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含义(收集5篇)
时间:2024-08-21
时间:2024-08-21
关键词:建筑设计;抽象艺术;研究
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建筑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产物,还具有艺术性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其具有基本的功能,还应当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抽象艺术是现代化设计者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常使用的一种设计技术,这一设计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一定的美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抽象艺术的概述
从通俗意义上来讲,抽象艺术包含两种含义,第一种也就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含义,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的艺术形态,例如抽象画等;而第二种也就是相对比较笼统的含义,泛指所有带有抽象意识的虚拟事物,例如设计作品中的艺术设计、某个时期潮流的艺术作品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抽象”一词被人们广泛提及,但是其具体含义却不够清晰,有些学者认为,抽象作品不易使人们理解与懂得,例如文学派中的一些抽象画;还有一些人认为抽象能够表达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一种虚拟的美丽与感受。这种抽象具有一定的纯粹性与自由性。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意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且通过谨慎小心在虚拟的世界中创作出另一种美感的作用。但是,我们知道,上述两种虽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对抽象的理解依然不够全面,要想获得更为具体的“抽象”含义,那么就需要将上述两种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艺术与信息论的概述
抽象与具体是两个不同且向对应的概念,抽象是将一些事物的共同特征通过某一种形式将其分离出来,从而给人们另一种视觉感受。其能够对一些复杂事物进行概括并简化。目前,人们在对大多数艺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将抽象的概念视作不易理解与懂得的作用,其传达的是与世界之外的信息。若我们将这一概念应用在建筑设计当中,由于人们对其无法深入理解,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用不合理,最终导致建筑设计不合理,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致使建筑工程也比较凌乱,造成设计上的失败。
从现代化信息论的含义来看,我们可以将艺术作品向人们表达出的意思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语义信息,也就是人们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找到其传达的世界信息;第二种是符号信息,也就是设计者在创作与设计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按照自身的感受来创作,从而传达一种信息要求;第三种是表现信息,也就是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人们只能够从表面来获取信息。
“抽象”在艺术领域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一件传达了可见世界以外的某些方面信息的作品,根据它传达的信息不太完整或更为完整的情况,而被说成更多地或更少地是抽象的,这种再现性的抽象叫做“语义性抽象”;另一种含义是指许多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所有那些不传达或意在不传达外在世界信息的艺术作品,它不描绘不塑造任何事物,只不过是由非传统的要素塑造,由非传统的结构所组成的人工制品,在作品与被再现的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因为作品不再现它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这种非再现性的抽象叫做“非传统抽象”。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从后印象主义经过立体主义走向抽象创造的蒙德里安,使黑和白的分割、黑与黄的冲突达到原色的和谐。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三、抽象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再现性语义抽象
在现代建筑物的形态造型以及室内空间结构、家具摆设上,抽象艺术的应用极为常见。抽象艺术若作为一种文化来讲,其表现形式一般是通过现实事物中某一个被夸大化了的细节,或者功能等所设计和表现出来的一种新事物。直白来说,就是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个具体事物的某一处细节,或者某一方面的功能进行夸大,然后设计和发展出一种常人不易理解的新生事物。比如在建筑工程的室内设计中,房间家具的设计和摆设便可以利用抽象设计来对某个细节进行夸大,从而设计出更为简洁大方,具有丰富内涵的建筑家具,从而令使用者爱不释手。风格派的建筑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提炼技术,才可在复杂的设计上表达出简约的风格。在现实生活中,风格派的建筑家具在设计上有着极为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一般来说,风格派的家具设计主要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个醒目的色彩,风格派的艺术设计需要利用突出醒目的色彩去吸引和抓住观者的眼球,引起其的重视;二,简练的造型,简练一直是风格派所坚持的一种设计理念,因为风格派艺术设计讲究数学精神,因此其在造型上会尤其注意平面空间内点、线面的结合;三,多种材质的混搭等。总而言之,建筑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抽象艺术,一般都源于建筑师在设计时运用了再现性语义的抽象方法,通过建筑作品中某一细节处的语义或符号信息,来传达和体现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目的。
2、建筑图中的抽象艺术理论
在建筑工程领域,经过现代主义之后对抽象建筑形式的认识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普及,所以在后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而在研究中它对于非习惯,非传统形态的建筑设计要进行合理恩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墨守成规和缺乏活力的设计方式。在建筑图中画配景时,把配景的细节部分舍弃而抽象地画出,最常见的是人和树的程式画法。
3、室内设计的应用
运用抽象元素如鲜明的色彩、活泼的图案,会有很多人感觉难以适应,且与传统的设计风格又格格不入,其实,抽象元素很容易与现代室内风格相配合。很久以来,传统的设计装饰图案:点、锯齿形、重复的条纹与自然的、生物的形状常被用于装饰设计之中,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延续了这一传统,使用现代设计手法古为今用、变形改造等获得强有力的表现效果,在色彩上常常运用黑白两色强烈比对的形式。黑白两色与三原色的组合是抽象艺术设计的典型表现,能够形成一种明快的色彩设计,中性色的墙壁使得抽象图案成为空间的主角,装饰品和布艺的多种色彩相映成趣,这就便抽象完全融入到了设计之中。
四、结束语
在古代,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具体概念上,而如今,建筑之美也开始从其具体转移到抽象美之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抽象艺术理论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杨建华.20世纪初的抽象艺术对建筑影响之探讨[D].华侨大学2006
关键词:食品检验;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Q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0.06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涌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例如转基因食品等,因此食品的成分、质量等一系列指标的检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起到严格监督食品安全生产,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本文对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讨,以求更好地发展我国食品检验水平,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全食用购买的食品。
1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
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包括: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其中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识别感应单元接触生物体中不同活性物质所发生的不同反应,产生特定的光信号和热信号,并通过信号转化器,如CCD、热感应器等,将光信号和热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在计算机终端接收后,可以分析出生物成分及其含量等参数。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对于精确检测食品成分及其相应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酶技术,通过生物酶对特定物质的催化作用,识别生物体中性质接近、结构组成类似的物质,生物酶技术的使用弥补了难以通过化学反应识别的检测缺陷;免疫技术,通过免疫检测方法来区别性质结构相近的不同蛋白质,由于免疫法可以在不破坏蛋白质结构的前提下,成功区分蛋白质类型,且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灵敏度高、实验检测操作简单等众多优势,免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检测中;核酸探针技术,通过不同核酸链所含的互补碱基序列互补的特性,在基因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中插入识别探针,如果待测基因片段可以同已知的片段基因互补,就可以确定待测物品中物质成分,在二者互补结合成核酸链以后,识别探针对物质进行定位追踪。
2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由于处理不当或者清洗不干净,食品上可能会残留一些农药,这就可以通过生物检测技术准确评估农药残留与否,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食品的品质与成分,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以及存在何种有害微生物。
2.1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严重降低了食品的安全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食品检验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生物传感技术、生物酶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验,使用基因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更是得到了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
2.2食品中残余农药的检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保证农作物可以防虫防害,在农作物生长阶段,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一旦这些残余农药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人们在食用留有农药的食品就会出现食物中毒。食品中残余农药为典型的化学物质,在检测食品中残余农药时,多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生物酶技术,感应单元接触生物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会产生一定的光和热,生物传感器和酶传感器将收集的光信号或热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将数据传入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分析出食品是否残存农药等有害的化学物质。生物传感器技术和酶传感器技术可以精确地分析出食品残存农药与否,这对于推进食品安全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食品的品质及成分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很好地测定食品中葡萄糖成分及相应含量,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利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验食品添加剂类型与含量、重金属存在与否,这对确保食品成分安全,保证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有效的区分工业用盐和食用盐,进而检验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工业用盐,确保食品中食用盐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可以通过生物检测技术检测转基因食品成分及相应含量,进而确保消费者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健康。
3食品检测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
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发展进程,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品质和成分进行准确分析并检测食品残存农药与否,通过生物检测技术还可以检测转基因食品成分及相应含量,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这对推进食品安全检验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安全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消费者食品食用安全的同时,保障食品消费市场可以进行稳定、安全、健康的运转。
4结语
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酶技术、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这些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成分、品质、存留农药等进行精确检测,在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参考依据的同时,确保消费者可以安全食用购买的食品,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等现象。生物检测技术还可以对转基因食品成分进行相应评估,为消费者购买转基因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蔡洁.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检测技术应用[J].现代食品,2016,(16):31-32.
[2]叶丽努尔・哈木扎,熊素玉.食品检验中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的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6,(06):50-51.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探索;语境;主观感受
中国古典写实油画,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认为,中国的古典写实油画有明显的模仿气息,不很喜欢。确实,古典油画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几百年,要想创新超越谈何容易。油画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由于艺术语言的特殊性,就得沿袭深厚的西方油画传统。中国油画侧重的是古典精神和处理材料的技法,画家们希望运用更加纯正的艺术语言表达主观情感。
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们一直在古典主义画风的油画语境中追寻、探讨,从中吸取精华,试图创造出个性绘画语言。早先有靳尚谊,后有杨飞云、王沂东,现在又有许多画家锲而不舍地吸收与转化。
古典主义画风的精神内核是审美上的高尚典雅与幽静恬然,它重在强化写实画面的唯美性,探究画面人物形象比例结构的理想化。“形”,在古典写实油画中是一个重要元素,但我们从艺术作品中更多地看到艺术家的主观思想和智慧。
艺术的语境是无限多样的,因为生活现象和自然景象是绚丽多彩的,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然界,源于生活感悟,因此,画家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语境也是多姿多彩的,它可以真实,可以含蓄,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油画中的“语境”非同一般,是通过作者与欣赏者思想上产生交流才能体现出来的,这就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基础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通过彼此思想共鸣、共振才能体味无穷的语境魅力。
油画绘画是用形象说话,语汇就是物象视觉传递的载体,艺术家以形象符号为“语言”与欣赏者对话。杨飞云是当古典主义油画的代表,他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提醒人们关注艺术的灵魂和美的根源。他所采用的绘画语言是传统的,学院式的,他所专注的古典写实语言始终是视觉语言在审美意义上的延伸。杨飞云力图在作品中创造描绘对象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在他的油画世界里,女性几乎是一个“永恒”的创作题材和主题。在其大量作品中通过刻画温婉、淡雅、纯洁的女性形象,凸显东方女性的美。他的女性题材画作中,一部分是象征性的,具有内涵的典型性、理想色彩的创作;另一部分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创作,在普通生活中捕捉一些有美感的对象,展现亲切的平常环境和人物美。杨飞云说,艺术的特点,一个是思潮性,一个是永恒性。古典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样式,而是蕴含一种永恒价值的艺术。古典艺术在当代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有着永恒性的情感、审美和生命力,所以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尽可能在所看到的人物里面寻找表现的价值,而不是去追求那些风潮性的东西。陈逸飞也是古典油画写实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最大特点是在写实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作为玛勃洛画廊首位的亚洲画家,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注重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柔美,在写实中渗透着东方神。《浔阳遗韵》便是其中的代表,通过描绘穿戴清末装束的妇女肖像,反映了一个时代中国妇女特有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倾注了作者的怜爱与同情,也从另一层面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感,以传达特有东方情调和精致的油画写实技巧,从而博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好评与青睐。《微曛》描绘的是一个古典女子坐在凳子上休憩,通过对女子的深入刻画,引起欣赏者聚精会神的关注,激起强烈的美感并延伸出无穷的意趣,堪称油画典范。
语境的表现包含艺术家精湛的技法和技巧,是一种深度的创作,这种创作是把物象变成有趣味的显示型符号。很多人认为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太迷惑人了,由于她外表的细腻和逼真,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不管是懂艺术的还是不懂艺术的,只要见到她,就被她的外表所吸引。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古典主义油画就是抄袭临摹,对它们很反感。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古典写实油画具有自己的特色,当代艺术家们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探索,力求加强油画的艺术感染力,富含语境,坚定自己的艺术道路,创造了更多更美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杨.油画中“行”与“意”的追求.新美术,2009(5).
关键词:油品脱硫非加氢
一、油品脱硫的意义
原油中的硫化物是对石油加工过程及其产品影响最大的非烃组分,限制油品中的硫含量对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2013年12月18日,国标委实施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即“国五”汽油标准。此标准的实施,也意味着我国车用汽油将有一个新的提升。自2014年1月1日起,“国三”标准将废止;2018年1月1日起,现行“国四”标准将废止,全国将统一实行“国五”标准。2012年5月31日起,北京就已实行京Ⅴ汽油标准,其中规定硫含量不超过10ppm。为此生产低硫含量的清洁油品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非加氢脱硫工艺方法
非加氢脱硫技术,可以使在加氢条件下很难脱除的噻吩类硫化物如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等组分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脱除,不需要氢气,从而降低操作成本。从整体上来说,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吸附技术
吸附脱硫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吸附性能较好且可再生的固体吸附剂,通过吸附作用对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吸附,从而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开发出的典型吸附脱硫工艺技术有:IR-VAD工艺[1],S-Zorb[2]工艺。
IR-VAD技术采用多级吸附方式,用氧化铝基选择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液态烃。在吸附过程中,吸附剂在移动床中逆流与液体烃接触,吸附剂可循环使用。该技术能有效的脱除液体烃中的杂原子,特别是硫、氧、氮的化合物,脱硫率在90%以上。
Phillips石油公司的S-Zorb脱硫吸附剂将锌和其他金属载于一种专利技术制备的载体上。载体组分主要是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金属组分可为Co和Ni或者Ni和Cu。采用该技术可以将汽油中的硫质量分数从800mg/L降至25mg/L以下,而抗爆指数损失
2.2萃取技术
萃取脱硫是根据有机硫和烃类化合物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脱硫的。萃取脱硫可在低温低压,甚至常温常压下进行,但是溶剂的选择必须满足有机硫在溶剂中有很大的溶解度,有机硫和溶剂的沸点不同,确保经济上的可行性。
福建炼油化工公司[3]将萃取和碱洗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采用甲醇-碱洗复合溶剂萃取法,不仅达到了脱硫的目的,同时还能显著的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的储存安定性,萃取溶剂经蒸馏回收甲醇后可以循环利用。
2.3膜分离技术
GraceDacison和Sulzert[4]膜分离系统公司正在合作开发一种能生产超低硫汽油的技术,效益很好。这种被称为S-brahe的新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将FCC产品中的硫浓缩在一小段馏分中。这一技术的目标是用于处理低到中等沸程的汽油。这种简单的膜分离系统是将进料的汽油馏分分割成两段产品,四分之三体积流量的馏分的硫含量低于30μg/g,另一股较小的流量则集中了绝大部分硫化物,需要作进一步处理。
2.4络合技术
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络合剂与其形成配合物,再通过过滤或选择合适的助溶剂及稀释剂萃取出含硫化合物[5]。经常使用的络合剂有水杨酸、有机磷酸和EDTA等。该法尤其适合于柴油的精制脱硫,能提高脱硫率,较其它方法大大简化。
杨洪云[6]等开发出溶剂络合萃取脱硫工艺,脱除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脱硫率可达67.2%,柴油回收率达96%。该技术适合没有加氢能力的中小企业的直馏柴油脱硫,但真正工业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工作。
2.5烷基化技术
英国BP公司[7]开发出用于汽油噻吩类含硫化合物脱除的OATS技术。该技术利用酸性催化剂(多为固体酸催化剂)使汽油中的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与汽油中的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然后利用蒸馏的方法除去生成的高沸点含硫化合物,从而脱除汽油中的硫。烷基化脱硫技术真正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催化剂的酸性适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噻吩类烷基化的选择性;固体酸催化剂应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避免活性组分的流失。
2.6氧化脱硫
氧化脱硫技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耗费氢气,设备投资较少,对催化加氢难以脱除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脱硫效率,能达到超深度脱硫的要求,是一项很有前途的脱硫技术,目前研究最多的主要是H2O2氧化法。
Petrostar公司[8],自1996年开始研究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已开发成功一种低费用的选择性氧化脱硫法(CED技术)。实验室小试可将柴油含硫量从4200μg/g降至100μg/g,而对燃料的其他性质没有影响。该法采用过醋酸和过硫酸为氧化剂,将噻吩类含硫化合物选择性氧化成砜,液-液萃取除去,使用的DMSO萃取剂价格低廉,经蒸馏回收,最后经固体吸附剂吸附脱硫。据估计,此法工业规模装置的操作费用为15.82美元/m3,而传统加氢方法高达22.15-34.81美元/m3。该法适合中小型炼厂单独使用或作为大型炼厂加氢装置的补充。
三、结论
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因具有装置投资少,操作简单,对油品性质影响小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脱硫工艺。其中,氧化脱硫能够顺利脱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除传统HDS技术难以脱除的烷基取代二苯并噻吩类含硫化合物,减少厂环境污染,被称为面向21世纪的绿色脱硫工艺,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参考文献:
[1]IrvineRL,BensonBA,VarravertoDM.IrvadProcess-LowCostBreakthroughforLowSulfurGasoline[A].NPRA,AM-99-42,SanAntonio,l999.
[2]KhareGP,EngebertDR,CassBW.TransportDesulfurizationProcessUtilizingaSulfurSorbentThatisbothFluidiableandCirculatableandaMethodofMakingSuchSulfurSorbent[P].US5914292.1999.
[3]郭荣华.甲醇-碱液复合溶剂萃取法提高催化裂化柴油安定性的研究[J].炼油设计,1999,29(6):23~25.
[4]顾约伦.新的汽油脱硫高效方法[J].高桥化工,2002,7(6):56~56.
[5]MilenkovicA;SchulzE;MeilleV.
[6]杨洪云;赵德智;毛微柴油碱洗-络合萃取脱硫工艺[期刊论文]-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3(01)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新技术成果;市场规律
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是国内探讨研究多年的话题,其间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各地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总体格局仍不理想。本文拟从市场经济角度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实践。
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市场理解
目前学界普遍的提法是科技成果,为更准确起见,本文是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的提法。笔者对高新技术成果及其转化的含义规定是:高新技术成果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考察和在模拟实践环境下设计试验获得的、具有实用性与高端性、新颖性特征的一种无形财产;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是指技术的前期成果,经过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的逐步调整、完善和成熟,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最终实现产业化。
上述表述是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基本规定,任何其他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理解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因此,在上述关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含义的叙述中,并未提及成果转化的市场属性问题。因为毕竟技术成果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将技术成果自身的转化和这种转化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合在一起进行规定性的解释,在逻辑上难以做到。但是,笔者绝不否认成果转化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甚至认为,技术成果自身转化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过程,并且现实生活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两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所以,认识技术成果自身转化过程,仅仅是完成了认识的一个方面,而对另一方面的认识,即对转化过程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的认识,更具有现实意义。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任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过程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的。换言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每一环节都是通过市场经济才得以实现的。首先,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项目立题阶段,就要立足于市场需求。至于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为评职称或晋级的科研立题,并不属于市场经济意义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范畴。其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验室小试、中试、产品化、产业化等每一环节的市场经济含义,都是对拟交换的商品不断投入并逐步实现增值。再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投资方资金在不同阶段的的介入,科技项目进入公司化运营,则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商品交易形式,其间伴随着各种形式的产权转移和利益分配。总之,科技成果从科研立题、实验室小试、中试、直到产品化和产业化的全部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的逐步增值并最终实现交易的过程,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然结果和社会表现形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不仅要从生产力发展演化的角度去理解,还要注意研究与生产力发展演化过程同时发生并始终相伴和贯穿全过程的市场经济含义。
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特征
如前所述,高新技术成果是在“模拟实践环境下”获得的,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是“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之所以必然会与市场交易同步,是因为这个现实的生产实践与设计试验时的“模拟实践环境”具有本质的不同。现实的生产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现实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必须作为社会的人才能从事生产活动。社会的人是有分工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角色,都有各自的利益。成果转化不能只靠成果发明人和所有人,需要社会各方面不同的角色、不同利益主体的介入。专家学者们可以在实验室埋头搞开发,但是一旦搞转化,他们必将面临一个新的世界,这就是市场经济。
(一)转化的经济目的是商业回报
技术成果转化的经济目的是不可回避的,这个经济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提高社会生产率,并通过取得超额的商业回报来弥补前期投入。所谓商业回报包括技术成果转让收入、技术成果的有偿使用收入、技术咨询服务收入、股权分红收入、股权撤出收入等。现今社会,我们很难看到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技术成果转化现象。无论是技术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瞅准技术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业价值,这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技术成果转化必然表现为一种商业行为,转化的不可或缺的经济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消费产品或服务的同时,获取理想的商业回报。因此,一旦偏离商业回报的目的,例如追求政绩、评职称、搞验收等,所谓技术成果转化很可能会走向歧途或夭折。
(二)前期成果的调整和完善就是商品增值过程
无论是成果转化的全部过程还是在某一阶段,都是前期成果不断调整、完善和趋于成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就是商品逐步增值的过程。要对前期成果调整和完善就要有各种投入,包括智力、人力和各类财产等。投入的量越大,周期越长,越能满足社会需要,其技术成果作为商品的价值就越大。由此还可以判定,在市场上前期技术成果的交易价格相对低,越是后期的技术成果交易价格越高。
(三)转化成功标志的社会含义是实现知识产权交易
从“物”的角度看,转化的阶段性标志是前期成果“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但从宏观上讲,“实现产业化”是转化的最终标志。但是,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这一标志的社会含义就是知识产权交易。只有通过市场上的知识产权交易,不同的社会主体才能介入技术成果转化的某一个阶段过程。因此,只要是这个交易没有实现,无论前期成果怎么“成熟”,都不能认定技术成果已经形成或物化为新的产品了,已经实现转化了。现实生活中,这种交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直接转让成果,可以是投资入股,可以是有偿使用,也可以以契约方式合作经营等等。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技术原理、技术工艺、技术技巧等技术信息在原主体和新主体之间的传递,技术信息转移到新的主体,或为新的主体所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原技术信息的持有者虽然仍掌握这项技术,但是这种技术的权利有所者已经发生变化,即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过程的这一环节最为关键,马克思将其称为“惊险的一跃”,没有这个“惊险的一跃”,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规律
毫无疑问,成果转化过程要尊重自然规律,但鉴于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属性,因此,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还必须尊重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规律。
(一)市场拉动规律
所谓市场拉动规律,即指高新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何时形成产业以及产业化规模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的力量,是市场拉动技术成果转化而不是高新技术本身的技术演进推动其产业化。这是由于任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没有经济回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决不会冒险去做。而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使技术成果通过转化形成的产品要有市场需求,即消费者愿意在一定的价格上支付货币去购买,否则,不问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转化只会使企业快速破产。因此,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成果,即使其技术再高、再新,也不会有创业者和企业家去甘冒风险而实施产业化。因此,搞成果转化一定要把着眼点置于企业的需求上。不是搞完技术开发再去找用户,而是应该瞄准企业的需求去搞技术开发。先搞技术开发后找企业投资的结果就是转化率必然低下。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不会出现既有技术价值又有商业价值的高新技术成果被搁置的情况。
(二)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
所谓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即指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人力资本起关键和核心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决定技术成果转化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人力资本的拥有情况以及潜力发挥的程度。因此,在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能否形成吸引和激励人才的机制就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和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特别是在所有权人和发明人分立的情况下,一旦发明人在转化过程中的应得利益未能满足,或者激励政策不到位,极易出现职务发明成果外流,或者出现知识产权虽然转移,但发明人不予配合的现象,于是就形成技术信息传递过程和知识产权转移过程的分离,结果造成成果转化的失败或法律纠纷。因此,没有强大的智力和人才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没有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创造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和文化氛围,即使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再丰富,技术成果转化也“化”不起来。
(三)特殊资本支持规律
在技术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在产业化初期,所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风险非常高,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投资失败,就是“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如果技术成果转化一旦成功,其投资回报高得足以补偿前期投资,并且还绰绰有余,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这些特征在传统产业就不具备。对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而言,仅有传统的资本和融资渠道不行,那些带有投机色彩的或侥幸心态的小额资本更不行。转化需要一种特殊的资本,这种资本叫做风险资本或创业资本,即专业投资于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处于导入期和发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
参考文献
[1]魏炳传.加速农业科研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分配体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3).
[2]史永铭.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思考[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5924029.html.
[3]刘凤朝,王元地,潘雄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的经济学分析——从市场有效供需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率[J].科技进步与对
上一篇:民政低保年终工作总结(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