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收集5篇)

时间:2024-07-24

老人护理篇1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1糖尿病的有关表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患者群逐年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

1.1老年人糖尿病的并发机制

1.1.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与某些HLA基本位点相关;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基础,同卵孪生子患病一致率高达90%~100%。

1.1.2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可启动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并可见到免疫性胰岛炎病变。

1.1.3环境因素如都市化生活、缺乏体育锻炼、高热量饮食等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1.2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逐渐进展,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发病或以急慢性并发症就诊,如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疖病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见于部分患者。出尿次数及数量均明显增多,可达3~5L/d以上。多尿失水,患者常烦渴多饮。葡萄糖大量丢失,不能充分利用,体内能量来源减少而易饥饿、食欲亢进、进食量明显增加。

2老年人糖尿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2.1预防感染

2.1.1病情观察注意检查足部皮肤。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了解患者有无感觉异常、感染及皮肤破损情况,有无咳嗽、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异常现象。

2.1.2控制血糖规定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用,严格遵守用药治疗,不得私自停减药物。

2.1.3保持身体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特别应注意保持会阴、足部的清洁。

2.1.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定期用紫外线灯照射;嘱患者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人员。

2.1.5积极处理皮肤损伤及感染一旦发现损伤及感染,应积极清创、消毒、包扎,应用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处理。

2.2药物护理

2.2.1口服降糖药①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餐后服,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因为苯乙双胍胃肠反应较大,可引起酮尿、高乳酸血症。所以用药过程中监测尿酮体及肝功能;二甲双胍有轻度胃肠反应,少数患者有腹泻、肝功能损害,停药可恢复。②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30min口服,有很大的副作用。③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副作用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胃肠炎及溃疡病症忌用。

2.2.2胰岛素的应用①用的剂量要正确。由于胰岛素本身的剂型的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每毫升的含量,避免不准确的剂量出现。②对于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进行选择。常用部位有臂大肌、上臂外侧、腹部、股外侧,将每个部位分为15个注射点,3次/d,可用5d,1w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2次。③注射时间的要求,一般对于中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没有严格要求,但对于速效制剂的注射必须强调在进餐前30min注射。④有些胰岛素需要混合注射时,要做到先抽取普通的人后在抽取中长效的。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普通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⑤对胰岛素要进行有效保存。5℃冰箱保存(长效及中效可保存3年,普通RI保存3个月)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h自冰箱取出胰岛素恢复至室温。

2.3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2.3.1病情观察①监测尿糖、血糖,血、尿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②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及呼吸的形态、气味。③尿量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2.3.2遵医嘱补液,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3.3昏迷护理;对于昏迷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防止患者坠床受伤等。

3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对饮食行严格控制,加强全面的饮食护理干预。强调饮食控制是一项终身性的、长期的需坚持的工作,规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建立可使疾病进程得以延缓。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每日进食总热量行严格限制,主食宜为0.2~0.3Kg/d;多摄入豆制品、水果蔬菜、杂粮等,保障摄入优质蛋白,但需在0.15Kg/d;食物禁忌高糖;可依据患者的血糖、喜好、口味等行住院期间的饮食设置,注重营养性,以在增强抵抗力的同时稳定血糖水平。

4健康宣教

将糖尿病基础知识设计成小册子,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充分发挥医院宣传栏的作用,行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宣教。定期组织开办病友会,就包括如何自行监测血糖、发病诱因、注意事项、饮食计算、用药方法等进行问答。使患者自觉提高健康保健认识,并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了解患者需求,行针对性的宣教,以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5心理干预

老年各项身体机能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弱表现,性格相对固定,感觉器官敏感性减退,故需主动、热心的同患者沟通,真诚、耐心、缓慢交流,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医疗目的及自我防护知识,积极配合医护[2]。另外,因病程迁延、需长期的医疗过程,家庭多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需仔细询问、细致观察,行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家庭及社会的重视力度,使患者不良情绪消除,保持乐观心情,积极应对治疗。

参考文献:

老人护理篇2

我国现有很多省市的城市中设置了家庭病床,使一些不能去医院问诊或住不进医院的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特别是那些病程长、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在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治疗,这其中大量的工作就是家庭护理。

一、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不少疾病经治疗后,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病人,虽然能够继续生存,却遗留慢障碍或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例如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失语,经过手术或仍在进行化疗的癌症病人,心肌梗塞病人(尤其是使用起搏器者),人工术后的病人,需要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晚期肝硬化、糖尿病等,都需要不断的观察治疗。疾病的转归已不能简单地分成痊愈与死亡,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类中间状态的老年病人不可能无限期地住院医疗,但却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得到医疗照顾。也有一些老人虽然急性病已彻底治愈,但因代偿和修复能力降低,身体功能受到限制;还有高龄老人,虽然没有疾病,但衰老带来了功能减退,也需要护理照料。进入八十年代后家庭康复护理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类在家庭中的老年病人,大部是从疾病和残疾过度的病人,只有通过医师和护士的指导,在家属积极配合下,做好家庭护理,才能使老年病人有可残疾,减少痛苦,逐步恢复健康,重新走向社会。

治疗老人的疾病不仅需手术和药物,更重要的是护理。护理不仅是执行各项医疗措施,还有病人的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不但在病人的患病期需要密切照料,即使在疾病缓解或痊愈后,往往或心理上不能适应社会,甚至留下残缺,依然需要细心的照料。

二、家庭护理的要求

家庭护理不仅要求治疗好老人的疾病,更应保持或恢复老人的健康作为目标。因此要从病人的整体出发,既针对病人患病的器官,也要保护健康的器官;既为了身体健康,也要照顾心理健康;既照料疾病,又照料生活;不但通过护理手段去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要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在对家庭内老人护理时要求做到几点:

1要耐心对老人

老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高龄老人还因伴有脑动脉硬化而理解力减退,常不能确切地回答问题,因而耐心对待老人,使病人感到安全放心,并获得病人的信任。在和病人谈话时,应该正面对着他,或倾身向前以手倚床对着他,坐在他视线所及之处,面部应流露自然的表情和亲切的态度,如握住老人的手,更会使他产生强烈的舒适和安全感。说话要平稳缓慢,音调不高不低,如病人不能听清,决不能因要重复而显出不耐烦。老人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少,进行生活护理要有耐心,翻身或其他接触病人的动作都要轻柔。

2、要减轻病人痛苦

很多老年病人不能治愈,故怎样对疾病终末期或晚期癌症的老人进行积极医疗护理来减轻以疼痛为主的上环。依法尽最大努力减少老年病人的痛苦,将病人的自觉症状控制在最低限度。过去对濒死的患者处理放在延长生命上,在而忽视了病人残存生命的存活质量和濒死前老人精神上的期望和要求。故不仅要使用药物和其他对症疗法,以缓和濒死患者的痛苦,还应通过心理治疗给予定神上的安慰。

3、要善于观察病情

老年病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老人不能清晰地诉说自己症状,老人的病情有时会突然恶化,所以应经常对病人进行观察,不但要环绕原来疾病的症状观察,还要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特征的变化,甚至细小的面部表情。对老人一般的主诉,如怕冷、疲倦、头晕、腹胀、胸部闷胀都不应疏忽,要弄清楚老人抽诉说不适的确切含意。如老人说消化不良,可能包括很多意义,从胃口不好、便秘、腹胀、上腹不适,一直到胸部闷胀。特别要注意勿把发生的新情况与原来疾病混淆起来,因而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新的情况是极为重要的。

4、要重视预防护理

要随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开展预防性护理可从病人健康及后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观察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考虑预防护理的内容。例如中风病人若肢体瘫痪,卧床时间久,没有注意睡时的姿势,有可能引起肢体畸形,影响日后功能,因此要使病人肢体处于最佳功能位置。应从病人的居住环境、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睡眠、活动等方面观察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例如老人的意外死亡中,主要是摔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里,故要注意楼梯、过道的光线。老人经常行走处不宜放置易绊跌的物件,更不宜让老人穿塑料拖鞋。在护理老年病人时预防中极这重要的。

老人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骨科;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90-0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处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我们总结了190例骨科病人的临床护理特点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1~12月共收治老年住院病人190例,年龄55~92岁之间,其中女79例,男111例。根据病种分类:椎间盘脱出、腰椎骨折34例,胸骨、肋骨、锁骨骨折18例,上肢骨折63例,下肢骨折75例。这些病人中长期卧床占80%,有46%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首先要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从而才能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患者入院时,首先接触的是护士、医生,等待的是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尤其在老年病人手术后,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痛苦,又怕手术失败及预后不佳,从而在情绪上表现为烦躁、焦虑、恐惧、易激动、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主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的不同、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使他们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老年病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更加耐心、细致,多解释。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

2.3疼痛观察与护理:老年病人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感觉伤口疼痛,24h内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这时,我们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对下肢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同时也要给与镇痛剂。

2.4与制动:采取不同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均有一定作用。协助老年病人采取正确而舒适的。病人术后回病房要平卧,下肢手术时下肢要取功能位外展15~20度,需穿丁字鞋,踝关节内外放置沙袋,防止髋、膝、踝关节内收、外旋。观察患肢皮肤血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的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腰椎术后的老年病人,病情许可后,要及时协助病人翻身,注意保护腰部

2.5营养护理:老年人由于肠蠕动的减弱,进食较少,活动少,术后3~7d不排大便者常见。同时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家属及护士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控制饮食。我们应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及粗纤维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鼓励每日排便1次,必要时用开塞露、灌肠及缓泻剂,保持二便通畅。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老年人还多伴有骨质疏松的特点,体内钙储备不足,而骨折的愈合需要钙的增加,除给予钙剂药物外,还应指导病人摄入含钙丰富的食品,如新鲜牛奶、虾类、豆制品、黑木耳、海带、紫菜、芹菜、小白菜等。

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老年人循环系统已经在逐渐衰退,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所以一旦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褥疮的预防: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踝关节、足跟部等各个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水垫等,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3.3防止呼吸道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减弱,有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因手术疼痛无力咳嗽,加之久卧不翻身,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坠积,造成坠积性肺炎,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鼓励作扩胸运动,术后鼓励病人吹气球、咳嗽、咳痰。术后12h,在护士的帮助下,上肢手术病人可开始坐在床沿上进行活动,需注意保暖。在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4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膀胱黏膜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术后尿潴留也较为常见,多是由于切口疼痛造成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引起。发现有尿潴留症状后应先安定病人情绪,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止痛剂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导尿,导尿时尿液超过500ml者应常规放置导尿管1~2d。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易致尿路感染。还应嘱病人多饮水,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会清洁,也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5防止骨延迟愈合: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4指导功能锻炼

4.1机械运动是刺激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活动力已减退,一旦生病或手术后活动量就更加减少,不利于骨愈合。因此卧床期间,根据不同情况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活动。

4.2骨折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健侧肢体和伤侧肢肌肉作等长收缩活动及足趾的活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次日均可指导病人被动进行髋、膝关节小范围活动,结合进行股四头肌的主动收缩锻炼,以后逐日增加锻炼量,至术后3~6个月根据病人固定情况及体重可让病人拄拐下地活动,患肢从不负重到逐渐负重行走,配合理疗按摩等。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在术后2~4周即可开始进行,但需指导病人避免髋关节的过度屈曲、内收等动作,防止假体脱位。

老人护理篇4

[中图分类号]R2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168-01

老年人的脏器和神经系统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和免疫功能减低,常有多种疾病并存,这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70以上的病人约占95%以上,由于我科收治的病人都是退休老干部,阅历深,知识、经验丰富,在社会、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自尊心强,对护理要求比一般人高,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

1老年病人的病情特点

1.1多方面病理改变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常有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因此,观察病情时要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1.2病种杂、专科性不强临床症状不典型,听力、记忆、动作与反应衰退,不能正确及时反应病情,常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1.3使用药物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由于老年病人病种杂、症状不典型,多脏器疾病同时存在,需服用多种药物,而体内代谢迟缓、吸收慢、耐受性及敏感性差。易造成药物积蓄和不良反应。

2老年病人的护理

2.1心理护理我科多数病人长年住院及多次住院,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而产生对治疗、护理有抵触情绪,有的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象对待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了解他们对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尽量帮助解决。使病人心情放松,利于疾病恢复。

2.2维护生理功能保持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促进排泄。

2.2.1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老年病人多有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应给予低盐、低脂肪、少糖、多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睡前不宜进食。对不能自已进食的病人,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进食。

2.2.2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锻炼注意活动的内容、活动量、时间和安全。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擦浴、更衣、按摩、活动四肢等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

2.3并发症、意外事件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晨晚间护理,加强安全防范。如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防止地滑跌伤;对用降压药的病人,变换动作要慢,防止性低血压。

老人护理篇5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5-02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阶段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如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记忆力下降,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社会人变为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焦虑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唯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1.4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意识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和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单调和等待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1.5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衰退的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因为躯体的某种病症,从而产生孤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使得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帮助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区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家庭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指导家属多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该理解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人的愿望。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作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性的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的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及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提高。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老年人应仁慈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4小结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所以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

[2]王青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