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语文教学案例(收集5篇)

时间:2024-09-17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1

1案例式双语教学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可把理论中学习中遇到的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量效关系,其定义是指“药物的效应和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关系”,但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该关系与临床用药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没有接触到临床知识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就只能死记硬背定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遇到患者甚至是自己生病时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药。而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如以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为例)来解释,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临床用药中确定的用药剂量就是依据“量效关系”而来的,亦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之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当达到最大效应时再加大剂量则效应不会再增强;超出这个范围要么不起作用,要么会出现毒性反应。通过该案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量效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又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牵涉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采用案例式双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应用案例的兴趣,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学习掌握大量的英语术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查阅英文文献、了解世界医药科技发展的前沿打好基础。

1.2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必须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精心准备典型的英文临床用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高的英文表达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

1.3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使得“教学相长、师生互补”成为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参与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案例式双语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在互动中提高各自的英语水平,为进一步了解前沿药理学知识及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奠定良好的基础。

2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典型的英文案例缺乏或陈旧

案例式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合适的典型英文案例,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和提高水平的关键。好的英文案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理学知识系统的掌握并且可以挺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现实的状况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缺乏这样的英文典型案例,如果我们自己翻译中文案例,由于水平的限制又达不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

所谓双语教学,应该是不同语言的自由转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与母语同等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其中,不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表达和交流是关键,再加上表达不准确,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甚至难以理解。因为专业英语不同于日常口语,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用母语交流,非医学专业人员都很难理解的医学术语,如果再用蹩脚的英语表达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2.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双语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较易接受,然而有的同学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双语教学不能对他们能力的提高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他们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3我校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采取的措施药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并提高药理学相关内容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笔者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强化:

3.1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创建

3.1.1英文病例的选择

3.1.1.1选择典型案例案例教学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要选择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并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这样可提高学生讨论的可操作性,减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语言困难。

3.1.1.2选择案例的难易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所选案例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太简单,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会还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若所选案例太难且复杂、英语术语及英文俗语太多,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够而无从下手讨论,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被动灌输,丧失了主动参与的兴趣[3]。

3.1.1.3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选择用于教学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4]。也就是教师在选择某一个案例时,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学生运用哪一些药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1.2双语案例库的建立

3.1.2.1建立系统的药理学双语案例库搜集典型的药理学双语案例,要求中英文格式表达都比较典型,所用术语是我国通行的药理学术语,不能掺杂太多英文药品俗语,否则容易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产生混淆,削弱案例式双语教学的效果。将搜集的案例按照学生的课程进度编排,建立一个系统的具有明确分类的案例库。

3.1.2.2实现双语案例教学的网络化将建立的案例库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网站上浏览相关内容的案例,并且要附有与案例相对应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安排药理学的优秀教师,每周定期在线回答学生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文水平。

3.1.2.3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教案在网上以中文和英文形式再现,使国内外学生和教师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地与教师交流沟通,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同时不断维护、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数据库,改进浏览方式,改进各类网上资源的表达方式,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与传统的母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高素质的教师是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灵活应用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药理学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相关知识背景,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5]。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以外语为媒介,将药理学专业知识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培训;教师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全程录音,课后回放并反复琢磨每句话更准确地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探索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共同提高;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较早开设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的知名教授来校上课,校本部教师全程听课;定期派年轻教师去美国、瑞典等知名医学院校和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使双语教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英语授课能力等;以保证案例式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3.3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药理学作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已经连续针对四届学生进行案例式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双语内容过少则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实施全英文授课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6]。为此,我们首先以中文教材为主,参阅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和书籍,如MaryJ.Mycek等主编的美国医药院校药理学教材《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Pharmacology》、JeanneCS等主编的《IntroductoryClinicalPharmacology》等为依据,有选择性地摘录部分内容,结合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药理学英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力求英文授课内容达到30%左右;同时又定期组织尼泊尔、印度等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和校内本科生进行案例讨论,交叉组合上药理实验课。这不仅强化了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对外国文化和医疗科技水平有了初步了解,也大大提高了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在期末考核时,试题中包含20%~30%的英文试题(包含英文药品名和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答对英文题的百分率高,而一些不常见的英文药品名称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7]。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学内容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4案例式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结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InternationalSettlement"BilingualTeachingModelResearchandExploration

SHENLing

(XinyangNormalUniversity,Xinyang,He'nan464000)

AbstractWithChina'saccessiontotheWTOandtheacceleratingprocessofeconomicglobalization,China's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Trade","InternationalSettlement"andotherprofessionalcoursesinEconomicsandManagementbilingualeducationwillhelptodeveloptheinternationalmarket,withtheheadofinternationaloperationsthe"compound,applied"internationaltalents.Inthispaper,theauthortakesbilingualteachingandlearningprocess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courseasanexample,theprocessoftryingtofindbilingualeducationproblemsandtoexplorebuildingbilingualteachingskills.

Keywordsbilingualeducation;InternationalSettlements;teachingmode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实体,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能否在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经管类人才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因此,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培养大批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国际结算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实务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以及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单证、票据均是使用英文表示和制作,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好地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国际结算业务文件的解读和制作单据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毕业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2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笔者以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及与师生座谈的方式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课堂教学质量与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

双语课堂上要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纯英语授课,和母语教学相比,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双语要求的学时更长,这主要是因为双语教学有一个接受和转换的过程,师生用外语交流不可能达到信息流直接传递的母语交流状态,同样的学时内,教学内容从量上打了折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势必要减少课程容量,双语授课的信息量就会相对减少,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进度,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2师生英语水平的局限制约了课堂互动效果

由于师生的英语水平的双向限制,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课堂互动的灵活性。目前,在信阳师范学院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课堂的讲授尽可能提高英文所占比例,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一定困难,因为母语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部分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不愿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使得互动式教学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反而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抵制双语课堂的发言,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掌握。

2.3外语交流阻碍了课堂探讨的深入

师生之间外语交流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知识的深入探讨,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据调查问卷显示: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仅仅是停留在“听懂”阶段,能用英文表述自已观点的是学生少之又少,有些专业基础扎实、有独到见解、在母语教学中非常活跃的学生在双语课堂上却很难开口,制约了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探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

3构建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次语言教学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授课老师应该根据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努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1明确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要实现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学科教育的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运用能力。具体到国际结算课程中,用英文讲授专业内容可以使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更好地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所以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义为: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国际银行业业务术语,以国际惯例为准则,强调业务流程,注重实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国际结算是一门具有较强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细节内容较多,双语教学又存在着语言问题,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的速度都比母语教学慢,但如果为了保持进度而缩减课程内容或降低教材难度,则有悖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适当精炼,突出重点和难点。

国际结算的各种票据和单证的英文样本,一般教材都会有所涉及,这部分做简单介绍即可,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学了解基本要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给出相关当事人让学生填制票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关于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流程,教材一般都有流程图,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总结即可,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银行的具体业务做法教材则不会体现,教师应该就这一部分着重介绍,并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国际结算的难点是结算方式的应用以及在这过程中有可能遭遇的风险,这部分要根据国际通行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3.3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中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初期通常是一些概念的概述,这时就可以多用英语讲解,比如在讲到信用证的概念时,尽可能地将国际上整理的表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介绍信用证的概念时,可以在引用UCP600给出定义的同时给出国际商会第415号出版物的定义,让学生一开始就掌握英文表述,了解国际上对信用证的定义以及每一种定义的不同侧重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课程中期,学生对专业术语熟悉以后,可以用英文讲述较为浅显的内容,用中文讲解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说信用证的审核要点、业务细节,可以适当增加中文的使用频率,否则会影响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的后期,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案例分析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鼓励多用英语,基本上形成用英文互动的环境,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解除学生畏难情绪。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双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以增强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为重点,以便圆满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3.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优点是知识量大,便于组织,缺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差,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上课容易走神,像《国际结算》这样的课程用英文来讲,长时间的英文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疲劳,跟不上教师的速度,这就需要授课和互动交替进行。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分组案例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最好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发言范围;课后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来强化外语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设置英文陈述环节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锻炼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听课和讨论,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结合到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5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

开设国际结算双语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教师除了讲述概念和业务流程之外,还应该应用大量的案例和单证练习,让学生多想多练,此外还应做到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结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全英文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各种结算方式下各个当事人的责任,掌握各种结算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熟悉各种结算方式的灵活运用,这些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社会实务部门的距离。除了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和网络的结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加入外经贸专业人员的网上论坛,这些外贸论坛都是从事国际贸易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在具体的国际结算经办业务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通过和外贸一线人员的交流及大家对不同案例处理方法的探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掌握国际结算实务的技能,更加明确自已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基金项目: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09SJGLX231)

参考文献

[1]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贸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2007(5).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学科发展史;双语教育;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及其教育原则

学科发展史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通过学科发展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学科的发展背景,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曲折过程,这也是科学探索的规律。公共管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缘起时期、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等发展阶段。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发展简史,才能够让学生更具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心智品质,所以在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中学科发展史的教育不可或缺。

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形成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它的缘起与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所谓文官制度是指政府雇佣(多为终身雇佣)有专业技术和行政事务处理能力的文职人员为政府工作而形成的制度。他们能够处理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公共雇员能够维持政府机关的运转。美国的“政党分肥制”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不满,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每一位新总统上台之后大量任命自己的亲信,这不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在社会公众的呼吁和要求下,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文官委员会重新建立起来,从此联邦机构逐渐地走向了非政治化的轨道[1]。由于政治和行政正式分开了,所以行政理论作为独立的理论才得以发展。我们可以把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看作是对美国文官委员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政策理念的概括。古德曼和威尔逊的著作和论文可以看做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奠基。

二十世纪初的《公共行政学导论》和《公共行政学原则》使公共行政学者都相信公共行政存在着指导行政现象的科学原则。而马克思韦伯的《论官僚制度》探讨了现代组织原则与规范,使学术界的研究方向集中到了官僚和官僚制度方面,时至今日这都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此之后,行政管理学派从管理实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管理理论和规则,作为管理者的行为准则[2]。20世纪60年代,沃尔多致力于重拾行政中的价值因素,他一生都反对将公共行政看做行政机器,他反对摒弃行政中的价值因素,因而在学科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雷德里克森继承了沃尔多的思想,他以“社会公平”作为行政学和政府的核心价值,反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行政学研究的价值中立。而罗伯特登哈特认为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而忽视对目标本身的关怀,提出了以公民对话协商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思想[3]。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政府只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其主要只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公众看做顾客来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着重介绍学科发展的背景,学科的理论发展其实都源自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比如要让学生了解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滞胀”与新科技革命的爆发催生了行政学科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取向。这样学生才更能理解学科的理论的发展及其转型。第二,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注重英文原著的解读,许多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至今都没有被翻译成中文,比如沃尔多的《行政国家》。这种情况使得专业教学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第三,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该注重理论论战的介绍,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数次论战,才形成今天的理论格局,让学生了解这些论战的情况有利于他们理解今天的学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双语教育在学科发展史中的作用

双语教育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专业教学,通过第二语言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双语教育即不同于通过母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又有别于单纯的语言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视为一般语言类课程,而是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所以不能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当做外语教学的辅助课[4]。公共管理专业双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知识,而提高外语水平只是其附带效应。在该领域我们仍需要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在大学课堂中更多地运用双语教学,培养更多的双语型专业人才,能促使公共管理学科更快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专业教学中,外语技能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者翻译的工具,而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在公共管理学教育中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他们更多地接触和理解英文原著,理解学科核心知识的精髓,培养他们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心智品质。通过双语教学,让大学生掌握应用外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外语来掌握和运用公共管理学的专业知识。

我国在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方面都处在摸索的阶段,而西方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而且在出版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专业课的原版英文读物,在专业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英文书籍和文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中国的公共管理还需要从英文的经典原著和其他英文资料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才能加快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公共管理专业而言应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

3双语教育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中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的学科而言,公共管理毕竟是一个新的舶来品,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研究过程中,中国的学者以及学生都需要吸收更多的原始知识,这就凸显出双语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科发展史的教育和双语教育都不仅仅只存在于一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始终。在本科的学科发展史教学中适当加入双语教学,使学生从母语逐渐适应本专业的外语书籍和资料。而在研究生阶段增加外语教学的比重,从母语教学导入,在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逐步尝试与国际专业教育接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设置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课程,首先让学生熟悉公共管理专业词汇、句式、常用行文结构等等,再把这种专业英语教育扩展至其他专业课程,将不同课程的内容双语化,在推进课程双语化的同时深化和扩充专业英语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内容要重点介绍学科的发展背景和历史,让学生通过专业英语课程阅读本专业的英文原著。学科发展史中的双语教学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以便让大学生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获取外文资料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以及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我们不仅在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本科生阶段也都离不开对学生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性双语教学模式也是公共管理双语教育模式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公共管理专业是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而来的,虽然今天这两个词常常被混同,但是较之以前的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内涵更为宽广。它既包含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基础,又借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工具,在方法论上逐步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因此,公共管理专业双语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掌握了专业基本外语技能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外语能力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有相应的外语能力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需要吸收和消化大量的舶来知识,在经济和教育高度国际化的今天,专业知识的双语教育更显重要。以外语为媒介介绍国外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理论是我们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所应做的。许多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比如威尔逊和沃尔多的经典作品,至今都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高校老师在上课时使用的翻译大都是自己个人对原文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常常受到个人认知的阈限,从而导致学生对原文的理解都产生偏差。消除专业知识学习中“语义偏差”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原文,开设专门的经典著作课程并使用英语原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对原文产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原文以及原文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但是并没有直接翻译这些内容或者代替学生思考和接收知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是自发的和新鲜的,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准确,但是可以减少语义偏差所带来的影响。

在其他的课程中穿插双语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案例教学在专业英语中也十分重要,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技能。公共管理专业的案例来源很广,由于公共管理的基础学科包括了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所以管理学案例、社会学案例和法学案例都能为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所用。管理学和法学案例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时事英文案例也容易获得。案例不仅能够说明理论问题,而且能使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体现和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实践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既能够拓展与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加专业词汇量,锻炼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公共管理学的时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科发展史的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外文文献研究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问题和新的实践创新,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参考文献:

[1]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4).

[2]孙勇,孙华斌.公共管理理论流派综述与研究启示[J].商业时代,2011(1).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年4号),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母语和英语)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整理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JackC.Richards.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创新

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投资与经济合作的不断增加,精通外语以了解商务知识的人具有更多发展潜力与机遇,企业需要更多商务英语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就现在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而言,相关部门公布的人才市场供求统计数据表明,市场营销排在全部招聘专业的首位,在所有求职专业的第二位,具有供求两旺的发展趋势,而高级营销管理者是目前国家紧缺人才。因此,设置市场营销课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能有效推动个人、社会、学校的发展。但现阶段,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体现出商务英语综合发展的优势的,在国际市场营销实践、理论、观念都面临巨大变化的新世纪,改革市场营销势在必行。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特点及开展双语教学的市场需求

商务英语的内容是将语言知识、会计学、营销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商务知识集于一身,其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同时也体现出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国际市场营销》是商务英语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其体现出较强的特点,学好《国际市场营销》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帮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通过营销学方法及理论处理企业在营销中产生的问题,此课程是在国际背景下学习营销学理论,必须要认识国外的文化、法律、政治、经济等环境,也要使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中根据此课程的特点来选择的。《国际市场营销》选择双语教学体现出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学习此课程,学生要了解与掌握营销理论,具有较强的英语写、说能力,要拥有市场环境下开展产品营销的能力,要具备促进企业经营的大局观和战略思路。

(二)《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的市场需求

首先,现阶段国际交流逐步增加,国际贸易额不断提高,我国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竞争对手的挑战,需要更多国际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在此紧迫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国际市场营销》课,此课程广泛使用英语、紧密联系国际,应该使用双语教学。其次,现在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等市场营销工作。企业需要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人才,其不但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特别看重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准确的表达专业知识,通过英语分析案例。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选择中文教学,出现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熟练地使用英语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要求。使用双语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也能增强其英语水平,并能通过英语自由地阐述专业知识。最后,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也学习了《外贸函电》《国贸实物》等专业课程,所以在专业领域、语言方面具有较强的基础。另外,学生有较强的双语学习积极性,也为《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打下较广泛的学生基础。

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存在的问题

因为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时体现出明显的简单化、逐潮化趋势,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双语教师数量少、素质较差

《国际市场营销》和其他双语教学相同,教师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尽管很多高校实施了双语教学,教师也积极开展实践,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既在于对双语教学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也在于缺少高素质双语教师。虽然现在大学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采取单语教学效果较好,但采取双语教学则出现一些问题,通常是课件是英文却运用中文讲解,未建立起和谐的双语教学环境。当然,此责任不能全部由教师承担,由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大部分是分析、讨论案例,要求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广泛、深入的互动,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能力,但高校并没有为双语教师建立能增强英语能力的平台,因此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

(二)专业课和双语教学的取舍

部分实施双语教学的高校既将双语教学应用在专业课中,也在每个年级都使用此教学方式。当语言环境不理想时,学习第二语言难以有效推动专业学习,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不顾及学生英语水平而盲目进行双语教学,难以得到学生认可。就教学实践而言,部分之前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由于学生觉得提高了学习难度,而要求采取汉语开展教学活动。其觉得通过双语教学学习原版一般要使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读懂英文,理解课本内容的难度更大。

(三)专业课演变为辅导课

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在课前利用很长时间准备,翻译教学内容、书写教案,精心准备所有课堂用语。教学期间,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学习英语专业词汇,虽然教师使用英语教学,但难以自由发挥,对于教案上没的话不敢多说,学生也特别拘束、小心,师生间难以自如、轻松地交流。每节课程都根据事先设计开展,就算教师不讲话,学生也明白接下来进行什么内容。如此双语教学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就教学本身而言,不同学科具有自身特点。教师备课时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能力呢?还是要研究怎样用英语正确阐述专业术语,语法是否出现错误?学生是否认识此单词?此类双语教学,学生不断学习书本上已注明的知识以及记住专业单词。因此,双语教学要避免在非语言学科演变成外语辅导课。

三、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市场营销》课实施双语教学的策略

商务英语专业中《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英语是一种具有独特用途的英语,在教学语言、师资、教材等方面和管理学院设置的《市场营销》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双语教学运行期间出现一些问题,要结合实践从教师、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重视双语教师的培养

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在逐步更新,国际竞争的不断升级也对高校建立优秀教师队伍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提高与全球教育接轨的能力,增强高校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水平,是十二五期间完善高校师资建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来增强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请进来”是高校要聘请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外校教师进行讲学、讲座,也可以将其聘请为《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师。“走出去”就是安排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双语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参观、学习,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性与应用性较强,教师要面对很大的挑战。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英语表达能力,主动开展相关的交流和研讨,积极与企业营销人员进行沟通,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企业变化、教材完善等情况,紧跟时代步伐。唯有如此,在讲课举例时才能做到信手拈来。

(二)应用恰当的双语教材

现阶段,实施双语教学通常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讲授原版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方式有明显差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原版教材中很多内容值得教师学习与借鉴,如由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现象而引发出的问题,让学生将分析问题和学习概念结合起来,进而妥善解决此问题。同时教材中有精美插图和丰富学习资料。然而,《国际市场营销学》英文原版教材是以外国环境为基础,对欧资或美资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营销进行分析,却未考虑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背景,尽管很多原理没什么出入,但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企业怎样开发与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在选择这种教材时要重视国外案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断拓展学习内容。

(三)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手段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之前机械、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起集电化教学、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为一身的立体交叉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发音标准、简洁精练英语语言,通过形体动作,更加形象化、直观引导与提示学生深入、准确地学习教学内容。另外,要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双语CAI课件进行教学,其体现出双语性特点,其主要内容、关键词实现中英文对照,并将标准发音标注其上。应用课件,既能够为教师提供方便,大幅度减少书写英文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中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听力理解能力,如打出字幕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同时,为构建优秀的学生自学环境,高校要建立双语教学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而帮助其开展自主学习。借助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大幅度减少双语教学难度,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发展。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互动性,选择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就《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而言,要重视其科学性和语言性的特点,要以提高学生互动为基本原则,选择播放录像、设置小班专题课、分层次教学等教学形式,全面增强双语教学水平。2,进行分层次教学。大部分普通高校无法一步到位地进行双语教学,要以高校实际为出发点选择分阶段、分层次、先易后难的教学形式,要先用英文讲解专有名词、定理、定义、小结、标题等,再使用英语、中文双语来讲解部分教学内容,最后实现全英文教学。3,建立小班专题课。为增强师生互动性,一些教学内容要建立小班并设置相对专题,不但能提高师生会话的几率,也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及特点。4,通过多媒体播放全英文市场营销案例与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外教学方式,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在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将培养重视实践、善于创新的外语营销人才为教学目标和改革切入点,研究能满足企业、社会要求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水平。另外,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采取双语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竞争力,让其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推动个人、社会、学校等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星远.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4(5):102-103.

[2]刘晓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4):77-79.

[3]姚数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8):162-163.

[4]付一凡.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路径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5-86+100.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