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病案管理(收集5篇)
时间:2024-07-25
时间:2024-07-25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上海市彭浦社区常住人口15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21.3%,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老人前3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职工人数129人,卫技人员占93.7%,中心下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全科团队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服务。
HIS和CHIS构筑一体化
彭浦社区依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要求,寻求改变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的有效途径,尝试以连续性信息采集、更新,解决健康档案“死档”问题,探索在健康档案信息平台上,发挥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始于2000年,从健康档案研究开发开始。2002年,进行家庭病床管理系统开发;2003年,进行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开发;2004年,进行全科诊疗系统、儿童保健及计划免疫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开发和应用,同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运行。
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信息系统是由医院信息系统(HIS)、社区信息系统(CHIS)两大部分组成的,具体来说,其信息系统功能特点包括:
信息共享
临床信息与社区信息通过健康档案平台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多档合一
各种信息在健康档案中集成、更新和利用,原来健康档案的静态信息变为动态信息。
多位点信息采集
由于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是以上门采集为唯一手段,因不能连续采集及更新,使健康档案成为“死档”。运用一体化信息系统后,从不同的服务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并使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等信息实时更新至健康档案,使健康档案由死变活。此外,社区中心还用PDA进行入户调查,避免纸质调查表带来的一些问题。
疾病监测
在系统中,可以通过“症状或疾病名”进行查询,从而根据某一时段观察某一症状或疾病来监测社区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闸北区区域内所有卫生医疗机构的发热及肠道门诊已联网,这将为政府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重要的依据与预警。
人性化服务
系统的设计融入人性化的功能,如在儿童计划免疫软件中,引入了手机短信的服务功能,每逢接种疫苗的前3天和前1天,该软件系统会自动通过发短信,提醒年轻的父母带自已的子女及时到中心按时进行接种。这些做法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
双向转诊、转检
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彭浦地区一家二级医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联网,信息互通共享,有效节约卫生资源,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由于检查结果互认,病人的医疗费用下降,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还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提高。
优化流程防治结合
上海市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员大多数是退休的医保病人,电子处方、电子医技申请让老人们避免了纸张易遗失的烦恼。一些临床检查报告结果,医生通过网上及时了解,使病人免除了往返与无为等候的麻烦。病人原来一直抱怨的挂号、收费、取药及就医“三长一短”变为“三短一长”,先分诊看病,后收费,简化了挂号收费工序。
原来因医生的字迹潦草造成收费时错误录入,发药时的张冠李戴和化验单姓名、项目的出错得到了彻底控制。数字影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同时高分辨率的视屏,让医患之间产生互动并使医患信息得到及时沟通。
院长查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控,分析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能及时有效遏止大处方、大检查和重复检查,从而能有效缓解医院层面造成的看病贵问题。而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使用能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医院的物质库存、供应商资质等情况,有效控制、追踪医疗器械购销和使用的整个流程,使之发挥最大效能。电子大屏和触摸屏自助查询系统公示的卫生服务价格和住院费用一日清,使病人能放心看病,明白消费,减少医患矛盾。
流程的再造使整个就医流程趋于合理,由于病人在医生处就诊的时间增加,医患交流、沟通增多,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而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医生工作站,使病人能更快地接受治疗,减少病人等候时间和往返,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同时,提高了医生的工作绩效。以往在日门诊量达2000人次时,全院处理病人的时间将分别延长至中午1点和下午6点以后,而现在,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前提下,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所有病人的处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督导评估;慢性病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95-02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因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所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
1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在社区的慢病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经费问题,基层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组织管理问题,基层社区对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完整的计划和实施配档,很多事都处于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评估问题,没有落实好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使基层社区没有感觉到慢性病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比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1.2认识与宣传力度不够,各实施单位对项目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致使我区项目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1.3老年人病人管理率、高血压病人管理率、糖尿病人管理率都达不到年目标要求。
1.4有部分社区服务站(中心)没有设立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管理致使资料比较散乱,较难找到。
1.5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社区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慢性病管理工作起步晚,人员专业技术不高,经验不足,社区管理人员不固定,很多人身兼数职。多项工作认为人员不足,时间不够就可以随意臆造。
1.6部分实施单位缺少技术人员和设备不足,使辅助检查项目难以开展;档案质量不高,随访质量不能保证,档案信息与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从我们对档案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每季度的一次随访记录墨迹相同,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造假迹象一目了然,电话访问部分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与指导,甚至联系电话是空号。
2慢性病社区管理模式
2.1组织管理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①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②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③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评价;④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
2.3重点人群患者的健康管理现场查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资料,随机抽查10份档案,核查档案完整性和动态使用情况,完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4次面对面随访,血压是否得到控制,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回访核实档案的真实性。
2.4慢性病患者信息收集多措并举,提高慢性病人的发现率,增加自助点的建立,每个村、居建立一个自助点,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体检、主动筛查等形式,提高病人的发现率,使慢性病病人早诊早治。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建立重点人群档案,并由社区专业人员每年为患者提供4次随访,1次免费体检。加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2小时血糖。落实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进行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相关因素调查、高血压患者低盐膳食干预,继续推广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抓好自我管理小组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5考核评估为了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我区加大了督导评估的力度,每月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每季度进行慢病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从而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
3结论
近年来,慢性病防治和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面对慢性病现患病人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全人类的慢性病预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营造有利于慢性病的环境,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升,不仅依靠目前政府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的迎合群众需求,不断的拓宽思路是工作提高的原动力。慢性病规范管理,加强了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对患者生活干预、指导的权威性,强化责任医生团队整体素质,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康及疾病管理,使被管理者化被动为主动,双方合作,达到管理目的。提高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规范管理率及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冯勇.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J].《慢性病学杂志》,2010(7):669.
本文先简单阐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果,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应对策略
作为城市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区卫生服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详细记录了居民健康发展状况。在当今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重视并提升社会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人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社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档案管理意识缺乏、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不利于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果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保障社区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较为全面。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其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表、接诊记录表、健康体检表等。其中,在居民个人基本信息表中,除了记录居民个人的基本健康状况(比如疾病史、诊疗情况等)和生活习惯,还详细记录了家族的遗传病史等。除此之外,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也包含了精神病、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服务人员也给予详细记录,并且做好相关的用药指导、记录等工作。总而言之,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其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全面。
(二)覆盖率较为广泛。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覆盖率超过65%,居民慢性疾病档案则达到35%。此外,在我国的某些发展较好的城市中,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其中,调查方式也比较多样,比如走访、义诊、住院患者的信息记录等。
(三)实施分类管理。
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样,比如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疾病控制与医疗服务。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有效分类,管理愈加规范化。比如在妇女保健档案中,内容涵盖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等多项内容;在儿童保健档案中,涉及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在疾病控制档案中,则包含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等。总而言之,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促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对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该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薄弱,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此外,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由于设施落实、经费不足等,导致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受到不良影响,并且还导致某些工作人员为了完成文件材料的任务,采用丢弃的信息进行填补,甚至某些工作人员直接封闭使用完成后的档案,使其丧失应有的价值。
(二)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与信息网络发生密切的联系。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中,同样应用现代化技术,逐渐向网络化管理方向发展。但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网络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统一信息化发展规划,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二是对社区重点管理居民缺乏动态管理,比如残疾人、儿童等。三是缺乏合理的机构和人才,在网络化管理中,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缺乏,导致网络化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对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缺乏、业务能力不高等。此外,在档案管理队伍中,兼职人员占据一定的比例,从而影响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三、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相关部门需采取多种途径,比如知识讲座、发放文件、交流会议等,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居民档案管理重要的宣传,促使相关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全面认识档案管理。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领导人员的带头作用,促使下级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并且认真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不敷衍了事,而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政监督。比如监督档案管理人员是否依法办事,不随意泄露居民的隐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财政支持,购买所需的相关设施,促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
一是加强档案分类管理。结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大纲,用以指导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分析工作,对健康档案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在此基础上来管理、保存档案,对于具有永久性价值的档案信息,则需要收集到档案室中,从而为居民后续疾病诊疗等提供依据。二是提高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水平。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采用电话随访、家庭调查等方式,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更新,比如将平时就诊资料归档等,提高健康档案的动态化管理水平。此外,对于已经去世的居民,应及时销毁个人档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效性。三是做好档案查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的疾病诊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为了方便查阅档案,需对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装订,同时做好目录,便于后期的查询、检索。与此同时,对于特殊载体材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号。
(四)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水平。
一是统一信息化规划。结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制定健康档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制定信息化管理措施,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实施动态化管理,并且实现档案在相同地区的交换和共享。二是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交际学、心理学、医学、档案管理学、计算机知识等,从而建立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需要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评价。三是实施工作考核。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比如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加薪、评为优秀员工等奖励,促使其他人员向其学习;对于工作中犯错的工作人员,比如擅自泄露居民隐私事件,需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比如内容较为全面、覆盖率较为广泛、实施分类管理、开始建立档案数据分析。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网络化管理水平较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鉴于此,需要从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健康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水平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雪英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淑果.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8(11):456-458.
[2]崔青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30(14):215-216.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社会意义。建立完整系统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除了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全科医疗实践、实施预防医学措施、建立全科医疗制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评价医疗卫生质量、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和科研教学九大功能之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社会学的意义,其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健康档案本身以外的社会作用。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甚至引起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作用的异化。例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家族聚居性,一支支具有血缘性、姻亲关系的人群居住在同一个村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有各自的部落聚居地。这种特殊的人群分布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形成了自然纯种基因进化谱。从这样的人群采集的来自人体的血液、毛发等生物材料以及与人群相关的环境构成材料,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类基因图谱对比分析、食源结构差异对人群疾病发生和健康素质的影响、药物的研制与应用,都是难得的科研信息载体材料。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的发展,体检内容的进一步增加,基因检测、疾病预测将普遍应用,这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甚至事关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发展方向的研究。如欧、美等国家采用优化食物结构,增强民族的身体素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本为改善本民族的素质,已使战后第三代、第四代明显增高;还有研究报告称俄罗斯近10年来人均身高下降了2.5厘米,出生缺陷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1倍。一些西方杂居民族国家对我国独有的聚居种族的生物资源早已垂涎欲滴,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敌对势力,不惜假借“扶贫”、“项目”、“传教”等各种手段,窃取血液、毛发、食物等生活样本。一旦这些研究被敌人利用,就有可能埋下祸害民族身体素质的隐患。外来鸦片使“东亚病夫”的历史称谓让中国人痛心疾首,至今记忆犹新。二战期间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建立犹太人死亡集中营的惨状触目惊心,成为历史的借镜。借助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材料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研究作用显而易见,为了抢占生物科研制高点,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不可小觑。此外,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的全部健康信息,必然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复杂的,如残疾、基因缺陷,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隐私的泄密,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里自卑、心情抑郁等生理、心理问题。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成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弄不好可能成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障碍。另外,有些个人隐私的泄漏还可能被坏人利用。如新疆发生的针剌事件,以假借传播艾滋病的卑劣手段恐吓群众,扰乱社会治安。还有国际恐怖分子寄发含炭疽杆菌邮件的恐怖袭击事件。要把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得泄漏个人病情等保密措施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正面宣传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加大对破坏分子的打击力度,不给坏人有可乘之机,消除人们对自已的健康档案失密的担心,才能顺利配合搞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1.2党和国家惠及民生的政策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发挥了支撑和促进作用,其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大幅提高。金融危机使我国党和政府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惠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为加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使这项长期的、惠及子孙后代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蓬勃兴起。
1.2.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覆盖面迅速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只用两三年就初具规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和社区健康档案三大类。前者是以健康问题和预防问题为导向的记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记录通常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程流程表、化验检查项目及结果、转诊会诊记录等;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通常包括周期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病人教育、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3]。这些资料与个人关系密切,与医生的平时诊疗和预防工作结合率高,成为经常翻阅利用的内容。家庭健康档案诸如家系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环境,以及社区健康中反映的社区健康特征、环境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的信息等因其内容丰富,覆盖广泛,是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备受各级政府重视。
1.2.2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和层层培训,为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为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格式,保证建档质量奠定了基础。
1.2.3各级政府以人民健康水平和疾病谱的变化作为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包括平时利用和综合利用。平时利用就是对个体的疾病预防或治疗,以及定期或特殊的健康检查信息记入个人的健康档案。综合利用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中共性的指标,采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的指标,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如社区疾病防治的重点是什么,就要分析各种疾病的人群分布及其危害程度情况,把分布广泛、患病率高、危害健康程度较重的疾病作为防治重点。哪一个季节应该以哪种疾病防治为重点,这就要分析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的消涨情况。这就是疾病谱的分析方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准确反映疾病谱的真实性,自然很容易确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农村与城市的疾病谱有差异,这与不同社区不同环境因素有关。比如流脑流行受人口密度的影响,乙脑流行与蚊子密度有关,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与鼠密度和生活劳作习惯有关等等。另外,通过长期防治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也会显示在疾病谱上。如七十年病率较高的丝虫病现在在很多区域已经消灭,疟疾发病以乡为单位每年病例数以百计、千计,如今已基本消灭。根据不同时代的疾病谱需要不断调整工作重点,制定政策,指导药品研发、生产、贮备,经费、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方向等,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可提供的综合作用可见一斑。
2档案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2.1依法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2.1.1档案部门要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督。从定期归口收集管理入手,对档案员进行统一培训,增强档案室的行政监督力度,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走上法制法轨道。
2.1.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的技术优势,研究制定区域内统一的建档模式,实现社区之间、区县之间、地区之间的数据对接,并为计算机管理奠定基础。
2.1.3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和生物材料等资源,防止被窃取外流;依法保护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隐私记录,维护尊重人格,防止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行为发生,保持社会、家庭的和谐安定。
2.1.4指导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编研,为广泛利用大开方便之门。利用综合的或单项的统计资料,为自身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对比,提供资料,为饮食结构研究、医药发展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2.2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2.1建立社区档案分类大纲。要把居民健康档案纳入社区档案的管理范畴,建立台帐,分配全宗号。年度统计资料和专项分析材料应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材料定期收集进馆,为以后的发展比较和工作决策提供本底资料。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动态资料,其建档方式通常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途径获取的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的方式,把平时就诊资料记录进档,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完善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使用期限是人的终生,为便于检索,对已故之人要有专门的销号检索,以减少贮存空间占用,为统计带来方便。
2.2.2设置卷内目录。按照目前我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一般为十项:即一般资料、长期性健康问题、暂时性健康问题、体检记录、按诊记录、随访记录、会诊记录、转诊记录、辅助检查和其他资料。由于档案是动态形式,为便于翻阅查找和内容扩充,一要使用打孔活页装订;二要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做卷内目录,便于卷内检索;三是将不同型的资料进行打孔、折叠、粘贴后归类,保持案卷整齐;四要对特殊载体材料(如x光胶片、ct胶片、核磁共振胶片等)另行编号,分开存放,并在报告单和目录上注明存放号。这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2.2.3装具的设置。一要分类,不同材质的载体要选不同的装具。防磁、防虫、防火、防尘、控制温湿度等档案保护措施要达到基本要求,以加强对居健康档案的保护。例如许多医疗化验检查报告单是电脑打印,字迹颜色浅且容易氧化模糊直到字迹消失,对这类材料要以喷墨材料及时复印保存。
2.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
2.3.1满足基本利用功能。个人健康档案是开展“六位一体”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纪录了人们健康信息的系统文件,是开展社区卫生防病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基础。这是建设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建档必须以满足这些利用功能为前提。
2.3.2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能提供群体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根据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辨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严重程度,年龄、职业、时间、地区的分布,对于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此,要求对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作为重点统计资料,长期系统归档保存。
2.3.3发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科研与教育的重要作用。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于资料的全面性、连续性、可检索性,是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在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过程控制、记录查询、保密检索、音像动态、远程会诊、互联网传送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在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必将为档案部门的业务工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上一篇:柴胡栽培技术要点(收集5篇)
下一篇:工商管理研究对象(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