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范例(3篇)

时间:2025-11-27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装置以及农业机械在工作状态之下或者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手工而进行的自动化操作。最早的牵引性控制装置是借助油压升降来实现耕深变化的,进而确保牵引力被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目前,专业化的牵引控制装置被广泛应用到大中型拖拉机农业机械中。此外,随着微处理机和传感器等先进装置的自身较快发展,我国已研制出大量输出或者是输入自动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分析

(一)精准化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目前,因我国的农业水平较低,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机械操作方面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计算机GPS监控系统以及GLS系统等,特别是传感器与动态化控制系统等一些能够适合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硬件化设备在实际发展水平方面显著较低,从而使得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水平不够成熟。

(二)农机制造业发展不成熟

实质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水平较低,农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不例外,总体来说水平不高。诸多农业机械仅仅是对国外农业机械产品的仿造,而且在一些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当中,只是对农业机械的一部分做了改进或者是增添了部分设备零件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机械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整体操作性能,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机械在构造方面的复杂程度,还将会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升而使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更昂贵,从根本上促进维护成本的增加,阻碍其广泛应用与推广。所以,大力研发能够符合生产需要,而且价钱合理的自主化品牌农业机械设备属于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推广途径

(一)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在发展方面还不成熟,与部分发达国家农机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大力推进精准化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不但有助于促进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日益完善,还是我国有效展示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与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国际方面在社会化精准农业上的具体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到节水技术体系以及节肥技术体系控制管理方面,要求以上技术都实现自动化操作,节水以及节肥都能够借助精准化灌溉以及施肥来完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提升农业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也是有效建立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集约型现代化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对外国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集中增强科技研发力量,攻关科技难题,突破精准灌溉技术以及精准施肥技术,促进精准化农业的进步发展[1]。除此之外,随着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方面的人工智能发展将会成为新时期农机自动化的具体发展重点。部分农业机器人以及智能化系统在发达国家农业方面的大力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国农业发展诸多借鉴,由于我国在农业智能化上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国农业机械的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认识到差距,然后奋起直追,紧抓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及自主研发,大力促进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

(二)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

为实现农业机械在自动化模式上的科学化,相关人员必须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条件与技术化水平,以工作效率的高效化、作业精度的精细化、安全性能的合理化以及节约能源等为发展标准,准确评价自动化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效果,之后再按照顺序对相应的自动化模式进行合理选定,进而阶段式推进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进程[2]。

(三)推动认识上的转换

针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装置在操纵性能以及作业性能方面的提升问题,之前大部分都是借助改善机械结构或者是增加装置来实现所要获得的效果,这种操作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机械构造复杂化以及价格上升,农业机械的维护修理也会更加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自动化进程的推进,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到机械改造上,而应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以及土壤等因素,积极开发能够适合生产条件,且价格便宜的机械,例如应充分考虑到小规模生产模式,从普及大型机械逐渐转化为价格相对较低的小型自动化机械。

(四)强化政府引导,落实扶持政策

为加大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政府可以借助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响应的自动化农业机械,从而使农机得到广泛应用,扩大农业机械的实际推广范围。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等政策来扶持相应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设置科技创新奖来鼓励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科研创新,切忌一刀切政策的制定,国家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需综合考虑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包括自然条件、作物种类与劳作方式等,出台适宜农业经济进步发展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强化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此外,农业机械的相关生产企业也应加大科研力度,确保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自动化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针对自动化发展中常见的精细农机水平低下等问题,通过促进精准化农业发展、科学选择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以及强化政府引导等手段,促进农业机械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结构发展现状

一、贵州地形概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3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

二、农机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拥有量迅速增加,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呈现出新的形势:一是农机产品质量与服务方面的投诉现象有所增加,农机产品质量与服务有待加强;二是农机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农机化作业服务市场、以及农机具维修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监管。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该省各级农机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认真处理投诉问题,引导和规范农机作业和维修行业使我省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机产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放心农机产品覆盖率显著提高,农机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机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健全,进一步增强了农机生产经营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农民群众维权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由于国内农机新产品研发缓慢和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贵州省目前只是在机耕、脱粒、排涝、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

(三)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事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乡镇没管好,农机局管不了的局面,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省农机化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贵州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贵州省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贵州农业的进一步腾飞。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要加大农机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力度,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两个转变、四个发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确保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让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发展,使不想种的田有人种,使想种田的人有田种,使农机大户、种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大型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农艺技术,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技术,达到良性融合。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范文

宁夏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花生干燥技术概况与发展

农业机械购置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规划的指标体系及建构研究

我国“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思考

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发展历程与发展思路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实证分析

蔬菜机械化生产的装备与技术预测分析

关于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选择的几个问题

健全完善农机化扶持政策,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

加快突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瓶颈

国内麻类作物收获机械现状及对策建议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测评研究

不同类型稻麦联合收获机经营经济性评价

立足现代都市农业依法促进武汉农机化大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翻番

我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江苏农机政策性保险制度

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果园植保机械现状与技术需求

国内外花盆基质装填机研发现状

农机事故的成因、损害及预防对策

农机总动力预测的灰色神经网络新方法

浅析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途径与对策

浅析农机装备制造业物料采购管理

水体温度和大气压对测定增氧能力的影响探讨

植保机械三种质量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多功能收获机开发

重庆市微耕机用户群体浅析

农机事故关系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PVC企业生产计划的模糊优化

玉米流体穴播种子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对策思考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机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

农机合作社是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的主力

金东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探讨

国内典型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比较与分析

平阳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成效、问题和对策

绩效棱柱在新绩效预算中的应用分析

弥渡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之浅析

2BJSP-2型节水精播机的研究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