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图样(收集5篇)
时间:2024-12-19
时间:2024-12-19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b、沿外边画轮廓线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b、画样要美观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
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关键词:剪纸;“尖齿”刀;技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它独特的工艺形式、鲜明的色彩对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剪纸》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技法,把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性地融入到设计专业中,一方面能够让现代设计从民间剪纸中增加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剪纸在现代设计中找到新的生命力。
一、剪纸与刻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依靠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镂空出线条和块面构成的图形。制作剪纸要遵循“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的原理:“线线相连”指的是剪成的图形必须线线相连,即阳刻部分;“线线相断”指的是镂空的区域必修线线相断,即阴刻部分。制作剪纸的工艺主要有剪和刻两种,不同的剪纸工艺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剪纸类型。
1、学习剪纸的要求:
对于初学剪纸者而言,剪刀剪纸法比较易学,需要折、剪、裱三个步骤,其操作安全、简单、不需要模板,适合制作对称式图形、团花图形及多折法图形。剪刀剪纸法制作的图形原创性强,能够突出剪纸者的个人风格和刀感技法。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制作对称式剪纸需要具备图形的对称意识;制作团花剪纸需要对图形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黑白灰关系的把控能力;制作多折法图形则要掌握纸的折叠技巧和对整体图形的预见性。
2、学习刻纸的要求: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刻刀刻纸法比较适合创作不对称图形和临摹图形,其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画、拓、刻、裱等多个步骤,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对刻刀的使用技巧要求较高。一般在创作前需要对刻纸步骤及刻刀的使用技巧进行临摹学习。刻刀刻纸法能够充分地把学生的原创造型能力表现出来,并且能够较为直观地制作和展现剪纸效果。
在学习剪纸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剪和刻两种制作技法都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为了让图形更加美观、个性,都需要对制作好的图形进行再加工,即在刻好之后再用剪刀加以丰富,让图形更完美。
二、“尖齿”刀的艺术特色
尖齿刀是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较为易学的刀法之一,它在剪纸创作中被广泛应用于突出图形的形象;丰富图形的装饰效果及调和图形的黑白对比关系。
1、形象概括:尖齿刀的类型丰富,在剪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法把尖齿拓展出尖锐、柔软、飘逸等多种形式,因此表现不同题材的事物运用不同形式的尖齿刀。例如猪八戒的九齿耙,要体现出兵器的锋利感,就要把尖齿剪得较为尖锐(如图1),以此来表现其特点。要想把熊猫柔软浓密的毛感表现出来,则要用带有弧形的细齿来表现(如图2)。
2、装饰效果:在不同题材的剪纸中,由于刀法的变化和形象的需要,塑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就在剪纸中呈现出丰富的尖齿形式如:直齿、弯齿、细齿、粗齿、旋转齿等,这些尖齿形象在剪纸图形中和花纹的作用一样(如图3),起到了丰富造型和装饰的作用。
3、阴阳调和:在剪纸图形中,阴阳关系(黑白关系)的处理也非常重要,红纸白底的鲜明对比突显出图形的阴阳关系,但只有黑白关系就显得对比太强且层次单调,因此细密的尖齿刀,在黑白交错的视觉中呈现出灰色的调子,不仅缓和了黑白的强烈对比,还丰富了明暗关系,起到了阴阳调和的作用(如图4)。
图3(金鱼戏荷)图4(水牛)
三、“尖齿”刀的语言
尖齿刀在剪纸中的广泛应,与它的可塑性与一些题材有重要的关系。尖齿所表达的语言也遵循着一些规律:
1、花草题材中的语言:在花卉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花蕊、花蒂、花瓣及其色彩的渐变等形象(如图5);在植物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不同树叶的锯齿、茎上的尖刺、叶脉等形象(如图6)。
图5(喜鹊登梅)图6(喜鹊迎松)
2、动物题材中的语言:在禽鸟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羽毛和冠缨等形象(如图7);在鱼类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鱼鳍和鳞片等形象;在家畜类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鬃毛、胡须、皮毛、爪子等形象(如图8)。
图7(公鸡)图8(狮子)
3、人物题材中的语言:在人物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头发、眉毛、胡须等形象(如图9)。
图9(钟馗、抓髻娃娃)
四、“尖齿”刀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法
剪纸的刀法遵循:稳、准、巧三个原则。学生在学习剪纸刀法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把锋利称手的尖头剪刀,其次就是多学多练,通过临摹优秀作品的方式来掌握下刀、旋转、断刀等技巧。尖齿刀的运用对剪纸创作而言,也有两方面的应用技巧需要掌握:
1、折法应用
纸的折叠方式对剪纸效果的影响很大,折法的变化可以拓展出丰富的剪纸花样。同样,对于尖齿刀的造型变化,也需要变化纸的折叠方式来实现。因此学生想要剪出好的剪纸,得先学习折法。
(1)对折法:长期以来,我们受到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影响,把物象的对称性作为一种评判美的标准,认为对称的造型都是美丽的。众多剪纸作品中,对称式图形也较为常见,如左右对称的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对称式造型的剪法一般都使用对折法来完成,在塑造动物皮毛、人物头发、植物花瓣所使用的尖齿刀时,也需要根据左右对称的原则来下刀,有时也要多次对折来完成。
(2)多折法:剪纸中加入团花的装饰手法是许多剪纸艺人的常用技法,由此可见团花在剪纸中的装饰作用非常大。制作团花大多使用多折法来完成,即把一张正方形的纸通过中心多次对折的方式制作,多折法可以较为快速形象地表现不同类型花卉,如:五瓣的梅花、重瓣的牡丹花、多层的荷花等造型。团花中不同的花瓣和花蕊的形式就可以通过尖齿刀的变化来完成,如:荷花花瓣的色彩渐变、梅花的花蕊、的重瓣等。
2、剪法应用
尖齿刀的变化丰富,它的造型在视觉形象中形成了“线条”感,通过变换尖齿的长度、角度、疏密的变化,可以在剪纸作品中形成多样化的线条语言。
(1)长短的变化:通过手法刀感的变化,让尖齿形成长短不同的线条。长齿形成的长线和短齿形成的短线搭配,形成了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如图10)。
(2)角度的变化:通过角度交错的变化,让尖齿形成不同弧度的线条。直刀剪出的直齿形成直线;弯刀剪出的弧形齿和旋转齿形成弧线,形成软、硬、钝、锐的视觉效果(如图11)。
(3)疏密的变化:通过紧密顿挫的变化,让尖齿形成密集与疏落的线条。密集的线条形成浓密、丰富、紧致的视觉效果;疏落的线条形成稀疏、硬朗的视觉效果(如图12)。
不同尖齿刀在剪纸中的穿插使用,不仅能丰富剪纸题材的装饰效果,还把特定的语言信息通过尖齿的变化表达出来,实现了符号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同时,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设计剪纸,把剪纸的特色融入专业设计中。用“保留民间特色,突破传统形式”的理念把民族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参考书目:
《中国民俗剪纸技法》陈竟(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动物纹样剪法――民间剪纸技法研究》陈山桥(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间剪纸技法研究――花草纹样剪法》陈山桥(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剪纸艺术与工艺》赵玉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统剪纸纹样》王光普、许维(编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1至图9来源于:
关键词:剪纸艺术;高级定制服装;应用
前言
所谓高级定制服装,顾名思义就是高级时装店中的高级设计中按照消费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服装。高级定制服装需要经过反复的试衣和调整,然后再进行精确制作。这类服装凸显了服装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个人才华,还能凸显缝纫工艺师的精湛技术。穿着高级定制服装,可以使穿着者获得心理上的享受,同时能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高级定制服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直接体现了时装界的最高境界。与成衣制作相比,高级定制拥有高级材料、高级设计、昂贵价格、精湛工艺和高层次使用者,每件高级定制服装都融入了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都可被称为艺术品。然而,要想使高级定制服装更具魅力,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需要设计师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创作灵感。剪纸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工艺,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这种传统艺术有着特有的实用性、普及性和审美性,因而成了符合人民审美需求的艺术品,在艺术花园中生机盎然、吐露芬芳。将其应用到高级定制服装中,可以使高级定制服装迸发新的光彩。本文主要围绕剪纸艺术元素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1中国剪纸艺术概述
所谓剪纸,又被称为“窗花”“剪花”或“刻纸”。其区别仅在于制作时是用剪子还是用刻刀。虽然创作工具不尽相同,但是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大致相同,所以人们将其统称为“剪纸”。剪纸是我国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凝聚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2006年5月20日,我国将剪纸艺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进一步弘扬这一古老艺术创造了条件。
1.1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
纸这种材料一经出现,剪纸艺术就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汉代纸的发明,为剪纸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到了唐朝时期,剪纸艺术发展迅猛,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诗“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这就是当时剪纸艺术盛行情况的真实写照。在唐代,人们的剪纸艺术已经登峰造极,作品构图完整,意境深远。在宋朝,造纸业日臻成熟,直接带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诞生了当时的民间礼品“礼花”“窗花”等艺术品,有的剪纸还用于灯彩装饰。宋朝剪纸艺术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全国各地都将剪纸艺术视作一种产业。例如,江西吉州窑的陶瓷精美无双,主要得益于其应用了剪纸的花样,经过上釉再制作成器,是剪纸艺术为吉州窑陶瓷锦上添花。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已经达到鼎盛期,技术和创意层出不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刺绣的花样、灯彩上的装饰、扇面上的图案,无一不以剪纸图样为点缀。另外,人们也喜欢将剪纸艺术用来装饰家居,喜花、窗花、柜花等装饰品都以剪纸艺术为样板。在近代,剪纸艺术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并不断创新,使得作品样式更加多元,主题更加鲜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渴望追求新鲜题材,向往创作自由、做工细腻的境界,有了这一心理动机的驱使,剪纸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毫无疑问,我国广大农村妇女为剪纸艺术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贡献。她们对剪纸艺术有着特殊的喜爱,剪纸水平往往也能体现妇女的心灵手巧。所以,很多女孩从小就开始接触剪纸艺术,她们向前辈请教剪纸花样,通过模仿、学习和研究创作出自己喜爱的作品,鸟鱼虫兽、花草树木、自然景物等都可能成为她们的创作灵感。
1.2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风格
每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格。我国剪纸艺术的材料(纸)和创作工具(剪刀/刻刀)决定了这种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剪纸艺术看起来“易学”,实则“难精”,这门艺术反映了民间艺人的淳朴精神。具有以下一系列基本特点:(1)线线相连和线线相断。由于剪纸作品是在纸上刻出或剪出的,所以要使用镂空法,而正是由于镂空的存在,使得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线线相断,假若不小心剪断了其中一部分线条,则会导致整张剪纸变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完整的画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剪纸就具备了“千客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特点。另外,剪纸艺术非常讲究线条,主要是因为剪纸画面就是由线条组成的。江苏扬州知名剪纸艺人张永寿老先生,从实践经验中归纳出剪纸线条的秘诀,即“圆、尖、方、缺、线”,要求实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只有这样,剪纸作品才能结构完整,给人带来美感。(2)构图造型图案化。比起其他绘画,剪纸作品在构图方面独具魅力,虽然它较难体现三度空间、形象和场合的层叠感,但是它在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方面很有讲究。剪纸作品主要结合形象在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采取组合手法体现物象。由于在造型方面的特殊处理,还可以使用一些美学规律,如对称、平衡、均齐、连续等。另外,剪纸作品还可以将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白云、小鸟与地上的人群、动物、植物等同时放在一个画面上,以此营造出“层层垒高”的意境。(3)形象富有节奏美。剪纸艺术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的影响,所以在处理形象时,不仅要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还要做到线条自然衔接,所以,就不能使用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创作剪纸时,创作者要抓住主要的形象,舍去无关紧要的部分,以此突出主体。剪纸的形体要明显,突出朴实大方的意境,物体姿态也要进行一定的夸张处理,动作幅度要大,姿态要优美动人,好似舞台中的亮相动作一样饱含节奏美。(4)色彩明快单纯。剪纸作品的色彩也精彩纷呈,要求在简中求繁,尽量避免近似色、同类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呈现协调感与和谐感,还要讲究用色比例。比如使用一种色彩作为主调,那么其他色彩在对比度上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弱。如果各种色彩并置,可能会呈现生硬僵化的感觉,这个时候可以将剪纸套入由黑色和金色剪成的主稿中,以此实现明快和谐的效果。
2剪纸艺术元素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
高级定制服装是身份的象征,可以给穿着者带来精神享受。剪纸艺术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将其应用于高级定制服装中,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定制服装更加独树一帜。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2.1剪纸艺术的色彩在高级定制服装中的应用
正所谓“远看色,近看花”,可见色彩的重要性。色彩可以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力,是最富直观性和感染力的视觉要素。我国剪纸艺术在色彩方面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单色剪纸,即通过单一性的高纯度色彩来体现情感,可以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二是彩色剪纸,利用和谐的色彩搭配来凸显剪纸繁杂的用色特点。不管是哪种色彩的剪纸,都可以应用于高级定制服装设计中。(1)高纯度的单彩表现。众所周知,我国剪纸艺术的色彩纯度相当高,色彩鲜艳夺目,令人印象深刻。单色剪纸又被称为“黑白剪纸”,可以利用阴刻、阳刻和阴阳融合的方法体现剪纸作品的虚实结合。所谓阴刻,就是剪掉轮廓线,只保留轮廓线以外的东西,这样的做法可以使物象的线条互不相连,使作品呈现出整体块化。所谓阳刻,与阴刻相反,保留原先纸张的轮廓线,剪掉轮廓线以外的部分,以此相接剪纸的每一条线。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应用单色剪纸艺术,往往体现为阳刻形式。图1是国内著名品牌iveeree2013春夏款女装的复古短袖连衣裙,其使用了黑色的阳刻不规则剪裁,将黑色优雅内敛的气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2)高纯度的彩彩表现。应用多色也是我国剪纸艺术的特点,而色彩的搭配也是有规律可言的。在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口诀是“黄马配紫鞍”“红花配绿叶”,讲究用色对比。另外,“只有红红绿绿不断好,黄能托色少不了”等口诀也指明彩色剪纸讲究浓妆艳抹。在彩色剪纸艺术用于高级定制服装,可以使服装呈现多样的色彩。以NE•TIGER2009高级定制秀为例(图2),设计师张志峰先生采用牡丹花剪纸,将牡丹花的多样色彩完整地呈现在服装上,再加上立体剪裁技巧,完美地勾勒出人体的曼妙形态,呈现出独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的浪漫奢华。
2.2剪纸艺术的表现风格在高级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的表现风格丰富多彩,镂空、印染等都可以应用于高级定制服装设计中。(1)镂空的表现形式。我国剪纸艺术一向追求“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境界,这直接体现了剪纸艺人超凡镂空剪影的本领。在高级定制服装设计中的镂空所指的范围更加广泛,使用的材质不同,所呈现的镂空效果也不同。从目前来看,高级定制服装应用镂空手法,多采取抽象的图案,以此达到简洁大方的效果。几何形是常见的抽象图案,这种图案也经常见于剪纸艺术中。另外,还有不规则的任意图形,与镂空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从目前来看,蕾丝、皮雕、结绳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镂空表现形式。以蕾丝为例,现阶段的蕾丝花型和制作材料日益多元,以蕾丝塑造剪纸的镂空效果,可以使定制服装呈现出柔美、浪漫的感觉。(2)印花的表现形式。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应用剪纸艺术的技法,其中一种就是通过印染方式,将带有剪纸图案的纹样印到定制服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印染花形图案不再以单一排列为主。现代的印染花型纹样丰富多彩,花型位置可以有两种,一是连续的位置,即采取整体性铺排的布散形式,二是采取特殊位置,如在领口、袖口等地方统一布置相关图案。印染技术的应用使定制服装惟妙惟肖地体现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图3的AlbertaFerretti2014春成衣系列为例,服装系列始终贯穿着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花卉印花。我们都知道花卉纹样一直是剪纸艺术的重点图案,经过设计师的特殊处理,花卉纹样被普遍应用到定制服装中。图3中连衣裙的袖口、腰部和胸部等位置都有定位花卉,使整体服装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多样性。
2.3剪纸艺术的图案纹样在高级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艺术的图案纹样有表象性纹样和意象性纹样之分,在高级定制服装中有着不同的特色与魅力。(1)表象性图案纹样的应用。这种应用就是将剪纸艺术的图案直接应用到高级服装定制中,使人一目了然。如今,很多女性定制服装中在衣袖、领口等位置使用蝴蝶组合、飞鸟组合等,以此体现图纹的明。我国很多国际名牌常使用剪纸艺术的表象性图案纹样,以法国知名品牌Dior为例,总设计师加力亚对中国剪纸艺术青睐有加,经常应用剪纸艺术中的表象性图案,再配以现代化的面料材质,凸显服装的优雅与高贵。(2)意象性图案纹样的应用。人们发挥想象力,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赋予特定的含义,诞生了一系列意象性图案纹样。比如以松表现高洁、长青、刚强等题材;以竹表现刚直、清高、平安等题材;以梅表现坚骨、孤傲、迎春等题材;以荷表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等题材;以兰表现脱俗清雅、与世无争等题材。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营造一种含蓄和谐的氛围。这些纹样也经常应用于剪纸艺术中,再通过特殊的处理,将剪纸中的这些意象性图案纹样附着到高级定制服装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以情传神,引人联想。以LANYU“陌上花开”2014高级定制为例(图4),设计师以花为灵感,运用巧夺天工的剪纸设计手法,将梅花、玉兰花等花卉图样设计在服装中,整体色调以白色为主,腰腹部点缀着高雅圣洁的梅花图案,给人传达出一种飘飘欲仙、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洁之感。
3结束语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剪纸艺术至今在艺术之林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相关剪纸创作,到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渗透到民间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高级定制服装属于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在高级定制服装中应用剪纸艺术元素,可以使定制服装释放出民族之光,不仅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也能使定制服装具备文化底蕴,成为服装界的一朵奇葩。所以,我国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要从我国剪纸艺术中汲取设计灵感,设计出高价值的定制服装。
参考文献:
[1]辛华泉.形态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76-85.
[2]黄红.剪纸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2-8.
[3]秦石蛟.民间剪纸图形[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17-19.
【关键词】剪纸夸张变形
剪纸,也称刻纸,就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人物、花鸟、禽兽、虫鱼、山水等形象,用这些凸凹图案表达祝福、驱邪、劝勉、警戒、趣味等寓意。其色彩可以是单色的,也可是多彩的,普遍以红色为主要色彩。
剪纸在中国很多地区已成为一种大众艺术,人们通常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表现生活或情感的各类图案。剪出的图案往往活灵活现,不一定很具象,但一定很传神。图案的造型一般都比较开放、可爱,以变形夸张的方式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
剪纸艺术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农忙务农,农闲剪窗花。他们通过灵巧的双手,把广大农民的朴实情感、美好愿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全部倾注在自己的艺术品上,使剪纸艺术获得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可以说,剪纸从构图、造型、剪刻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变形夸张的艺术特色。谈到夸张变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如毕加索、野兽派等。其实,中国人的剪纸艺术在当今是非常前卫的,剪纸艺术家就像是民间的毕加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着内心世界。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以其淳朴、自然的形式美感和夸张变形的造型,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用具有现代设计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而其最突出的外在形式就是夸张变形。
一、变形夸张之语言
剪纸多用于喜庆场合,以民间特有的风趣、浪漫情怀为变形夸张之源。
(一)剪纸的装饰性
剪纸多采用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既形象又富于装饰性。如作品《猫捕鼠》中,“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被刻画出来,天真烂漫的气息扑面而来。作品《福寿双全》中,佛手瓜里面嵌了个寿桃,寿桃中又有灵芝,象征着长寿。如有牡丹,象征着富贵;有石榴,则象征多子多福。
1.在左右对称的基础上变化纹样
对称构图是中国艺术的传统结构手法。如古代的城市、建筑的布局等。这种构图给剪纸制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取一张纸对折,只需剪出图案的一半,打开后就是一张完整的剪纸作品。如虎头鞋花、婚寿所用的“喜”“寿”字等。在左右对称的基础上,还可发展成四面、五角、八角或三瓣花、四瓣花、五瓣花等多层折叠纹样。这样的构图装饰性、图案性很强,给人以丰富多彩之感。
2.填充
“填充式”构图是花中套花的构图,这种剪纸在民间很常见。如剪一朵花,在大花朵或花瓣中套剪一小朵花或蝴蝶之类的动物;如剪动物,在动物身上也可套剪各式花样或其他动物等。
3.装饰
变形夸张的图案是在打破规则中寻找规则。对称是剪纸图案的基本规则,打破规则中也有规则可循。成功的剪纸作品有着浓厚的装饰意味,这与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分不开的。其造型纯真,结构简练,虽不像绘画那样可以细微地描绘事物,但在平面上所剪出的花、鸟、鱼、虫和人物等,都带有一种朴素而夸张的美。其所独有的“刀剪味”是画笔不易做到的,正因如此,剪纸艺术虽出自农家却又不乏华丽,意味盎然、感情纯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淳朴、质朴。
(二)题材通过谐音、象征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
中国人讲究吉利,在人们眼里,吉祥的图案一定能带来喜庆与好运,人们企盼着生活吉祥如意,开心快乐。
剪纸题材为花的图案就是一个美好的象征,人们喜欢花的美丽和芬芳,向往花好月圆、幸福美满的景象;龙凤图案,中国人总喜欢以龙凤比喻圆满、吉祥,认为龙凤是高贵、成双成对的象征;喜鹊图案,民间有句俗语“枝头喜鹊叫喳喳,准有好事到我家”,人们剪两只喜鹊,就好像看见了喜鹊一样开心,喜上眉梢;蝙蝠图案,以蝙蝠喻福,因为“蝠”的谐音是“福”;柿子图案,从造型来看,柿子红彤彤、圆润润的,从谐音上可寓意为“事事如意”。这些图案往往不能用笔刻出原型,只能提取其精髓,用凸凹的纸张表现人们的愿望、心情和企盼。具体的实物用剪纸的凸凹表现出来,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变形夸张,再通过人们的想象加以艺术润色,变形夸张的图案就呼之欲出了。
(三)情感是剪纸之源
剪纸多用于喜庆场合,因此,艺术家常以民间特有的风趣、浪漫情怀为变形夸张之源。
剪纸艺术不同于绘画,其材料单薄,多用平面构图法,以夸张变形表现出丰富的内容,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在创作时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想怎样刻画就怎样刻画,既可以夸大剪纸的喜庆感觉,也可以夸大其外在形式。如作者在剪鱼头与其身体的比例和动态时,可采用夸张变形的形式,让人们看到一条更活泼、更有灵性的鱼。而此时的鱼已不再是生活中普通的鱼,这种夸张变形的造型和构图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民间的艺术家以其浪漫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力剪出了自己的情感。
二、变形夸张之表达
(一)造型夸张
剪纸是表现大众情趣的一种方式。人们之所以喜爱它,主要原因在于剪纸创作可以让人们随心所欲,思维开放。
人们会把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充满想象力的具体形式——剪纸刻画表现出来,而剪出的人物、花草、动物已不再是原来的形象,而是通过变形夸张的形态寄托了人们的情思。比如,在剪人物时可以展开想象,头发可剪成平时生活中梳不出来的样式,在人物的肚中可加刻一朵花、一个小人,或者是一个可以表达作者心情的图案。是否相似不重要,是否可爱,是否深入人心,是否让人们感到快乐才重要。
(二)图案传神
剪纸图案是否合理并不重要,是否美观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其传神,是否能给人们带来乐趣。要打破传统图案的合理性,突出了图案的夸张成分。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增加了形式美感。
在构图上,剪纸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等天上的物体同地上的建筑物、人、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形式有“层层垒高”或“隔物换景”。剪纸的构图应讲究构图饱满、主次分明、相互呼应、疏密匀称,无论怎样夸张变化,都要做到繁与简、疏与密的合理布局。
民间剪纸的形象比较单纯与夸张。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体现在利用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选择夸张的动态、角度去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有些民间剪纸构图看上去似乎不合理,然而,整个画面却很协调,洋溢着生活的情趣。特别是农村妇女的作品,想象丰富、思路奇特、构图另类,但能给人以浑厚、朴实之感。
(三)寓意夸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把心情和愿望寄托于具体的实物上,如看到鱼就会联想到“连年有余”,看到鱼的动态就会联想到“鲤鱼跃龙门”,认为鱼代表着吉祥如意;看到莲花联想到“莲叶何田田”,莲的出污泥而不染,还有“连生贵子”等。人们把愿望在剪纸造型中表现出来,从而得到了快乐。从图案的寓意上说,剪什么图案是很有讲究的。吉祥的图案表示喜庆祥和;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等图案预示喜庆丰收。因此,剪纸的图案是愿望和幸福的象征。
三、夸张变形之启示
剪纸中无论怎样夸张变形,目的都是打开我们的思维,让丰富的想象力来做主。无论是象征、比喻,还是装饰,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都是表现人们的情绪及美好的愿望。无论是现代绘画还是设计,都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人们需要想象力,剪纸需要想象力,艺术更需要想象力。可是想象力从哪里来?笔者认为,想象力来自人们的内心,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想象力之源,要打开思维,开放视野。不用去想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只要是内心的真实感受,都可以通过剪纸表现出来。
夸张变形是剪纸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我们要追求的是剪纸艺术的内在特征和精髓。剪纸之所以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其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希望,是表达情绪的一个途径,而且不受所谓的“规则”限制,可自由地展现人们向往的生活。
其实,剪纸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其是大众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并表现自我的一个途径。通过此途径,我们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特征和喜好,了解到不同地区、民族的风土人情,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另外,笔者认为,被大众接受的变形夸张图案,其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诠释,既有传统的图案传承,又有作者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理解。剪纸作者无论是否经过正规的学习,都可剪出美妙的作品,随心所欲地表现快乐。
剪纸带给我们的首先是快乐,其次才是美。剪纸的创意来源于我们自己,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和夸张变形。通过变形夸张的图案,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作品“传神”的理解。
四、夸张变形之理解
艺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的作用不仅是传承,而且能给当代艺术以启示。
(一)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夸张变形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要体验并找寻生活中的乐趣,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解放固有的思维习惯,在艺术中充分展示自我。
(二)象征含义
剪纸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如《五子登科》《百子图》等是用做“求子”的剪纸;《喜窗花》《箱子花》《饽饽花》《鸳鸯花》等是用做婚礼的剪纸;《八仙庆寿》《寿窗花》等是用做贺寿的剪纸;《闹元宵》《剪蝎子》《艾虎》《剪斗鸡》《玉兔捣药》等剪纸又分别与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节日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用做庆贺这些节日。
(三)大胆、新奇的想象力
如剪纸艺人乐刘氏的《鱼虾戏莲》图,莲根须是虾的造型,花蕊变成蝴蝶,植物拟人化,亦真亦幻,难辨难分,又有统一的美感。又如艺人周丹的作品《夜景》,人如鸟宿,鸟似人形,极其浪漫化。
(四)突出形象
剪纸中要注意突出主要部分。这种构图在剪纸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一般讲究平衡匀称、主题突出、不失重心,给人以稳妥、静中有动的感觉,适合于剪单个花草、动物之类。
(五)强调神似
剪纸的变形夸张表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提炼和理解。其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夸张变形表现人物或其他事物的本质。其实人们也是通过变形来表现自己的丰富情感,突出神似。这种神似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强调的不是像什么,而是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王朝闻先生在《似曾相识》中写道:民间美术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它敢于变形和虚构,敢于排斥丑的因素,对事物美的因素做相对意义的抽象。在这样的美术创作之中,单纯的模仿只能是美感迟钝的表现。剪纸最基本的特征是写实与变形的统一,很难去模仿。其是人们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融入主观情感,经过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而形成的,能抓住典型的形象特征,重在表现神似。
一件优秀的剪纸作品,无论它的材质、篇幅、题材等因素如何,如果构图上独具特色,繁简、疏密适当,注重黑、白关系构成,就是一件好作品;如果能运用变形、夸张、装饰原则,抓住典型形象特征,表现出神似的造型就是一件好作品;如果剪不断,有个性,能发挥刀剪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一件好作品。
参考文献:
[1]鲍家虎.剪纸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郑蔚珊.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装饰,2003.
扬州剪纸风格清新秀丽、线条流畅见长,又小巧精美,便于携带,非常适宜作为旅游纪念品而进人市场。这就大大拓宽了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但是,当前民间剪纸作为旅游纪念品开发,远远没有达到理想境地。一方面,旅游纪念品市场对剪纸的需求量很大,而现在扬州仅一两家剪纸工厂或生产剪纸的民间工艺社、所除个别一两家外,其余的都举步艰难;一方面游客渴求买到包含深刻的扬州文化内涵的剪纸,而现在的产品又不对路,有不少摊主经常为积压的大批剪纸而发愁。可以说:当前的扬州剪纸旅游纪念品生产缺乏地方特色,无法吸引游客购买。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总体思路应考虑如下几点:
(1)积极找出特色的扬州剪纸,开发投放旅游市场。扬州剪纸“秀、柔、雅,作品取材广泛,花鸟、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等,著名的剪纸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的优秀代表,他剪下的每支花朵、每只虫蝶、每幅图案都显示出勃勃生机。三部剪纸集《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百花齐放》,充分展现了扬州剪纸的特色。就扬州剪纸传承人的剪纸作品而言,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剪纸作为旅游纪念品都是非常难得的珍品,但是现在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剪纸,虽不说全部,可以说绝大多数是外地成批用机器制作的,据了解,各小作坊找一些常见的剪纸图样制作成模版,就可以大量生产,然后大包小包地背到各旅游点以较低价格批发给零售商。这种毫无特色的剪纸产品销量一般,无法吸引游客的目光,只有家里办喜事或过春节的当地人会买一些剪纸作为装饰品。怎样使最具特色的扬州剪纸推广到市场,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整理、推荐、加工。扬州剪纸纪念品市场需要营造一种好的氛围,文化媒体等领域要加大对扬州剪纸的宣传力度。早在五、六十年代特别是郭沫若先生,就为张永寿写了一首诗:“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使扬州剪纸名声大噪。极大地推动了剪纸进入市场、扬州剪纸博物馆不但展出特色的扬州剪纸大师作品,也把剪纸的创研、生产、出口搞得风风火火。
(2)制作不同档次的剪纸作品和剪纸衍生品,薄利多销与厚利少销并举,逐步形成剪纸的市场价格。剪纸作品的价格是否能得到游客的认可,作品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如张秀芳、张慕莉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定价几千元一幅,他们的艺术品还有收藏价值,今后还会有增值的空间,这样可吸引一些投资文化艺术品的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的剪纸,而对于仅供一般游客作纪念或作小小礼品赠人的剪纸。则应薄利多销,因此建工厂或小作坊大量复制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实践证明,剪纸作品既可以成为独立的工艺消费品,又可以与灯彩、邮品、刺绣、漆艺、玉雕等其他工艺门类相结合,转化为新型的工艺品,也可与旅游相结合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以满足多层次、多种类消费群体的需求。与多种形式的结合启发我们要不断拓展扬州剪纸的传统题材,扩大应用范围,加强创新设计,挖掘扬州剪纸的多重价值,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制作传统题材作品的同时,创作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作品,推动传统产品功能转型和审美价值的提升。扬州剪纸衍生品的制作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保持本真性。2010年,剪纸博物馆推出剪纸艺术灯。其表面采用红色的皮绒布制作,内装有阻燃隔板,耐高温,易清理,运用剪纸的表现手法,在灯内设计出各种吉祥图案。产品适用于家庭装饰,新材料和个性化制作该产品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年销售产值达100万元。
扬州剪纸博物馆特别为何园景区纪念130周年设计了
2000张剪纸纪念门票,这在国内也是首创。纪念门票正面图案为寄啸山庄著名景点水心亭及复道回廊,剪纸效果的通透性将天下第一亭和天下第一廊刻画得栩栩如生,两旁的山石、树木映衬着主建筑,图案下方簇拥着牡丹花,图案的右下角有“何园
130周年”字样的落款。成本仅5元左右,既是参观门票,又可以当做一件值得收藏的纪念品。
近年来,扬州剪纸经过电视节目宣传,有了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以有效传承非遗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为前提,努力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推动扬州剪纸融入当代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在合理利用和振兴发展中实现对扬州剪纸最有效的保护。大力发展扬州剪纸产业,打造扬州剪纸品牌,使扬州的文化优势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医院求职信(整理9篇)
下一篇:剪纸图案(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