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设计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7-27
时间:2024-07-27
本船在艉部设置了两个甲醇舱,甲醇溶液被供应至海洋石油平台用于钻井液的调配,以抑制钻井作业中钻井隔水套管内的水合物的形成。
2船舶布置
2.1舱室布置
根据A673决议第3章的要求,有毒有害货品的液货舱应与机械处所、轴遂、干货舱、起居处所、服务处所、饮用水舱和生活用品储藏室,用隔离舱、留空处所、货泵舱、空舱、燃油舱或类似处所进行分隔。9000HPPSV深水供应船配有两个甲醇舱配布置在艉部,为不锈钢材质的独立舱室,每舱容积89m3。由干隔舱与其它舱室隔开。由于甲醇舱内为“0”类危险区域,通常设计都以在隔离空舱内充注氮气或者注入淡水的方式来与安全区域隔离。
2.2甲醇泵布置
每个甲醇舱都配一立的浸没式液货泵,并由各自独立的管路系统进行注入排出作业。9000HPPSV项目选用的甲醇泵为侧装式液压离心泵,75m3/h,7.7bar。侧装泵的结构非常简单,泵的液压马达装在干隔舱内,泵体安装在甲醇舱内,通过隔舱填料函连接,无需中间接管。与顶装式深井泵相比安装简便施工方便,成本也要低很多。虽然在扫舱性能上不如深井泵,但对甲醇扫舱余量要求不高的平台供应船来说并无太大影响。
2.3甲醇装卸站布置
平台供应船通常都设有四个货物装卸站,舯部左右舷、艉部左右舷各一个。甲醇舱的管路驳运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考虑甲醇货品的危险性,为了避免驳运管路穿过其它舱室及尽量减少管路长度,甲醇舱货物系统管路都引致同侧的装卸站。在装载或卸货过程中,装卸站区域可能会产生大量蒸汽,根据CCS规范对危险区域划分的要求,甲醇货物出口向上,以6m为半径,无限高度的垂直圆柱内,以及出口向下,以6m为半径,半球面的露天甲板区域为“1类危险区域”;6m半径球面之外4m的露天甲板区域为“2”类危险区域。如果在舯部及艉部装卸站都设置了甲醇货物接口,危险区域可能会占甲板面积的80%以上。这也意味着此域内的电气设备都必须为合格防爆型。平台供应船普遍自动化程度较高,如危险区域过大,成本及施工要求都会大大增加。所以在这类船舶设计初期就应与船东协商澄清,如能满足使用要求则只在艉部的装卸站对甲醇进行装载和卸货,这也可以节省船东日后的维护成本。
3系统设计简介
甲醇被划为“P”类具有污染危害性化学品,蒸汽易燃易爆。但平台供应船运输此类货品数量“有限”,因而不同于化学品船,如完全满足IBCCode-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并不现实。IMOA.673决议-近海供应船散装运输和装卸有限数量有毒有害液体物质指南针对此类船舶对“有限数量”进行了定义:平台供应船载运的有毒有害液体数量不超过800m3和载重量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为1.0)40%的较小值。A.673决议合理的考虑此类平台供应船的设计特点及实际,规定了需要满足IBCCode要求的范围。文章主要通过对相关规范规则的研究,对以下几个与甲醇有关的系统进行简单介绍。
3.1甲醇货物系统
3.1.1设计压力
在决定甲醇系统设计压力时,应考虑该系统中的释放阀的最高调定压力。对没有释放阀保护或可能与释放阀隔离的管路和管系部件应至少按下述压力的最大值进行设计:
(1)对于可能存在甲醇的管路或部件,取该液体在45℃时的饱和蒸气压力;
(2)相关泵排放释放阀的调定压力;
(3)当相关泵未装排放释放阀时,取该泵出口处的最大总压头。
3.1.2管壁厚甲醇系统管路一般选用不锈钢管,根据系统设计压力计算壁厚,公式可参照IBCCODE第5章,第1节,此处不再赘述。
3.1.3管路间连接方式甲醇货物系统的管路一般采用对焊连接,法兰只允许用在管路与泵、阀门、膨胀接头的认可形式连接,并且法兰应为焊颈法兰。DN50以下无晶间腐蚀的管路也可考虑使用套管焊接连接。外径≤25mm的仪表管路及次要管路可以使用螺纹连接。
3.1.4管系试验
管路在组装完毕后,每一管系应经至少为1.5倍设计压力的静水压试验。然而,当管系或部分系统已制成并装配备了所有附件后,静水压力试验可在船上安装前进行。焊接的接头应在船上以1.5倍设计压力进行静水压试验。在船上安装完工后,每一管系都应进行泄漏试验,其试验压力系取决于适用的试验方法。对于甲醇舱内的管路和管端开敞的管路,可按照公认的标准可同意放宽这些要求。
3.1.5管路布置
甲醇货物管路应布置在甲板以上,避免布置在甲板以下甲醇舱外侧与外板之间,除非能保持对破损保护要求的距离。布置时应考虑防止机械破坏,在穿过舱壁时还应能防止其在舱壁处产生过大的应力。需注意以螺栓连接的法兰不应穿过舱壁。为了适当控制甲醇驳运,每个甲醇舱的注入管路和排放管路上应设置一个手动操作的截止阀或截止止回阀;在每个货物软管连接处应设1个截止阀;所有甲醇货物泵应设有遥控关闭装置。
3.2货物透气系统
透气系统的目的是防止甲醇舱内的蒸汽压力过压或欠压。每一个甲醇舱都应设置独立于其它舱室透气的系统,能够避免蒸汽集聚和进入安全处所及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处所。透气管布置时应连接到舱室顶部,出口应允许蒸汽垂直向上喷射而不受阻碍,并应尽可能在所有可正常操作的横倾和纵倾的条件下使货物透气管路能自行排放回液货舱内。IBCCODE将液货舱的透气类型分为开式透气系统和控制式透气系统。开式系统指在正常操作期间,允许货物蒸汽自由进出液货舱而无任何限制,此种方式只能用于无安全危险和无毒危险货物。控制式透气系统由一个主透气系统和一个辅助透气系统构成,当其中一套装置发生故障时能允许完全释放蒸气以防止过压或欠压。主系统是在每个液货舱内设置的压力真空释放阀,以限制舱内的压力或真空。辅助透气系统可由安装在每个液货舱内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安装在货物控制站的监控系统组成,监控系统应设有报警装置,当舱内出现过压或欠压时报警。甲醇舱透气系统需选用控制式透气系统,其设计和操作应能保证在货物操作期间液货舱内所产生的压力或真空不应超过货舱的设计参数。在确定液货舱透气系统的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3.2.1设计的装卸率。
3.2.2装货期间气体逸出:至少应为最大装货速率乘以1.25系数。
3.2.3货物蒸气混合物的密度。
3.2.4透气管、交叉连接阀和配件的压力损失。
3.2.5释放装置的压力/真空调定值,一般取0.14bar/-0.035bar。甲醇系统透气阀通常都选用出口喷射速度≥30m/s认可的高速透气阀。IBCCODE中对此类阀门的位置要求是离开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机器处所的空气进口或开口及点火源的最近水平距离至少为10m,此要求通常都可以满足;高度要求是在露天甲板上的高度不小于3m,如设在升高步桥的4m范围内,则在升高步桥以上的高度应不小于3m。而实际上大部分平台供应船的甲醇高速透气阀都布置在安全岛的顶部,安全岛顶部属于升高步桥,A.673决议也未对该条规则进行修正及解释。由于此处完全不可能实现3m高的透气管的布置安装,所以船级社在审图对此高度都会适当放宽,一般取高于主甲板3m即可。这也反映了针对平台供应船的散装化学品系统规范规则还不完善,随着此类船舶的建造数量的增加,更详细的规范更新势在必行。
3.3甲醇舱检测及测量液货舱的检测主要有三种型式:
3.3.1开式装置
利用液货舱的开口进行测量,可以将测量仪表放置于货物或其蒸气之中。
3.3.2限制式装置
此装置伸入液货舱,使用时允许少量货物蒸气或液体逸入大气。不使用时,这种装置是完全封闭的。其设计应确保在打开这种装置时不致使舱内货物(液体或气雾)发生危险的外溢。
3.3.3闭式装置
此装置伸入液货舱,成为封闭系统的一部分,且能防止舱内货物逸出。例如浮筒式系统电子探测器、磁性探测器和带有防护的观察装置等;也可采用不穿过液货舱壳板而与液货舱无关的间接式装置,如货物称重装置和管式流量计等。甲醇系统应采用上述的限制式装置,常规设计是按规范要求设置两套氧气传感器来测量甲醇货物蒸气的浓度,其中一套为固定式探测系统,安装在舱室顶部或甲醇透气管路上;则另一套可采用便携式探测仪,需要透气管路在甲板上预留测量接口。在装载前后应对甲醇舱的蒸气空间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含氧量不超过2%体积。甲醇舱配置的传感器应能够实时监测舱内的状态,除了氧气传感器,甲醇舱还配备一套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舱内的温度,在甲醇运输或驳运过程中,舱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能输出报警;作为上文介绍的的辅助透气系统,每个甲醇舱还应配备一套压力传感器,当高速透气阀发生故障,舱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输出报警信号。甲醇舱的液位测量一般选用雷达式液位传感器,能够将液位信息显示在驾控台上,并能输出高位报警。如果雷达液位传感器只设置一套,则应安装一个用于应急测量手动测深管来满足规范要求。另外每个甲醇舱还应另配一套独立的高高位报警传感器,用于输出报警或关闭甲醇泵。以上传感器,除压力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可安装在甲醇的透气管路上,剩余的雷达测深仪、温度传感器、高高位报警传感器需安装在甲醇舱顶部。在设计时可参照下列设置保护罩的方式来安装,此种方式可以避免甲醇舱开孔较多影响强度,通过将传感器布置在保护罩内,还可降低其防护等级的要求。
3.4甲板泡沫消防系统
装载甲醇的平台供应船必须配备固定的抗乙醇泡沫系统,该装置应能把泡沫输送到整个甲醇舱甲板区域,并且能把泡沫送到假定甲板已经破裂液货舱。甲板泡沫系统应能简便、迅速地操作,系统的主控制站应设在货物区域外的适当位置,并应邻近起居处所,以便受保护区域万一发生火灾时能易于到达和操作。在泡沫系统订货时,目前常用的是3%AFFF水成膜泡沫,厂家提供的泡沫单元一般包含泡沫炮、泡沫罐、比例混合器,若干泡沫枪以及组成系统的管路、阀件、仪表、控制系统等。泡沫海水供给泵通常由船上的消防泵、压载泵等来兼做。该泵需要流量较大,对压力也有较高要求,所以在设计之初就应通过计算确定好方案。如后期不能与系统匹配,不仅会增加成本,对设备布置也会造成很大麻烦。在选择甲板泡沫系统时,泡沫的供给速率应按下列的最大值选取:
3.4.1按甲醇舱甲板区域的面积
每平方米为2l/min。此处甲板区域面积是指船舶的最大宽度乘以甲醇舱处所范围整个纵向长度。
3.4.2按具有最大水平截面积的单个甲醇舱的水平截面积
每平方米为20l/min。3.4.3按最大的泡沫炮所保护并完全位于该泡沫炮前方的区域面积,每平方米为10l/min,但应不小于1250l/min。泡沫系统应能确保以最大的供给速率持续提供泡沫溶液至少30min。在计算时甲板区域面积根据A.673决议中对货物区域的定义选取,需要覆盖甲醇舱3m范围内的甲板区域。根据经验,泡沫最大供给速率都由以上第3条计算得出,泡沫炮布置的位置越靠近甲醇货物甲板区域,所需覆盖的面积越小,对设备的选型也越有利。因此在设计时泡沫炮都布置在临近起居处所靠近甲醇舱的安全岛上,每舷一只。
4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教师培训;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27-03
1前言
问题提出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的课堂应用率有所提高,我国的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2005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指导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通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由于培训对象为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所以采取网络培训方式。
本研究基于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从平台提供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培训教师了解到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文本形式。由于有些学习者感觉学习形式单一,无法获取所需求的学习资源,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学习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将学习资源用直观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及恰当的声音解说来表现。同时,当前大部分网络学习内容的某个知识点仅以一种学习资源形式呈现出来,学习资源的文本形式提供的学习内容主要照搬课本的内容或文字,单一文本形式难以吸引学习者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体现网络培训中学习资源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促使中小学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学习,那么网络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
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现状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分为两个模块:课程作业、视频课程。课程作业模块是辅导教师通过上传文本形式的教学内容,培训教师自主学习之后,提交自己所完成的作业。视频课件模块主要针对于操作教学内容,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操作技术。该平台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素材的获取、加工与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对平台知识的学习,可以将技术应用于教育之中,促进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技术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分类
网络教师培训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内容,为了促进教师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为了有效增强网络培训效果,笔者提出首先对平台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提高网络培训的效益。
当前很多研究者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美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L.W.安德森把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以及反省性。美国教学设计专家M.D.梅瑞尔将知识分为两个维度: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行为水平维度是: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类型是:事实、概念、过程、原理。笔者通过对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的实践应用,针对平台中的教学内容,将培训平台中教学的内容类型大概分为三类:基本原理、操作过程、理论基础类。
基于成分显示理论的“目标―内容”对应关系梅瑞尔认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的两维分类。在成分显示理论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了“目标―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性能动词由低到高依次为记忆、运用和发现;教学内容类型包含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梅瑞尔的二维模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层次关系简单化,具体了教学目标。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进行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将平台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内容”的设计,如表1所示。由于网络教师培训的教学目标为记忆、运用和发现,教学内容的类型为基本原理、操作过程、理论基础,那么将平台中的学习内容通过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两维分类。
教育技术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分类由于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中的教学内容种类繁多,那么首先笔者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产生三级分类,如图1所示。
第一级分类:年级和科目。将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年级和不同科目分类,如小学语文、初中数学、高中英语等。
第二级分类:将上一级分出来的每一学科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模块分类,如小学语文分为两个模块: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级分类,将上一级分类的每一模块找到相应的教学活动成分,确定教学目标。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应教学活动成分有A3、C2,教学目标是记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并能够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目的。
3教育技术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策略
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主要针对辽宁省各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是各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运用,培训目标是使教师将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增强教学效果。上述将培训平台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那么每一类型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呈现形式表现出来。
网络学习资源分类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开展网络学习活动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培训平台中的学习内容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有些学习者难以从中掌握所需要的学习内容,那么不同学习内容以相应的学习资源呈现出来,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当前很多学者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根据学习资源与网络的关系,将网络学习资源分为在线学习型和非在线学习型两类;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分为五类,即记忆型资源、应用型资源、方法型资源、动作模仿型资源以及态度型资源;根据网络学习资源分为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以及泛化型资源;根据学科将网络学习资源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保健;等等。此外还有些研究者从资源的呈现形式出发,将网络学习资源分成文本型、图形/图像型、音频型、视频型、动画型,如表2所示。本研究以网络学习资源呈现形式为依据,对网络培训平台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
通过上述结论,可知对于平台中大量的学习内容,首先将学习内容进行各年级和各学科的分类;然后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的科目进行教学活动的分类;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媒体,以视频、音频、图形、文本等多媒体元素来展示知识信息,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教育技术培训平台中学习内容呈现方式策略笔者在第二节将平台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接下来从培训平台呈现学习内容的形式方面进行研究。根据每种知识点的具体需要,来分析该知识点应该以何种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平台中的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分为九类,根据具体知识点的目标提出呈现方式的策略,如表3所示。
1)记忆原理其教学目标是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采用图表呈现形式可以清晰表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2)记忆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陈述步骤,采用图形呈现形式可以清晰列出过程的步骤;
3)记忆理论其教学目标是陈述定义,采用文本呈现形式可以表示出有关概念的定义;
4)运用原理其教学目标是把所学原理应用于教学,针对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是指将技术应用于教学,采用动画呈现形式;
5)运用过程其教学目标是演示具体过程,采用视频呈现形式;
6)运用理论其教学目标是区别概念本质与非本质属性,采用图形呈现形式;
7)发现原理其教学目标是发现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采用图形呈现形式;
8)发现过程其教学目标是设计过程,采用视频呈现形式;
9)发现理论其教学目标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采用图形呈现形式。
以平台中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为例,该教学内容由两个模块构成。
一是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该模块包括两个知识点:第一部分知识点是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其教学目标是陈述定义,对应教学活动记忆理论(A3),平台呈现方式采用文本形式;第二部分知识点是区分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其教学目标是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应教学活动发现理论(C3),平台呈现方式采用图表形式。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该模块包括两个知识点:第一部分知识点是教学设计的流程,其教学目标是陈述步骤,对应教学活动记忆过程(A2),平台呈现方式是流程图形式;第二部分是教学设计的制作,其教学目标是演示过程,对应教学活动运用过程(B2),平台呈现方式是讲解演示型视频。
4结束语
本研究以辽宁省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为例,对培训平台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为理论依据,将培训平台中的教学内容以“目标―类型”二维模型分成九类。以网络学习资源从呈现形式角度的分类为理论依据,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学习资源呈现形式呈现在培训平台之中。本研究为培训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建议,培训平台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莹,吴磊磊.基于学习结果理论对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类方法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74-77.
[2]陈时见,王冲.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50-54.
[3]吴砥,赵姝,杨晓露,等.学习资源的分类机制与分类标准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1):56-60.
[4]胡通海,汪颖.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36-39.
[5]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等.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6]梁林梅,李晓华.美国教学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访“第二代教学设计之父”戴维・梅瑞尔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09(8):1-8.
[7]秦丹,魏晓玲.3E教学的探索之路:DavidMerrill学术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5):5-16.
[8]张永忠,王昭君,姜珍珍,等.远程教学中的媒体选择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64-67.
关键词:CAN总线ECNJ1939协议通信平台
引言
随着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上的电子控制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发动机的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ABS)、安全气囊装置、电动门窗装置、主动悬架等。电控系统的增加虽然提高了轿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但随之增加的复杂电路也降低了汽车的可靠性,增加了维修的难度。从布线角度分析,传统的电子气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间少有联系,这样必然造成宠大的布线系统。因此,一种新的概念——汽车上电子控制器局域网络CAN,也就应运而生。为使不同厂家生产的零部件能在同一辆汽车上协调工作,必须制定标准。按照ISO有关标准,CAN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式,因此称为CAN总线。CAN总线被设计作为汽车环境中的微控制器通信,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N之间交换信息,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N之间交换信息,形成汽车电子控制网络。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基本设计规范要求有高的位速率,高抗电磁干扰性,而且能够检测出产生的任何错误。CAN在汽车上的应用,具有很多行业标准或者是国际标准,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11992、ISO11783以及汽车工程协会(SocietyofAutomotiveEngigeers)的SAEJ1939。CAN总线已经作为汽车的一种标准设备列入汽车的整车设计中。
图1
1CAN总线特点及其通信协议
1.1CAN总线简介
CAN通信协议规定了4种不同的帧格式,即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和超载帧。基于以下几条基本规则进行通信协调:总线访问、仲裁、编码/解码、出错标注和超裁标注。CAN遵从OSI模型。按照OSI基准模型只有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哀告层,但应用层尚需用户自己定义。CAN总线作为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如:CAN在汽车中的发动机控制部件、ABS、抗滑系统等应用中的位速率可高达1Mbps。同时,它可以廉价地用于交通运载工具电器系统中,例如电气窗口、灯光聚束、座椅调节等,以替代所需要的硬件连接。其传输介制裁为双绞线,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40m,直接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km/5kbps,挂接设备数最多可达110个。CAN为多主工作方式,通信方式灵活,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满足实时要求。另外,CAN采用短帧结构传输信号,传输时间短,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CAN总线与其它通信协议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报文传送不包含目标地址,它是以全网广播为基础,各接收站根据报文中反映数据性质的标识符过滤报文,其特点是可在线上网下网、即插即用和多站接收;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特别强化了数据安全性,满足控制系统及其它较高数据要求系统的需求。
1.2J1939通信协议
J1939协议是在CAN总线通信协议2.0B(29标识符)之上具体实现了应用层,是SAE为重载卡车和客车制定的通信协议;以CAN2.0B为基础,物理层标准与ISO11898规范兼容并采用符合该规范的CAN控制器及收发器。J1939协议将CAN标识符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优先级(P)、数据页(PGN)、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PDU特定域(PS)和源地址(SA)。J1939/71应用层文档定义了车辆控制的各种参数及命令的PGN。
由此可见,J1939与CAN通信协议的区别在于29位标识符(ID),数据场相同。J1939将CAN的29位标识符(或称辨识别)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定义。通过PDU将CAN标准格式封装为J1939协议格式。PDU信息帧又由优先权P、保留位R、数据页DP、协议数据单元PF、扩展单元PS、源地址SA和数据场DATA七个部分组成,即CAN的29位标识符加上数据。
2总体设计
2.1汽车电控网络结构
汽车内ECU之间的数据传输特征主要差别在于数据传输频率,例如发动机高速运行时,进行的是高频数据传输,每隔几ms就传输1次;而在低速运行时,进行的是低频数据传输,每隔几十ms乃至几百ms才传输1次。然而为了满足实时性要求,就要求汽车内每个控制单元尽可能实现汽车公共数据共享,但又由于每个控制单元对实时性的要求是因为数据的更新速率和控制周期不同而不同的。这就要求其数据交换网是基于优先权竞争的模式,且本身具有较高的通信速率。CAN总线正是为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的。CAN已有国际标准,即高速场合的ISO11898和用于低速场合的ISO11519-3。
通常的汽车网络结构采用多条不同速率的总线分别连接不同类型的节点,并使用网关服务器来实现整车的信息共享和网络管理。若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辆网络委员会标准SAEJ2057,将汽车数据传输网划分为三类。这里可用图1简单说明。其中网关是汽车内部通信的核心,通过它可以实现在CAN总线上信息的共享以及实现汽车内部的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功能;将各个数据总线上的信息反馈到仪表板总成上的显示屏上,驾驶者通过仪表板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各个电控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了。
2.2通信平台硬件设计
在设计中,主控芯片CPU选用51系列的单片机。CAN通信控制器执行完整的CAN协议,完成通信功能,包括信息缓冲和接收滤波,故CAN控制器选用Philips的SJA1000。选用PCA82C250作为CAN总线的收发器,PCA82C250是CAN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在运行环境中具有抗瞬变、抗射频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内部的限流电路具有电路短路时对传送输出级进行保护的功能。传输介质采用屏蔽电费,在测控节点与介质之间加入光耦电路,以提高总线接口的抗干扰能力。图2为通信平台硬件框图,图3为控制器与收发器连接接口。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冗余设计。由于汽车环境恶劣且干扰因素较多,在CAN_H和CAN_L信号线与地线之间分别并联了两个电容,滤去噪声,使信号传输平稳。双屏蔽电费可设两套,在两套介质上同时进行信息传输。接收方只用一个介质,在冗余和非冗余段的连接临界点进行总线切换。
2.3软件设计
简单地说,本通信平台所要实现的功能就是,使各个节点(ECU)通过CAN总线实现相互通信,发送接收命令、信息等,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从而提高各自的控制性能和运行效率。汽车上CAN数据总线的每个节点(ECU)都有自己的地址和名称相对应。ECU地址指出了数据传送的目的地,而其名称则标识了ECN的基本功能。节点连续监视着总线上发出的各种数据。当所收到的数据地址值与自身地址吻合时,该节点就获得令牌。在通信规约中,唯一获得令牌的该节点有权发送数据,以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同时传输数据引起混乱。同时每一个节点都有机会得到令牌,完成数据传输。
本软件设计是基于KeilC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由主模块、中断处理模块及数据通信模块等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主模块完成对硬件初始化、寄存器的配置、SJA1000初始化等;中断处理模块包括数据中断的发送、接收、错误处理及报警处理等;数据通信模块完成数据的请求、发送、接收等。
当一个节点A发送数据请求报文(远程帧),向另外一个节点B请求报文(应答帧)时,节点B接收到请求后,经过判别,而后发送数据(应答帧)。由于数据请求没有数据场,所以相对数据帧长度小很多。经分析验证之后与节点B收到的数据相同,请求数据程序得到验证。
关键词:Moodle平台 中职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信息技术教育是目前中职教育的必修课。学生长期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信息技术教育普遍没有太多的兴趣。很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模仿传统授课方式,教学难以取得很大的进展。
1 Moodle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优势
Moodle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知识点、操作步骤以及对客户的控制等,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分析。这种传统教学方式非常单调,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没有太大的兴趣,也难以掌握教学内容。在操作中,虽然学生都普遍性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一旦遇到苦难就容易出现后退现象。另外,也存在个别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没有依照教师的要求而是在玩游戏。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不少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情况参次不齐。利用Moodle平台,学生能够更加具有主动性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技能。传统教学非常沉闷,利用Moodle平台,教师能够把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技术课,但是同样具有非常强烈的文化内涵。教师利用Moodle能够充分挖掘出所包含的人文气息,丰富学生知识。
2 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Moodle平台下的课程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突破了网络教学的简单演示的约束,更加重视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遵循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协作学习原则、开放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以及积极引导的原则。
在总体的设计中,Moodle平台本身安装比较容易,能够支持多种类型软件系统,学校仅需要提供一般的XP系统就可以使用。网站设计需要选取合适的网站颜色、版面以及字体大小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在用户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用户界面,在课程管理中设计有每周课程呈现版式因讨论模块,能够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学校针对教师的设计需要包括资源模块、选择模块、任务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等。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以多媒体设计基础课为例说明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技术教育。此课程程序设计合成软件为Authorware,在教育界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开发工具,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之一。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学习模块以及讨论区模块。在讨论区模块中同时又分为了学习讨论区以及普通讨论区两部分。在普通讨论区模块中主要的模块包括“你问我答”、休闲小屋、资源共享以及通知模块。学生与教师能够讨论并解答课程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通知模块主要是实现公布新闻以及课程通告,资源共享模块只要使实现有价值资料的共享,减少学生翻阅资料的时间。
教师在上课前,先向学习讨论区上传一直做好的课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接着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述课件的主要内容。此设计课件分为片头、片尾以及主体三部分。片头部分主要模式是显示、擦除以及等待等图标。主体部分就需要包括各种知识点的设计。片尾部分则是退出对象,显示、声音以及交互等通过二级流程线完成字幕效果。其他二线流程全部由显示、计算等图标组成。此课件设计简单、层次清晰,通过演示,学生能够非常轻易地设计值自己的产品,并根据自身进行下一阶段或者上一阶段的学习与复习。除了以上几个模块的设计之外,还需要设计测试模块,便于不同的测试试验,并支持多次测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Moodle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优势,重点研究基于Moodle平台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Moodle平台本身开设网络课程技术门槛低,使用方便,便于研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引入到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ofNetwork-basedThesisManagementPlatform
GEFang-zhen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HuaibeiCoalIndustryTeachers'College,Huaibei235000,China)
Abstract:Undergraduatethesisisthecomprehensiveinspectionofthestudents'abilitytoanalyzeissuesandsolveproblemsbyusingtheirbasicknowledge,basictheories,isalsothecomprehensiveexaminationonthequalityoffour-yearundergraduateteaching.Therefore,thesis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theteachingprocess.Accordingtotheprocessofundergraduatethesismanagement,weproposearchitectureofthesismanagementplatformbasedontheInternetandtheGSMnetworkenvironment.Thepracticehasprovedthatthedesignconceptisfeasible.
Keywords:undergraduatethesis;managementplatform;B/Sstructure;informationresourcesdatabase;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4]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上一篇:校本课程优秀案例(收集5篇)
下一篇:平台经济税收征管(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