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收集5篇)
时间:2024-07-24
时间:2024-07-24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
abstract:the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isthe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reerguidanceworkthemostimportant.thisarticleelaboratedthe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entcarriesonthe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education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significance,andproposedthecurrentqualityhighspeci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udent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insufficiencyandthecountermeasure.
keywords:qualitygaozhuanprofessionalprofessionplan
2009年4月2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对高校毕业生“要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并表示,“要抓紧有关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出台。”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能力再次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对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深入探讨。
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规划,它是以美国学者super.d.e(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为主的管理理论,指的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包括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组织和地方从事这个职业,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任什么角色,在人生的职业变更以及为实现职业规划接受的各种教育和培训等[1]。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1.1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1学生主体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据报道74%的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因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意见而选择的,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23%的学生是和父母商量后而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将来比较容易就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只有3%的学生是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的。
许多学生择业目标不明确,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如有的学生片面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有的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发达城市、东部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缺少充分了解和掌握,在临近就业时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这些误区,都对学生择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1.1.2从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情况来看。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课程建设目前处于摸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没有形成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全面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目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在新生入校时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缺少了大量的对中间实践环节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学校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欠缺,一方面是经验不足,不具备拥有专门知识的职业指导教师,没有能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另一方面是因为观念守旧,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招生就业部门,毕业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招聘就业的信息,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工作,致使招生就业部门未能真正起到有效指导学生就业的目的。
1.2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的压力,如何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使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已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高职院校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培养职业兴趣,激发职业热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提高从事某一专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养成学生吃苦耐劳、敬业奉献、拼搏进取的生活习惯,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2.加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2.1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帮助学生落实在校期间生涯规划的重要保证。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年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自我。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不足,进而制定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了解工作和职业,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专业教育,让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生涯规划步骤。学年末,建议学生写简历,使简历在线。目的是促使学生用行动写简历。使学生不断了解自己,以及不断的进步和成长,反复地修正、调整、更新在线的简历,到毕业时,简历就很有目标了。
第二阶段(二年级):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主要途径:主要是职业道德和就业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典型例证,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参与实习、兼职、假期工作或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第三阶段(三年级):通过各种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主要途径:督促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渠道接触社会职业,以取得及时、真实的职业信息,学校要不断强化毕业生的角色,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2]。
2.2学校应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职生成材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有效形式。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职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举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编写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是规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要结合时代、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重点,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突出操作性、训练性,编写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职教特色、统一规范的教材。[3]
2.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教,要对任课老师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设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指导师资格,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教学与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
2.2.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宣传,鼓励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
职业生涯规划利于创业人才的发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的现实原因,自主创业是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这也是我国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深层次原因。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提出今后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了这一解决就业难题的新思路,这就必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保证,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新方向。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极低,一直保持在0.3%—0.4%(西方国家为20%—30%),而其中高职生创业成功率不到2%。[4]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应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重点放在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发现和学生自主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准备上,重点扶持个别学生成功创业,形成星星之火,以带动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浪潮到来。
学校应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以专题讲座为补充,以职业咨询为辅助,以职业见习实习为特色,以就业指导为重点,以专业化师资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做出职业决策,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皖林.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6)
[2]林继昌.基于终生发展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成为一个现实难题。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自我、认知职业、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职业素质等,在新时期日益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增强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因此,高等学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需要,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
1.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在大学各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成长困惑,如一年级学生由于专业意识模糊、对专业了解甚少会出现大学学习目的性、针对性差、重社团实践活动轻专业基础学习等问题;二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未来发展目标规划,迫切想了解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对自身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三年级学生由于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困惑,会因继续学习深造与就业的选择而困惑;四年级学生关心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会产生择业心理恐惧,准备不足,就业期望过高等问题。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职业生涯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规划、主动选择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激励学生正确规划未来职业生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从多方面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是转变教育理念。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把传统计划经济性质的教育向市场经济性质的教育转变,把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转变。二是推进教学体制改革。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结构变化,适时的对专业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生涯教育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青年创业”,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将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分析
自2008年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以来,高校纷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了迅速推广。但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明显落后,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合力
从整个社会来看,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群体人数少,大多数家庭教育仍然以灌输教育为主,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阶段的外界环境支持少。高校也同样缺乏相应的教育氛围,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单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部门,专职生涯规划教师数量极少,教育职能大多安排到学工部(处)或就业办,辅导员承担着主要教育教学工作。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缺口,全体教师参与生涯规划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单一,体系不够健全
很多高校以就业指导替代了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突击式的择业技巧指导替代了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相关指导部门的工作重心也主要集中在收集、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校园招聘会,负责毕业生派遣等相关事宜方面,而很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全程、全方位引导帮助学生。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局限于毕业生群体、教育功能仅停留在解决就业环节具体问题上,对就业以外的学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和事业观教育等问题则缺乏指导与教育,与真正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差距甚远。
3.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员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许多高校普遍缺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是由学生工作部人员、就业指导中心人员或学生辅导员担任,这部分兼职教师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专业训练,更多的是凭借工作经验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程度低、指导经验不足等薄弱的师资力量,导致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难以系统、科学、有效的开展。
4.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调,缺乏社会实践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学生对职业环境的探索,而这种探索应当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了解就业环境,发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而在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而且实践实习活动多停留在参观认识等较浅层面、实践质量不高。由此导致大学生缺乏对社会外部环境的了解和认识,专业学习缺乏针对性,职业观念薄弱。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缺乏主动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有关调查显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仅为13%,64%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12%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据中华英才网的跟踪调查,目前有7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很肤浅。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远远跟不上学生、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大力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渗透到整个社会和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去,需要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全员树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许多人对其理念、内涵和意义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误区。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社会、高校和学生必须全员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理念,即职业生涯规划是强调发展、重视实践、长期坚持自我探索的过程。
其目的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顺利择业、就业、创业,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和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但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略显薄弱;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其针对性、实效性一般。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全新切入点,使得其真正落到实处,又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解决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就业、择业问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基础保障
高校应大力推进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层次化建设,科学构建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外请专家组成的教学教育团队。专职人员负责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整体实施,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编写教材,培训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主要负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涯指导,以及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外请专家主要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同时,加大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和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激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在软硬件各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4.构建全程化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必须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始终,要根据他们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开展规划教育活动。大学一年级,应通过专业导论课、学校历届就业宣传等,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要求等情况。大学二年级要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生活,主动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讲座、培训等。大学三年级要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准备期,可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习、主题报告会、科研项目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定向的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职业技能,锻炼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大学四年级要通过就业技巧指导、择业咨询、事业观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职业的思考,为择业就业做好最后的准备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要求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中国在线.
关键词:自主性;引导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7―02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计划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人-职匹配。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大学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资料了解到,却在民办高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却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1)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历程短。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其普及程度不高,且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和实践仍很欠缺。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该通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系统化、现代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在高校落实。自2008年至今,其发展历程较短。笔者根据对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引进和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成立也是近年来才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未能尽其用。
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较好开展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如购买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团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等,然而根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利用效果并不显著,学校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并不为学生所周知,67.65%的学生未运用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仅有32.35%的学生用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其中60.87%的学生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学校有此系统,8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测评系统繁琐、难以操作。此外,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讲授的方式被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据调查结果得知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需获得指导与帮助,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占60.48%;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占52.1%;相关社会实践平台占45.21%,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占34.75%。由上述数据可得知,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及相关社会实践平台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学校对其已配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等因素,引致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方面没有较紧密的联系起来。
1.2主观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从学生方面出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处于模糊和朦胧的状态,未能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能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普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现在专业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33.83%;因就业前景好的占19.16%;因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16.77%;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24.85%。由以上数据可得知,66.17%的学生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专业的,更是未能在选择自身专业提前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认识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少。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发展历程短,国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熏陶,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探索研究中,理论尚未完全形成。
从学校方面出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对花都区民办高校走访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发展的作用。片面注重招生以及大学生临毕业时的“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淆一谈,并未全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
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往往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普遍仍未能唤醒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或实践。大学生仅在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吸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处于似懂非懂对状态,并没有结合探索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付诸实践。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一切的教育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目标缺失,也是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以考上理想大学作为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安逸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迷失了方向,养成懒惰散漫的学习态度。
(3)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与社会发展、自我改变和自我认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然而学生由于年级的递增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过程漫长、成效慢相悖,使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2解决方案
2.1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能引导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抉择,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需要有大环境的熏陶,如通过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吸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其次,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应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应持有“任务式”的态度,在对学生传授引导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并积极推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及其成果。从学生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第一步,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发展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应联系自身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加快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加快建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快组建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组织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供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教学时间的连贯性,不同年级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大一阶段,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有大体的了解,懂得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二阶段,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验证。根据大一阶段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社会活动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制定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三阶段,应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考取相关证书,进行相关能力的拓展。在大四阶段,应着重学习就业面试的技巧,获取实践平台,为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自身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活做出有效的规划。
2.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之一,能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宽影响力。通过学校各组织工作的相互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资源信息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辅导员信息传递、宣传栏海报粘贴等。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发展规划部门应将部门职能透明化,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工作的了解,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二是民办高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实训活动调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民办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展翅计划”、校企实践基地,使学生将个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可通过学生社团平台,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能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了解,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应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还应善用学校资源,运用学校现有课程知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网上搜索职业信息,进行初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再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结合社会实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C].创新沈阳文集,20090827.
[4]王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050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兴趣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就业指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全面、高效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起到作用呢?
一、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个人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因素,同时考虑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给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发展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因此对大学生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能力与潜力,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价值。
2.有利于帮助新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有利于指导新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3.引导学生客观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4.避免新生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
5.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大学生更热爱学习,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努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择己所爱。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2.择己所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3.择世所需。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
4.择己所利。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四、职业生涯教育的特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他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并关系学生一生事业的发展和幸福;它有自己的特性,独特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特性:
1.整体性。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学校的领导、教师、辅导员、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担负起职业生涯教育的责任,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任务的落实。
2.全面性。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在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之中。
3.终生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终其一生的教育过程。发展性;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使每个人的特殊才能和潜质都能得以发挥。
4.实际性。职业生涯教育所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学习过程别强调实际情况、实际工作经验的价值。
5.生活性。职业生涯教育使学校的教育与日常的生活发生关联,和社会的职业世界密切结合,认识职业生活规律、能力素质要求,体验职业生活世界的乐趣,为顺利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6.个别性。职业生涯教育是每个人自己的发展和教育,根据每个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完善,找到适合自己兴趣追求愿望的职业。
五、目前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
1.从整个社会层面出发
(1)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2)没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2.从学校层面出发
(1)对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首先,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制或停止招生时,各学校才逐步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其次,很多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学校才会执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缺乏专业的指导机构,没有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设施设备、专门的活动场所和场地。
(3)教育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绝大部分仅停留在选修课,或是以讲座的形式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4)缺乏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很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由辅导员兼职,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基本依靠经验和个人悟性,此类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长远目标的实现,或者近期的就业帮助不大。
3.从学生层面出发
(1)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大学的了解不多,忙于发现大学时期的新鲜东西无暇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2)对自身的认识不准。很多新生对大学充满热情,对大学抱有很大的幻想,不知道什么职业生涯规划适合自己。
(3)学生缺乏足够的规划意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仅作为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被动群体,被动地接收学校和指导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仅停留在“考证”、“职业热门”、“行业收入”等问题上。
大学生在校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大学阶段的规划,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计划、职业定向和择业准备。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阶段,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行为上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身思考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面有效地实施,必将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发掘潜力,增强实力,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剧增,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自我规划及经营自我人生的趋势日趋明显。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受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如招聘晋升中的歧视问题,家庭与事业的问题,生儿育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障碍和难点,因此,女性加强掌握与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的知识,有助于探讨和破解这些障碍和难点,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女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将会对她们在校期间的成长乃至毕业后人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以我校部分女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查,以期了解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认识,更深一步探讨相关的措施、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工作于2009年10月10日开始,20日结束。调查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的400名女大学生,专业不限。共发放调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90.00%,有效率90.00%)。其中,一年级84份,二年级89份,三年级187份。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调问卷,被调查者不记名,当即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我们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获得的样本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弱与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确定。
调查数据显示,69.52%的大三女生有短期规划,并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但大一、大二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有54.64%(均值)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在问及“未作规划的原因”时,51.67%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34.44%的回答是“其它”,“还太早,这是毕业时考虑的事情”和“有他人帮助,不愁找工作”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0.56%和3.33%。经过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其它”包含的意思很多,“无所谓”和“就业不需规划”占了多数。64.1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但也有31.39%的学生认同“中学期间”、“毕业之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学之前”和“尚未形成”的也有一定比例,占4.44%。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劣势的认识,只有9.77%的学生“很清楚”,“不清楚和没考虑”的学生占14.45%。
2.对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感兴趣与认同的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是感兴趣的(均值为75.00%),有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有超过84.72%(均值)的学生认为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好的。
3.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及熟悉程度的了解。
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她们很重要,但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不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熟悉程度选项:很熟悉、较熟悉、听说过、感到陌生的比例(均值)(%)为1.67、28.06、55.28、15.00。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0.56、15.28、70.83、13.3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1.94、12.78、66.94、18.33。在问卷中我提出了一道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检验性的题目:“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在所列举的选项中,有64.72%(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有13.32%(均值)的学生认为“心理测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无关”,有21.94%(均值)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回事”。
4.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途径。
数据显示,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相关的讲座,其中课堂内容占29.17%(均值),讲座与25.00%(均值)。学生“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正式辅导和培训”的只占总人数的7.50%(均值),41.67%(均值)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5.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我列出了十项要求,学生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请本行业或本职业的领导谈对下属职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请职业规划的专家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来谈谈他们的建议”、“请一些名企的人事经理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占50%以上,其余项目所占比例较小。但各年级学生对教育要求各有侧重。大一、大二女生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讲座,大三女生则侧重于与就业相关的职业交流、讲座。
6.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62.78%(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影响,但不大。36.94%(均值)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家庭”影响较大,“社会”、“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同时61.11%(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区别,但75.00%(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不会弱于男性。
7.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不同年级学生在要求和建议中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年级的生活重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关。如,一年级学生要求更多的是了解自己与较广阔的职业世界;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了解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拟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进行弥补;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或建议大多侧重于如何能更好地获得求职就业的信息,以及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信息。
三、结论
1.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
大多数女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虽有不同,家庭、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但她们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停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理想追求。她们对于职业的需求及职业的发展与男生一样。
2.虽然大部分女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感兴趣,但依然有少量学生未将这类知识视为个人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系统知识并没有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学生也是以自学为主;二是学生家长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大学最近几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竞争加剧,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多半仅侧重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之类内容的介绍而忽略了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且多数情况下仅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三是社会上的各种媒体虽然都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但总体上对其知识方法、步骤、设计等的系统介绍不多,学生得到的信息和范例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四是因女性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特点,故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大一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规划意识强,有短期规划为证。
3.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但却缺乏学习主动性。
从数据可看出,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内容占29.17%,讲座占25.00%,而网络只占12.78%。这就说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还很被动,缺乏自觉、主动性。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
4.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的效果令人不乐观,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知识全方位的了解。
由于教育的缺位,学生虽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自学,但在实际的学习效果上,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很低。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关于自己未来人生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与方法,她们的朦胧或清晰的所谓“规划”很难对个人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5.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数据可看到: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建议多开设一些职业介绍之类的讲座,二年级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职业的需求,三年级学生则例重于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岗位需求方面的内容。
四、思考与建议
1.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加快高校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步伐。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叶文振认为女性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见女性职业规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规划系统已经非常规范。近年来我国各种报道、宣传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但是,与大量高调宣传报道不符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尚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服从国家安排的背景下,这种教育的缺失或许对个人的生涯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今天国家已经不能包揽个人一生,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承担更大责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将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
首先,要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代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美国,到今天仅有30多年,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吸纳其先进的内核与科学的方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及女性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是教育者必须做好的首要工作。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课题,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开设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职业测评;开设各种讲座、定期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与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经理、董事来学校作相关专题的讲座,并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创业园实体,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广泛溶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最后,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系统,配备一支经过良好训练和一定学科背景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师资队伍。
3.削减性别歧视,创造平等就业环境。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并一如继往地坚持下去,做到女性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国家也应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中,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真正贯彻落实。同时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对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教育、处罚等并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
4.加强舆论宣传,弱化传统社会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文化维度上,而非生理特征上,也就是说通常社会文化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属于“男性的”和“女性的”的特征(如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善于学习语言,男性善于学习自然科学,等等)都是由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弱化的。为此,弱化传统的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加快建立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当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并开设《女性学》等课程,逐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性别觉悟,促使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念转变。
5.抓好落实,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为了使女大学生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平衡与成熟地发展,能够成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觉有用的公民,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并拥有和享受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的成功美满生涯,政府还须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人洁.我国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相关对策[J].综合管理,(101).
[2]何建华.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8,(1),2006,(1).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VOL17.
上一篇:红色文化传播(收集5篇)
下一篇:派驻工作要点(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