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收集5篇)
时间:2024-07-28
时间:2024-07-28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特点;策略
疾控中心是维护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组织机构,其内部档案是疾控中心在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健康教育宣传及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累积的数据资产,对其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注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为其今后各项疾控工作高效进行奠定基础,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疾控中心档案特点
①信息来源复杂。疾控中心档案来源繁多,不仅涉及有人类疾病、各种传染病、流行病,还包括有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地质水质等。②客体对象群集。疾控中心肩负维护社会民众生命健康的重任,涉及最多的便是各种传染病及自然灾害,疾控档案反映客体对象的群集性特点十分明显。③信息主体民主性。疾控中心档案内容与社会亿万民众具有直接关系,以免费接种项目为例,民众具有选择或拒绝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基本卫生保健的民主性,因而疾控中心档案信息主体具有民主性特点。④档案内容全球性。疾控中心档案中涉及的传染病、流行病等内容并不受地理位置局限,全球范围内均可发生,因而档案内容还涉及许多国外相关信息资料。
2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2.1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属性,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好服务工作始终是档案部门的努力方向。因此疾控中心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以便于为疾控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资料依据[1]。要想提升疾控中心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重点在于加强疾控中心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比如可以将档案管理质量规划到管理人员效率考评内容当中,以此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并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竞争和奖励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另外,建立起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真正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政府、民众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制定完善档案管理法规体系
疾控中心应根据自身档案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法规体系,对档案管理原则、主体、方法、开发准则、利用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要确定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范围、责任人、归档期限、归档标准及相关流程手续等内容;制定保管期限规定、保管期限表和疾控档案保密规定;应明确档案开发利用相关章程内容,包括档案开发原则、开发权限、开发时间等;制定档案分类标准及档案类目级次,构建疾控中心档案分类体系;明确疾控档案档号编制规则及档号代码编制疾控档案类目、归档、保管期限、密级一览表,规范疾控中心档案全国统一分级管理,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2.3构建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疾控中心已经开始加大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效率及质量都得到的进一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信心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存在使用权限问题,容易被黑客攻击、病毒侵袭,或第三方入侵者恶意篡改或监视,安全问题难以保障[2]。因此,疾控中心针对自身信息化档案管理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安全性和保密性。严格依照国家及教育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制度来进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安全防患意识,避免档案泄密、失密情况的出现。另外,还可利用电子身份认证、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杀毒软件等技术来提高档案安全性。
2.4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必须要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①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选拔工作,强调优秀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入门槛,实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避免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而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②可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要做好档案管理就应当努力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在实践训练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疾控中心应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深造,参与各种职称考试,要求他们掌握必备信息化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创新提升。
3结束语
在当前时展背景下,必然会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制定法规体系、确保档案安全、提升人员素质,实现依章、依规、依法档案管理,是推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娟.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17):71.
1前言
预防性生物制品属于特殊商品类型,是国家针对严重传染病特别研制的,用于预防和控制其发生与流行,主要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其质量控制及发放使用等任意环节存在缺陷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疾控中心应当对预防性生物制品的进销存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性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是强化其流通与使用管理的有效途径。2预防性生物制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疾控中心的预防性生物制品会计管理有相关业务部门兼管,没有分配专门的会计人员对生物制品的进销存进行监督管理,而是即将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划归为业务部门处理,财务部门只负责账单结算工作。业务部门对生物制品大多采取“重购销,轻管理”的责任态度,采购、发放生物制品等环节,只填写出入库单,而不会向财务部门出具生物制品的明细账单,及其采购量、现存量等核算账单,使得财务部门缺乏针对生物制品的会计核算基础资料,核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更无从谈起[1]。且疾控中心对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和核算技术滞后,仍是运用繁琐和易出错的手工会计方式,随着生物制品的进销存规模逐年加大,手工记账方式将更不利于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
2.2会计核算不规范国家要求对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采取不同于普通药品的特殊管理规范,由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管核查,而目前的疾控中心特别是县级以下的疾控中心的管理措施远没有达到规范的管理要求[2]。有些疾控中心虽然分配有专业会计人员负责生物制品的财会管理,但会同时监管其他账目,对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而且,生物制品的销售是依据收付实现制记录收支情况,这样的账目无法及时反馈应收账款金额。另外,疾控中心基本没有规范生物制品实物盘点制度,往往导致账目核算与实际进销存生物制品实物数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对于这一情况,有些疾控中心并不依据事后监督制度查找原因,而是直接账目正常差异处理。这是很不科学规范的。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业务设置时间短,导致财务人员没有经验可参考借鉴,使得生物制品的账目设置和核算方法很不完善,同时缺乏深入全面的财务分析。
2.3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疾控中心是可以获得国家全额拨款的单位,没有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的风险,使得疾控中心负责人到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出现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对生物制品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使得与其财务管理相关的仓库实物明细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及财务分析等工作不到位,存在诸多缺陷漏洞。同时,由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使得疾控中心对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建立相关监督制度的投入不足,进而使得其内部控制环境也迟迟得不到完善。
3强化生物制品财务管理对策和建议
3.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疾控中心需针对预防性生物制品设置专门的会计岗位,分配专门的财会人员对生物制品的验收、储存和调拨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另外,成立专门的生物制品管理办公室,原来由业务科承担的生物制品采购和流通等工作都转入该办公室由专人进行管理,而业务科只需给办公室提供相关计划即可,这样的职能划分使得管办分开,且可以相互监督,从而减少商业贿赂,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
3.2规范会计核算方法为了及时获得生物制品的明细账目,疾控中心应加强生物制品的出入可库管理,生物制品的存储、销售及调拨都应该填写详细的出入库单,详细记录生物制品的数量和相应账款[3]。另外,疾控中心需引进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实现生物制品会计核算的自动化,以便及时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进行会计分析。在会计系统设置详细的生物制品分类账目,并定期对这些账目进行审核,以确保总账与分类账以及仓库明细账与实物登记册是相一致的。同时注意往来款项的管理,保证对生物制品的欠款金额有明确的记录,必要时派人到欠款单位崔收欠款。
3.3加强库存管理疾控中心库存管理人员需每月向上级各部门报告生物制品使用量及库存量,并分析其实际需求量,以便业务部门作出合理的生物制品季度或年度采购计划,并为会计部门进行库存预算提供可靠依据。另外,生物制品验收入库时,疾控中心需要求供货单位提供“生物制品生产车间GMP证书”等相关资质文件,向其他单位销售或调拨出库时,也应向该单位出具“进口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与国内销售机构的委托文件”等文件证明[4]。最后,疾控中心验收时,需注意生物制品运输时的温度、品种、有效期以及质量状况等内容,确定符合标准曹可接收入库,下发时要重新进行核查,以保证生物制品质量安全。
3.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需提高疾控中心负责人对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向相关部门明确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其次,财务管理人员也需强化生物制品财务管理责任心,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能够灵活运用会计系统进行财务管理,注意总结归纳财务管理经验,为完善生物制品财务管理制度及核算方法提供宝贵建议。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系
疾控中心的会计主要就是对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以及全面的记录,对疾控中心执行国家预算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反映。对会计的核算工作进行规范,能够有效的让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得到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对疾控中心的职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一、我国疾控中心现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疾控中心现在的会计核算制度还不是很完整
因为疾控中心基本上都是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所以盈亏的意识比较淡薄,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政府部门给多少钱,那么就做多少事的情况,依赖性比较的强。虽然很多疾控中心有各种财务管理的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很多时候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大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都没有能够根据相关的制度来开展工作。因为会计核算制度不是很完善,所以很多疾控中心的会计核算都只是一种形式,那么在实际的财务核算过程当中就会造成很多的麻烦。
(二)在执行和预算的时候没有足够的约束力
首先疾控中心在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没有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这样就会对编制预算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有些疾控中心在使用资金的过程当中,没有严格的控制支出,这样就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浪费以及超支的情况。第三是现在有些疾控中心并不能够真正的做到专款专用。
(三)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并没有能够根据会计制度来完成
现在有些疾控中心在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时候,有时候是根据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制度来进行,而在处理有些会计业务的时候却又按照企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制度来进行。在对会计进行核算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随意的编制会计科目。如果在处理会计业务的时候出现了不能够根据相关的会计制度来完成的话,那么疾控中心的会计信息可能就会出现虚假的情况。
(四)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疾控中心的内控制度还不是很完善
有些疾控中心对于能够起到相互制约作用的财务监督制度现在还比较的缺乏,单位当中的出纳和会计都是同一个人在进行负责,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移交,在对内部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对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完善的措施分析
(一)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要进一步的加强,这样疾控中心的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首先疾控中心的预算应该要比较严格的去执行,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去进行;其次会计的监督作用应该要有效的发挥出来;第三对于财务的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的管理制度应该要实行公开化,这样才能够去更好的接受人们群众的监督。
(二)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单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财务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报账、记账等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只是处于核算状态,而会计的监督职能却不能体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对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真正的把会计核算工作从核算型向着管理型进行转变,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三)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符合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疾控中心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会计预算体系,其发展趋势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强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中,预算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制度和相关财政管理制度的需要,会进行不断的修改,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在国家财政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各单位资金的流向也产生了变化。如现今预算中的职工工资、货款或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不在直接由相关财政部门拨款,而是国库直接给员工发放工资、给供应商支付货款等。由于疾控中心为非盈利单位,与国外的非盈利组织相似,所以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应该向着国外相似的组织体系中先进的预算体系靠拢,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五)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财务的相关报告体系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
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去满足那些需要使用的人们需要,报告的信息应该要能够很好的实现真实性、公开性以及完整性,这也是我国对疾控中心财务报告的原则和要求。现在疾控中心的财务报告体系还是采用的一种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体系模式,这种财务报告模式的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单位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附注以及单位收支情况的详细说明书。但是经过很多的实践之后发现,现在实行的这种财务报告体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三、结束语
疾控中心全面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措施,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保证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促进其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187-188
[2]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03:56-57
疾病防控中心需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让自己的事业得到持续发展。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就是注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同时也在确保疾病防控以及维护人民监控水平基础上,通过财务预算来加强资金收支平衡以及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资金。可是当前不少疾病防控中心的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疾病防控中心的持续发展。下面就从预算管理问题出发来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从而为促进疾病防控中心的预算管理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1.财务预算观念没有正确树立
不少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领导由于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对于预算管理观念也没有正确的树立,比如不少疾病防控中心在财务预算编制上,仅仅是在年初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进行编制,然后在年末对预算资金以及实际使用资金进行简单比较,但是对这两者之间资金的差异原因却没有进行分析,导致了预算管理从本质上失去效用。
2.财务预算编制科学性不高不能
由于近些年疾病防控中心财务支持及收入数量呈现明显变化,工资成本增速较快,针对资金使用的变化,反映在财务预算编制上就需要对应变化。可是目前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依然建立在基数法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去年的具体财务资金使用情况作为基数,再加上一个增减因素来编制今年的收支预算,而这种预算编制方式显然科学性不够,很难反映出疾控中心的具体财务运行情况。甚至有的疾控中心直接以去年的预算标准执行,于是很容易出现预算目标和实际目标的巨大差异。
3.预算制度不够完善同时缺乏有效监督
现在很多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很多疾控中心相对缺乏预算管理的专门机构,而且预算工作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预算工作上其职责分工都相对模糊,这显然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开展。另外还有一些疾控中心虽然构建了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监督执行方面却不到位,导致预算制度仅仅是用来应付上级考核的工具,并没有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升疾控中心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1.构建科学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是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前提,因为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属性,需要对疾控中心各个主管部门进行全面预算,所以从疾控中心的预算工作来看,就需要其他诸多部门的全力支持,因此需要疾控中心领导进行宣贯,提升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促进各个部门积极支持财务部门的预算编制和考核以及执行工作,另外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也要重视财务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具有关键性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保障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预算编制的实施。
2.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监督
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同时要求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比如说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疾控中心的全面预算工作,同时要求疾控中心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以及预算执行情况来设计明确本年度的财务预算目标,并且将目标和疾控中心的资源配置以及内部审计相一致。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还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情况来制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务预算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另外疾控中心还需要注重财务监督工作,确保预防编制能够被疾控中心的相关部门有效执行,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预算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要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在编制预算时,需要统一预算科目,同时明确收支标准,坚持收支平衡原则,预算编制要积极稳妥,不能够进行赤字预算。然后要预算编制内容应该包括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的预算。最后针对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预算同时还需要使用与之对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4.加强预算控制和考核
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结合预算来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对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预算控制和考核就是财务主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紧密结合疾控中心的资金收支情况对比预算编制,如果出现明显差异,则需要通过原因分析,找到出现差异的原因,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整改,同时在后续的财务管理中尽可能的优化财务预算和实际成本,从而达到年度预算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F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全面预算是指在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为合理利用资源,对收入、支出及结余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统筹计划和安排,根据预算安排各项支出,有利于建立预算控制系统,以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是单位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防服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在预防服务管理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显得更为必要。
1.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结合国家的收费政策,对计划年度内的收入、支出、结余等诸方面做出预测,按照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采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它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报告和审计五个环节。它通过引导、控制和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考核和激励管理者及员工,从而达到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服务活动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机制。
2.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计划具体化;其次,全面预算编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预算目标使每个部门都清楚认识到医院的总目标和各自的任务,更便于分工协作;第三,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绩效评价。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第四,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起到收入提升与成本节约的功效。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预算指标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进而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第五,全面预算管理能起到激励员工、增强凝聚力的作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了员工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预见性,从而树立管理者和员工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激情。
二、对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全面预算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由于全面预算是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跟踪、全方位控制的运行机制,更要强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为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战略规划为前提
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战略,通常发展战略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命、战略等,一般只包括非常概括的预期收入和费用数额,年度全面预算则是通过对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活动收入和费用的具体安排将战略落实为行动方案,对未来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使长远战略目标得以分阶段实现。因此,全面预算必须以战略计划为前提和指导,战略实施必须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支撑。
2.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的保障
构建全面预算控制系统必须设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部门共同参与,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各部门要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共同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预算决策机构、预算专职部门以及预算责任网络体系。
3.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控制
全面预算控制的实质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及时调控和业绩跟踪。预算调控即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日常监控、调整职能;业绩跟踪是跟踪关键业绩指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决策。但现实中不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有预算机构,但对预算的执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从而严重削弱了预算控制职能,造成这种预算控制“软”约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预算控制手段的落后,管理人员很难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一般要在每个月之后才能从财务报表中知道当月的财务状况。因而要使全面预算执行监控切实有效,要建立有效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业务、财务软件采集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及时监控,发现异常,自动预警,还可以对业绩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能够极大地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4.加强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激励作用
除了要有一个严密的监控体系跟踪全面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之外,同时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让责任科室、员工明白单位希望他们做什么,做到之后的回报是什么。公正、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预算考评应与绩效考评相结合,以各级责任单位为考评对象,以关键业绩指标构建考评体系进行度量和评价。通过业绩实际完成情况与业绩目标的比较,确定差异并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据以评价各责任科室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并与相应的激励制度挂钩。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抵御风险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8.
上一篇:防暴恐演练实施方案(收集5篇)
下一篇:疾控文化(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