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札记(6篇)

时间:2025-10-04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1

文・图/恩泉

我国是木刻版画的故乡,其最早出现于五代,在宋初就出现施彩版画,但中途衰落。自从制版术进入我国后,已不为人所注意。但在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再一次将我国的版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当鲁迅先生在1929年首次提出版画这一概念时候,便说得很清楚:“所谓创作的木刻者,不模仿,不复制,作者捏刀向木,直刻下去……这放刀直干,便是创作版画首先所必需的,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以刀,以木代纸和布……”(《近现代木刻集》(一)小引,1929年)。在次年出版的《新俄画选》上,鲁迅先生更加明确地说出当时提倡木刻的意义:“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新俄画选》小引,1930年)。到了1934年,当我国的新兴版画运动获得初步的成绩时,却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一些木刻团体被封查、木刻创作者被逮捕。鲁迅先生为了表示反抗,保护并鼓励木刻青年,编印了一本《木刻纪程》于1934年6月出版。他在《序言》中明确地说明新兴版画在我国发生和发展的原委,并将木刻青年的努力和成绩公之于世,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他写道:“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经历了很多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欧洲的创作木刻影响的。……到了1931年夏,在上海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

他接着在1935年为《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集》的序上写道:“近五年来骤然兴起的木刻,虽然不能说和古代文化无关,但绝不是葬中枯骨,换了新装,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要求,所以仅若干青年们的一付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得如此蓬勃。它所表现的是艺术学徒的热诚,因此也常常是现代社会的魂魄。”

在当时苦战的年头,新兴版画运动得到了导师的掩护和鼓舞,斗志昂扬,信心十足向前勇进。我们把鲁迅先生创办的木刻讲习会的日子定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诞生的日子,算到今日已有八十个年头了。

在这八十年的岁月里,我国的新兴版画与我国的革命运动同步发展,记录着新中国成长的点点滴滴。它是在风雨飘荡,冰雪交加的环境中萌芽,深深扎根在岩隙之中,正如一棵青松,挺立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壮,和人民在一起,我国的新兴版画一路从坎坷走来,它之所以能战胜一切险阻,是因为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帮助和指导。只要提起中国新兴版画,我们就不会也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导师。■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省略

名人信札正在走出深闺

文/朱浩云

提起信札,恐怕人人都熟知,信札又称手札、书札、笔札,有别于大幅书画作品。它由古代尺牍演变而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书信,那时书写书信都是在竹简或木片(牍)上,而且受书写材料和文字等局限,文辞比较简练。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书信才随之得以发展。而书信最发达的时期是明末清初,一大批文人墨客于书信中抒发胸臆,互通信息。在书信的语言方面,清以前均为文言文,清末民初白话文流行,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大学者也用白话文写书信,“五四”以后,白话书信体散文更加盛行。由于信札是人们在随心所欲之间创作的“小品”,有时无心插柳,反而会更好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风格。像郑板桥、龚自珍、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等都留下了不少精彩信札。

名人信札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为名人信札对于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可以说,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学术观点以及一些工作和生活情况,也是人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二是他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过去,名人书写工具都是用毛笔,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法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许多人终身与之为伴;有些人虽治他业,且不是以书法著称于世,但终身雅好书法,若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论,当一个书法家绝对是绰绰有余。因此很多名人的书法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三是名人信札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因为名人书札往往体现了书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渊博的学养,民间收藏这些是很有意义的。

自古以来,民间一直保存着收藏信札习惯,很多大藏家也涉足名人信札的收藏。记得1997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刚兴起没几年,翰海曾推出过民国时期大收藏家张葱玉的旧藏――五通宋代书札,即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事札》、富弼行楷书《儿子帖》、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何栗的行草书《屏居帖》、吕嘉问的行书《与元翰札》。其中左肤的行书《与通判承议札》和石介的行楷书《与长官执事事札》是当今存世的孤本,绝对是国宝级文物,最后分别以209万元、170.5万元、154万元、77万元、71.5万元落槌。到2005年北京翰海再次推出这些拍品,又引起了激烈争夺,成交价分别为550万元、462万元、484万元、385万元、346万元,八年翻了好几倍。而在2002年嘉德拍卖会上,钱镜塘收藏的《明代名人尺牍》也相当亮眼,由于这件明代名人尺牍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因而各路藏家和机构进行了搏杀,最后被国内一机构以990万元的天价收购。不过,当今藏家要能收藏古代信札难度较大,毕竟过了那么多年,即使遇上却价格不菲,已经不是普通藏家所能问津的。而现代名人书札的收藏却要容易得多,因为相比古代书札,现代书札的存量无疑要大得多,价格却低得多。为此,近几年不少藏家已把收藏目标瞄准了现代书札。2001年翰海拍卖会上,民国时期章太炎、孙人和等人给陈坦(陈为教育家、现代史学大师,启功的老师)的书札获价1.98万元;2003年朵云轩拍卖会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书画名人手书八通书札(内容大多为谈论书画之事)获价1.01万元;同年,在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至叶恭绰信札四通获价111万元。在2005年嘉德和上海嘉泰艺术品拍卖会上,古籍善本拍卖格外抢眼,而名人信札又似其中的一朵奇葩。许多名人信札的拍卖给了藏家以惊喜:如嘉德推出的《黄宾虹致陈柱信札十八通》,曾著录于《黄宾虹书信集》,成交价为55万元。上海嘉泰推出的《徐悲鸿信札》(附实寄封)的价格是56.1万元,《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7.省略

战国神鸟铜壶

文/石凡

中国的青铜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这里介绍的是我在某藏家家中见到的一件战国时代的神鸟铜壶。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2

关键词:驻地;巴林部;蒙古汗国;巴林贵族

中图分类号:K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23-05

一、巴林部贵族归顺成吉思汗及其他们的重要地位

关于巴林(巴阿邻)部的起源《蒙古秘史》有个很有趣的记载,当孛端察儿与兄弟们分财产时发生矛盾离家出走在斡难河畔巴勒谆阿剌独自生活的时候,发现部分人顺统格黎河边来。他们“无个头脑管束,大小都一般”[1],所以孛端察儿带领兄弟们征服了这一群百姓。“孛端察儿哨到那里。将他一个怀孕的妇人拿住问他你是什么人氏。有。那妇人回道。我是扎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的人氏。――那怀孕的妇人。孛端察儿将做了他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唤作扎只剌歹。后来札答剌的人氏。他便是他祖。那札只剌歹的儿子。名土古兀歹。土古兀歹的儿子。名不里不勒赤鲁。不里不勒赤鲁的儿子。名合剌合答安。合剌合答安的儿子。名札木合。就做了札答阑姓氏。那妇人孛端察儿根前。再生一个儿子。名巴阿里歹。后来做了巴阿邻人氏的祖。那巴阿里歹的儿子。名赤都忽勒孛阔。赤都忽勒孛阔娶的妻多。儿子多生了。因此上做了篾年巴阿邻氏。”[2]该记载明确介绍了成吉思汗的孛儿只斤氏与巴阿邻氏和札答阑氏的血亲关系。巴阿邻氏是成吉思汗第十代世祖孛端察儿的后代,是成吉思汗的亲叔伯分支。而札木合的札答阑氏是非孛端察儿的后代,与巴阿邻氏是同母异父的分支关系。这里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札答阑部与巴阿邻在一起游牧。《史集》把札答阑部和巴阿邻部均列为尼伦蒙古之列[3],承认札答阑氏札木合为“尼伦苗裔”[4]。从札木合的历史地位来看,札答阑氏无疑是尼伦蒙古部落。尼伦蒙古部诸部是蒙古部的统治部落。迭儿列勤部诸部是蒙古的隶属部落,其中包括弘吉剌、兀良合、巴牙兀惕部、札剌亦儿等部。

也速该巴特尔死后,巴阿邻部跟着泰赤兀部贵族们离开了铁木真的身边,一度成为铁木真的敌对势力。在铁木真青少年的时候,多次受到同族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迫害,经锁儿罕失剌一家人的救助才得以脱险[5]。铁木真势力逐渐抬头之后,就拥有了第一批巴阿邻部百姓。铁木真与王罕、札木合的联军在不兀剌战胜了篾儿乞惕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铁木真和札木合也分开游牧了。此时,原也速该巴特尔属下的百姓纷纷离开札木合跟随铁木真。他们当中“再一种巴阿邻的人豁儿赤兀孙老人阔阔搠思。与篾年巴阿邻种的人一圈子,也都来了”[6]。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官员,他们带领部分巴阿邻人首先归顺了成吉思汗。豁儿赤兀孙老人竭力宣扬成吉思汗的皇权是上天赐予的,让人们拥护和效忠他。13世纪的蒙古部落人们还处于萨满教的意识形态领域,他们相信天地鬼神有无限的神力能操从人类世界的一切。萨满教的最高神灵是天地神。豁儿赤兀孙老人说:“我贤能的祖孛端察儿。拿得妇人处。同胞生了札木合。并俺的祖。于札木合行。不合分离的是来(不分离是对的)。因神明告的上头。教我眼里见了。有个惨白乳牛来札木合行。绕着将他房子车子触着折了一角。那牛于札木合处。扬着土吼着说道。札木合将我角来。又有个无角犍牛。拽着个大帐房下椿。顺帖木真行的车路吼着来说道。天地商量着国土主人教帖木真做。我载着国送与他去。神明告与我。教眼里见了帖木真。我将这等言语告与你。你若做国的主人呵。怎生教我快活。帖木真说。我真个做呵。教你做万户。豁儿赤说。我告与你许多道理。只与我个万户呵。有甚么快活。与了我个万户。再国土里美好的女子。由我拣选三十个为妻。又不拣说甚言语。都要听我。”[7]这里巴阿邻人兀孙老人用他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萨满教的天命观相结合,预言铁木真将来能当蒙古大汗,并巧妙的达到了他的个人目的,就是给予他万户长并重要事情与他商议及30名美女。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之后,兑现了他的诺言。成吉思汗分封诸官时对兀孙老人说:“兀孙。忽难。阔阔搠思。迭该四个人。但听见得。心内想起的事。不曾隐讳。都对我说。如今达达体例里。以别乞官为重。兀孙你是巴阿邻为长的子孙。你可做别乞。做别乞时。骑白马。着白衣。坐在众人上面,拣选个好年月议论了。教敬重者。”[8]兀孙老人成为蒙古汗国受人尊敬的重要大臣。这别乞“骑白马,着白衣,坐在众人上面”[9]。阿尔达扎布说突厥文的“别乞”的含义为诺颜、大臣或军队高官,《秘史》中“别乞”的含义为氏族、部落或血缘部落酋长或长老,显然“别乞”的地位很高。众所周知,北方少数民族均崇尚白色[10],辽朝时期大臣等才能穿白衣骑白马[11]进行祭天等重要礼仪活动。蒙古族崇尚白色[12],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祭天或春节众臣朝见时或骑白马或穿白袍。当时在卫拉特部,信奉萨满教,首领号“别乞”,也是萨满(巫师)头目的称号。博・雅・符拉基米尔佐夫在其《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详细分析了“别乞”一词的含义。这个名称一般授予长子或辈分最大的人或一个部落的酋长等。巴阿邻人兀孙老人是孛端察儿的长子之后,因此成吉思汗认为他是最长者。另一方面“别乞”是萨满教的最高萨满巫师的称呼。尤其蔑力乞和卫拉特部中萨满教盛行[13]。卫拉特部大贵族忽都合别乞就有“别乞”称号。因此,巴阿邻人兀孙老人就是成吉思汗建国初期管理萨满事务的高官之一。韩儒林先生说:“将享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别乞称号授予与同血统氏族中的长支者(巴阿邻氏是孛端察儿长子的子孙,尼鲁温蒙古诸氏族中的长支),这种‘体例’应是渊源于父系氏族长老制,虽然到成吉思汗时代,氏族长老的权威早已为强有力的贵族所取代,但尊敬长支者的习惯仍然长期保留着。”[14]在成吉思汗之前的氏族社会中,氏族长老往往都是萨满或萨满教的管理者。巴阿邻人豁儿赤兀孙老人的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他是成吉思汗的重要谏言官之一。《秘史》里成吉思汗多次提到兀孙、忽难、阔阔搠思、迭该4个人谏言的作用。《秘史》210节:“成吉思汗再对孛斡儿出木合黎等说。这忽难夜间做雄狼。白里做黑老鸦。依着我行。不曾肯随歹人。您凡事可与这忽难阔阔搠思二人商量着行。我子拙赤最长。教忽难领着格尼你格思就于拙赤下做万户者。又说忽难阔阔搠思迭该兀孙额不干四人。但曾闻见的事。不曾隐讳。便来对我说了。”[15]这里成吉思汗把忽难派到长子拙赤手下做谏言官并做万户长。与忽难并列提名的谏言官是巴阿邻人阔阔搠思,成吉思汗也多次提到过他的功劳。与忽难相同,巴阿邻人兀孙额不干(汉译为兀孙老人),也被成吉思汗封为万户长。成吉思汗特别赞赏豁儿赤兀孙老人的预言已应验,自己做了全蒙古的大汗,所以他就兑现他曾经说过的诺言。《秘史》207节载:“成吉思再对豁儿赤说。我年小时。你曾说先兆的言语。与我辛苦作伴。那时你曾说。我先兆的言语若应呵。与我三十个妻。如今已应了。这投降的百姓内。好妇人女子。从你拣三十个。再将三千巴阿里(巴阿邻)种。又添塔该阿失黑二人管的阿答儿乞种等百姓。凑成一万。你做万户管者。须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从你自在下营。就镇守着。凡那里百姓事务。皆禀命于你。违了的就处治者。”[16]看来豁儿赤兀孙老人主要管辖巴阿里(巴阿邻)种人,做了管理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的万户长。

13世纪初年,率领巴阿邻部部分百姓归顺成吉思汗的还有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是巴阿邻人乃牙(或纳牙)万户长。由于乃牙在成吉思汗以及之后的窝阔台汗时期都发挥重要历史作用,因而《秘史》《史集》等文献详细记载了有关他的历史活动。《史集》载:“在成吉思汗和后来的窝阔台合罕、蒙哥合罕时代,纳牙一直健在。他活到了一百二十岁。蒙哥合罕在位时他说,成吉思汗降生时,他曾在喜庆筵席上吃过肉。”[17]我们如今无法证实纳牙活到120岁的其他史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直活到窝阔台汗时期。

当铁木真少年时期,受尽了同胞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而纳牙一家正是泰赤兀部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的属下,与铁木真进行过多年的对抗。铁木真与札木合在阔亦田进行决战的时候,泰赤兀部还是站在札木合那一边参加了战争,其首领有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阿出把阿秃儿等。1202年,札木合联军在阔亦田失败后,泰赤兀部往斡难河撤退,铁木真率军乘胜追击。在斡难河畔,与阿出把阿秃儿率领的泰赤兀部进行了决战,铁木真虽重伤,但彻底打败了泰赤兀人[18]。这次战争中,侥幸逃脱的塔儿忽台被属下巴阿邻人所劫持:“泰亦赤兀惕种的官人。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因与成吉思有仇。避于林中。其家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并二子阿刺黑。纳牙阿。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欲献于成吉思。其人体肥不能骑马。载于车内。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有弟并子追至。失儿古额秃老人惧怕。遂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压住。抽出刀子说。我杀你也死。不杀你也死。不如先杀了你。我然后死。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呼其弟与子说。他要杀我。若杀了我。你每要我死尸何用。不如快回去便送到帖木真处。也必不杀我。我与帖木真少时亦曾有恩。其弟与子遂回了。失儿古额秃至忽秃忽地面。其子纳牙阿说。我每(们)若将他拿至帖木真处。必说我每拿了正主。难做伴当。必将咱每杀了。不如放回去。对帖木真说。我每本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拿来。因是正主。心内不忍的上头。放回去了。成吉思必容我每。于是放回去了。到成吉思处。备言其事。成吉思说。若你每将他拿来。我必杀了你每。你每不忍却放了。也好。所以特赏纳牙阿。”[19]据此,巴阿邻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归顺成吉思汗时先控制了其统治贵族塔儿忽台乞邻勒秃。不过,因成吉思汗决不容纳属下对其“正主”的侵犯之事,所以,他们放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史集》也有相同的记载,纳牙因懂得君臣之礼而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20]。如上所述,1202年巴阿邻人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率领最后一部分巴阿邻人,归顺了成吉思汗。阿刺黑、纳牙两兄弟是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时期蒙古汗国的重要大臣,他们对蒙古汗国的内外战争和守护边疆等方面均有汗马功劳。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对建国有功的功臣名将进行了封赏。成吉思汗对纳牙说“如今孛斡儿出做了右手万户。木合里做了国王左手万户。你做中军万户者。”[21]据此,在臣僚当中纳牙的地位仅次于大名鼎鼎的木华黎国王和功劳卓著的右军万户孛斡儿出大将。《史集》载:“八邻部落的著名大异密之中,成吉思汗时曾有一个名叫纳牙合那颜的异密,为右翼异密,较木华黎国王低一级;他是他的速秃古孙,即类似于都督者,是个配当都督的尊贵的人。”[22]当然,纳牙与木华黎国王相比肯定低一级。木华黎国王是成吉思汗九大功臣之首,是三军元帅。《史集》关于纳牙父子归顺成吉思汗时放掉塔儿忽台乞邻勒秃一事的记载,先后有矛盾。《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记载:“这样,当失儿却秃―额不干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成吉思汗处】来时,掳获了……部……的合忽出把阿秃儿和泰亦兀赤(应为泰亦赤兀惕)部落首领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将他们押到了名叫……的地方。他们在那个地方待了一些时候,将他们释放掉,他们又逃跑了。”[23]这部分与《秘史》记载相吻合。而《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记叙八邻部落历史时又写到:“当成吉思汗同泰亦赤兀惕人发生了战争和内哄时,他的父亲失儿怯秃―额不干正与泰亦赤兀惕诸部在一起。他伺机捉住了他们的部酋之子和首领中的合忽出和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将他们送来到成吉思汗处,为他出了力。他带来了自己的儿子纳牙和阿刺黑,与他们两人随侍于成吉思汗左右。”[24]这里出了差错,与史实不符。因为,塔儿忽台―乞邻勒秃黑后来才被成吉思汗捉住。

综上所述,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二、成吉思汗建国前巴林部驻地

13世纪初年,巴林部的游牧驻地在何处?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巴林部迁往何处?它的游牧范围如何?对上述这些问题国内外蒙古史学界还没有深入研究和一致的看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巴林部游牧驻地在何处,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和学术成果。所以,很多人对巴林部当时的驻地搞不清楚,众多蒙古族通史或蒙古史教科书也没有这方面的说明,成为蒙古史研究的空白点。其实,我们根据《秘史》《史集》和《元史》等有关反映13世纪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也不难推测出当时巴林部游牧驻地的大致范围。本文通过对众多史籍记载和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分析,认为13世纪初年巴林部游牧驻地始终在斡难河流域。其中,巴林部最初的游牧地点在斡难河畔巴勒谆阿剌地面,成吉思汗建国前后他们的驻地在斡难河中下游地区。《秘史》23节载:“母亲阿阑豁阿殁了之后。兄弟五个的家私。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四个分了。见孛端察儿愚弱。不将他做兄弟相待不曾分与。孛端察儿见他哥哥每将他不做兄弟相待。说道我这里住甚么。我自去。由他死呵死。活呵活。因此上骑着一个青白色。断梁疮秃尾子的马。顺着斡难河去。到巴勒谆阿剌名字的地面里。结个草庵住了。”[25]孛端察儿所住的这个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在史书上多次出现过,并且很有名气。如上所述,孛端察儿在此地,征服了部分顺统格黎河来的百姓,还捉住了一个孕妇,跟她成家生子。孕妇带来的儿子成札达阑部始祖,在孛端察儿身上生的儿子成为巴林部始祖。《秘史》在此处明确交代了两个部落和两个地名,即巴林部、札达阑部在一起,并在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及统格黎河。统格黎河是流入斡难河的一个小溪流。如今我们无法考证孛端察儿这个人的历史故事的真伪性,但后来的历史史实证明巴林部、札达阑部确实在一起游牧并且他们同属于蒙古尼伦部落。至于他们的部落名称何时形成,他们的血亲关系如何,还需进一步深入考证。《秘史》在这一方面的记载,有的是只能作为“老人的回忆和口述”,需要更多的佐证和考述。《元史・太祖本纪》也记载了孛端叉儿(《秘史》汉译为孛端察儿)的故事:“【贫贱富贵,资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26]显然,《秘史》的“巴勒谆阿剌”和《元史》的“八里屯阿懒之地”是同一个地方,是蒙语“balajunaral”的汉语音写。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金・蒙古、克烈等部》图中,有八里屯阿懒的地方,标在斡难河的上游地区[27],其地名定是引用了《元史》的记载。蒙古国著名学者普日来认为,此地在东经111度北纬49度附近。蒙古旧史书《geguoyinsachuliyinsodor》内有“banjorgool”(班主儿河)、“baljigonaaral”(巴勒古讷阿剌)。自古蒙古人把两河交汇处叫做“aral”(阿剌)的记载很多。如今蒙古人把八剌吉河流入斡难河的地方也叫斡难八剌吉的“bogom”或叫斡难八剌吉之“balqir”[28]。谭其骧所标的地名八里屯阿懒和普日来所说的巴勒古讷阿剌相吻合,他们准确的指出了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面。而巴林部人,最早《秘史》上的记载,就是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区。因此,巴林部12―13世纪最初的游牧驻牧,就在斡难河巴勒谆阿剌地区。而斡难河上游地区是蒙古乞颜部的老巢。当时,孛儿只斤和巴林两部在一起,是血缘相同的叔伯部落。

也速该巴特尔死后,泰赤兀部、札达阑等强部离开了铁木真,往斡难河中下游地区游牧。而铁木真的家庭成员主要在斡难河上游和客鲁连河上游的不儿罕山地区游牧。此时,巴林部人跟随泰赤兀部、札达阑部也在斡难河中下游地区游牧。策・达莱认为:“尼伦蒙古的成员在13世纪以前的分布情况是不儿罕山一带是孛儿只斤,斡难河沿岸是札达阑、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泰赤兀惕、山只昆、合底忻、巴阿邻、八鲁剌思、赤那思、那牙勤、忙忽惕、不答惕、合答儿罕、兀鲁惕、别速惕、昔西忽惕、朵儿边、朵豁剌惕、照烈忻、黄忽坛等史书记载的十九部。”[29]文中所述孛儿只斤、札达阑、泰赤兀部的住牧地,无疑是正确的。其中,孛儿只斤、札达阑、泰赤兀3部人口众多是尼伦诸部中的最强大部落[30],其他诸小部落包括巴林部在内,常常跟随这3个部落活动,他们也是这3个部落所争夺的对象。据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金・蒙古、克烈等部》图,札达阑部主要游牧地在石勒喀河流域及斡难河下游地区,泰赤兀部则游牧于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31]。从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战战和和情况来看,起初泰赤兀等尼伦诸部均跟随札木合与成吉思汗作战。

如上所述,巴林部是先后两次归顺成吉思汗的。第一次是通过王罕、札木合的联军在不兀剌战胜篾儿乞惕部之后,由兀孙老人和阔阔搠率领的巴林人离开札木合归顺了成吉思汗。此时的巴林人,又回到了斡难河上游地区与孛儿只斤部在一起了。第二次是通过成吉思汗与泰赤兀部在斡难河岸的决战,泰赤兀部彻底失败之后,由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终于全部又回到了孛儿只斤贵族的统治之下。

综上所述,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就是在斡难河流域。巴林部最初的游牧地区是斡难河上游巴勒谆阿剌地面,与孛儿只斤部在一起。后来,也速该巴特尔死后巴林部跟随札达阑部和泰赤兀部游牧于斡难河中游以北地区。成吉思汗势力逐渐壮大之后,随着札达阑、泰赤兀部的败落,巴林部又回到孛儿只斤贵族统治之下,游牧于斡难河流域地区。

三、巴林部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1206年秋,成吉思汗在斡难河源头召开了黄金家族成员和众贵族大臣参加的“yehehoraltai”(大会)。《秘史》202节载:“成吉思既将众部落百姓收捕了。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脚白旄纛做皇帝。封功臣木合黎为国王。命者别追袭古出鲁克。整治达达百姓。除驸马外复授同开国有功者。九十五人为千户。”[32]说明成吉思汗建国之后就开始分封诸子及任命各级官员。巴林人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授予万户,官位特别高。尤其豁儿赤被授予管理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的万户,“再将三千巴阿里(巴阿邻)种。又添塔该阿失黑二人管的阿答儿乞种(赤那思、脱斡劣思、帖良古惕、)等百姓。凑成一万。你做万户管者。须额儿的失水林木内百姓地面。从你自在下营。就镇守着。凡那里百姓事务。皆禀命于你。违了的就处治者”[33]。显然巴林部三千户跟随豁儿赤在额儿的失河驻守。《史集》载:“在成吉思汗时,有一个八邻部的右翼千夫长忙豁勒(m(u)nk―q(u)l)―秃儿干(trkan)。他有个亲属,也是右翼千夫长,名叫豁儿赤那颜。”[34]看来巴林部豁儿赤那颜不仅是管理额儿的失河流域林木百姓的万户,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开国有功95个千户之一。这样,成吉思汗建国之后,巴林部就跟随豁儿赤那颜迁移到了额儿的失河流域。

巴林部何时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它的大致游牧范围如何?

《史集》记载了乃蛮人的驻地:“这些【乃蛮】部落都是游牧【部落】,有些人住在多山之地,有些人住在平原上。如前所述,他们所住的地方如下:大【也客】阿勒台,哈剌和林,阿雷―昔剌思山和阔阔―也儿的石山,也儿的石―沐涟,即也儿的石河,位于该河与乞儿吉思地区之间并与该国边境毗连的群山,这些山一直延伸到蒙古斯坦地区,到王汗所住的地区、到乞儿吉思地区以及与畏兀儿国毗连的沙漠边境。”[35]从中看出,乃蛮部居住在克烈部居住的哈剌和林以西、也客阿勒台、也儿的石河地区。成吉思汗统一之前,太阳汗控制乃蛮东部地区即阿尔泰山地区东部,太阳汗的弟弟不亦鲁黑汗则控制乃蛮西部地区即阿尔泰山地区西部及也儿的石河流域。成吉思汗通过1204年的鄂尔浑河东纳忽昆山战役,战胜太阳汗的军队,太阳汗重伤死去,阿尔泰山东部地区被统一[36]。太阳汗子屈出律克向他的叔父不亦鲁黑的驻地逃去。1206年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发兵攻按台山不欲鲁克所部乃蛮余众,灭之[37]。屈出律克退至额儿的失河右岸支流的不黑都儿麻(Buqturma)地方与篾儿乞惕部脱脱阿会合并整顿军马[38]。1208年,成吉思汗军追至额儿的失河,脱脱阿被射死,屈出律克逃往西辽。这样,成吉思汗建国之前后,已统一了乃蛮部并占据了额儿的失河流域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之后把额儿的失河流域的一部分林木中百姓帖良古惕、脱斡劣思等部封给豁儿赤。周清澍先生说:“叶尼塞以西直至额尔齐斯河的帖良兀惕、脱额列思等部,成吉思汗将他们分给八邻部贵族豁儿赤,与其他部合成一万户,以豁儿赤为镇守林木中百姓万户。”[39]豁儿赤的巴林万户内,还有赤那思部人,所以这个部落所在之地,当日也称为“赤纳思之地”[40]。那么,豁儿赤的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范围如何?韩儒林先生指出:“豁儿赤分地是乃蛮故地的西北部,在额儿的失河上游。其西与术赤分地为邻,东北至鄂毕河上游,与唆鲁禾帖尼分地接壤。东不逾金山,西不越额儿的失河。豁儿赤、术赤、秃满等人的分地,是犬牙相错的。”[41]这里准确的介绍了豁儿赤的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范围。我们查阅谭其骧所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时期全图》,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西到额儿的失河上游与钦察汗国为邻,南与窝阔台汗国为邻[42]。此处所标的巴林部驻地与韩儒林先生的观点相吻合。

综上所述,巴林部迁居额儿的失河流域的时间是1206年,豁儿赤被封为巴林万户统治林木中百姓帖良古惕、脱斡劣思等部,巴林部移居乃蛮故地西部即阿尔泰山地区西部地区。1208年,额儿的失河流域的乃蛮屈出律克部和篾儿乞惕部残余败走,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巴林万户的游牧驻地主要在额儿的失河上游,其西与术赤分地为邻,东北至鄂毕河上游,与唆鲁禾帖尼分地接壤。东不逾金山,西不越额儿的失河。其南与窝阔台汗国为邻。

参考文献:

〔1〕〔2〕〔5〕〔6〕〔7〕〔8〕〔15〕〔16〕〔19〕〔21〕〔25〕〔32〕〔33〕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922,923-924,939-940,959,959,1019,1016,1013,974-975,1021,919-920,1010-1011,1013.

〔3〕〔4〕〔22〕〔24〕〔35〕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3,110,306-307,307,224.

〔9〕〔12〕〔18〕〔28〕蒙古密史还原注释(蒙文).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724,725,402,41-42.

〔10〕〔11〕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研究.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3,104.

〔13〕博・雅・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蒙古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86.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人民出版社,2008.86.

〔17〕〔20〕〔23〕〔34〕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3.118,118-119,118-119,308.

〔26〕宋濂等.元史(第一册)(卷一至卷一二)(纪).中华书局,1976.1.

〔27〕〔3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72.

〔29〕〔30〕策・达来.大蒙古帝国(蒙古文).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113.

〔36〕〔38〕〔40〕〔41〕韩儒林.穹庐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04,404-405,405,407.

〔37〕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3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并且感悟、获取、愉悦。然而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不愿意自己读,总希望听老师讲,而且缺少感悟,较少获得,产生不了阅读的愉悦和冲动,不能很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和学生互动,以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影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带头阅读

教师带头阅读,能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教师要求学生读哪一本书,最好自己当着学生的面读得津津有味,这样就会感染学生。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述的喑羡老师读书的那种心理:“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有。笔者记得上初一那一年,主席逝世,老师让我们带上《选集》,利用下午的最后一节自己读,计划在逝世一周年之际将四卷读完。开始几天老师也在课堂上转来转去,我们也读不下去。后来,老师带了一套精装合订本,坐在讲台上读得出神,我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得有味,老师一句也没有讲,我们一次也没有问。就这样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我竞读完了毛选四卷,其中有很多篇目,很多语段能够背诵。至今每看到书架上的毛选,就不禁想起老师那埋头细读的情景,忍不住还要翻上一翻。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关键是认真去读,这一步做不到,其它就无从谈起。让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这是公理。如果教师就不愿认真读《史记》、《资治通鉴》,不愿意认真去读教材和指定的读本,那是没有理由要求要求学生去读的。

二、略作介绍

要求学生读鲁迅选集、《红楼梦》《古文观止》或者《共产党宣言》《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这些书究竟有什么重要价值,教师一定要做一番介绍,而且介绍不能泛泛而论,不得要领,要短小精悍。比如作家李国文说:“《红楼梦》和鲁迅杂给我带来的阅读愉悦:一是不论从哪一页翻开来阅读,不论从头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能很快进入角色;二是不论读过多少遍以后,再捧起来读下去,都能找到与前不同的、每读每新的体会。”[1]《人民日报》短论作者金采薇说“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披阅数载,淘沙拣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再如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用什么标准看,都在不朽之列。”[2]如果能将这些具体地告诉学生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冲动。

三、适当点评

有些文章固然好,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出滋味来,对此教师就不能袖手旁观。此如《孔子世家赞》,学生不可能去想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说,自然就不可能理解它的奥妙。教师就有必要将吴楚材的评点告诉学生。不少教师表示他们正是读了吴楚材的评点,才学会欣赏其中的文章,才格外青睐《古文观止》。可惜今天学生版的《古文观止》不下一二十种,却无一例外地删去了吴氏的评点,其实是将赫赫有名的《古文观止》变成了一本普通的古代散文选集,这是非常可悲的。

四、师生问对

问对是交流知识和思想感情的好方法。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问对。董仲《举贤良对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扁鹊仓公列传》中的“汉文帝淳于意问对”,都是流传千古的好文章。杜甫、苏轼等为了金殿对策取得好成绩也都拟写过不少策问。《论语》中有不少孔子与诸弟子关于思想和知识方面的问对,这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好形式。师生完全可以就一个文本(一段话、一本书)进行问对。可以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就像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在亲切舒缓的气氛中,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相互碰撞和交流,阅读的得以相互浸染。

五、交流札记

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并不等于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不管不问,那样学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会将某种坏习惯隐藏下去。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一一查问读书结果也不大可能。交流读书札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首先,教师自己要写札记,摘抄了什么,引述了什么,订了什么,最欣赏什么,最不欣赏什么,一定要写清楚,然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据此写出自己的札记。鼓励学生拿给教师看,或者不定期向学生索要。对于学生的札记,只要有就要肯定,即使有误,暂时不要过多指导,可提醒学生再去读读文本,以期自悟。如果条件允许,那么开一个读书博客应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电子邮件传递读书札记那是极其方便的事。

六、推荐书目

名人大都有荐书的经历,张之洞、曾国藩、胡适、鲁迅都给从学者开过书单,虽然鲁迅先生曾对开书单者进行过讽刺。但教师给学生开书单还是必要的。语文教材其实就是语文教育专家们给全国的学生和语文教师开列的书单。毕竟书单是对某一问题有专门研究的结果,对于读书者有更深一步的指导意义。如果一位教师除了教材之外从不给学生推荐过什么书,不言其书的好坏,那只能说明教师要么不负责,要么自己对所从事的领域无研究,只会照本宣科而已。

对此笔者有切肤之痛。师范三年,有的是读书时间,可是老师除了讲自己的课之外从没给学生推荐过什么书。以至于当时有极好的记忆力,却不知道去读背先秦诸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外名人名言等经典性的东西,没有打下做学问的根基,工作中还得从头做起。

此外,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放手让学生阅读之前,应给以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等。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受益无穷。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欣赏和期盼的阅读境界,这里有个性和个性的碰撞和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从来都不应是个旁观者,教师应以自己的个性阅读去维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而求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光明日报》2006.2.24.8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4

致晚成(钟器先生字也)先生书札:“晚成先生阁下:敬覆者前奉一月十五日手教,并蒙赐大著《人生莲房》二册,均谨诵悉,仁心毅力无任钦迟。元济昔年偕居京邸,浮沈郎署,碌碌无能,“戊戌”列名党籍,骤(音ying,触犯)严谴,侍亲南族,归耕无术,遂橐(音tuo一种口袋)笔于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垂三十年,缩衣节食,差堪自给,年力衰迈,今已退职闲居。去岁忽遭劫质之祸,远承垂问,至为衔感。闻者必以为沪上之巨腹贾,又谁竟一砚田为活之书生也。济将去职时,亦当稍竭(音mian同绵)薄,扶助同人子女教育;又尝在故乡修复家祠、倡建公墓,先后所费以不下万数,另寄呈印刷物两种(其公墓信录尚未印就)统祈鉴(音cha,同察),匪敢自诩,聊求教诲而已。俗冗稽答悚歉,无似手覆,敬请台安。张元济顿首。3月14日。”此书札按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简要回顾了自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同榜者有蔡元培、叶德辉、唐文治、屠寄),授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甲午中日战争后,痛感非改革无以救中国,乃与文廷式、黄绍箕、徐世昌、沈曾植、等数十人经常在北京陶然亭聚会,提倡西学,抨击时弊。又广求新书送光绪帝披览。因此“戊戌”时被革职之过程。第二,在上海致力文化事业,总理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及遭劫事。第三,退职后之公益事业计划。

上述事项,均有著录,惟“遭劫”事,鄙以为尚须详叙,方能解其遭劫《占十绝》诗之内涵。先照录全诗(图2):“丁卯九月二十二日夜,盗入余家被劫而去留居窟中凡六昼夜占十绝聊以自遣。其一:数椽矮屋称幽居,布被绳床体自舒。还我儒酸真面目,安然一觉梦蘧蘧(音ju)。其二:牺易久严天泽办,而今旧习待更张。料应到此无阶级,谁识犹分上下床(余高据一榻,守者皆席地而卧)。其三:寂寂深宵伴侣多,篝灯围语意偏和。微闻怨衾(注:音qin,被子,或尸体入殓时盖身体的东西)薄,祗为恩情待墨哥(第一夕,天气寒甚,守者终宵瑟缩,自言为银钱故,不得不耳)。其四:频烧银烛漏声长,陡觉熊熊焰吐芒。惊起披衣同扑救,犹虞玉石烬(守者不慎失火,四周门窗紧闭,无可逃避。幸即扑灭,否则则为熏穴之鼠矣。)。其五:眼加注:音aidai,形容浓云蔽日)耳充,视听全收别有天。悔被聪明多误我,面墙从此好参禅(守者强余戴黑眼镜,并以绵塞余两耳。解释良久始允撤去。)其六:家笑语声,池塘鸭子更喧鸣。闲中领略皆天趣,隔断虑清。其七:天高祗许隙中窥,一线晴曦射入迟。偷得驹光分寸好,有书堪读不多时(室中有板窗一,糊以厚纸,仅于屋顶启一方五六寸,藉通光线。)。其八:摩西十诫传来久,愧未研求到福音。马太路加齐卒业,可能穿出骆驼(注:音zhen,同针)(余索书消遣,守者畀以耶教《新约马太路加福音》两册,翻阅一过所获甚微,骆驼孔即用新约中故事。)。其九:鸭栏豚贫民窟,安得三迁母教行。堪诧夜深人静后,邻童偏有读书声(四邻皆有贫家小户儿童叫呼异常喧杂,不意夜间书声忽起,令人神往。)。其十:一之为甚何堪再,闻自此中人语云。我是塞翁今失马,评量祸福尚难分。海盐张元济”。

其实张元济先生被绑,事出有因。当时上海租界中的阔人,为防绑匪绑票,都雇有保镖。保镖多为从苏俄逃出的白俄,体格魁梧,能令绑匪望而生畏,当时住在上海租界的著名藏书家刘承干即雇用的是白俄镖师。据说,鲁迅先生有次往其家去询购他所刻的书,被阻于两扇大铁门之外,从门上的方孔中可窥见院内坐有俩白俄镖师。张元济先生非阔人,保镖雇不起,遂为绑匪所劫。张先生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商务印书馆为股份公司,绑匪误以为是张之私产,又误信张嫁女奁资达三十万之谣传,因此,将他当作阔佬掠去作为肉票勒索赎金三十万。张家怕绑匪撕票,不敢报警,暗中与绑匪磋商。后来绑匪探明张家状况,索取赎金一万元,即将张元济先生释放。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5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笔记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把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或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难题,我校作为市郊的一所农村学校,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紧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服从或者服务于这个中心。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不仅体现在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体现在教师培训方面。课堂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然而教师的素质不是天生的,日积月累的,不断凝结,升华的,它是一个过程,也许三年或许五载,而我们在教师的培训方面,采取的一个做法就是――不断积累:

一、积累经验,沉淀升华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教师在探究真知、发现规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一线教师每天都在实践中生活,每天都与教育对象打交道,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所以,教学实践是掌握教学经验的最好途径。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体验与感悟、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典型示例、新的教学设想等积累记录下来,形成教师个人的札记册,札记册记载的可以是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或者是教学论文;可以是日记、周记、月记。假使教师们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经常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反思,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打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水平,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积累资料,沉淀智慧

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旁证博引、左右逢源,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资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校充分认识到注意个人资料的积累和使用,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并把它看成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因素。同时,积累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新课程对教师知识面的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所以我校对教师提出了积累资料的要求。

首先,教学资料的积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素材,形成教学资料册。比如,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师就注意积累和收集历届学生发表或获奖的作文,装订成册,可以作为“范文”给学生进行浏览,这样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又是对学生的激励。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特殊句式的积累。英语学科教师对英语单词、短语、固定搭配、语法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积累。历史学科教师对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人物传记等的积累。这些都对今后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习题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共性的、重要的、学生易错的、易混淆的习题,或者是教师习题的演练。比如,语文学科多音字、易错字习题的积累。历史学科不同事件的对比。数学学科典型题的积累。中考学科各省市历年经典习题的积累。……

三、积累互补,共同提高

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以成就名师,但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需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校对教师个人的札记、资料、习题的积累行为进行鼓励、支持、引导,同时为了每个教师均衡发展,取长补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三册评比活动,让教师进行参观、借鉴、评选,鼓励先进,共促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不断的积累,终究会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轩.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2]肖宁海.创建优质高效的教学机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9)

[3]刘之勋.创新教学机制实施有效教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1)

[4]吕春燕.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小学体育教学札记篇6

为认真实践“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理念,不断历练学生的品格,锻炼学生的毅力,增强学生的逆商,从而将身心健康质量转化为学习质量,为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强健体魄、发展智力、和谐心灵、幸福终身奠基,扬州市教育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突出“四加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有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思想品德好、专业能力强和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2009年始,扬州市教育局明确规定:各省级四星级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和市直各学校在年内须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其他学校可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过渡办法,力争用2~3年时间全部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满足各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为更多的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质搭建平台,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证书培训班,已培训教师300余人、在培400余人。与扬州市卫生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短训班,已培训教师800余人。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确保不少于2%的教师接受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同时,与市卫生局共同推荐一批有资质的社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每年年终对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综合考评范畴。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中小学生情商、智商、逆商的提高。在全市义务段学校开设“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中学段(职业学校)开展集中与个体的访谈辅导。在地方课程中保证每学年小学高年级不少于3课时,初、高中学段(职业学校)不少于8课时的心理健康专项教育。为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师生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征文、工作札记、手抄报、电脑小报等评比活动。还先后编制了《扬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阳光心苑工作札记》《阳光・健康・和谐》等专辑、专题录像并免费发至各学校,学规范,要求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做到“四有”,即:有课时、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2010年,已启动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征集评比活动,拟编辑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进一步规范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市教育局利用《扬州教育网》开辟“体卫艺之窗”“阳光心苑”专栏,通过“在线咨询”“心语留言板”等构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广大中小学校,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每月定期开辟“心苑”健康教育之窗。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及时收集信息、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活动项目。开学初,以“新”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如,认识新环境、了解新教师、感受新学校、结识新同学等。考试前,邀请专家进校园进行心理访谈,帮助学生调适学习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升学考试。毕业前,设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很多学校还在校刊、校园网上设立“心苑”师生互动栏目,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悟、所思,从而更加以人为本地实施教学。如,邗江区教育局的《邗江心育网》、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虹桥边”心理健康教育超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的“心灵小屋”等成效尤为显著。为充分发挥扬州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010年起将用2~3年的时间在辖区内各县(市、区)创建分中心,在城乡学校创建一批市级“阳光心苑”心理访谈室。与市卫生局合作完善“杨医生热线”服务,进一步丰富《扬州教育网》“阳光心苑”栏目,逐步构建校级、县级、市级中小学师生网上教育访谈系统和测试服务平台。

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

教科研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扬州市各中小学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子课题――“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研究,在60多名一线教师和200多名高一学生参与下,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圆满结题,并获中国电教馆“学与教研究”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各市直初中学校结合校情实际积极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开展“德心一体”研究,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各中小学一线教师根据岗位工作实践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札记》,被市文明办推荐给全市各系统。扬州市教育局在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别差异的前提下,重点对普通学校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特殊学校学生、宏志班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寻找不同人群学生的心理困扰或学习障碍,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优势,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摆脱生活或学习中的阴影,有效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幸福指数。

扬州市在突出“四加强”积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强化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行政部门领导机制。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十一五”、“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对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并逐年加大权重。明确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完善学校部门合作机制。各中小学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学工处、教务处和团委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认真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抓好实施过程,并按照《扬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档指南》的要求做好学年总结和建档工作,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访谈机构、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得到落实。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