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范例(3篇)
时间:2024-12-21
时间:2024-12-21
关键词:辐射诱变技术;农业育种;应用
目前,由于一些大型作物杂交品种繁多,重复使用的有益基因有限,因此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水平相似,很难改变育种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下游和黄河流域小麦品种经过变化后产量显著增加,但后续变化的产量不显著,甚至有提高稳定性和产量大幅下降的趋势。辐射诱变技术已被人工用于X射线、中子、激光、离子等物理诱变因子诱导植物遗传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可用于生产和直接使用的突变体[1]。虽然辐射诱变技术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展迅速,并已成为改良农业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水稻、小麦、花卉和树木辐射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辐射诱变农场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作用机理,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辐射改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价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起源与发展
1927年,美国李明教授首次成功发现一种新型X射线中的荧光粒子,可以有效抑制诱发各种植物果蝇的荧光辐射合成基因突变。植物学家斯塔德勒随后首先成功发现了一种新型X射线荧光,对玉米农作物和大麦农作物的辐射基因合成诱变也能产生辐射效应,在对该植物育种栽培技术深入研究后逐步将这种辐射基因突变合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在核能中的育种,并已经取得较好的育种技术研究成就[2]。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现代激光分子细胞生物学,为现代激光无线辐射技术诱变植物育种系统技术发展注入了新的科学技术活力,促进目前世界植物突变培育体系技术与现代畜牧农业耕作植物育种系统方式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形成一套具有全球性的传统畜牧耕作育种系统技术。近年来,突变培育体系的新种植物和新生态品种的种植培育已使作物在其生产地的数量等均呈现不断上升和增长的趋势。据2008年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在近年首批成功利用现代激光无线辐射诱变分子技术成功培育的2320个新品种中,中国已成功种植培育623个,占目前世界培育植物品种总数的26.85%。
2辐射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经济发展上较为迅速。辐射诱变的发生机制主要就是围绕着细胞染色体上的畸变和遗传突变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类农作物发生细胞变异,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一般来说,染色体上的畸变色差属于植物细胞辐射突变损伤的一个重要典型遗传特征,能够直接体现其自身存在的植物辐射突变损伤。而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过程中,因发生了有丝分裂和细胞减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畸变色差,这种细胞出现的畸变色差主要包括各种畸变遗传类型、畸变遗传行为和遗传突变效应,而在高能和穿透性强的射线的辐射下,可以促使农业产品诱发出部分染色体数目,并且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和行为畸变[3]。例如,在对报春花卉传播繁殖中植物辐射毒性突变的研究中,发现在植物报春花后期发生的核染色体功能断裂和基因结构功能重建,以及经过植物辐射毒性诱变技术处理的类似红鱼的三叶草,可以在多种作物中直接产生更多的毒性突变。辐射的致突变性在于确保处理过的材料的DNA由于各种生物效应而产生大的突变,当辐射导致细胞染色体改变时,也会导致与生物体细胞质相关的核外遗传变异,影响农业的发展。
3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优势
辐射基因诱变处理技术在我国农业水稻育种中通过进行水稻作物辐射基因诱变处理实验,发现经过辐射诱变处理后的各种水稻作物细胞通常会连续发生多种基因突变,出现的这些多种突变基因类型主要为隐性染色体遗传突变。该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大多表现为隐性遗传突变,通常在突变中不明显,只有当发生突变的隐性因子基因类型趋于纯合时才可能会开始出现,不同繁殖性状的基因遗传突变频率不同,叶绿素遗传突变、矮化遗传突变可能性较大,由此可知,不同突变体由于繁殖基因性状不同应选择具有不同基因大小的突变基因[4]。同时,突变效应一般稳定快速,当农作物受到X光辐射线总照射量为零或其他稳定值时,照射效率对最终突变效应也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为了提高作物诱变品种效果,应根据不同作物育种目的来选择合适的作物辐照率。与其他传统农业技术相比,辐射强化诱变品种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多种作物突变频率,扩大作物突变效应范围,为新作物品种的栽培繁育提供更为丰富的突变原材料,有效克服原生植物的品种自交不亲和性,促进远缘品种杂交和植物基因组的重组[5]。
4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的具体应用
4.1在农作物方面的应用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业水稻育种中的实际应用期间,除在水稻、高粱和其他农作物中应用辐射传播诱变技术外,还有许多农业应用中的实例。例如,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利用等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经过7年13个农业育种传播季节,成功培育出一个水稻新品种,水稻种子直接可以播种在当地稻田中,大大减少了当地农民的工作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在关于玉米植物辐射激光诱变有益育种的相关实验方面,根据2010年7月19日的研究报告,中科院现代物理研究所与甘肃金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联合共同承担的“玉米新品种重电离辐射处理”实验项目,利用重力光加速器技术提供的激光离子束对选定的玉米自交品系植株进行辐射研究,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有益的育种变化,有益育种变异发生频率约为7.0%~17.9%[7]。辐射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在现代农业玉米育种中主要为玉米作物的综合创新和玉米新品种的栽培开辟一条新的农业育种技术途径。除了粮食作物外,辐射诱变技术在其他一些作物的育种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4.2在花卉中的应用
在花卉品种改良方面,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据统计,该领域已测试了近50种植物,产生的新品种仅在玫瑰、、美人蕉种植上就有近100个,选取不同花种和批次花卉育种结果作为实验数据。北京林业大学采用辐射法培育的新品种,不仅四季开花,而且耐低温能力更强;安徽农业大学利用辐射技术培育的8个冬新品种的自然开花期为11月至次年1月;河南农业大学以的植株、愈伤组织、枝条、根系和植物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照射,并与组织培养相结合,培育出多种新品种花卉[9]。此外,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业植物育种中通过对慢性辐射激光诱变品种繁殖的深入研究,不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新品种,而且在育种研究中也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发现,利用X光辐射线对百合组织品种培养基中形成的多种品种进行慢性激光辐射诱变试验,结果表明,X光辐射线对百合品种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物抑制毒害作用。花卉品种辐照适宜剂量统计表如表1所示。
4.3在果树上的应用
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育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果树生产中,辐射诱变技术是改良园艺植物品种的有力工具,在实际应用期间也是克服落叶果树远缘不亲和性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10]。杂交育种与落叶果树品类辐射育种技术的结合还可以同时用于创造新的落叶果树品种,这也将是当前和未来关于落叶果树品种杂交植物育种和辐射栽培技术改良的战略方向。根据联合国及农业植物技术发展联合组织的相关数据,辐射诱变技术对果树品种成熟表现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果树品种改变成熟期,通过杂交育种诱导落叶果树变成矮化植物,提高落叶果树抗病性,主要供试材料为干湿种子和花粉[11]。
5结束语
目前,辐射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已发展成为有机农业育种物理诱变的重要技术,并在有机农业育种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辐射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在有机农业作物育种中还不成熟,特别是当有机辐射与其他具有致癌风险的辐射光线相互结合时,是否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需深入研究,微生物共同致突变机制需要深化,一方面,它给当前的农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它也给未来的农业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内容。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辐射诱变技术将在育种领域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如质量改进或新的训练,在远程杂交中获得与目标基因的异源染色体易位是最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安欣,李杨军.辐射诱变应用于植物育种中的技术综述[J].种子科技,2019,37(2):47-48.
[2]包建忠,李风童,孙叶,等.辐射诱变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J].南方农业,2022,14(14):183-186.
[3]刘瑞媛,金文杰,曲颖,等.重离子束辐射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广西科学,2022,27(1):20-26.
[4]张东辉,杨青春,耿臻,等.大豆育种中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5(6):122-123.
[5]张丰收,王青.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8(6):39-49+2.
[6]陈功海,魏霞,徐延浩.离子束诱变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22,61(2):11-13.
[7]刘超雄,冯婷婷,李亚娇,等.物理诱变技术在药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北方农业学报,2022,49(2):56-62.
[8]刘杰.糯玉米杂交育种效率的提升策略[J].南方农机,2022,51(20):47-48.
[9]柳梦林,张萍,叶胜海,等.辐射诱变创制水稻新种质研究进展及浙粳99突变体库的建立[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2,22(1):16-27.
[10]刘超雄,冯婷婷,李亚娇,等.物理诱变技术在药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北方农业学报,2022,49(2):56-62.
1.1高职物流课程教学的特点
笔者从事物流教学已经有近5年,从物流教学实践和积累的经验来看,物流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以下4个方面:(1)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到许多专业的术语,涉及到物流独特的理论与设施,如第三方物流、VMI、QR、供应链管理、JIT、集装箱和托盘等。
(2)理论知识枯燥、抽象。虽然部分感性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可以理解,但其理论的难度还是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有些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如帕累托定律、MRP、ERP、重心法等。有些内容则运用到运筹学、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对于大多数本来数学基础就差的同学来说,就更难掌握了。
(3)实践性较强。物流运作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基层单位或工作现场处理和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例如《货物储存与配送》、《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国际货运》等课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4)综合性强。物流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政府、海(水)陆空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仓储业、通讯业、零售业、海关、工商、税务、各种企业及个人,运用了有关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总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了运筹学、技术工程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和网络、项目管理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成就。
1.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的现实迫切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情境教学。由于物流概念的抽象性,如果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去解释入库、搬运、保管、盘点、加工、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其效果难以保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设实训中心,让学生使用叉车、托盘,操作第三方物流软件、条码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拣货、自动分拣系统等软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亲临其境”的特殊效果。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物流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导致一些学生对物流课程兴趣不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文、动画、物理沙盘以及角色扮演模拟生产企业经营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3)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物流教学中实践性的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的物流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得不到保证,学生只学到“理论知识”,其动手能力及技能往往比较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物流实训中心,解决传统物流教学中实践性、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目的。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听、问答,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达到生生、师生、人与媒体多向交流的目的。由学校提供一些网络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物流方面的知识资料,甚至可以由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动画、PPT,编辑视频、图文等,整合教育信息资源,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专业的应用及其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除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进行PPT授课、视频与动画演示外,针对高职物流课程的特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引入更多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
2.1虚拟现实技术
物流专业实训中引入企业ERP沙盘和物流沙盘。沙盘是一种信息技术软件,它通过建立虚拟模型,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进行实战模拟。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人才,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理论,而且能获得实际的物流运作经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展物流沙盘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很多人才,在各类沙盘竞赛中屡创佳绩。以ERP沙盘为例说明。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沙盘的简称,其基本思想是将制造业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其物理沙盘直观、形象地展示企业内、外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物料、人力资源、资金、信息,甚至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ERP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战演练模拟的教学方式,参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安排了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物流部门和市场部门等企业重要角色,通过ERP沙盘模拟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以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各种决策的成功与失败中成长。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是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利用这种实战演练模拟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供应链中不同角色,思考:怎么才能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控制成本,确保收益的最大;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产品策略,安排产品研发;如何保持均衡的生产计划和活动,避免物料短缺和库存积压;如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等。这样,实现“物流初体验”并带着各种问题和好奇进入今后3年的专业课学习。ERP沙盘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老师讲学生记得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模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直观———通过一目了然的经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经营的本质。其二,尝试———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带到沙盘模拟中印证,并且直接看到结果。其三,生动———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2.2现代物流技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中,利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经投资建成的现代仓储、装卸搬运技术、条码及RF技术、电子拣选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让学生小组分工作业,完成货物的入库、搬运、保管、盘点、加工、分拣、出库等作业流程,并与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集成对接,实现商流、物流、货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及资源的调配与整合,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物流教学,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企业所期望的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技能型人才。最近3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41%,专业对口率97.8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称职率到达90%以上,优良率达到85%以上。
2.3现代信息技术
针对物流专业核心课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购买多种软件,如新大中ERP系统、供应链管理优化软件、运输管理优化软件、物流成本管理软件、3D国际报关系统、物流路线规划系统、国际货代和国际贸易结算系统等,以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在《储备方案设计课程》中使用了乐龙仿真软件,该软件集现代物流技术、人工智能、3D图像、数据处理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为一体,是专业面向物流的3D动画仿真软件系统,利用乐龙仿真软件可以把现有的或正在规划中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工厂在计算机系统中建成虚拟的3D动画模型,以实现一种以3D动画为载体,集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合为一体的系统仿真平台,3D动画模型具体、形象、生动,可非常真实地表现整个物流系统,为物流中心或工厂的规划建设和改善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该软件的使用带来如下教学效果:(1)专业性强,利用该软件设计配送中心避免了空洞的文字说明;(2)可视化程度高,避免了设施设备的抽象教学。学生难以想象巷道堆垛机、高速搬运台车什么样,通过该软件认识各种设施设备并了解其使用方法;(3)动画展示提高学生兴趣。
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在高职物流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因为尚处在摸索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缺乏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职业情境,并且专业实训缺乏合作的基础、实习目的难达到。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物流专业来说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如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学校的资源库,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实用的物流知识。
(2)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培训。掌握运用现代教育的基本技能,除了熟悉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之外,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如何从学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的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里设计出不同的最佳教学方案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能迅速地掌握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方法的一些基本技能,使学科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物流;三分法
随着科技革命地不断发展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要求逐渐加大,因此高度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大。高职物流产业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渴求获得了较大发展。随着进一步对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三分法”教学模式成为解决凸显高职物流教学特色、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一、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物流运作的特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为例着重论述其重要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图有情景
现代教育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的教育模式。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物流运作课程形象化。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现物流运作的实际操作情景,既能帮助学员轻松了解物流运作的过程又能加深学员记忆。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创造学习乐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动画、物理沙盘以及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等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能够使个人能力的到很大提升,也为我国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做了巨大贡献。
(三)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课程实践性
众所周知,物流运作课程较为复杂难懂。且其为一项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如何在学好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真正学会去解决发生在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成为该科目的一大难题。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第三方物流软件、条码识别技术等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该功能也奠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物流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二、高职物流教学模式中“三分法”模式的提出、发展以及与教育实践的结合
“三分法”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的“三分法”是指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类似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广义的“三分法”实在狭义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其表现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手段以及被教育人员的三分,是一种从内向外的教学模式。随着高职物流教学的逐渐兴起和普遍,“三分法”的教学模式也由此兴起。由于其“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充分符合高职物流教学的要求,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为物流运作行业培养更多人才;其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更贴近实际,体现了和谐共赢,共同生长的科学发展观。由于“三分法”的种种优势,伴随着高职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竞争力更是势头不减,发展迅速。
除此,“三分法”最大的优势是符合高职物流学生的学情。由于高职物流学生来自地域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文理背景不同以及对于未来的发展憧憬不同导致教学无法统一。而“三分法”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恰好能有效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为教育作出一大贡献。
三、各种已出现和即将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
(一)专业与工作匹配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物流产业迅速发展,淘宝行业、快递行业等现代行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日益旺盛,也为物流产业提供了一个巨大地市场,而我国高职物流类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各大高校为了适应潮流纷纷开设物流专业,引起了教育质量的普遍低下,因此导致了高职物流专业和物流产业地迅速发展不相匹配。为解决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组建
由于物流产业涉及面较广,教学内容也比较广泛,因此对师资力量产生了更高地要求。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多以复合型为主,而教师资源的落后性导致无法完全满足物流教学地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引入高水平有资历的教师,也可向西方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
2.教学形式的改善
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到高职物流教学模式中,传统地物流教育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物流产业地飞速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创新,积极改造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职物流教学技术多元化,积极向现代教育技术靠拢,培养大量地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定位
现代高职物流教学模式存在人才定位模糊、人才扭曲、技术不完善等问题,高级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实用型为主,教学目标应尽力满足现实物流地发展,对如何进行人才定位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校企联合的模式
在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发展中,案例教学法即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理解的方法占据了重要而有利的地位,学校能够为现代企业培养人才,而现代企业对于学校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校企联合的模式能够让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有一个良好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充分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避免人才缺失和资源浪费。
2.突出高职特色
现代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普遍没有突出高职特色,缺乏高职院校的培养特色,教材内容宽泛空洞,无法满足物流产业地迅速发展。在物流教学中应当加强高职特色,贯彻落实对实用型和多元型人才的培养。在教材制定方面不能盲目翻译国外教材,世界各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并不相同,要从符合我国基本状况出发,适应我国物流产业地发展,在技能模式和技术运作上加强创新,突出高职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的有利地位。
3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学校不能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而影响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教学资源要进行有效整合、全面利用,加强各学校的资源共享,资金投入要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学校不能只以赚钱为目的乱开课程,不讲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到此围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模式的探究已结束。我们可以了解伴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高职物流教学改变了其原有固化的守旧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有效的资源、平台。愿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宣传,推动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职物流教学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6篇)
下一篇:纪律作风专题教育(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