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调查防治(收集5篇)

时间:2024-07-10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1

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情况

为切实做好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加强了对普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林保站、办公室、计财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和由县林保站技术人员组成的8人普查技术指导小组。各乡镇明确了1­-2名技术骨干为普查组成员,协助完成本行政区域的外业普查工作。为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了充分准备,首先收集、查阅了1980年病虫害普查、1987年、2001年森检对象普查资料及近几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资料。其次,县局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5000元,作为普查启动资金,购置了普查必备的仪器、工具等。三是搞好技术培训,确保普查质量。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订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在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培训的基础上,县局组织全体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技术培训,通过普查,使全体普查队员明确了普查目的、任务要求,掌握了普查内容及技术方法,确保了普查质量。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自3月20日开始,全面开展了外业调查工作,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先合后分的方法,首先,全体普查人员在***镇统一组织调查,进一步熟练掌握普查操作方法,现场解决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分两个组逐乡镇开展工作,普查中,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合理设置调查路线,标准地块,认真填写各类普查表格。使每个调查项目,调查数据达到准确无误。

二、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为突破口,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使全县速生丰产林得到快速发展,杨树面积逐渐扩大,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截止到***年底,我县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达3.5万亩,发生率为27%。为切实做好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根据全市森保会议要求,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县林木病虫害工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工程治理实施方案和防治技术指导,组织协调、解决工程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工程治理的质量。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组织全县林保人员学习省、市关于开展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增强了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工程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层层落实责任。与各乡镇签订了《杨树病虫害工程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把防治任务落实到各乡镇,到科站、到人员,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监督体系,促进了工程治理的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搞好本辖区内林木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按照县防治要求及时进行防治。三是确定了工程治理主要对象。根据我县杨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确定了杨树黑斑病、杨树水泡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小舟蛾、杨潜叶蛾、春尺蠖、桑天牛为***年主要治理对象。四是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在今春造林过程中,积极引导林农大力营造混交林,选择抗病虫树种、品种,严格栽植标准,及时浇水、培土、涂白,增强了树木抗性。加强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严格检疫,杜绝了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2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效;宁夏西吉;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7-0122-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400m,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3类地貌,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年平均降水量350~500mm,无霜期仅有100~150d。土壤类型为黄土和黑土,土层平均厚度40~50cm,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项目农作物种植。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良好。在马铃薯、特色蔬菜等种植中,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项目扶持,在全县选择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十分显著。

1目标任务

1.1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达到“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66.7hm2。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20%,平均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西吉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科学选择监测点

2.1病虫测报

在兴隆镇玉桥、震湖乡、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66.7hm2。

3防控内容

3.1系统观测

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1]和田间定点调查。3月15日至9月30日,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3.2病虫鼠害普查工作

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按照测报调查规范,科学选点,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

3.3及时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

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6年制作可视化预测预报7期[2],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病虫信息50次,各种宣传资料5000份。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

4技术措施

4.1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

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减少用药1~2次[3]。

4.2示范内容

试验防治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7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研制的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66.7hm2;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13.3hm2。

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500g/hm2或1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300g/hm2喷防早晚疫病。

4.3技术培训

在病虫害发生期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防治、科学防治[4]。举办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户300人次。

5参考文献

[1]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5-9.

[2]路云亚,高秀珍,樊美中.发挥病虫害可视预报优势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4):54-55.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3

关键词病虫害;预测测报;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S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180-02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要根据历史资料、病虫基数调查等分析,预先掌握病虫害发生期的迟早、发生量的多少、对农作物危害的程度,以及分布、扩散范围等[1]。其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一般分为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等。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危害,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坚持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取得详细的测报数据,有些数据被上级业务部门采用,基本掌握了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域辽阔,西北高、东南低,全域分为坝下、接坝和坝上3个地貌单元。北部坝上高原区海拔1500~1800m,与内蒙古高原相接。丰宁县地处北纬40°53′~42°00′,东经115°54′~117°20′,全县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455.5mm,≥10℃积温为2823℃,年日照时数2776.8h,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1506.4h,无霜期128d,初霜日9月20日,终霜日5月9日,平均海拔661.2m。全县总面积8765km2,面积居河北省第2位。其中耕地面积7.2万hm2,牧草面积49万hm2,其他为荒坡林地,属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马铃薯、蔬菜等。

丰宁满族自治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病虫害繁殖蔓延,全县主要病虫害有草地螟、土蝗、玉米螟、黏虫、粟灰螟、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及鼠害等40余种,需要针对40多种病虫害防治制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结合当前工作条件提出了一系列的测报工作办法,以全面促进丰宁满族自治县测报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开展预测预报,确保预报准确及时

1.1设立稳定监测点,及时记载监测数据

根据丰宁县的气候环境和区位特点,在县内设坝上、坝下2个固定监测点,安装固定测报灯,每年派专人分别负责监测点监测任务。坝下从5月1日开始、坝上从6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坚持日观测任务,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上报植保站汇总,每周一由专人整理上报省、市植保站。关键时期或突发严重病虫害实行严格日报制度,确保病虫信息及时上传到上级业务部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指导意见,结合当地详细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防治策略,确保病虫害得到及时控制,使损失降到最低[2]。

1.2分区域设立监测网点

根据丰宁县的具体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常发生的种类,在全县设立监测网点4个。主要设在坝上的大滩镇,重点调查草地螟、土蝗、害鼠;接坝地区的小坝子乡,重点调查土蝗、草地螟;坝下南部的黑山嘴镇,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东部的凤山镇,主要重点调查土蝗、害鼠、玉米螟、粟灰螟、棉铃虫等。监测网点配备专职监测人员2名、兼职监测人员2名,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负责辖区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每日上报县站,站内由专人汇总留存,待每周一上报上级业务部门。遇突发性病虫害时,植保站还要组织专门调查组进行现场勘查,以便制订详细的防治方案。

1.3认真开展调查

1.3.1调查方式。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测报人员在坚持每日观测记载的同时,及时开展病虫发生、发展情况普查,冬、春季做好越冬基数调查,春、夏、秋季要针对越冬基数做好病虫害发生、发展、发育进度情况调查,及时摸清底数;病虫害发生期间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地块、重点病虫害等进行不定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掌握其发展规律,结合气象条件分析,判定其发展危害程度,从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

1.3.2调查方法。①5点调查法。适宜调查比较方正的地块,5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要呈梅花形分布,使调查点均匀分布,确保调查数据准确、代表性强。②对角线或三角形调查法。适宜对不规则地块较大的采用对角线调查法,对角线上尽可能多取点;三角形调查法则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地块。③随机调查法。调查点不固定,主要针对面积大且作物长势不一致的调查地块,一般调查8~10个点或尽量多,下次再换点调查,使调查点具有充分代表性。

1.4建立监测档案,完善数据,微机建档

所有调查、观测数据及时记载,及时整理,年终统一全部微机存档。丰宁县农牧局的植保站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工作,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开始工作条件较差,一些调查记载数据不太完整。目前,每年在做好当年调查记载档案的同时,争取完善以前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每年完善以前5年的调查档案,至今已基本完成1986年至目前的所有调查数据(个别年份的气象资料除外),根据这些记载数据和气候环境变化的条件,初步判定一些病虫害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1986年以前的数据整理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争取“十二五”末全部整理完成。整理出的数据,与调查结果比较后,可有效地开展病虫预测分析,使病虫预测预报更准确、及时[3]。

2稳定测报队伍,狠抓测报人员素质建设

2.1加强测报人员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素质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每年春季都要对专兼职测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一是聘请省、市站专家讲解病虫害种类识别、病情指数判定、害虫龄期划分等相关知识;二是测报人员也要认真开展业务学习,针对测报调查过程中存在问题、难点讨论解决,或请教上级专家解决;三是每年派出专职测报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学习,2010年就曾派主管测报人员到南京市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拓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大大丰富测报人员专业技能。

2.2稳定测报人员队伍,确保上报数据准确及时

测报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过硬的本领、上报数据准确及时,又要求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要求测报人员必须相对稳定。多年来,丰宁县农牧局植保站一直坚持设专职测报人员4名以上,兼职人员2名,有的测报人员已在植保战线工作30余年,他们将丰富的测报经验及时传授给新同志,实行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使丰宁县的病虫害测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4-5]。

3积极宣传地方领导,争取经费支持

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掌握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进一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具体的测报指标和防治方法。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可有效防治病虫危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利国利民的有效途径。

测报工作纷繁复杂,投入相对较大,属于纯公益性工作,只有经费充足才能保障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因此,只有工作得到认可,才能争取经费支持。积极宣传测报工作性质、任务及所发挥的作用,使相关部门认识测报工作重要性,就会得到支持。多年来,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一直坚持每期病虫情报都要上报县委政府,同时下发至即将发生重大病情的乡镇村,提请广泛重视,及早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每当预测发生较大病虫害,提前病虫情报、提供及时防治措施、并请分管县长在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提请及早防治,经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挽回重大损失,使领导深知测报工作重要性,因而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从2005年在丰宁县发现稻水象甲以来,政府每年都预留部分测报及防治经费,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充分利用县电视台“三农”节目宣传重要病虫情报

目前,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县域所有行政村,通过县级电视台病虫情报,可有效、及时传播到全县90%以上的农户。因此,工作人员在春季积极与县电视台合作,将病虫发生调查、预测情况通过“三农”节目传播到千家万户,遇到重大或突发病虫害信息,都要制成专题片由主管县长在电视台做重要宣传和防控部署。一般每年制作5~7期有关病虫害预测预报的节目,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防控工作更加及时,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深受各级领导和农民好评。

5进一步提高测报工作水平

5.1充分利用现有测报条件进一步搞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丰宁县农业局植保站属部级区域测报站,深受各级领导重视,从测报仪器设备、办公经费等给予大力支持。逐步配备了显微镜、解剖镜、电冰箱、温箱、高压消毒锅等实验设备,拥有办公室、实验室和标本室等较为齐全的综合办公场所,并配备了电话、电脑、打印机、摩托车等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随后相继添加了自动虫情测报灯、数码相机、显微照相、田间小气候观测仪、GPS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丰宁县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控制站建设项目已经批复实施,项目建成后将有1000m2检验检测、办公场所、完整的实验设备、高标准测报场、网纱大棚、逾200m2的药械库及防控指挥专用车1辆,病虫预测预报数据将更加准确、及时,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5.2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要求必须打造一批优秀的预测预报工作人员

一是稳定和完善测报队伍。力争专职测报人员4人以上,观测、调查、检验检测各个岗位人员齐备,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二是提高测报人员素质。各种专用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使用,及时到厂家或大专院校以上学习,使每个技术人员都能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本职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全面分析病虫害发生动态,确保预测准确、及时。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和编辑系统,准确及时病虫信息。利用田间调查采集信息进行编辑制作专题片,通过电视台病虫预测预报信息和合理防治措施与方法,确保更加准确实效。五是确保各类数据完善,具有一定连续性。对于测报结果要及时保存,每个月观测、调查结果要连续,每年进行1次系统整理,上下年度要相接,以便总结分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6结束语

病虫预测预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预测预报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上至地方领导,下至农民群众,都要充分认识病虫预测预报重要性。病虫预测预报发出后领导要加力度落实,农民群众要认真去实施。只有全社会协调联动,才能使测报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全面体现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认真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才能更好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7参考文献

[1]徐仁吉.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知识[J].农村科学实验,2011(5):9.

[2]文颖.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67-168.

[3]王嵌,李春芳,曹栓柱,等.可视化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应用[J].农村科技,2010(5):97.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4

【关键词】大棚;立枯;菌核软腐;灰霉;抑菌试验

大棚作为政府移民扶贫项目之一,九十年代在万州区消然兴起,现在由仅万州区农业局建和农业局指导建大棚至少有600个以上,大棚内小气候湿度较高,可提早蔬菜上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大棚高湿和相对春夏仍较低温的环境,为苗期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苗期病害严重威胁育苗生产。通过对42个大棚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培养,选取农民对蔬菜上使用的8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为大棚蔬菜育苗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

98年12月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大棚面积、棚龄、育苗种类、大棚内外环境,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调查辣椒、茄子苗床,采用五点取样,每点100株,分别计算辣椒、茄子的平均病株率。

1.2供试培养基及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

1.2.1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蔗糖15g,琼脂17g,水1000ml。

1.2.2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分别采集菌核软腐(Sclerotiniasclerotiorumclib.)deBaey,立枯(Rlizoctoniasclanikuhn),灰霉(BotrytiscinereaPers.)病害新鲜标本,分离纯化,其中立枯和菌核软腐病菌在20℃恒温培养,灰霉7-10℃常温培养。

1.3供试药剂及浓度

1.3.1供试药剂:根据调查用药情况,在市场上选购8种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日本产50%速克灵,安徽阜阳产杀菌大王,湖南汀研访华团产苗床消毒剂,日本产75%百菌清,哈尔滨天霸化工产90%灰霉灵,河南蔬菜瓜类推广协会产90%猝倒立枯灵,川化工产50%多菌灵,四川国光50%代森锰锌。

1.3.2供试浓度:根据大家指导浓度,灰霉灵600x,猝倒立枯灵1000x,杀菌大王750x,速克灵1000x,多菌灵700x,苗床消毒剂400x,代森锰锌350x,百菌清1000x。

1.4试验方法抑菌圈测定方法

用打孔器将分析用滤纸制成5mm的滤纸片,放入各种药液充分浸润,并在分析用滤纸上自然风干,风干后放在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培养基中心接种直径5mm菌种,温度10-14℃常温培养,5d后观察测量各药剂的抑菌圈直径。

2.结果分析

2.1田间调查结果

2.1.1调查发现,大棚面积在0.2-0.5亩之间,42个大棚有39个为当年新建棚,育苗种类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黄瓜、芹菜、莴笋等,大棚选择在北风向阳处,但大棚四周排水沟浅,排湿差,大棚内箱面不高,湿度大,雾滴多。

2.1.2调查情况,蔬菜苗期以立枯、菌核软腐、灰霉为主,其中立枯主要为害茎基部,菌核软腐为害茎中上部分叶片,引起死苗率高,灰霉主要为害叶片,移载后,随气温升高,湿度降低,症状将逐渐消除,三种病害多为混合发生,以病棚率83.3%,辣椒发病株率立枯38.0%,菌核软腐30%,灰霉21.3%,茄病株率立枯41.0%,菌核软腐35.5%,灰霉12.0%,病害在田间呈地均匀分布。

2.1.3用药情况,蔬菜站、农技站、供销社推荐用药有灰霉灵、猝倒立枯灵、百菌清、速克灵、多菌灵、苗床消毒剂,农户实际常用药有灰霉灵、多菌灵、猝倒立枯灵,用药时间多在发病后喷雾防治,有12个大棚撒草木杰防治。

2.2不同药剂对立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Ⅰ表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多菌灵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猝倒立枯灵、灰霉灵、速克灵有较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杀菌大王、百菌清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

2.3不同药剂对菌核软现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Ⅲ表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速克灵、灰霉灵、猝倒立枯灵次之,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3.讨论

(1)大棚相对低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是立枯、菌核软腐和灰霉发病的主要原因,从新建大棚情况看,应加深排水沟,提高厢面,降低湿度,减少雾滴。

(2)立枯和菌核软腐发病率高,引起死苗率高,应重点预防。

病虫害调查防治篇5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