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综述(收集5篇)

时间:2024-09-24

社区卫生服务综述篇1

【关键词】新型城区卫生服现状数据收集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rentsituationofhealthserviceinnewtypecitypropersoastoprovideinformationforthegovernmentinmakingrelatedpolicies.MethodsAselfdesignedquestionairewasappliedtosurvey1865peopleresidinginChengyangdistrict.Theitemstobeansweredwerethattheirdemandandproposalconcerninghealthservice.Threehospitalsofdifferentlevelswereinvestigatedaswellintermsofthecapital,equipment,personnelandservice.ResultsThesurveyshowedthat62.2%oftheresidentsconsideredthattheexistinghealthservicemeetthebasicrequirement,butproblemsofresourcesdistributionandlowutilizationratestillexist;themorbidityofchronicdiseases98.5‰andbiweekdiseases141.0‰werehigh,andthattheratioofhospitalisedtreatmentwaslow.Chronicdiseasesbecameanimportantfactorthatresultedinpoverty;thesatisfactiontowardshealthservicevariedamongdifferenthealthinstitutions,andthattheissueofhighmedicalcostremainedprominent.ConclusionItisessentialtofurtheroptimizehealthresources,insistonplanningasawholeinhealthserviceinbothcitiesandcountrysides,rebuildthethreelevelhealthservicenetwork,andbringintofullplayofgovernmentsinraisingcapitalfortheservice.

[KEYWORDS]newtypecityproper;healthservice;currentsituation;datacollection

新型城区居民是指在新建城区,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居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统称。新型城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通常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1]。近年来,青岛市郊区5市已有39.7万农民被征地,成为城市化居民,外来人口已达130万,并且正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加。如何保障这部分人的健康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应当成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新型城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青岛市新型城区城阳区,根据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情况,选取3个乡镇、9个行政村、620户家庭及区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惜福镇卫生院3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内容

1.2.1供方基本情况主要调查3所医院的资金、设备、人员及服务情况。

1.2.2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居民健康状况,家庭就医意愿,对医院及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1.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包括基金管理、费用等内容。

1.3调查方法

参加调查的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利用自制的问卷到居民家中现场调查,由调查员填写调查表。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65份,有效率为93.3%。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

2.1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共调查居民1865人,男1085人,女780人;年龄0~20岁121人,21~60岁1513人,60岁以上231人。

2.2新型城区居民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2.2.1医疗资源及分布城阳区现有区级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6所(包括区二院和三院,属于乡镇卫生院编制),社区(村)卫生室590个,诊所76个,另有厂保健站16个,校医院10个,社区卫生站4个,门诊部12个。

2.2.2资金及设备城阳区2004年卫生事业费972.5万元。区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741万元,床位总数381张,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50余台(件),设有37个临床科室。第三人民医院固定资产总值1805万元,有万元以上设备60余台件。惜福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总值230万元,大型设备较少。

2.2.3人力配备不同医院的人力配备层次和水平不同,特别是高层次人员的数量和比例有较大差别。3所医院工作人员学历和职称情况见表1。

2.2.4培训情况各级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大都接受过国家和政府的正规培训,其中受教育培训时间在3年以上的,区医院工作人员占96.6%,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占90.0%。

2.2.5业务开展情况3所医院2003~2005年门诊人次、年住院人次、床位使用率见表2。

2.3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利用情况

2.3.1慢性病患病及诊治、住院情况本次调查中慢性病病人184人,慢性病患病率98.5‰,两周患病率141.0‰。两周患病及时治疗者占73.4%,两周患病就诊率为51.9%,因病住院率27.4‰。所住医院类型:区医院30%,乡镇卫生院20%,部队医院18%,区以上医院14%,区以上中医院8%,区中医院6%,其他4%。

2.3.2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居民看病选择私人诊所者占49.0%,村卫生室24.2%,区级以上医院19.5%,乡镇卫生院7.2%。对慢性病是否纳入医保的问题,80%的受访居民认为慢性病门诊费用应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并有74.5%的居民表示愿意为此多交合作医疗费。

2.3.3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城阳区约3.6万人(包括外来人口)拥有一个综合性卫生服务机构,62.2%的居民认为现有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满足基本卫生需求。

2.4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评价

64.6%的居民对就诊医院表示满意。见表3。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医疗58.8%,预防15.6%,卫生保健13.5%。

3讨

本文结果显示,从卫生服务的供给情况看,现有卫生资源在数量上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卫生服务的结构方面,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是城区内卫生力量较强,区医院卫生资源充足,设备和技术水平较高,而农村卫生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偏远农村卫生力量较弱,卫生资源配置呈现出不合理的“倒三角”现象[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因素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体制重城市轻乡村,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向城市倾斜,农村医疗主要靠农民自己解决,而农民收入有限,造成了卫生服务城强乡弱的局面。同时,由于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卫生机构隶属关系不同,企业和学校的医疗机构与社会医疗机构交叉设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卫生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本文结果还表明,现有卫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医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严重流失、短缺,总体学历状况偏低,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人才问题是制约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有必要实行严格的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机制,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加强现职人员的全科医疗培训工作,发挥大医院和医学院校的人才优势,采用“上挂和下派”相结合的机制,尽快提高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2]。

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看,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高,诊治和住院比例低,慢性病成为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慢性病表1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和职称情况卫生机构n学历构成大本及以上大专中专其他职称构成副高及以上中级初级护士无职称城阳区医院表22003~2005年业务量卫生机构2003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床位使用率(χ%)2004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床位使用率表3居民对就诊医院的满意率

患病率和两周患病率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居民潜在的就医需求和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两周就诊和住院比例反映了居民对现有医疗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与全国同类地区相比,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和两周患病率高,就诊和住院率较低[3],居民潜在的医疗需求没有转化为有效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疗费用贵的问题。本次调查中,59.8%的居民认为负担不起慢性病门诊费用。在应该住院而不住院的病人中,因为经济困难的占39.1%。据调查,城乡合计年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农民1年的收入,往往不够支付一次住院的费用。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成了除购买食物、住房之外的第三大经济支出。

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显示如下特点:①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更重视便利性。他们看病求医主要选择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究其原因,77.7%的居民是因为距离近,这提示我们卫生资源配置要把人群分布情况作为重点考虑。②不同群体的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情况有明显差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提示我们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贫困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③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沉重的经济负担,被调查居民把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的意愿强烈。

对就诊医院的评价主要反映了不同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况。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区级及区以上医院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肯定(综合满意率为54.2%),这与大医院有先进设备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是相吻合的;私人诊所也受到居民的好评(综合满意率为30.7%),这是因为正规私人诊所大都设备新、经营灵活,在方便性、收费水平、服务态度、医患关系等方面有很大优势,因此,近年来,私人诊所发展迅速,成为医疗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新型城区卫生服务主体的乡镇卫生院,群众认可度偏低(综合满意率为4.9%)。分析其原因,从供方情况看,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陈旧、简陋,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层次比较低,个别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需方情况看,居民迷信大医院的技术水平,习惯了不管小病大病都到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还没有深入人心[4]。乡镇卫生院既没有大医院的技术,又没有村卫生所的方便、价廉,处于大病不能治、小病又看不着的尴尬境地。

对就诊医院不满意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收费不合理,第二位是医疗费用高,第四位是提供不必要服务,共计62.2%,反映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贵”问题;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态度差,第五位是等候时间过长,第六位是技术水平低,共占34.9%,则主要反映了“看病难”的问题。预防问题也是居民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成分复杂,预防工作尤为重要[5]。要从健康教育入手,搞好新型城区(特别是农村)的环境卫生,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树立防保结合、防治与康复结合的大卫生观念。

综上所述,对新型城区卫生服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调整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城市优质卫生资源下乡,城乡统筹,联动发展;第二,发挥政府在卫生服务筹资中的主导作用,重建“以区级医疗防保机构为指导,以镇级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健康服务站为服务主体”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6],其中关键是乡镇卫生院要转变职能;第三,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筹资力度,坚持大病统筹为主,兼顾慢性病治疗,扩大群众受益面。

参考文献

[1]周巍.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6,9(9):776777.[2]齐晓琳,李士雪,张英洁,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4):2021.

[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13.

[4]田庆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机遇、问题及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3,1(2):8889.

社区卫生服务综述篇2

顾医学”的任务与使命;三是承担重朔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的任务与使命。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居民,包括既病者和健康者,与专科医生只关注来就诊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古老的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需要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的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在防病、治病、养生等人文文化方面,更易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普及和为民众所接受,其作用在中国颇具先天优势,应加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作用

1在承担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是指在关注个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社区人群(含家庭成员)整体的健康。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它面向社区,关注既病者也关注未病者、关注就诊者也关注未就诊者,由于贴切居民,被称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代言人和管理者,因此运用中医理论提高社区居民预防思想,实现预防服务非常有利。

1.1认识健康

即帮助居民认识健康是一种“状态”。

在社区,“没病就是健康”等是百姓普遍的健康观,常常导致他们在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方面的偏歧,缘由于对人往往波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不清,特别是对许多病理基础不明的疾患或功能问题、心理欠衡问题等这些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仍不能定义或称作疾病的状态无法甄别,却与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方面长期不良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居民正确理解“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健康概念,是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思想的重要策略。中医“治未病”、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之“四气调神”、“整体观念”等理论,可帮助社区居民加深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观的理解和认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并自觉承担自我保健的责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这些理论简朴、贴切生活、哲理丰富,易于理解和强化。

1.2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疾病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依据疾病周期进行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是慢病管理,

需提供长期、综合、持续、协调的照顾,其中改善不良生活习性至关重要。中医思想在日常生活习惯中有很好的指导教育意义。王蕊芳等[2]从精神防御、运动防御、饮食防御、卫生防御及药物防御总结概括了民俗文化中的中医预防思想,五大防御思想归纳出生活常见良好和不良的风俗习惯,并援引了诸如“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怒则气上……思则气结”、“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等中医经文,颇具说服力;梁承志[3]引用了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对“治未病”包含未病预防和已病防变进行了说明,尤其对心血管疾病不同发展阶段,从微观药理到临床实践结论,充分阐述了中医药毒副作用少,便于长期运用的优势地位;赵贵军等[4]阐明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等,均论述了中医对“无病防病”、“有病早查防变”和“限制残障、减少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的现代三级预防措施的作用。

2在承担发展“照顾医学”的任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照顾医学”[5]源于对“医学目的”的讨论,通过“审查医学目的”,敦促从对“治愈

和高科技”医学的优先选择转移到重点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的“照顾医学”上来,提出“预防疾病损伤,促进维持健康、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治疗照顾患病与无法治愈者、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为此需要在医院以外的广大社区发展“照顾医学”,用主流医学和替代医学为手段,实现为慢病患者解除痛苦和改善生命质量。在国外,“世界各地很多病人转向选择医学,原因就在于正统医学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2002年为了回应日益高涨的使用选择医学的浪潮,who创立了第一个全球战略规划,分析传统和选择医学治疗,力图推进其成为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部分”[6]。“照顾医学”的提出,说明了当现代医学对治愈无望时,以其他替代(选择)医学的手段加以补充是极为必要的,我国中医学有着几千年临床实践形成的完善理论体系,是社区“照顾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医学手段,针灸、中药、推拿、太极、气功等疗法多样,经济实用,广受欢迎,况且中医乃我国主流医学之一,应在社区卫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3在承担重朔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任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重要部分,由于全科医师是接受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学

的专门训练,在服务模式、重点、对象、内容、主动性、连续性、服务单位、处理问题特点、诊疗手段与目的和医患关系层面上与专科医生有着很大区别。回顾全科医学马鞍式的发展历程;当“治愈和高科技”等弊端使社会的负担过重、民众对医疗的不满、医者疲于应付时,就无不怀念通科“郎中”在民中的和谐互惠时代。要重朔过去郎中下社区的服务形象,而不要冰冷的“高科技”来替代一直以来的温馨言语和肢体触摸的温暖,全科医师任重而道远。中医的诊疗技术是望闻问切,体系的独特性,要求在诊疗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使得医患交流更充分,了解更深入,体念更深刻,因而拉近了医患距离,成为长久以来患者对中医颇具好感的原因之一,这为中医在促进改革、缓解医患矛盾,重树“白衣天使”形象中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国提出发展中医药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要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矛盾,中医药历来以其经济实惠等广受民众的欢迎,为此全科医师应当注重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并加以探索运用。

参考文献

[1]梁万年,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20.

[2]王蕊芳,于恒,曹瑛.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0-21.

[3]梁承志.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43-644.

[4]赵贵军,李品明,韩如刚.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4-15.

社区卫生服务综述篇3

[关键词]三级医院;师资;全科医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7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0-01

全科医疗是指在通科医疗的基础上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层医疗模式,近年来全科医疗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全科医生是全科医疗的执行者,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这就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对多学科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因此师资在全科医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为适应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更好地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很多省、市将三级医院作为培训基地,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本文针对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三级医院师资在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1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

全科医生在中国已出现20多年,却至今不大为国人所知,甚至被人与“赤脚医生”联系在一起。来自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注册的全科医疗科医师数仅有8万余名,仅占医师总数的4.3%。而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占医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以上[2]。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全科医生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负有重要职能,居民80%的健康问题在社区就可得到有效处理。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体制并存,医学毕业生临床特别是基层服务能力不高,难以取得民众信任,民众普遍小病大看,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和大医院规模迅速扩张,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和农村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

2师资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作用

2.1提高教学能力是全科医生培养中的重要职能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至少未来10年内,三级综合医院是有必要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它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教学。“像英国、美国以及台湾地区,医学生毕业后都要继续学习全科医学知识。设立全科医学科就是为了招收优秀的医学生,并负责提供3年的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学不等于各个专科医学理论和技术的简单叠加,全科医学是针对‘人’进行整体服务所需要的知识的整合”。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全科医学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并没有全科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础,主要是从临床、预防或护理专业转岗而来,缺乏知识体系、实践经验。全科医学的师资包括理论师资和社区教学师资,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这也造成理论和实际的严重脱离。有些医学院校虽然有全科医学的师资,但由于来自于不同的附属医院,且主要是从事临床专科医疗,因此,没有精力关注本科生的全科医学理论教学[3]。社区教学师资虽然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经验,但是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在培养全科医生时,要充分发挥三级综合医院的作用。

2.2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纽带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完成双向转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使得一些学科间相互不了解,尤其是大医院学科分类很细,甚至建立了很多亚专科。只有参与转诊的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相互了解,才有利于将患者转诊到最适合的医生手中。因此,在现阶段,综合医院设立的全科医学科是医院专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连接的纽带,是实现双向转诊的平台,更是合格全科医生的“孵化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是每家综合医院都可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它面临人员、资金及所处区域属地管理问题,但是三级综合医院可以借助全科医生培养、双向转诊等方式去帮扶基层[4]。可见,三级综合医院中对全科医生有主要培养作用的师资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加强三级医院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综合医院并没有将全科医学科作为发展重点,普遍的原因是综合医院里很少有人全心全意做全科医学,兼职多,全职少,但是三级医院不乏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的医师,只是他们对全科医学真正了解的却不多。因此,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生必须要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培养的重点应在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整体化方法的训练和强化上,形成全科医学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方法[5]。可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或心得交流、培训或进修等形式,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在全院范围举办专题讲座或召开经验交流会,让更多医师了解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掌握全科医生临床培养目标和带教要求,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带教水平。全科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需要理论,但更需要持久性的实践,应鼓励教师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活动等,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水平。更长远的目标是将全科医学预防为主的理念贯彻到临床带教中。即使将来接受过培训的全科医生有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应定期回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完成研修和继续教育。由担负全科医学教育的学科带头人任全科医学科或全科教研室主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培养全科医生,在科研投入和职称晋升及收入待遇方面加快改革,才能使三级医院的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信.社区卫生服务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71.

[2]肖纯怡,程晓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6(8):642-644.

[3]蓝绍颖.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J].交通高教研究,2003,(6):35-361.

社区卫生服务综述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问题提出

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推进医改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面,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的费用负担,国家财政将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存在很大难度。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体制存在问题,如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划分不明确,既存在提供服务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又会使各机构相互推卸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职责;其次,卫生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给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较大难度;第三,国内外绩效评估的成熟研究多见于企业管理或项目管理,卫生系统的特殊性使得我们难以直接照搬或应用。

二、文献综述

梁万年和郭靖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评估体系,重点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技术水平;周俊安在对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估中引入了对服务过程的评价,其评估体系增加了公平性评估指标,内容更加完善;任晓晖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区别于普通医院,因此评价指标在体现一般特点的同时,还应体现社区卫生服务自身的特征;汪云建立的适用于评价区级层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指标体系加入了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关系的指标,如尊严、保密性和交流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研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逐渐由单一侧重经济效益的评估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评估方向发展。第二,逐渐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评估从对一般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中分离出来,开始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本文继续以上研究思路,并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确立以下研究重点。

首先,本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并适当加大社会效益评估的比重,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共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中,经济效益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虑,即一定的资金投入所起到的健康促进效果,社会效益则主要从服务的过程质量方面进行衡量。

其次,我们着重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照搬对普通医院评估的思路。在评估服务内容方面,社区服务主要提供有关预防、保健以及健康管理等最基本卫生服务;在服务提供的过程方面,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面向的群体是社区居民,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所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时性的要求较高;在医技服务水平方面,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以社区防疫保健为主的特点,并不需要高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先进治疗水平,但需要良好的服务,所以应侧重于评估其服务态度而不是科研成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既往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大多采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的初选,本文在既往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筛选出适合于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标,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

2、实地调研

评估指标的最终确立采用实地验证的方法。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四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研,考察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指标设置的实际操作性,对不合理的指标进行调整,确立最终的评估指标体系。

3、数据处理

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从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所选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四、数据与评估结果

1、指标体系

本研究共确立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指标及指标权重见表1。

2、标准设置

(1)指标分值标准。8个一级指标定为100分,根据所设权重计算,其中效率中的分配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分别为25分、50分和25分;可及性中的距离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均定为50分;反应性中的尊重、自主性和保密均为17.5分,沟通为15分,就医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为10分,选择医护人员为12.5分;再依次按照权重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分数。

(2)评价标准。实际一级指标得分为80―100分评为优,60―80分良,40―60分中,20―40分差和0―20分劣,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为(90,70,50,30,10)。

3、描述性统计分析

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的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见表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分情况见表3,各指标的得分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就天津市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而言,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开区和和平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好于红桥区和塘沽区;就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中的可及性、反应性和及时性指标得分较低。

4、Fuzzy综合评价

(1)将评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即计算出5个等级构成比。

(2)一级评估指标集合U=(有效性、效率、连续性、可及性、反应性、安全性、可接受性、及时性),评价等级集合V=(优、良、中、差、劣),建立U?鄢V的总评价矩阵R。

(3)将一级指标权重的模糊集A(0.1,0.1,0.1,0.1,0.4,0.05,

0.05,0.1)与总评价矩阵R进行乘法运算得出模糊评价集B。B=AR=(0.4125,0.4375,0.15,0,0)。

(4)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K(90,70,50,30,10),以模糊评价集B为行向量,以评分集K为列向量,两者相乘得总分值C,C=B?鄢K=75.25。

(5)通过以上评分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总体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分数为75.25分,水平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依据公共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天津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天津市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良好;第二,评估指标中可及性、反应性与及时性指标水平较低,经济效益水平远高于社会效益,说明当前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对社会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这和以往的评估体系对于社会效益关注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经济水平较高的南开区和和平区的社会卫生服务水平高于红桥区与塘沽区,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对于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评估,我们建议当前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对待患者的态度、关注度以及改善就医环境,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贡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2]刘雯微:浅议构建和谐的卫生服务组织机构公共关系[J].当代经理人,2006(21).

[3]尤川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现状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5).

[4]蔡志明: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医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2004(7).

[5]梁万年: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

[6]郭清: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11).

[7]周俊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5(5).

社区卫生服务综述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层卫生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调整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国内外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特点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提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也成为国外老年医疗服务的主流途径。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然而,当前我国针对老年人群的社区卫生服务在技术能力、服务功能、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能力建设、功能拓展、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系统改进。

一、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1、老年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其中

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加速趋势,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特别是慢性病需求也随之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平均两周就诊率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平均年住院率4.36%高的多。我国卫生资源有限,少数高等级医院显然无法满足数量巨大的慢性病和康复需求,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其便利性和覆盖的广泛性,具备应对需求的潜力。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适合老年群体健康需求

由于老年人在活动能力和身形状态方面的特殊性,使其有着有特殊的疾病、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殊的医疗护理方法。这些情况对医疗保健服务性质、种类、质量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这不仅需要先进卫生设备,更需要专业的、技术更先进的人力资源。目前,庞大的老年人口和老年病人使得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门诊量压力,医生的平均诊疗时间一再压缩,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可及性和覆盖面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使得针对老年人的持续和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成为可能。

二、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紧迫性

1、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空间上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大;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未富先老,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有效的老年服务体系。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2、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无法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存在人才短缺、结构失衡和服务能力相对不高等问题,专业化的老年护理人员更是不足。尽管新医改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质资源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人才和服务能力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而且,财政投入通常以项目形式为主,其增长机制不稳定,难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力资源持续短缺。

3、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在管理上也受到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影响,协调管理成本加大

尽管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由卫生部门主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但现实中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是一个综合性工作,还涉及民政、工商、物价、劳动等众多的部门。在投入、价格、服务监管等方面出现相关推诿等问题,不利于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上,客观上也使协调管理成本加大。

三、完善社区老年群体卫生服务的思路与建议

完善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工作需要从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服务过程、监管等多方面同时入手,以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价格和服务便利性方面的优势,继续引导老年社区居民一般诊疗下沉

加大医保政策倾斜力度,从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拉开与公立医院的差距,给予社区就诊更大的优惠。在药品使用方面尽可能增加常见病、慢性病药物,扩大基本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更多用药需求。同时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分布和规模,在布局、床位、人力资源和设备配备等方面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卫生需求,以最大的体现公平性。

2、重视就医过程因素,使老年居民“享受"看病过程

由于老年人就医频繁、看病花费高、自我照顾能力弱,因此服务需突出服务便捷、人性化以及相对廉价的诊疗与药品费用。同时,由于老年人在价格和自我尊重方面较其他人群更为敏感,因此对于老年人疾病的诊疗,医疗机构应顾虑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又舒适的服务,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

3、拓展健康保健功能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方面,而是体现为医疗、生活、精神的综合性需求,这也符合当前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外,还应积极开展基本预防控制、健康知识宣传、精神卫生等多方面的服务,并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内其他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开展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服务与活动。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建设是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得以提升的根本条件。对于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人员短缺的现象,应从技术能力、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服务能力。从国家层面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并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同时,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特点,在服务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思路,使得社区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调适和其他方面的照护,使其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老年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孙一.浅析人口老龄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2]黄燕,王倩,李昌琪.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4).

[3]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06).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