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例(3篇)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论文联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有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对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2~87岁,平均62岁。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措施有:(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并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多与其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2)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特别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倾心交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的安排。探视时间鼓励探视,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康复训练
2.2.1.良姿摆放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位应取健侧卧位位主,应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每隔1-2小时变换肢体一次,每次换肢体时,应置患侧关节于功能位。
2.2.2被动运动
(1)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部位和穴位要根据疾病所涉及的部位和中医取穴论加以选定,依照先轻后重,由浅而深,由慢而快的原则,每日给患者按摩2-3次。上肢选用肩?、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选用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头面选用太阳、头维、百会等穴。中药药熨或外敷法:将川芎、丹参、红花、当归、赤芍等中药饮片等用布包好,水煮至沸,待温度适宜时,用药包热敷外熨患肢,日2-3次。熨烫过程中途经上述穴位处稍停片刻以达到温热刺激穴位作用。
(2)针灸:在康复早期实行针灸治疗具有一定意义。头针和体针他们的意义相同,但头针更为方便易行应首选。常用的头针刺激区有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和语言区,可根据病情选用,留针时间为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上肢瘫痪取肩?、曲池、外关、合谷、手三里等穴。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绝骨、三阴交、昆仑、丘墟、太冲等穴,每次取4-5个穴位,交替使用,一般用平补平泻或补患侧、泻健侧的手法。15次为1个疗程;同时可采用电针或艾灸加强刺激,也可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耳针可根据病情选用肝点、肾点、脑干点和脊柱点交替刺激。
2.3主动运动
2.3.1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在上述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2.3.2逐步加强功能锻炼,达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
转贴于论文联盟
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论文联盟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康复锻炼的同时应坚持可靠的药物防治,还可配合针灸,按摩等。注意除应树立患者康复信心外,陪护家属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大多数脑梗塞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2.4褥疮预防及护理
除常规护理外(例如翻身、垫棉圈、上气垫床等),每日早晚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g加75%酒精500ml浸泡1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min。因为红花酒精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皮肤已出现潮红的患者,能更有效预防褥疮。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剂按摩。
3总结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回归社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我院内科2007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住院出院在家接受家庭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64-78岁,平均67岁,有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史48例、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18例,均为首次发病,临床表现为意识清醒,但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其中于发病第1天入院40例、1周内入院80例。以上90例住院治疗后愿意接受家庭护理指导,并能长期坚持的患者。
2家庭护理指导方法
2.1心理指导患者因脑梗死后在感情上难以承受,常产生抑郁、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1]。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2]。
2.2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脑梗死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家庭护理中,应注意①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室温以18-20℃为宜,温度以60%为宜,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②防褥疮穿着的衣服应柔软,冷暖适中,勤更换、勤清洗,避免褥疮的产生。③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坠件发生,特别是运动障碍的患者,应加防护栏和其他安全措施,肢体偏瘫或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与热的物品接触,避免意外烫伤,防止意外情况发生。④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满足病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2.3饮食护理①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水的摄入,以支持机体的消耗和康复的需要,对于呕吐反射和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鼓励其经口进食,则应实施鼻饲。鼻饲食物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等,每次鼻饲量为200-350ml,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患者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②要保证进食环境安静、轻松,不要催促患者。喂食时患者应取半坐位或坐位,进食后维持30min才可躺下,食物以糊状或固体为佳,液体(流质、饮料等)应以茶匙喂食,应避免引发咳嗽而使患者无法控制。
2.4运动护理指导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增加脂肪酸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瘀滞,而且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尤为重要。可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死后遗症和复发的积极措施。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身体情况自行选择适当、适量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5肢体的康复护理①患者建立良好的姿势和观念,以便为今后肢体康复和回归社会奠定基础。②要保持患者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海绵卷;肘关节微屈,肩关节稍外展;下肢外侧部可放一支撑物,足底可放一硬枕。③为患者进行按摩,顺序由远心端至近心端,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日2次,每次20min。④协助患者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等。⑤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如在床上练习肢体的抬举和屈伸、练习缓慢抬头运动;在坐椅上练习扶椅站立、坐下、站立;协助患者双下肢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并转换重心锻炼;5-6周后进行步行训练,并注意步行的姿势、步幅、频率、伸髋曲膝、重心转移等过程及步态。
2.6语言的训练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地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结果
所有患者(除4例复发后因其他疾病在第3与第4年分别死亡外),在5年中,基本坚持了以上护理指导。5年内90例脑梗死患者复发7例(11.29%)。言语障碍好转45例(50%)其言语障碍基本恢复10例(11.1%)。肢体肌力恢复65例(72%),其中肢体肌力完全康复18例(20%)。
4体会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能有效消除其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并能增强患者和家属主动训练的信心,从而使康复训练得以持之以恒的进行。特别对老年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指导和护理,能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临床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6-01
引言
脑梗塞患者多是由于血管疾病导致的,发病后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治疗后康复过程中的功能锻炼就显得很重要。临床护理是目前患者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护理方式,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比较,得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的来源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2年共计10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属于康复过程中的脑梗塞患者。
2、采取的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按时给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等常规的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按照临床护理的标准化流程,从患者的入院开始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对患者日常的检查、对患者日常的服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前的注意事项告知等。
3、资料的收集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由其他科室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之后,让患者或者是其亲属进行填写,最终形成问卷调查资料并进行评价。
4、评价的方式
针对患者给出的调查结果,对这次护理的实验研究进行评价,通过应用统计学原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结果
1、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表1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
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帮助要高于对照组。
表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表
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见表3),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计划完成具有的指导作用要高于对照组。
表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表
三讨论
通过对这1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1、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护理服务
利用临床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晰地认识,这样便于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只有为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案,才能使患者得到最适宜、最周到、最理想、最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最适宜就是可以让患者的病情恢复的速度更快;最周到就是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护理工作的及时;最理想就是护理人员能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得到良好的治疗处理;最人性化就是护理人员就像家庭一员,让患者体味到家的温暖。
2、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患者乐于配合治疗
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很多都曾经是知识分子、成功人士,还有一些农村的低收入者,疾病的出现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烦恼,尤其是在医院的治疗,更因为心理问题的存在造成康复治疗的不理想。采用临床治疗,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更乐于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就会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效果得到实现。
3、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都是想尽快康复,尽量少给亲人带来负担。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下进行,并随时可以得到适时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放松疾病带来的恐惧心理,通过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自己的身体康复速度加快。康复速度加快也可以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时间,使患者减轻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4、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就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能力,通过参加医院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专业技术,通过向优秀的护理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通过不断的自学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在多个方面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5、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疗护理作为病人治疗之后的康复措施,在医院的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医院的脑栓塞患者护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实现,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使患者看到了护理人员在对自己护理过程中负责的态度、良好的服务,使患者体味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帮助,让患者更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四结语
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也是医院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采取的新措施。通过在患者中的使用,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欢迎。通过这种护理方式的使用,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06)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6篇)
下一篇:生态旅游的建议(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