保护性开发原则的同时,还要突出当代游人喜爱的保健长寿特色,制定好近、中、远期开发规划。
5.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辐射,打造精品旅游,提升旅游品位
重庆旅游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旅游大项目的拉动,没有鲜明的特色项目作为支撑,而表现为散、小、弱、差、浅,缺乏一批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所以,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大项目、精品项目的挖掘和培育,形成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格局。即以长江山峡、山水都市、大足石刻、乌江画廊、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为建设重点,以酉阳生态游,秀山生态游,巫山生态游,云阳生态游,忠县生态游,芙蓉仙女山生态游,城口巴山风情游,龙乡铜梁游,竹乡茶都永川游等周边区县旅游风景区为辐射点,构建一张立体生态旅游网,从大格局上开发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产品,创造特色旅游品牌。
五、结语
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生态旅游开发所显现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彰显了开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要做大做强做好重庆生态旅游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品牌经营、项目带动、制度创新、环境优化,必须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克服困难中播种希望,实现生态旅游带来的可观效益,提升重庆实力。
参考文献:
[1]晓王仰麟:《生态旅游刍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1
[2]朱同林:《生态旅游:概念与功能》,[J],《丹东师专学报》,1998.12
一、拉丁美洲传统文化资源及旅游产业概况
拉美国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至今仍然受到印第安文化的较大影响。(2)欧洲殖民文化。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的前宗主国文化对拉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拉美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19世纪和20世纪的移民文化。意大利、德国及东欧的移民主要影响了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东南和东北地区)、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文化。(4)中国、韩国、日本的移民文化。主要影响地是巴西、古巴、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5)非洲奴隶输入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舞蹈和宗教方面,受影响国家主要包括多米尼加、巴西、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古巴等。拉美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指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拉美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社会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城市遗迹、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宗教文化古迹、古代墓穴、古代军事工程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手工艺、艺术(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教育和体育活动等文化资源。拉美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至2011年6月的第35届世界遗产年会之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96项,自然遗产36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项①,分别占全世界总数的13.2%、19.7%、10.7%,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6个国家。遗产数量最多的是墨西哥,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4项。其次是巴西,共有18项,其中11项是文化遗产。排名第三位的是秘鲁,共有11处世界遗产,除了7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遗产外,还有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②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国际游客比上年增长4.4%,达到9.8亿人次,旅游业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5%③。旅游业也是拉美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2009年,拉美地区旅游业产值占GDP的6.6%,旅游就业(包含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是6.4%,相当于每15.7人就有1人在旅游行业就业,加勒比地区这一比重高达12.6%。拉美地区旅游投资额达45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3%;旅游产品及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9%,加勒比地区的这一比重高达41%。①有些拉美国家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墨西哥旅游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和石油业之后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秘鲁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已经仅次于铜、石油、银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居第5位;危地马拉的旅游外汇收入超过香蕉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跃居第1位;古巴的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蔗糖业,旅游业成为古巴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阿根廷的旅游收入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巴哈马、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国的经济都严重依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巴西,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业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亿美元,占GDP的50%以上,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5万人。近年来,拉美旅游业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加勒比地区经济缓慢恢复,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旅游市场开始复苏,1~8月中美洲的国际游客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南美洲增加了7.4%,墨西哥增加了6.8%,加勒比地区增加了3.4%②。全年到访航空过夜游客2310万人次,比2009年的2210万人次增长4.7%;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客房收入增长5%,游轮收入增长6%。在旅游业的强劲拉动下,2010年加勒比地区经济实现了0.5%的增长③。在巴西,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2010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51%,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1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32%。拉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从国际环境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2010年的经济复苏有很大的关系;从地区内部来讲,则是拉美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结果,尤其是对拉美独特历史所造就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果。即便是在以自然风光作为主要吸引力的加勒比旅游度假区,旅游业也不是完全依赖自然旅游资源,以西班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非洲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的融汇也是加勒比国家旅游业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确切地说,是自然资源和文化的融合统一造就了加勒比地区独特的观光和度假魅力。拉美国家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道路值得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二、互动与交融: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整合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日益丰富多样,单一景观的游览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要求,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复合型旅游产品,而非单一产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在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产生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长期停留,增加过夜率,实现旅游价值增值,最大化地发挥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拉美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特点:悠久的拉美文明史给这个地区留下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留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又赋予了该地区优美绮丽的自然景观;瀑布、雪山、冰川、原始森林、明媚的阳光和洁净的海滩都是极具魅力的自然旅游资源。拉美国家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注重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的互动与交融,在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墨西哥玛雅文化与坎昆海滨的综合开发是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互动融合产业化的典范。尤卡坦半岛是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最强大的城邦,9~10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控制着当时的海上贸易和食盐生产,一度成为中部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半岛北部的另一处玛雅文化古城遗址乌斯马尔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筑的顶峰,被称为玛雅古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①在开发利用尤卡坦半岛的传统文化资源问题上,尽管这里的文化资源价值非常高,但墨西哥政府并没有把半岛上的玛雅文化遗址作为一种孤立的旅游资源来对待,而是把古老的文明遗迹与优美的海滨自然风光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这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直接导致了新兴城市坎昆的诞生。坎昆原是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自由贸易区,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如今坎昆已发展成为每年可以接待2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游客中有1/3以上会到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的玛雅文化遗址考察游览。20世纪80年代坎昆会议中心建成以来,坎昆更是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会议、展览、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城市。通过坎昆这一平台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宗教文化交流,璀璨的玛雅文化尤其是玛雅人先进的科学技术、精确的数据计算和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玛雅文化资源与海滨资源、城市资源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说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要重视与相关资源的互动和融合,这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最大化地转变成旅游产业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三、引领与推动: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规划、协调和投资四个方面。具体地说,政府职能是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立法、规范市场、服务市场、引导市场,必要时宏观调控市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等公共产品及服务,保障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行,做到与市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理分工。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经验来看,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企业集团的条件下,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以及加勒比各国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其旅游业都呈现出政府主导的鲜明特征。这些国家在投资、吸引外资、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危机应对等方面制定的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巴西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国有化管理,规定旅游资源全部为国家所有。二是强调政府在旅游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国家、省(州)、市三级政府都编制了旅游开发的控制性规划,在土地利用、旅游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政府通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调控开发方向。三是对旅游资源的强力保护。巴西对国有海岸区域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禁止开采、挖掘、农业畜牧业占地等行为,并划出海岸带的建筑界限。阿根廷政府对旅游业的推动在金融政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08年,阿根廷政府通过银行向旅游部门提供3亿比索(约合872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获得贷款的企业必须承诺不能解雇员工。此外,阿根廷政府旅游部门、银行和旅游行业协会达成协议,消费者在阿根廷国内旅游,可以从银行获得利率优惠的贷款,其中包括3~6个月的无息贷款。拥有固定收入的阿根廷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服装以及外出旅游时,可以一次性获得5000比索以下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为11%,远低于银行普通贷款的利率②。阿根廷政府此举旨在通过扩大消费信贷来推动居民的旅游消费。为推动墨西哥旅游业发展,墨西哥制定了10项战略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墨西哥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陆空中转建设;建设、维护和改善公路、港口和机场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境内外的有关墨西哥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墨西哥旅游公司的竞争性,保证旅游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推动墨西哥旅游产品生产链的发展,增加国内技术含量高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增加旅游文化并提高全民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可持续性发展、环保、保护历史遗产和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的框架下,推动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③此外,墨西哥政府重视旅游营销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2009年第二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墨西哥旅游业下滑了37%,旅游收入也同比下降40%~45%。为了遏制旅游业的下滑,政府在墨西哥城著名的改革大道举行友好文化节,包括中国在内的56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活动。文化节主要展示了墨西哥传统的民间歌舞表演、照片绘画展览、工艺品展销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等文化活动,对重振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独特性与比较优势:打造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
发挥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整体经济欠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欠完善、资金和人才优势不太突出的拉美国家,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格外重要。找准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整合其他的产业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就能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继而转变成产业优势。巴西狂欢节的产业化打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一“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成为巴西文化的标志之一。2012年,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在5天的时间里为里约赚取6.4亿美元,接待了85万游客,增加了25万人就业。巴西狂欢节始于1641年,当时的殖民统治者为了庆祝葡萄牙国王的寿辰,发动民众举行游行、舞蹈、畅饮娱乐等活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狂欢节成为巴西民间最重要的节日。巴西政府看到了这种独特的民间活动的优势所在,看到了它的独特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对这种缺乏组织、经常发生街头闹事和暴力犯罪的民俗活动给予积极扶持和引导,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狂欢节活动由地方政府旅游局牵头组织实施,医疗、环卫、警察等部门积极配合。(2)增加投入。首先是政府直接投资,例如里约热内卢市政府1984年率先修建了一条长700米、能容纳6.5万名观众的“桑巴大道”,2006年又斥资5000万美元,在里约港区修建了一个用于制作彩车的大棚。其次是引导企业的投资拉动狂欢节产业链的完善。最后是旅游相关企业的赞助,政府要求从狂欢节中受益的旅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必须无条件地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3)政府要求各地桑巴舞学校联合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杜绝狂欢节的色情、猥亵或表演,引导狂欢节的健康发展。巴西狂欢节成功实现了从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为其他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加上政府的强力推动、积极引导、市场机制的引入、传统文化资源的不断创新、新技术的运用、民众的参与等,都是使狂欢节这一单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五、文化觉醒与财富传承:旅游产业化中的遗产保护
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化资源在开发的同时遭到破坏,二是产业化开发给社会带来的趋利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开发和破坏之间的矛盾贯穿着开发活动的整个过程。拉美国家虽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长期的殖民史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入侵,使得本土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拉美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财富效应。大力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实现财富的代代传承,不仅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当前拉美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文化觉醒。阿根廷文化发展的理念是,以社会责任为先,经济效益第二。阿根廷针对不同人群的全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足球”让人们通过公共频道免费收看全国足球联赛,“全民电影”计划把阿根廷电影免费带入全国各地、边陲小镇山村,“书籍与住家计划”为公租房住户每家免费赠送18套书籍,“工厂文化计划”鼓励工人参与文艺创作。阿根廷的国家文化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文化繁荣和保护的觉醒。秘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立法层面上,即构建了完备的遗产保护法律体系。20世纪30年代起,秘鲁就通过立法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930年,实行《文化遗产保护法》。1999年,全国文委起草并提交国会通过了《第27173号法》①。1999年9月,秘鲁政府又在6个文物古迹丰富的城市设立专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特别检察官。90年代中期开始制订涉及多学科、采用多种科技手段的《昌昌考古遗址管理和保护综合计划》。在秘鲁,各种类型文化遗产的管理均由国家专门的文化遗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的责权界限明晰,而且各级文化遗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拥有绝对权威,城乡规划建设一律尊重并服从文化遗产部门的意见。秘鲁的立法保护是非常有效的,在库斯科省,印卡帝国时期的建筑遗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其上叠压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房子,两种文化都得到有效保护。马丘比丘进入遗址核心景区的道路至今还是一条土路,以此保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拉美国家在遗产保护上还重视争取国际组织的支持,并意识到地区合作的重要性,把拉美地区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加以保护和传播,是拉美国家的共识。例如,拉美国家积极加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遗产项目,古巴比尼亚莱斯谷地和咖啡种植园考古景观、墨西哥龙舌兰景观及古代龙舌兰产业设施、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智利岛屿农业系统等已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遗产项目。拉美国家联合保护地区传统文化的意识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05年,由委内瑞拉、乌拉圭、古巴等共同组建的南方电视台正式开播,信号覆盖整个美洲、欧洲和部分非洲地区。电视台在古巴、阿根廷、乌拉圭、巴西、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美国设记者站。节目除新闻外,还有体育、文化、纪录片、拉美国家拍摄的故事片等,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向公众传播拉美自己的思想和文化。2006年,拉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RESPIAL)在秘鲁古印卡文化遗址所在地库斯科建立,这在世界上是首例。
六、国际支持与合作:开放式的旅游产业投资模式
上一篇:村级财务监督制度(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