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例(3篇)

时间:2025-05-05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篇1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为害花生较重,损(减)产幅度较大的虫害有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大类。

1地下害虫。有蛴螬、金针虫(姜虫)、种蝇(地蛆)、网目拟地甲(叩头虫)等。尤以蛴螬危害最重,造成损(减)产幅度最大。其成虫蚕食花生叶片。幼虫咬断花生根系和子房柄(果针),蛀食幼果,造成死棵,掉果和空壳,一般减产20%~50%,重者减产70%多,甚至绝收,农民对其深恶痛绝。根据蛴螬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总结多年的防治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其为害,应遵循“五结合五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即防治成虫和幼虫相结合,以防治成虫为主;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结合,以播种期防治为主;区域性防治与重点地域(块)防治相结合,以区域性防治为主;田内防治与田外防治相结合,以田内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与其他措施防治相结合,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可在播种前每亩用20~25毫升“黍丰单”种衣剂包衣。播种时每亩用1千克有效成分含量达10%的“速灭地虫”药肥粉粒剂盖种或随播种机施用化肥施人地下,以防治本地出土成虫为主,同时也能兼治其他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及其作为主要介体传播的病毒病为害。历年发生较重的区域和地块还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花生结荚期趁降雨前向花生株丛内撒施1.0~1.5千克“速灭地虫”药肥粉粒,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为主。

2地上害虫。为害花生的地上害虫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锉吸式口器害虫和棉铃虫等食叶性害虫。

①蚜虫和蓟马刺、锉吸式口器害虫。尤其以蚜虫危害最重,不仅能直接吸食花生汁液影响生长,更重要的是传播病毒病,导致大量小果和畸形果产生,造成大幅度减产和质量下降。对蚜虫的防治应在播种时施用长效内吸性杀虫药为主,使花生出苗后带毒生长,飞向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存活繁殖。

②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花生食叶害虫有棉铃虫、造桥虫、夜蛾类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缺刻、空洞、甚至食光。对食叶害虫的防治以坚持及早发现尽快防治,力争消灭在为害前。大部分杀虫剂皆可。

二、主要病害

为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倒秧”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绢病和疮痂病等。

1“倒秧病”。主要指根腐病、茎腐病、立枯病,黑霉病等。受其为害,花生始花前后大量死苗。花生收获后及时晾晒,充分干燥,安全储藏,防止霉捂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播种前应用含广谱性杂菌剂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包衣(如黍丰单)是良好的辅助措施。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发展林业不仅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森林资源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从目前林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虫害。因此,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保障林木健康成长。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建设美丽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安全是五大安全之一,是维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森林在生态环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平衡,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重要,是其他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近年来我国自然林区的覆盖面积正在逐步减小,虽然人造林面积日益扩大,但由于没有采取恰当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对当地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以及破坏。因此,林业病虫害是威胁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林业病虫害意义重大。

2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气候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部分林业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林业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2.2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当。在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管理方式不同,不同林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也有差别。而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不能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的抗药性,使土壤内残留大量农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使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大暴发。2.3单一种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基本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对树种的选择存在单一性问题,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林业病虫害多发。2.4天然林面积小。从中国林业发展状况与绿化普及率来看,天然林占地面积较小。过去几十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人们肆意砍伐林木,导致原始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丧失了稳定性与平衡性,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2.5林业管理方式不科学。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是诱发林业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们只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使得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有些病虫害因为失去了天敌,迅速传播、扩散,但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使造林效果变差。2.6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防治速度赶不上病虫的繁衍速度,使病虫害治理变得非常困难。

3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修枝抚育。在林业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就是修枝抚育。修枝抚育技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树木上实施,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留茬过密、歪斜的现象,抑制树木的健康生长,从而降低树木自身的抵抗力。对病枝、病叶及时修剪和清理,可提高树木抵抗力,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效果,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修枝抚育还能使树木发育和生长情况更好,提升林业生产质量。3.2多种树木混合种植。林业建设中多种植物的混合种植也是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方法之一。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单一树种的林分结构很容易受到病虫侵害,而且病虫害一旦暴发,扩散速度极快。根据种植地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不同树种进行混合种植,可以使林业系统更具稳定性。3.3加强病虫害预测和检疫工作。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贯彻落实好病虫害监测、预测及预警工作,加强林木检疫,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升病虫害监测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病虫害防治全过程监管,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破坏。3.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中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出台支持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同时林业部门应开展多渠道资金筹集活动,将筹集到的资金集中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支持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大先进技术及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研发,加大对病虫克星、生物药品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力度,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治理。

4充分利用无公害防治手段

4.1物理防治4.1.1人工扑杀。对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昆虫,在虫害暴发之前,采用人工捕捉林间害虫的方式,防止虫害传播蔓延。4.1.2诱杀法。林业人员可以在林区内安装杀虫灯或黄板,吸引害虫集聚,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和趋热性诱导驱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节约。4.1.3隔离捕杀。一般是指在树木上缠绕毒绳,防止病虫害入侵。在树干上涂白能够有效抑制虫卵的生长,既阻挡害虫入侵,又可以保护树木免受冻害,这种方法常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食盐、石硫合剂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涂在树木主干上。这些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防控效果比较好。4.1.4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较先进的防治措施。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能够丰富林内的生物结构,不仅可以控制害虫,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助力,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抑制虫害。此法对环境危害小,可以保护生态平衡。4.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林业病虫害普遍采用的手段,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对林木的不利影响,给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化学防治见效快、操作简单,但容易对水源、空气及土壤造成一定污染,极易在土壤中形成药物残留,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也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不适合在林区长期应用。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原则,优先选择对有害生物杀灭性强,但对其他动植物友好且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2(06):36.

[2]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2,14(20):85~86.

[3]马保元.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和无公害防治方法分析[J].种子科技,2022,38(04):79.

[4]胡艳,胡博,张楠,等.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2(16):54.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造林工程;病虫害;生化防治;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以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樟子松为例,樟子松森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锈病、赤枯病、红斑病、松枯梢病、松梢螟、球果螟、松毛虫等,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给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部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多手段防治

4.2.1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d。

5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3]曲宏伟.浅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