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范例(3篇)

时间:2025-07-27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护理

糖尿症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1],其常见诱因包括饮食不当、手术、妊娠、分娩、感染、创伤和胰岛素治疗不恰当等[2]。DKA患者因体内胰岛素的反向调节作用,导致胰岛素缺乏,进而使脂肪和糖的代谢发生紊乱,出现以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和高酮血症为主要病症的综合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接受有效救治,可引发死亡。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5例DKA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及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血糖、血电解质、尿糖、尿酮体等检查确诊,均符合糖尿病酮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6.5±6.7)岁;糖尿病病程5d~28年,平均(8.46±1.35)Ⅰ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8例。

1.2方法

急救措施:补液:开始时快速输液,2h内输入1000~2000ml生理盐水,以快速补充血容量。24h补液总量应达到4000~5000ml,重症脱水者可达8000ml。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时,换输5%葡萄糖+胰岛素,以防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治疗:应用静脉小剂量治疗,采用在生理盐水中加入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法,以0.1U/(kg・h)计算剂量,常用的剂量为4~6U/h。每2h测1次血糖,据血糖实时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确保血糖稳定、快速地下降,同时又无低血糖的发生。尿酮体消失后,调整胰岛素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尿糖、进食情况、血糖的情况,最后恢复平时的治疗方案。?补钾:应结合尿量、血钾、心电图的变化,及时调整补钾的剂量及时间,可见尿补钾,点滴速度不宜太快,1h

护理措施:合理安排补液顺序,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观察补液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实时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尿量或水量,及时保留血及尿标本送检,实时掌握尿酮、血糖的变化。?注意胰岛素的滴注速度是否遵照医嘱,以防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影响降糖消酮的疗效。使胰岛素滴速恰当,实时观察记录血糖变化,每1h检测血糖1次,为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将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3.9~6.1mmol/h。同时在胰岛素治疗中,应增加巡视频率,若患者出现出汗、心率加快、头晕、心悸等低血糖表现应及时处理。因滴注胰岛素的作用,患者会出现饥饿感,此时应劝阻患者进食,避免影响疗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重,发病急,易反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故患者常出现悲观情绪、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而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安排,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的鼓励、开导患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积极配合科学治疗,加快康复速度。

1.3疗效评定

患者经过24~72h的上述抢救及护理措施后,空腹血糖水平、碳酸氢盐含量等指标恢复正常值范围内,尿酮体呈阴性视为治愈;尿酮体呈阴性,且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视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碳酸氢盐含量分别为(8.25±2.36)mmol/L,(21.82±2.43)mmol/L,均显著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疗效

25例患者经急救及护理后,治愈19例(76%),有效5例(20%),无效1例(4%),总有效率高达96%。

3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且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3]。主要是因糖代谢紊乱,使体内酮体产生过多,血液中碳酸氢盐含量下降,进而导致血液pH值降低,最后引发酸中毒症状。患者比较集中的年龄段为22-65岁,床主要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更甚者表情淡漠或昏迷等[4],诱发Ⅰ型糖尿病的主因是胰岛素剂量不足或中断胰岛素使用;诱发Ⅱ型糖尿病的主因是应激因素,如药物、创伤、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因该病起病快,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死亡率较高,故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来说,及时而有效的急救至关重要。

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补钾、输液、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胰岛素治疗;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正确的数据记录,饮食宣教,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5]。

及时、迅速大量补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第一步,治疗的关键是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的重要环节是良好的护理措施,而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前提是消除诱因。

本研究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经过补液、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补钾等综合抢救方案后,同时接受完善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显著好转,空腹血糖水平降低并被有效控制,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成浩,汪友平,文利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临床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04):268-269.

[2]叶栩.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5,13(02):84-85.

[3]李国强,罗燕.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治疗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18-19.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外急救;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1(a)-0076-02

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属于分比较常见的问题,医护人员及患者需要及时避免该种情况的发生。虽然低血糖昏迷属于比较常见的糖尿病症状表现,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脑细胞产生严重的伤害,且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给予患者及时治疗,需要做好院外急救措施,保证提高救助成功率[1]。该次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34例研究资料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20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66.75±3.92)岁,包含2型糖尿病患者27例,1型糖尿病患者7例。其中伴随高血压患者12例,脑梗塞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1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包含浅昏迷状态患者9例,中度昏迷状态患者15例,重度昏迷状态患者10例,且均存在颤抖、饥饿、躁动、心悸、肌张力增大等症状。患者血糖水平为0.3~2.8mmol/L。

1.2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到达患者现场后,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吸氧,确保患者呼吸的畅通性,并应当给予患者50%葡萄糖静脉推注,同时做好10%葡萄糖静脉滴注。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在救治5~20min后,部分患者当场苏醒,医护人员及时嘱托患者补充食物和水分,确保患者血糖含量处于恢复状态,避免患者再次出现昏迷。在对患者转运途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呼吸道和心电图控制和检测,依旧保持10%葡萄糖静脉滴注。针对在现场和转运途中没有塑性的患者,尤其是当急救治疗30min后仍然没有进行苏醒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并做好血糖检测。如果患者血糖含量没有恢复正常,则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脑水肿的可能性,给予患者甘露醇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为20min以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症状等[2]。

1.4统计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该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25例患者在5~20min内苏醒,且病情得到了缓解。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入院后苏醒。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和后遗症。详细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院外急救后患者血糖水平为(6.23±1.5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08±0.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如患者胰岛素和降糖药物使用量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服用药物后没有定时进食,且运动量没有随着药物和适量变化而变化等[3]。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医护人员需要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降糖药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等[4]。葡萄糖作为人体脑部能源的来源,如果患者发生低血糖情况,则会出现脑功能障碍,且如果救治不及时或脑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则患者极容易出现不可逆性器质性损坏。低血糖主要表现为神经性症状和脑功能紊乱性症状,一般主要表现为定向力和识别能力不佳、甚至不清、血压下降和严重昏迷等[5]。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院外急救治疗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胰岛素和降糖药,其次给予患者预防治疗措施指导和自我检测血糖指导。医护人员在院外检测急救时,会由于现场环境的原因,无法利用设备详细监测出患者的具体症状,一般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判断患者的病情。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在现场做好血糖检测,即将现场血糖测定作为常规检查,确保提高确诊率,实现及时治疗[6]。为了避免患者长时间昏迷而出现不可逆损害,医护人员达到治疗现场的第一时间应当是帮互助患者转归,且需要通过开放静脉通道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缩短患者血糖昏迷时间,降低患者脑功能受损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病情的诱因和处理方法,现场条件满足的患者可以及时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家属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准备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如糖水和果汁等。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且患者昏迷后家属会一时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相应的仅仅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家属能够正确使用胰高血糖素注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需要避免患者食用动物内脏、鱼卵、花生、甘蔗、烟酒等,且对于体力劳动较多患者,家属需要注意适当增强主食,避免患者发生低血糖,同时需要注意依据食品交换法适时调整患者饮食结构[7]。一些患者还会以神经功能障碍为先兆症状,如果患者家属对疾病状态不了解,则会误以为患者精神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还应当做好相关宣传工作,确保患者发病后家属有一定的救助能力,继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该研究中探讨了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院外急救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25例患者在5~20min内苏醒,且病情得到了缓解。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入院后苏醒。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并发症和后遗症。院外急救后患者血糖水平为(6.23±1.5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1.08±0.86)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当医护人员接收到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呼救时,需要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措施,实现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通路等作用。医护人员需要对昏迷患者及时进行血糖测定,以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实际病情,从而达到在现场完成纠正转归治疗的目的,减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绍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48例患者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6(17):137.

[2]周维天,何裕,伍小兰.浅析对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5,8(12):187-188.

[3]陈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7):96-97.

[4]陈美萍.72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与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教育,2015,4(13):34-36.

[5]刘冬冬.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24):337.

[6]周国花,俞静,林碎钗.重度低血糖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分析与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8(27):765-766.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HAAF患者30例,对其临床护理相关内容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并行5个月的随访,低血糖发生率为6.7%,给予含糖食物后缓解,HAAF好转及逆转率为90%。结论临床对HAAF进行彻底逆转时需对血糖的控制适当放宽,采取有效措施对诱发低血糖发生的因素进行避免,确保无症状低血糖发作连续几周无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护理

在临床糖尿病患者中,低血糖作为急性并发症之一较为多发和常见[1]。短暂低血糖易造成脑功能不全,持续较长时间且严重发作时甚至出现脑死亡,或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反应发生,表现为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HAAF)。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HAAF患者30例,对其临床护理相关内容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4岁。19例为1型糖尿病,11例为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治疗14例,胰岛素治疗16例。采用末梢微量血糖法或静脉血送检进行诊断,对血糖每2~6h行1次监测,当血糖监测值

1.2护理方法

1.2.1低血糖消除护理先行低血糖为引发HAAF的连锁事件,对先行低血糖进行消除是对本病进行根除的关键。对患者及家属行健康宣教,就诱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讲解,实施有效措施进行避免;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合理应用,以防出现过剩血浆胰岛素;摄入量依据患者的活动量进行准确计算;睡前加餐,适当运动,防止夜间睡前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

1.2.2血糖阈值下降预防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脑神经性低血糖症状、胆碱能神经症状和肾上腺素神经症状进行准确识别,若有医疗条件时可行指尖血糖快速测试,对低血糖的程度进行确定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血糖水平在任何时间均

1.2.3预防低血糖恶性循环护理因血糖阈值在低血糖反复发作的情况下出现渐进下降表现,低血糖症状也呈逐渐消失表现,发展为无症状低血糖。在早期需对血糖进行频繁监测才可发现。中度低血糖为血糖浓度

1.2.4HAAF逆转护理患者为严重低血糖发作或无症状低血糖一次及多次出现时,应指导患者对再次低血糖的发作进行严格避免,控制无症状低血糖在几周内连续未发生,以对HAAF进行有效逆转,避免引起不良后果。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并行5个月的随访,低血糖发生率为6.7%,给予含糖食物后缓解,HAAF好转及逆转率为90%。

3讨论

人体大脑的血循环需葡萄糖持续供应,自身对糖原只能储存几分钟对葡萄糖无法合成。葡萄糖运转率在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处于生理范围以下时出现下降,减少了透过血脑屏障的量,大脑为保证细胞存活而节省葡萄糖使功能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导致HAAF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是促进治疗成功的关键[2]。采用胰岛素对胰岛素严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长效胰岛素强促泌剂大量口服时仍频发低血糖,为对糖尿病血糖控制面临的较难处理的问题[3]。低血糖好发于食品摄入不足,或胰岛素作用时间不适宜或过量、运动量过大等状况。低血糖症状在血浆葡萄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以下时发生,主要为包括胆碱能神经症状、肾上腺素症状和脑神经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症状[4]。由于自身胰岛素分泌下降在发生低血糖后不能自行调节,造成血糖值下降,临床对HAAF进行彻底逆转时需对血糖的控制适当放宽,采取有效措施对诱发低血糖发生的因素进行避免,确保无症状低血糖发作连续几周无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赖英,李华,胡一勤.健康护理教育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6):88.

[2]GregoryAMaynard,MaggiePatriciaHuynh,MarianRenvalllatrogenicInpatientHypoglycemia:RiskFactors,Treatment,andPrevention:AnalysisofCurrentPracticeatanAcademicMedicalCenterWithImplicationsforImprovementEfforts.DiabetesSpectr,2008,21:241-247.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