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规章制度(收集5篇)
时间:2024-07-02
时间:2024-07-02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随着援疆项目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重点工程、重大民生项目已成为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热点。通过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揭露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入手,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整理分析研究本质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和对策,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完善。为此,做好跟踪审计工作迫在眉睫,日益显得重要。
一、跟踪审计的概念
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对跟踪审计有着不同的认识,跟踪审计的概念也有多种表述。我认为,审计机关开展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可以表述为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内容涉及到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期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
二、跟踪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监督与过程服务相结合
在审计监督中体现审计服务,在事前事中提供咨询意见,供决策管理参考,在工作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作用。
(二)审计依据合法与合理相结合
审计依据要坚持程序到位与其合理性并重。
(三)依法审计与防范风险相结合
依法审计的同时要增强防风范的意识。
(四)资料审计与现场勘察相结合
工作中在对相关资料审计的同时,加大对隐蔽工程等的现场审计监督深度力度,严防偷工减料和高估冒算。
(五)真实合法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在做好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同时,着重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跟踪审计的方法
开展跟踪审计,除了传统审计项目需要具备的审阅、查询、计算、函证等一般审计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实际运用以下方法:
(一)符合民情
民生政策事关民生,要广泛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问情于民,问效于民,问计于民。
(二)注重实效
基于政策关联多部门性,借用电脑,科学评价,即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运用专家论证、咨询等方法,以确保跟踪审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对比分析
政策效果评价,运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采集不同时期的各种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前期历史数据、政策规定的要求开展比较分析,以掌握目前政策执行效应,了解与政策规定要求的差距。
(四)政策预测
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方法,预计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失地农民保险基金审计中根据享受人数及发放标准,按静态和动态测算未来五年、十年潜在的财政负担。
四、跟踪审计应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把握好与项目建设的关系
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建设进度、工程质量、付款等较为复杂的关系,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应做到“到位不越位、缺位不补位”,把监督职责放在首位,既不以审计的身份代替管理者,又不以专业人员的能力代替监理服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跟踪审计意见单的形式让建设各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逐步整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通过信息专报形式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
(二)把握好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绩效审计的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
(三)把握好审帮促和“审计保险”心理
在跟踪审计开展后,有相当一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存在“审计保险”心理,认为只要有审计人员参加跟踪监督,便是高枕无忧,甚至出了一些问题也把责任推脱到审计人员身上。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必须及时做好取证工作,分清建设单位责任和审计责任,切实减少审计风险。
(四)把握好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
如何顺利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质量而又不影响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在目前在审计力量、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确定跟踪审计的重点,也是跟踪审计工作的重要节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把握好审计合理定位
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定位而成为管理者。
五、跟踪审计中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健全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结合《建筑法》、《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建立一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在任何情况下,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跟踪审计人员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审计人员要同建设、监理、质监等项目管理人员分清职责,切忌审管不分。比如有些建设单位会将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具体事情请审计“拍板”等,对这些已超出了审计职责范围的事情,审计人员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
(三)做好项目的审前调查
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跟踪审计主要对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施工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署等内容进行审核。1、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重点是审查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2、对建设项目审批文件的审计。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3、对工程设计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投资控制情况的审计;4、对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的审计。
(四)做好决算审计这个重要环节
开展跟踪审计,以资金为框架,实施全过程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工程造价。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就是各施工环节审计的汇总。因此跟踪审计人员要做好资料汇总及复核工作,并及时做好整个工程的财务决算,最终确定工程造价。
六、总结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全方位的了解,跟踪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投资政策,真实客观反映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使审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程结算审核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缩短了审计时间,解决了因审计时间过长造成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改变了以核减率评价工程审计效果的观念;促进了建设工程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避免损失浪费,维护国家、业主、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宣国苗,财会与国家审计的方法和实务,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1.11
文章针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手段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控制
1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指工程项目审计方对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竣工决算等,进行全面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与传统投资审计相比,有很多的不同:
①审计次数和审计时间不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时间较长,审计次数较多。
②审计方式不同:传统投资审计主要是送达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审计。
③审计内容不同:传统投资审计主要是对项目的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则是对工程项目各个施工环节的资料都要进行审计。
④审计作用不同:相对于传统投资审计来说,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更大。随着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审计全覆盖,审计工作的意义凸显。投资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渐由事后控制转向事中控制。在现有投资审计部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吸纳各造价咨询单位作为投资审计的生力军,成为各审计部门的普遍做法。造价咨询单位也应把握这一新形势,努力研究有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适应这一新的行业发展需求。
2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点
(1)跟踪审计具有前移性。传统投资审计一般都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很难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补救措施也非常有限。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严格规范各方当事人在施工过程中的行为,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提前预警各种问题的出现,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积极作用。
(2)跟踪审计具有全程性。传统投资审计,工作人员无法深入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对工程实际情况了解有限,严重影响审计结果的精准度。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使得审计监督从确立方案到施工再到竣工结(决)算贯穿每个环节。审计人员可以深入工程的实际施工现场,参与一些重大的决策等,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精确度和工作质量。
(3)跟踪审计具有及时性。在施工过程中,审计方会到施工现场对各项工作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监督和控制,避免发生高估冒算的现象;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情况及时进行管理和审计,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提高投资效益。
3施工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的问题
(1)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建设方存在的问题。
①严重忽视审计机构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建设单位不重视审计机构及相关的重要审计文件,对工程项目结算审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②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中介准入制度。现实中一些建设单位存在直接聘请“关系户”的现象,没有对各审计中介机构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对比,导致一些资质极差的机构也混入其中,很难保证造价控制质量。
③没有对招标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走形式”的现象频频发生,缺乏严格的管理,导致招标结果不理想。
(2)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施工方存在的问题。
①利用施工合同来阻止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现在有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利用施工合同中的一些条款,来躲避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
②利用材料价格核价申请或签证来阻止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通常都是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来确定施工材料的价格。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在施工材料价格上涨时提出核价申请,价格下降时再沿用高价格,从中谋取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方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准则和操作标准。全过程跟踪审计,还没能建立完善的投资审计准则和相关操作规章制度,不能对操作流程进行严格地规范和控制。
②行业内审计人才短缺。各类造价咨询单位受传统工作的局限,审计、财务方面的人才缺口大,跨专业复合型人才较少,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在目前投资审计部门以及聘请的中介单位,均存在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最大限度的整合现有各类专业人才,互相配合以杜绝短板效应。中介单位要整合工程造价和财务专业人才。造价人员要弥补必要的财务知识,能胜任项目投资财务审计工作。财务人员要了解项目前期费用计取的政策,取得工程人员的配合,准确地核算相关费用。审计部门虽然审计、财务人才充裕,但工程造价人才较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同样稀缺,要借助社会中介力量。只有这样,整个投资审计工作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优。
4施工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的对策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审计方法。建设单位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选择合适的审计机构。
①对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仔细分析和比较,确保审计单位的资质完全合格。
②对审计人员进行严格考察,要对审计单位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素质考察。
③签订公平合理的审计承诺书,用来规范后续审计业务行为,保证审计人员审计时严守职业操守,为审计质量评判提供依据。
(2)确定合理的跟踪审计深度。跟踪审计主要目的是堵塞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同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是裁判员的身份,并不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审计机构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计价进行监督和控制。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对审计机构监督的配合力度,避免审计机构发生角色偏离现象,规定审计机构的活动范围,同时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3)确定审计机构的跟踪审计时间。跟踪审计属于一种绩效审计模式,因此,进行跟踪审计时要考虑到很多要素的不同,包括被审计项目的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建设要求、设计方案等基本情况以及投资成本等。同时建设单位也要准确地把握好审计时间,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地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此外,还要良好的体现出审计跟踪的实时性,必须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地跟踪和监督。
5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全过程跟踪审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加以整改。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探讨[J].审计研究,2009,(6):3-7+12.
1.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事后审计的弊端
医院基建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资金运作要从始至终渗透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内审部门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对基建项目的决策、设计及招投标等各个阶段进行系统的监督,基建项目普遍存在临时变更设计、隐藏工程等不可控因素,若待工程完工后医院审计再进行介入,工程结算审计处于被动的局面。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不良问题将接踵而至,最终导致整个基建投资失控。因此,必须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成本。
2.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医院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有力保证
据统计,医院每年基建投入资金约占全年业务支出比例30%,基建投资成为医院资金开支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治理腐败和防止腐败问题发生,2009年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通知》(卫规财发[2009]39号),要求各医院单位基建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以达到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建设成本,预防和治理腐败目的。根据国家和卫生部的要求,目前很多大型三级医院的管理者认识到实行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对新开工的基建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3.开展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进行外部审计的基础和必要补充
内部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其审计目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与内部控制程序等方面有独特性,基建工程跟踪审计是否规范有效,直接影响外部的审计工作,是外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二、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全新的审计模式,缺乏健全法律法规支撑
传统审计在一定程序为医院基建项目节约基建资金,但存在局限性、被动性,不能更好发挥内审部门监督的职能。近几年来,国家推行全新的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模式,在这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的监督责任重大,潜在的审计风险也增加。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的标准,是跟踪审计人员工作的衡量标准,目前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相对滞后,尚不完善。审计人员在上述情况下往往受到局限,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对发现的问题难以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导致审计质量不能保证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
2.跟踪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素质不齐,不能满足跟踪审计需要
目前在医疗卫生系统行业,建设跟踪审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有的医院领导还没有意识到跟踪审计的意义和必要性,医院现有审计人员是财务部门转岗,往往只配备1―2名审计人员且专业单一,素质局限,导致审计人员难以完成如此专业的审计任务和内容,也势必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增大。
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业务基本素质,还要求审计人员有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胜任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3.监理市场不规范,整体队伍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公立医院基建聘请监理工程师与院方基建管理人员一起进行施工监督是常态。这种做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监理职责不规范,监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仅仅注重施工阶段的监理,按制度要求监理应该贯穿建设项目始终。在管理实践中,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马上开工,造成监理人员往往边熟悉情况边监理,对工程缺乏深入地了解,不利监理工作的开展。
大部份公立医院在基建工程建设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理不利现象,如审计人员在“施工签证单”中发现技术数据异常,监理却在签订单签署“情况属实”的意见,但经现场实地测量,实际工程量达不到监理签署的工程量,监理工程师责任意识不强,明显增加了基建工程成本。
4.事前合同审计没有落到实处,有待加强
(1)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是很难避免的,若签订合同条款时,医院与施工方双方没有注明条款变更的索赔责任,就容易因工程变更费用互相扯皮,影响工程进度,若合同增加发生工程变更“谁的责任谁负责”的原则条款,则会明确双方对工程变更的权、责、利,可有效减少变更费用结算扯皮,有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签订合同事前审计不到位。部分医院建设项目管理者对事前合同审计重视认识不足,合同中结算定义的条款不明确,预算编制不全面为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漏洞,出现施工方高价报结算的现象,失去了对施工单位有效的监督。事前合同审计缺陷造成决算价格与合同价格差距较大,给工程造价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三、加强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按程序操作工程建设意识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审计模式,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为了使跟踪审计有效发挥审计效益,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原有的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制度已不能满足跟踪审计需求,医院内审部门需要制订一整套跟踪审计的工作规章制度,包括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审计程序。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为审计人员提出业务指导,规范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
2.加强对跟踪审计机构队伍建设
跟踪审计所涉及的领域点多面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人员会运用到各种专业知识,如招投标、合同审核、土建、水电施工、工程造价等。所以将各种专业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引进到审计队伍中,充实审计力量,才能满足跟踪审计的全面性、专业性。
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的系统性业务培训,培养医院自己既熟悉专业又易沟通的专业队伍,并通过招标选择资质高、技术力量强的社会中介机构,使其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起到基础技术作用,组建形成由中介机构造价咨询师,内审人员、基建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医院审计跟踪小组,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更好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3.加强基建工程合同审计监督
审计部门要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特别要把好事前合同审计关,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全面审核,检查合同的内容与招标文件要求是否相符,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合法;特别关注补充协议的合法性、有效性;合同造价工程的计算原则,计价依据。明确合同须经跟踪审计小组审核后,方可签订。
4.重视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审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设计的施工图进行局部的修改的,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设计变更签证,经设计单位、监理、跟踪审计小签字后确认;属于重大变更的,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审计人员凭竣工图和经批准的变更签证单进行详细的复核,以保证变更增减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对工程变更、隐蔽工程及其他现场签证,跟踪审计人员应到现场勘查取证、实地测量、参与验收。
5.加强监理的管理
选择监理单位严格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与工程中标的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委托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实行医院总监负责制,以解决监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问题。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都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以杜绝监理工作中的敷衍行事和弄虚作假。工程项目所有的变更,隐蔽工程技术核定单,在院方基建、审计人员签字前,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其合理性、真实性发表意见,工程进度款支付前,由监理工程师签字核定工程完成进度,医院授以其一定的权力,树立其在单位中威信,加强监理责任心,使到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局限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40-02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上都是事后审计监督,最大的弊端就是审计的时效性差,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这种情况下,各级审计机构就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试点,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1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2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以下优点:
2.1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在传统的事后审计时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做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作好准备。
2.2减少时耗,提高工效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汇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大量积压的弊病,将传统较长的审计周期提前分解消化在事中阶段,使过去过于集中的工作量尽可能均匀分散在施工阶段,从而加快了结算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2.3以施工阶段的审计为重点向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延伸传统审计模式以建设项目开工到竣工的施工阶段为审计重点。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时起至竣工验收时为止所发生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审计与监督。它不但强调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且注重对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深入开展对设计质量的跟踪审计,积极介入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
3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广泛性、全面性、过程性等特性,它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易偏离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比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
3.2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是否科学,无法承担这个审计重任,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3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持,不仅能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可为跟踪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法规政策相对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导致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跟踪审计模式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3.4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协审。作为中介机构而言,其取费考虑的仅是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金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金额就越少,审减收费也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计机构,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4突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局限性的对策
4.1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构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4.2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4.3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4.4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4.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优化跟踪审计人员配备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协审,而跟踪审计又具有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特性,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说,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的尤为重要。规范了跟踪审计的收费,审计机构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专业业务,易沟通等优势,并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专业相对力量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项目审计工作。
5结束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为了解决事后审计的弱效性问题,强调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监督、控制、鉴证、评价和初审的职能,是现行建设项目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为了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广泛地开展,必须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和法规,积极探索跟踪审计的路子,使跟踪审计起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伟飞.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和实施[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6.
[2]任延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J].审计月报,2007.1.
关键词:项目;内部审计;缺陷;优势;策略
Abstract:thetrackauditmanagementsystemandprogramishighlydevelopedundertheenvironmentofseniorauditform.Asanewformofaudit,inthebasicconstructionprojectauditingplaysanimportantrole.Itistheextensionofauditworkandextend,theconstructionareaistosolvetheproblemsoftheeffectivemethod.Thearticlelistedthedefectsoftraditionalauditmode,analyzestheconstructionprojectoftheinternalaudittrackingadvantage,discussestheinternalauditworktrackingproblemsandinsufficiencyoftheconstructionproject,andcarryoutinternalaudittrackingthespecificstrategies.
Keywords:project;Internalaudit;Thedefects,Advantage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E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跟踪审计是管理系统及程序高度发达环境下的高级审计形式。什么是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它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内部审计机构重点审计本单位或本系统投资建设的所有建设项目,其行为是一种动态的监管行为,具有预测性、互动性和系统性。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行为、促进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一、传统审计模式的缺陷
国家《审计法》颁布之后建设工程审计才正式实施,传统工程审计手段以工程竣工验收之后的结算审计为重点,这其实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事前和事中基本没有审计部门的介入。事后结算所发现的问题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或大多已难以改变和挽回等现象。
(一)参与时段滞后
工程审计开始实施时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并且交付使用,施工过程已经无法看到,隐蔽工程更难再现,这就会造成工程结算审计中一旦遇到争议,很难在现场进行观察取证的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
(二)参与形式被动
在审计前,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是局外人,对施工过程、工程验收和结算等过程基本不参与、不过问,仅仅是在接受审计安排的任务后,才被动地开始审计工作。
(三)分歧争议频繁
当一些签证或变更内容表述含糊或理解角度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手里却没有翔实确凿的记载和证据,因此,争议时常发生,甚至分歧越来越大,其结果是审核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
(四)静态操作存在局限
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估这些阶段。显然,传统审计范围只涵盖施工和竣工结(决)算两个阶段,若着眼于工程的整个周期,这种审计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出对其它阶段经济活动的审核监督。即使是在施工、竣工结算这两阶段内,也只是在事后环节介入,事前、事中工作量几乎为零。因此,这种只注意到单一环节和单一阶段,不考虑相关相邻影响因素的传统内部审计只是静态的工作方法,使整个工程实施过程监督存在着片面、不完整、不合理的现象。
二、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的优势
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是将成本控制的重心由事后的静态控制向事中、事前的动态控制转移,是一种动态的、主动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它更强调对过程的控制和问题的预防,虽然内部审计也包括事后审计,但与传统事后静态审计相比,内部跟踪审计所覆盖的面更大。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更能发挥审计的作用
事后审计是在竣工后进行,工程项目已经既成事实,无法更改,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竣工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书面签证记录来审核。即使某些地方不合理,也无法通过合理化建议为建设单位节约成本,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损失浪费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或大多已难以改变和挽回等现象,审计发挥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二)促进建设工程的阳光操作
多年来,审计部门开展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在揭露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事后审计模式所引起的事中监督缺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施工企业或相关人员产生侥幸心理的诱因。而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建设过程,筑起一道严密的监督防线,使内部审计由事后结算转变为防微杜渐,成为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设备及劳动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偏差等现象产生的有效机制。
(三)有效地降低了审计风险
在事后审计中,审计的介入时间是在项目竣工以后,内部审计人员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常常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本应加以审计的资料作为审计依据,潜伏着较大的风险。在内部跟踪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能够看到材料使用、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等具体过程,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相关风险。
(四)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近年来,在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规范的建筑市场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原因在于这种整顿、规范是建设系统内部的自我革命,很难冲破既得利益的羁绊。而选择内部跟踪审计模式,就使审计部门很自然地介入了建设过程,通过对基建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面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三、内部跟踪审计的不足
近年来,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内部跟踪审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
(一)没有覆盖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虽然内部跟踪审计贯穿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但在目前的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对前期的相关阶段关注较少,而且越是在项目建设的前期,这种审计监督上的缺位现象越明显。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不充分、不明显。
(二)角色定位容易出现偏离
内部跟踪审计的相关制度与规范尚不健全,因此审计部门与建设各方责、权、利关系不很明晰。同时,跟踪审计这一审计模式又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审计人员很容易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导致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建设主管部门、监理等职责交叉、重复,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与缺位,使监督的作用弱化,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
(三)相关的规章制度未建立健全
目前虽然对内部跟踪审计进行了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跟踪审计实践的操作思路,但还未从审计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还未建立一整套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地上升到审计规范,跟踪审计有待于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建设各方支持、配合力度不够
跟踪审计同时对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部门实施审计监督,需要协调、处理好与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跟踪审计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有关部门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不够一致,对跟踪审计不理解,认为是对他们不信任,跟踪审计就是跟踪监视,既然有跟踪审计把关,那就把一切责任推给内部审计部门,自己敷衍塞职,丧失责任心,有的甚至怀有抵触情绪,因而在实施跟踪审计时各参与方配合不够积极,增加内部跟踪审计工作的难度。
四、建设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策略
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不仅是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服务的过程,具体做法有:
(一)准确定位,依法独立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替代建设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独立开展内部审计监督,不搞同体监督。在跟踪审计时,要把握好审计部门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跟踪审计模式
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审计部门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力量,安排定期跟踪审计;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重点控制环节,如招投标阶段、设计变更、重点隐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等,进行不定期的跟踪审计;对建设单位要求高、时间紧、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审计部门应派出审计人员进驻项目现场,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驻场跟踪审计。
(三)增强审计的服务性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要对建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参谋,确保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与设备采购情况、设计变更情况、工程结算等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内部跟踪审计作为工程审计的一种创新,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不仅解决了事后审计面临的一些问题,而且大大拓展了审计的功能,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优越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内部跟踪审计加强实践和研究,使它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各大企业转型升级改革的重要监控手段,成为公司健康、稳健运行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10
[3]审计署.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2010
上一篇:防止骨质疏松的元素(收集5篇)
下一篇:纪律教育成效(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