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收集5篇)

时间:2024-09-21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篇1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现在很多学校顺应时展的潮流,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不但能扩展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而目前一些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对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在下面做笔记。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掌握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也不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对计算机也不能熟练操作。还有一些计算机教师不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不给学生布置计算机操作任务,学生对计算机缺乏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被制约,也阻碍了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

2.计算机教学考核不够

一些卫生职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进行考核时,标准很低,还有一些卫生职业学校的电脑数量不能满足学生计算机考试的要求,难以实现一人一台电脑,导致学生在计算机考核时作弊。还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如果进行补考会很麻烦,就把计算机考核标准下降到及格分上,学生不管学得怎样,都能顺利通过考核。这样一来,削弱了学生上计算机课的动力。

3.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滞后

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一些学生一遇到疑难的问题就放弃,缺少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计算机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计算机潜能开发,也没有完善的教学指导。

二、解决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问题的方法

1.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选择计算机教学内容,舍弃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对原有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梳理,构建新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计算机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教学大纲准备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增加必要的讲授环节,保持课堂内容与新计算机技术的密切联系。

2.因材施教

针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掌握程度,因材施教,使学生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对课程操作和训练设计要有梯度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要考虑到层次性,从易到难。学生反馈给教师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处理,最后对问题进行评议性的小结。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还要营造自学式课堂气氛,使学生自学能力得以增强。

3.知识点要全面,把学生当成主体

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计算机教学总任务,讲解的内容要能够全面地囊括知识点,让学生对计算机理论以及操作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明确计算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课题设计上,可用树形的结构框架,让计算机课程各部分标题与题干联系,做到紧密结合。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表现,教师应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计算机学习中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有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计算机考核管理

在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成绩考核方面,需要加大计算机成绩的权重以及日常的作业量,不能只注重专业卫生教育。增加计算机考核次数,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考核,每个单元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要重新补考。考核管理过程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理论知识过程,注重师生交流合作。

卫生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起点,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计算机知识,使计算机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个体间的最大限度的差异需求,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帮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9(4).

[2]张殿龙,梅险,吴宏伟.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4).

[3]李海瑛,张钰,刘秋红.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改革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篇2

一、会计的本质

探析会计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在我国,对会计的本质的争议集中为两大观点:(1)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2)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本身具有管理的职能。我认为会计的本质可以将上述两个观点合二为一。会计的本质是信息指导管理,管理反映信息的系统工程。

下面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结论已为中国会计界非常熟悉,“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作为会计定义的一般表述,阐述了会计本质是“观念总结”和“过程控制”的两者合一。

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本质是理性获利”,而“理性获利过程和行为是靠会计来调节的”。根据这种论断,会计的本质应该是“按理性原则来核算和调节经济活动”。

霍斯金与迈克夫两位美国会计学家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试图为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资源配置和运作的考试制度。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夙雄治在其1975年出版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会计计量理论》一书中阐明的基本观点:会计是便于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财产经管责任的系统。wWW.133229.coM

美国耶鲁大学夏思·桑德教授1997年出版的《会计与控制理论》一书。按桑德的观点,会计本质,从微观角度看,会计保证组织契约的实施和推行。

从历史回顾可见,关于会计本质的理解无非是总结、控制、核算、调节、制度、系统、保证等。从企业管理的情况看,企业总是通过会计信息的反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最终管理的成果再反映在会计信息上,然后再优化管理,循环往复。可见会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是信息管理信息的循环系统。因此说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结合,是信息,管理的混合体。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本质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会计职能就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簿记有过这样一段描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会计作为一个过程所具备的功能。

首先,从过程的控制来看,对于过程,有人狭义地将其看作生产过程。而对于控制,也有人理解为监督。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够完善的。其一,会计监督是会计按照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对经济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滞后性是它的显著特点。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需要将会计传统的单一反馈功能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前导型会计。人为将会计监督概念贱予广泛的含义只会造成人们对会计监督职能理解上的误差。其二,会计监督的依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所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具体表现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因此,会计监督很大程度上是外部环境在施加于会计工作时所形成的功能,并非属于会计自身之中,它实际上只是构成会计管理过程的一个具体的分支职能而已。由上所述,我认为,会计本质上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过程的控制应被理解为对广义的生产过程,即包含流通的再生产过程的事初、前中及事后的管理。简而言之,即管理职能。会计也只有作用于这种具体的再生产过程,它的具体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管理活动包括了事前、事中及事后整个过程,所以,管理职能又可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

其次,在观念总结的理解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有人将其解释为反映,也有人将其理解为核算。我认为,将观念总结理解为核算似乎比较合理。反映过程是会计把大量的数据转换成财务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映不过是对客观经济活动事后的真实写照而已。因而,反映的内涵是消极和被动的。而会计核算则是一种能动的管理活动,从过程看,它可以包括事后核算,也可以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记录、计算和反映,又包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对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搜索、分类、整理、计算及反馈,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而这些又都属于会计核算的职能范围,所以,我们可以说,核算职能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会计既然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就必然要求会计具备相应的职能去体现会计本质的要求,以充分保证会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正是在充分体现会计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的。会计的本质表明,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以经济管理的形式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它通过其特有的方法,对经济信息进行核算处理,并依据自己处理的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而作出决策,以实现管理的职能。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有确定解决的问题、拟订各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而会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显然是最关键的,它实质上充当着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如果会计核算不正确、反映不真实、预测不准确、分析不透彻,都会导致决策的错误。所以,我认为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是充分体现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的本质的。

根据上述认识,我认为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管理。核算职能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地、连续地和系统地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而管理职能是指会计为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企业所有权人、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等的需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功能。管理职能可具体分为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具体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渗透、紧密依存的。核算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就失去了基石;同时,管理则是核算职能的目的和下一核算过程的出发点。离开了管理职能,核算职能将会失去目标和方向。虽然,核算职能、管理职能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是,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本质又决定了核算职能只是为管理职能提供铺垫和服务,管理职能才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核算;问题与改进策略

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核算组织结构体制不完善。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没有建立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2016年2月份,中华财会网公布数据显示:“在我国1500多所高职院校中,建立了独立、完整成本核算部门的,占比仅为5%”,这意味着,占比95%的高职院校,日常的成本核算工作,仅交由单位的财务室统一管理,而财务室日常的会计项目十分繁多,能够真正用于专业化会计核算的时间、人力比例也十分有限,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

另一方面,核算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活动,牵涉到单位整体财务、经济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核算监督管理体制,并抓好落实工作,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有效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注重核算监督体制的建设,也不关心监督体制的落实,造成大量会计核算贪腐事件的发生。

(二)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操作中,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单位财务的核算。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是,存在方法不科学、陈旧等问题,“简单粗暴”的报账式、比对式核算方法应用层出不穷,而上述核算方法技术性含量低,精度十分有限,仅仅是简单财务统计量化的延伸,难以起到高职院校多元化财务支出的精确核算和统计,由此造成的财务问题也日趋多样化。

例如,2015年3月份,江西省财政厅公布了2014年度,全省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情况的统计数据,超过50%的省直属高职院校,60%的省内地方高校在财务核算中,采用报账式、比对式模式进行操作,而高职院校年度会计核算数据的有效率为45.7%,同比下降3.5%,通过连续5年的数据统计,省内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有效率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

(三)岗位人员核算业务素养不足

2016年3月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准则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的出台,预示着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将迎来一场大变革。而在传统财务机制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人员主要工作就是报账、记账、核算,领导要什么数据就提供什么数据,几乎没有太多管理的压力。会计人员也习惯性把自身定位于财政资金的核算者、国有资产的守护者角色,但《基本准则》实施后,光做到这些恐怕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根据国家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高职院校中,持有中级以上资格的会计从业人员比例仅为27%,此外,仍有5%的岗位人员处于无证上岗状态,因此,尽快提升岗位从业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亦是会计核算活动有效性提升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改进的对策

(一)健全会计核算体制

第一,健全会计核算组织结构体制。一方面,国内各级高职院校应尽快成立专属的会计核算部门,并结合自身的财务活动实际情况,引进专业化的财务会计核算技术人才,对单位财务账单、支出、收入等账目情况,进行精确定量化核算,同时,要保证会计核算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确保会计核算体制的运行能够处于独立、公开、可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构建专业化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体系,将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活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的体制之下,例如,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核算管理平台,实现人机操作式的专业管理,从而为提升核算的效率、精度奠定基础。

第二,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新形势下,各级高职院校可在传统监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的优势,构建移动互联网平台下,新型的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平台。

(二)引入科学的核算方法

在今后的会计核算活动中,高职院校应提升核算方法的先进性,注重引入新的会计核算策略,实现行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高效化。在具体的实施中,可运用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新思路,将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广泛应用的ABC法、品种法、分批法、分类法引入其中,构建科学的会计核算模式。

例如,应用ABC成本和算法,对高职院校管理成本进行核算,实际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确认耗损管理成本,进行分类计量;第二,识别管理成本作业类型,划定成本核算作业库;第三,界定成本核算作业动因,编订最终的核算产出成本。在上述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将变得更为具体化、科学化、精确化,从而为核算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

为了应对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带来的挑战,各级高职院校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和运用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去进行研究修订和解释文件,反复琢磨,力求在思想层深刻地领悟各个准t修订文件的精髓所在,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此外,高职院校领导者还应注重采用新方式、新方法去培养在岗从业会计人员,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升专业职称等级。例如,2016年1月份,深圳市财政局颁布了《深证市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3年)》,《规划》中提出了“互联网+会计培养”的理念,提倡引入移动互联网资源,对高职院校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上述新会计准则下,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十分具有借鉴价值。

三、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活动指明了方向,在下一个阶段的会计核算工作整改中,各级高职院校会计管理者,工作人员都应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切实开展好会计核算活动,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本单位会计核算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篇4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但现阶段会计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认识不足,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改变财政监督管理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对推动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会计集中核算的概述

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指在财务状况不变的基础上,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部门,并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重点,集中办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监督管理工作,是综合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同时,在当今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下,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实施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的现状,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力度,合理地利用财务资金,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益,使财务管理状况更加透明化,为完善公开、高效、务实的财务管理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问题

21财务收支票据没有真实性

财务的收支票据是会计做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在会计集中审核制度的实行下,财务的收支票据需要经过审核才能进入核算中心,从表面上看,其合法性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但进入核算中心的票据缺乏真实性的依据。例如:某些机关单位不合理的资金开支无法进行财务保障,为填补缺失的资金,通过开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导致虚假票据的现象增多,使会计部门逐渐丧失了监管的职能。

22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账簿不符

机关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固定资产与账簿信息不统一,而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没有设立清查盘点部门,不能准确地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簿信息不符的现象。同时,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财产处置,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甚至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收益不入账,最终导致整体的财产亏空。

23违纪现象增多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推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住自身的经济收益,使不合法的财务收支现象逐渐增多,并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交预算外的资金,只交结算资金,同时为了避免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把下属部门作为生财之地,保留多余的账外资金,使会计集中核算出现了很多违法违纪的问题,限制了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24会计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后,大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撤销了财会岗位,只保留了报账人员,并且对报账人员没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要求,使得许多报账人员不了解会计业务,对财务账目信息做不到准确的核算工作。同时,由于现阶段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财政权都是由单位的领导决定的,并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

25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不相符

随着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资料等,使其变成相互独立的个体关系,同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也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中心。但是根据国家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信息”,这就导致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会计法》相互冲突,与此同时,会计集中核算与相关的《审计法》不相一致,财务审计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都转变成了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审计机关,并且在落实审计工作后,都需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配合,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资金的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又因核算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不清楚,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表面上来看更像是记账部门,没有起到核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对财务的预算信息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单位的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资金,并避免超预算用款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完善核算中心的管理职能,落实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

32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由于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核算工作和监督管理都交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下,并没有减少原来的预算,但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对财务管理的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做好基础的报账工作外,还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切实做好对账、盘点的工作,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33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使核算中心可以明确固定资产的入账信息,因此,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审核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保管制度,做好核算入账的验收工作,在资金使用时有清晰的登记信息,并保障了账目信息与固定资产相一致。与此同时,采取抽查的方法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

34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忽视了报账人员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进展。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报账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了解单位的财务信息和收支票据的真实情况,履行好报账人员的职责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审报体制。同时,在保障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专门的财会监督管理部门,并定期组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报账人员以爱岗敬业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将公平、公正、作为工作目标进行合理的财会监督,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责任务。

35完善会计法体系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会计法》之后出台的政策,并没有相关规定的会计集中核算内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会计法体系,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视,规范会计的职责内容,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使会计集中核算得到法律保障,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有序进行。

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篇5

[关健词]会计学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授课体系教学方法

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授课内容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的基本原则应该用于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造假行为被暴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及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会计核算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二)传统的授课体系

传统的授课体系,其授课内容安排基本上采用以下顺序,第一章总论:会计含义、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核算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这种授课体系的特点是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利于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总之,传统的授课体系打乱了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不利于初学者对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缺乏。因此,会计教学,既要设置合理的授课体系,也需要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在教学中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塑造诚信品格。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思维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举措。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会计学基础”是一门集抽象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的要点。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刊、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有关会计的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会计信息正是对会计基本原理的最好诠释,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有时候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

2.创新教学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教学不仅可以与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会计教学除了运用方法论、实事求是等哲学思想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变序教学法

变序教学法是指不按教材规定的内容顺序授课,而是从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过程、相应方法入手,通过逻辑推理,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向学生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对会计总体认识、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会计实训。

1.对会计总体认识。就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来看,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只有通过感性认识阶段,才能进行抽象思维和演绎归纳,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学到科学知识。“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会计七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由此可见,“证、账、表”是会计核算核算过程中收集会计信息、加工会计信息、输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初始阶段重点阐述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主要内容有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感性认识。而后,可以引出会计含义、对象和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

2.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可以按原始凭证、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的顺序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分析法重点对会计核算方法与其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会计实训。“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会计实训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安排实训内容时,应树立“变序”的观念,比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进行一次对会计综合实训的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而后实训重点可以采用分阶段模拟实训。学生只有对各阶段实训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才能提高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三)“互动性”课堂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只有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以往“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主线,以多元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基本方式,或诱导思路、或点拨方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学、练的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还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生涩的、难于掌握的传统授课体系和“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诚信品格的塑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未来能真正胜任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