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例(3篇)

时间:2025-07-05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静脉穿刺;品管圈;心理素质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2-0087-03

TheResearchofVenipuncturePsychologicalLevelofQualityEnhancedbyQCCforPediatricNurse/CHENLi-jun,ZHENGWen-ju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6,14(12):87-89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qualitycontrolcircleinpromotingvenipuncturepsychologicalqualitylevelforpediatricnurse.Method:FromFebruary2015toJuly2015,75pediatricoutpatientchildre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setupqualitycontrolcirclegroup,thereasonsofvenipuncturefailureeventswereanalyzed,andusedqualitycontrolcircletoimprovepsychologicalqualitiesofthenursevenipuncture.Result:Aftertheimplementationofimprovementcountermeasuresonqualitycontrolcircle,theoncepuncturesuccessrat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beforeimplementation,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Venipuncture;Qualitycontrolcircle;Psychologicalqualitylevel

First-author’saddress:KunmingChildren’sHospital,Kunming650228,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2.047

品管圈是由工作人员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工作人员均来自相近或相同工作场所,团体成员按照活动程序,共同探讨和研究工作现场中的文化、管理等问题,并予以解决[1]。医院儿科的服务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的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经初步研究,发现多数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给患儿穿刺时较紧张是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2]。现对品管圈在提升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心理素质水平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7月儿科门诊静脉穿刺失败事件的原因,并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改善护士心理素质,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7月儿科门诊接诊的患儿7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9岁,平均(5.23±2.17)岁;其中,药物中毒6例,过敏性紫癜8例,腹泻23例,喘息性肺炎38例。

1.2方法

2015年2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品管圈团体成员应用头脑风暴方法,对护士一次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如何提升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心理素质水平。圈员共同制定活动实施流程,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掌握改善措施的实施重点,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最终确认活动效果。

1.2.1成立品管圈科室护士中7名自愿入圈,并选定1名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资深护理人员为圈长,圈长负责整个品管圈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1.2.2现状调查品管圈组使用双盲调查表调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共调查穿刺140次,结构比=(原因频次/25)×100%,详情见表1。

1.2.3原因分析本次调查中,护士穿刺失败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担心穿刺失败后续处理不力、操作前沟通不畅、担心家长态度和担心自身技术4个方面。

1.2.4制定目标提升儿科护士静脉穿刺心理素质水平。

1.2.5对策制定与实施圈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访谈护士,制定并实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围绕临床案例传授静脉穿刺技巧,并现场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地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总结操作不足的地方,纠正护理人员的不当操作。制定静脉穿刺失败处理预案,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与经验较浅的护士搭班,促使经验较浅的护理人员学习,提高穿刺技巧。制定静脉穿刺前沟通脚本,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规范护理人员沟通用语,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考核。定期举办护士心理平衡和工作智慧讲座,全科护士均必须参与该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品管圈活动改善对策实施后,调查2015年6-7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0.3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7,P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品管圈活动主要由圈员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分析近期护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3]。圈员通过分析儿科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确定影响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具体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相关研究指出,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切刺激均可能对穿刺成功率产生影响,而护理人员的思维状态、定势状态、意识状态、注意力等均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护理人员中枢协调出现偏差,导致判断失误[4]。在临床上,患儿家属的态度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穿刺的成功率。患儿家属在护理人员行穿刺活动时,会以催促或不信任的语言给护理人员施加压力,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使得护理人员产生畏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且害怕穿刺失败,这种心理素质极大地影响了穿刺成功率[5]。且护理人员害怕的程度越大,穿刺失败的几率越大。在本次研究中,担心家长态度这一因素在影响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中占有的比例为18.7%,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快速、准确地对患儿进行穿刺操作,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对自己的穿刺技术产生较大的怀疑,丧失穿刺成功的信心,进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6]。本次研究中,部分护理人员对患儿行穿刺操作前,没有很好地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双方的交流不顺畅,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烦躁等负面情绪,且患儿配合穿刺的积极性不高,最终使得穿刺失败[7]。本次研究中,8.29%的护理人员担心穿刺失败后续处理不力,心理压力较大,无法正常地对穿刺深度和穿刺方向进行判断,进而导致穿刺失败。

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制定了改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措施,主要包含加强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技巧、沟通技巧学习以及如何克服紧张心理等内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是决定穿刺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8]。本次品管圈活动中,主要针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沟通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措施主要有:护理部门定期举办护理专业知识课程,并由拥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讲解。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课程上,能够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穿刺知识,且在讲师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穿刺技术,进而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例如,护理人员完全掌握穿刺基本原则和技巧,且有计划地实施穿刺操作,不在同一穿刺位置反复穿刺,避免出现渗血、渗液而增加二次穿刺难度。护理人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习相关的沟通技巧,学会如何安抚家长急切的心理,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语气、肢体语言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促使穿刺前沟通顺畅,增强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的信心,进而降低穿刺失败率。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护理部门定期举办护理心理素质和工作智慧讲座,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让护理人员共同交流临床穿刺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活动,并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分享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方法。除此之外,护理部门负责人和护士长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并积极地对护理人员做心理疏导工作,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增强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的信心,最终减少静脉穿刺失败情况的发生[9]。护理科研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护理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并对实际护理工作进行直接或间接指导,而本次品管圈活动有效地强化了圈员的科研意识。活动实施过程中,圈员从问题的突出性、措施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方面确定主题,之后圈员通过多种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如与护士访谈、积极查阅文献等,最后实施解决措施,使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心理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护理科研意识也得到提升。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通过分析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因素,共同寻找出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解决措施,充分体现了圈员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次品管圈活动在圈长的带领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均得到有效提升,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本次品管圈活动过程加强了护士自身素质,降低工作压力值,展现职业价值,塑造良好的儿科护士形象,提升了专业认同感。圈员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发现问题、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也有所提高。本研究表明,应用品管圈改进护理质量问题,简单易行、气氛活跃、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受到广泛欢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婉洪,冯远衍,王占弟,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败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18.

[2]方美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36-137.

[3]许霞,闫秀娥.影响门诊护士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128-129.

[4]蔡玉鸣,王小梅.浅谈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的技巧[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95-96.

[5]孙丽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07-108.

[6]董春菊.儿科静脉穿刺的经验和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74-75.

[7]唐三辉.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63-64.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现阶段,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患者对于医院的选择。经临床实践证明,临床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提高质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强化护患沟通对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4月发生的50例内科护理缺陷中护理人员的24h之内事件记录详情,进行详细调查,寻找出相应的原因。

1.2方法整个过程采用RCA法。例如,人资系统、环境设备管理系统以及沟通系统等,并查出这些系统和原因之间的关系;最后,制定和执行防护措施。

2结果

通过对医院的50例内科临床护理缺陷问题的分析和探究,发现这此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系统原因和非系统原因,其中前者38例,后者12例.分别占比76.0%和24.0%,见表1。

3讨论

RCA又称根本原因分析法,它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它可以寻根究底,最终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加以解决[2]。结合本次试验,它的大致流程是确定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制定防御措施以及施行防御措施。有资料记载,这种方法最早应用在医疗界是在1997年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调查医院严重不良事件,降低和避免医疗错误的危机。

在本次的内科临床护理缺陷案例中,系统原因的案例有38例,占比高达76%,因此可以发现系统原因在这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它是根本原因。同时,因为任何的一次护理缺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最终的发生却是因为一个或者某几个因素的发生引起,其中有的就是因为个人原因。

另外,在此次的实验中还发现,有17例就是因为教育培训因素导致的,其占据整个系统原因的34%。教育培训是员工的一个互动体验、提升的过程,它在临床护理中发挥着根本作用。在现阶段,大多医疗单位的安全意识观念不强,对于员工的工作流程和相应培训都不重视。

沟通因素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特殊检查等的时候,因为沟通不当而引起的问题。例如,在本次的案例中就有一例,是因为护理人员认为老年人文化素养低,影响沟通造成的。另外,有的时候是因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例如口头医嘱执行错误等,这此都涉及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术语和医疗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医疗人员自身素质和医学素质的提升。

还有,关于工作任务因素,组织管理因素以及环境设备因素这三大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同上述两种方法的处理一样,先结合案例,寻找原因,进而解决最本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防护措施的制定的时候,我们必须结合以下四个流程:①改善护理工作的流程。对护理工作流程实行标准化,尤其是要完善和强化一线环节的流程。②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③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护理部要进行护士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同事之间经验交流等,有条件的医院要定期实施外派学习,或者进行药物专家讲座等。④强化护患沟通,强化工作人员沟通,强化服务意识。综上所述,临床不断提高医疗人员自身素质和医学水平及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降低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接收患者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态度,并认真填写各种资料。同时依照术前医嘱检查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耐心解释患者的疑虑,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有紧张心理的患者,可以做深呼吸进行安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第三,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强化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另一方面,利用护理防护可以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依赖和信任,实现对患者的心理防护,以提升患者康复信心,还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实现护士自身价值。

重视安全管理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通过院、科岗前培训,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护士长同时要加强人员配置,充分保证护士的休息,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3]。护士长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水平,科室有针对性地对低年资护士及技术水平差的护士制定"一帮一"的操作月培训和临床指导工作,护士长亲自督导考核过关;同时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会诊、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安全。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应以监护人教育为主,提高监护人的安全知识。对认知障碍的患者应重视与其家属的沟通,交代24h陪护随同的重要性,告知不能随意外出,外出前须经医护人员同意并书写请假条,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不遵医行为的发生,杜绝发生护理安全事件。

正确面对、处理护患冲突,由于内科疾病特点,家属处于焦虑状态,突发事件易导致家属有过激行为,故护理人员平时工作时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关心、爱护、鼓励患者及家属,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主动安抚家属,讲究语言的艺术和效果,体现关爱,构建新型的护患关系。

正确的评估及记录病情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准确、真实、连续、完整的记录。内科应当尽快地成立质控小组,以便于对护理笔记进行随时的检查,及时整改和讨论检查中所发现的错误及问题,对RCA法加以认真的执行,对书写护理笔记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内科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如性别、年龄等对潜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及全而的评价,将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生命指征监测加强,适时的对预见性措施加以采取。

4结论

为确保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情况,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急预案、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文件书写,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各个环节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提倡人文关怀,做到体贴入微、精心护理。提升患者康复信心。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勇.试论新形势下医院医疗安全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3(03).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4年5月份收取的15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71例。150例患者有115例由120急救车送至医院进行救治,其他患者通过其他交通工具送至医院。其中有27例患者为刀伤,68例为车祸导致不同创伤,17例为高空坠落创伤,其余患者创伤由其他原因导致。27例,4例为成功,7例患者送入科室后死亡。

1.2方法

存活的143例患者由护理人员通过夹板固定和包扎止血等进行护理,部分患者需实施静脉通道。由护理人员通过气管插管以切开等方式配合救治。病情较轻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初步直通、镇静。需紧急实施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对患者做好深静脉穿刺。患者救治中,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做好各项护理,且保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及时给患者心理安慰。

1.结果

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存活率。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护理素质。

143例患者救治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止血和夹板固定治疗。接受药物镇静治疗的有25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39例,实施气管切开的21例,气管插管22例,36例患者在进行深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为86.1%。

2讨论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救治配合合理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救治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应该如何更好的做好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救治效果,是医院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将探讨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如何做好护理。

2.1加强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综合自我业务素质。病情危重患者需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诊外科救治往往是争分夺秒,因为对护理人员的配合要求也较高。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人员就无法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救治。急诊外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常规急诊护理方法,还要能熟练作各项急诊救治设备,例如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机等等。越是危急护理人员越应更好发挥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从容的面对各种急诊外科救治状况。

2.2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生理素质

急诊外科患者往往是受到较大的创伤,患者伤势严重,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惨不忍睹。面对这样的状况,护理人员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强,很难继续进行护理。因而,作为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头脑清醒,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救治过程中要快要准且有效。万万不能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而产生畏惧。以较高的心理素质面对外科救治患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是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保证救治有效率的一个关键[3]。

有资料表明[4],好的素质是护理人员面对各种外科救治应该具备的最为基本的素质,也是其掌握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更好确保诊治的效率和效果。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