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收集5篇)

时间:2024-10-07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

学校占地面积__公顷,建筑面积__平方米。校园改造后,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现拥有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保管室、陶艺室、档案室、美术陈列室、多功能教室等各一个。

自特色学校挂牌以来,学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始终将美育特色教育内涵的再拓展与再延伸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学校以清华英语“一条龙”教学实验和低年级英语说唱教学为切入点,将学科教学与美育特色资源进行整合。近年来,学校着重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为发展平台来整合学校有效课程的“资源库”、彰显校本课程的“软实力”、延展课程涵养的“文化场”,藉此以拓展特色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教育的品味。

1、特色教育的精神内涵:至善至美

2、特色教育的办学目标:培养艺术特长,实施愉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3、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怡情。

4、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全员美育、全程美育;以课程文化建构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5、特色教育的办学思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内涵,拓展途径,以教育科研引领特色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品位。

6、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合格+特长”: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全面发展。

7、特色教育的发展模式:(1)拓展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校本课程;(2)构建“美育大课堂”(以学科教学与美育资源的整合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主体)。

自19__年起至今,我校美育特色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迈出了三大步:

1、创建阶段(19__—19__年):自19__年起我校开展了以“培养美术特长”为突破口的“优化整体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19__年市教育局组织专家领导对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授予我校市两星级“美育特色学校”称号。从而确立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怡情”的特色办学思想和“培养艺术特长,实施愉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目标。

2、发展阶段(19__—20__年):尤其是在20__年后,在区教育局“一校一品”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延伸拓展了美育特色教育的空间和内涵。我校把中国传统艺术——剪纸和陶艺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剪纸、陶艺校本教材,并纳入课堂教学;同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陶艺竞赛和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我校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发展模式,在20__年市教育局组织的特色学校验收评估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顺利通过验收。

3、提升阶段(20__年至现在):20__年和20__年,我校在编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定位了我校美育特色教育发展的发展目标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内涵,拓展途径,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争创省级美育特色学校。明确了美育特色教育的发展策略为:以课题研究引领美育教育内涵的延伸与拓展。在省陶研课题研究已取得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我校在研的两个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与美育资源的整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和一个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为突破口,做到美育教师人人有课题,事事能研究,在全校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从而在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实施途径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给与美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回顾我们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创建阶段,我们的口号是:“以特色求发展以美育塑新人”,是在一片朦胧中探寻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发展阶段,我们的口号是:“特色引领,深化内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理性地看到特色学校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流行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发展的目标和潜力;提升阶段,我们的口号是:“以课程文化建构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我们认识到,只有把课程文化这个载体做强做实,特色教育才有“本”可依。

总结三个阶段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的工作或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

由于各校的内外部环境、各种教学设施(含师资、设备)、学生构成(本地、外来儿童)等方面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有适合本校优势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资源。

为此,我们结合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了《健康路小学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和《美育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对学校的课程开发作了初步的设想,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美育为先,人文见长,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经过反复论证,学校决定抓住陶艺、书画、剪纸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特色教育的主渠道。在普及方面,学校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编写的校本教材——《陶艺》作为课程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至目前为止,我校已完成1-6年级陶艺、剪纸课的普及工作,低年级每周各有一课时的陶艺、剪纸课,中、高年级均能保证每周两课时。真正形成了我校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校还在各班培养了剪纸、陶艺、书画骨干,带动各班开展活动,定期举行全校剪纸、陶艺、书画比赛;在提高方面,学校组织了兴趣小组,请专职教师辅导。首先,以美育渗透为手段,构建和谐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整合美育资源。

这方面我们主要以正在做的几个课题的研究为切入点:

我校是马鞍山市首批清华英语“一条龙”实验学校之一,自2003年以来,分别以三个省级课题:《清华大学“大、中、小一条龙”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研究》、《马鞍山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小学英语低年级说唱课实验研究》为平台,一直坚持对低年级英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几年的低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因此我们选取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歌谣作为校本研究重点进行了低年级英语说唱课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我们分别从低年级说唱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说唱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说唱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说唱课与清华一条龙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整合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在三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低年级英语说唱课”,制作并使用了三本一套的校本教材—《说唱集》,在说唱课教学中探索并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说唱课教学模式。

为推广、拓展省陶研课题和美育校本教材的研究成果,我校申报了另一项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美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于20__年1月开题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各年级段的不同学情,对三个学年段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以贴画写话为主要形式。教师对写话的内容并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是写清楚图画的内容即可。随后,发展为孩子自己为写话配图,这更加体现我校的美育特色教育。低年级学生对美有了初步的概念,能够做出普通的陶艺作品,画出自己想画的画,并且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他们还能用一些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作品制作的过程,以及一些感受。

中年级以剪报写话为主要形式。采用周记的方式,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每个月教师规定主题或自定主题制作一张手抄小报。这是对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高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日益加强,这一学年段的综合性学习以了解国家大事与国际形势为主。采用小小新闻发言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理解的能力。每月一张小报的形式继续保留,主题为要是自定,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空间。

该项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美育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

其次,以美育资源为依托,营造校园“美术园”,提升环境育人的功能。

在学校教育中,特色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能共同铸造出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情境化的“美术园”,把特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美育资源,结合美育特色,重点加强了“美育大课堂”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实施“画廊”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整化、美化、人文化处理,精心设计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赋予学校的每个细节都有育人功能。在校园走廊和班级设立了“美文、美字、美画欣赏栏",学生的绘画、剪纸获奖作品被制成精致的画框悬挂在教学楼的每层走廊和楼梯间;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活动地点都有学生亲手绘制的校园文明警句,既有警示效果,又充满美感。

二是举办每学期一次的“班级文化”评选活动:我们以“小画廊”、艺术园地、班级艺术角为美育文化宣传阵地,发动师生,对班级文化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定期开展交流、评比活动,在“人人有作品、班班有创意”同时,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

同时,利用学生课间时间,在校园广播网中播放学校自己制作的《艺术星空》内容。近年来,学校还举办了多项大型参与性的艺术活动和师生美术、书法作品展,陶艺、剪纸作品展等。欣赏音乐、参观画展逐渐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1、特色教育的发展还没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原因之一是缺少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深入的科研指导,使特色教育活动总是局限于经验水平上。鉴于此,我们将加强教科研的整体规划和行动实施的力度,加深对特色教育的深刻理解,坚定发展特色教育的决心,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分解特色教育的要素,探寻各方面的规律,发现新的生长点,加深、拓宽特色教育的发展。

2、校本教材体系的开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组织专、兼职美育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培训,重点解决在已完成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完善剪纸校本教材,编制美育校本教材的体系框架。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2

本刊讯(记者邓园生)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改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江西省于2008年底分三批组织全省549所高中学校校长进行了集中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王占铭强调,课改有实效,校长要先行。参训校长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校本教研,科学推进新课程实验。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做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

据悉,这次培训先后聘请了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湖南师范大学石鸥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主题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培训期间,培训班还组织了参训校长分别赴广东、海南、江苏等新课程实验区样本校学习考察。

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丰城市教育局党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选准“做科学发展标兵,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集中破解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五大难题:一是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下大力气解决城乡之问、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不平衡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二是破解师资队伍素质不强的难题,建立起能出能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执教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破解学校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管理要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四是破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坚持配、管、用并重,以用为目的,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利用率的最大化:五是破解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科学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引导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饶水仔胡剑辉)

特色育人成效显著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陶瓷文化、陶瓷艺术为特色,坚持服务于青少年和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陶瓷艺术培训、作品展示、陶艺研讨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省内外乃至国外青少年的欢迎。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国内外中小学生、幼儿22万人次。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系2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的实训、实践基地,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开放,建有陶艺制作、学习培训、活动展示等几大中心区域,被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之一。(谢文彦)

江西省教研室专题调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最近,江西省教研室将高中学科教研员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分别到南昌、新余、上饶、吉安、赣州、景德镇等设区市,以听课、交流、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陶瓷专业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陆小荣(1963-),男,江苏靖江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系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江苏宜兴2142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式教材建设的研究实践”(项目编号:ZCZ34)和2013年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特色教材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572013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88-01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以来开展专业改革,通过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兄弟学校的互相协作,编写出版了高职陶瓷专业项目式系列教材。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结合高职陶瓷专业教材现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项目设计方案,编写了工学结合的项目式系列教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1.课程体系混乱。我国开设高职陶瓷专业的学校较少,专业教材建设相对落后。所用教材仍然为中专教材或本科教材,仅仅是老师在使用过程中作一定的删减或增补。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偏离,难以满足高职教学要求。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热工过程、机械设备等内容相对孤立、同时又有较大篇幅的内容出现重复,课程体系结构混乱不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陈旧。陶瓷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生产工艺值得继承与发展。但陶瓷行业能耗高、污染高,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逐渐被淘汰。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当前的高职专业教材中却很少有体现。

3.缺乏实践教材。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学时一般占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但实践性的教材却很缺乏,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理论教材相比,开发实践教材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投入和更具针对性的内容,开发实践教材有很大的难度。现行教材大多由教师编写而成,没有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企业员工参与,导致教材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缺乏工学结合特色。

4.教学资源奇缺。高职教育中,纸质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试题库与考试系统等资源形态,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高职陶瓷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从其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仅仅是将教材内容草草地按各章节整理成教学用的PPT,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教学资源开发薄弱,立体化程度不够。

二、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路径

1.认清高职教育特点,转变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组织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展开,专业基础课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从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实训条件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2.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3.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打破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传统,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实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析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材。没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的教材,企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无法搬进课堂,所以学校要加强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课程建设的岗位性、实用性,实训环节的开放性、综合性。

三、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措施

1.构建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过去高职陶瓷专业主要有陶瓷工艺、陶瓷热工、陶瓷机械三门核心课程。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中的生产岗位分配情况,将核心课程调整为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陶瓷生产检测技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属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后既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又能在工作中解决基础技术问题。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过程中,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主,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习实训教材也是高职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陶瓷专业的实践课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集中进行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另一类是与理论课对应的实习实训,学习理论课的同时,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实训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

2.聘请企业专家,编写理实一体教材。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所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十分重要。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编写大纲,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主笔编写,教材建设的每一步都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提高了教材编写质量。教材编写注重实用性,教材内容少而精,循序渐进;注重先进性,对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体现现代职教理念。

3.实行双证融通,对接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双证书”制度,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我们在进行陶瓷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核心课程均对应有职业资格。如“陶瓷原料分析技术课”对应“化学分析工”,“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课”对应“陶瓷原料制备工”等。建立了课程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一体化的教材。

4.重视资源建设,开发立体教学资源。教材开发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建设的立体化水平。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素材,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立体化,注重教材的文、音、像统一的配套建设。我们开发了陶瓷窑炉仿真系统,陶瓷计算软件系统;建立了陶瓷原料资源库、陶瓷产品资源库、陶瓷缺陷分析资源库;通过网站、题库、课件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曹志平.创建高职特色教材,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顿新兴,王凯,陈红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3).

[3]苏德利,任大鹏,宋殿文.土建类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化

[作者简介]张玲潇(198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学;杜(197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河北唐山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Y1129-1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6-02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模式大同化格局而提出来的,是对保护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保持教育特性的应对措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保持自身的个性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艺术院校来说,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是突出办学特色乃至塑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对唐山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

一、唐山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

唐山高校中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三所,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和唐山学院。这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唐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唐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装饰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其具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下:从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共有课程为:字体与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与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大体相似,主要课程有:CAD软件设计、人体工程学、3DMAX、家具设计、室内陈设、景观设计、装修材料及构造、建筑制图等。除此之外,只有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陶瓷艺术设计方向,其主干课程有:泥塑、陶瓷工艺、陶瓷造型制图、陶瓷造型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艺制作基础、陶瓷壁饰、陶瓷雕塑、陶艺创作、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造型设计等。

通过调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在唐山的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些院校都以不同的优势为所在设计学科发展提供了各自的特色资源。唐山的艺术教育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乐观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唐山当地三所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拉不开距离,没有形成自身的培养特点。唐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种类众多,其中泥塑艺术、陶瓷艺术、皮影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唐山本地艺术设计课程中并没有体现唐山的艺术特色和优势,优势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地方艺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因为缺乏特色,所以导致唐山的三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之间较相似,同时也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更没有体现唐山地方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化的必要性

1.准确定位,培养人才,保持专业特色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形式或艺术审美取向的表现,能够体现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专业方向定位,如果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课程设置也就迷失了方向。所谓定位,就是要找到自身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每所学校因其发展背景、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都会对各学科有不同的影响,每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不可避免受其所在学校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体现出地区特色。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地域文化为根,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课程体系,做到“术业有专攻”,打造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争取主动的话语权。

2.培养热衷于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与艺术形式的人才,使本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从微观上讲要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从宏观上对传承民族传统有重要的责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每个地区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情,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具体到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调研、挖掘地方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征进行设计、创作,开设地域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或与其相关的艺术设计等倾向性课程,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力求打造一支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队伍。

通过各地高校对当地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研究应用实践,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丰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在设计中运用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文化借鉴手法,为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5

同志曾书面发表致辞:“特殊艺术,是人类艺术百花园里绽放的一朵新蕾。”让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重要方面。国家对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十分重视,并从法律上给予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提出了“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于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的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与”等指导原则。因此,要推动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必须推动残疾人文化生活融于公共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什么是艺术休闲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一种业余生活。艺术休闲,不仅是一门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还是一幅有效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有着积极作用的良药。

二、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程的重要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艺术休闲课程,是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重形式的主题性休闲娱乐教育活动课程,发掘智障儿童的潜能。我校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后,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障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艺术休闲课堂中,儿童不仅习得了丰富的知识,娱乐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挖掘了潜能;掌握了能力,有益了身心;还培养了良好的心态与生活素质,让智障儿童在艺术的课堂中学习感受科学、文明、道德、休闲,有益于儿童自身的健康,培养性情、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三、培智学校如何开展好艺术休闲课堂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休闲等同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以致抹杀了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使“艺术休闲”一词完全变味。甚至有人认为智障儿童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学什么艺术,玩什么休闲,开设这样的课程根本没有意义,还浪费了学校资源。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首先,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当今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艺术休闲课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自由方式。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特殊的,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选择性课程必须是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有利于智障儿童全面成长的课程。其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出台肯定有着它可取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功能是挖掘孩子潜能,而不是任其发展。我们必须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新兴的,学生易接受和学习的教育方式引进课堂,艺术休闲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将艺术课程和休闲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将课堂开放、自由,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第三,富于娱乐性的休闲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有长期的作用。我们根据不同内容的艺术休闲活动,进行活动设计,根据儿童的喜好和特长有意地进行教学安排学习,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意识地进行自由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学校艺术休闲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激发智障儿童潜能、康复儿童身心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深化课堂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艺术休闲课堂主要开设有舞蹈、音乐、折纸、朗诵、书画、折餐巾、陶艺、棋类、纸牌、自理、语言治疗、音乐治疗、运动、康复等十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安排有一或两位老师负责教学,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课程进行教学。在组织儿童进行艺术休闲活动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等,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设计。如康复课堂中的内容有丝网花制作、软陶制作、十字绣、缝制、织补等。自理课堂中的洗菜、做饭、糕点、蛋糕制作、饼干制作等一系列的特色教学内容,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也让儿童在快乐的动手中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

(三)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每一位负责艺术休闲教学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个人修养,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种休闲、愉快的教学课堂,老师们每月都有一次“艺术休闲开放课堂展示活动”,面向全区、全校的教师展示自己的艺术课堂。我们的老师们不仅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每一位负责艺术休闲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与学习过的。如语言治疗的汪老师,专程到上海的“小小虎幼儿园”进行语言治疗的培训与学习;如折餐巾教学的徐老师,也是专程到四星级酒店里经过一周的专业培训学习;还有陶艺的刘老师,专程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手工、陶艺的专业学习;音乐治疗的吴老师,也是专程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奥尔夫音乐的专业学习。我们的老师专业技能深厚,在艺术休闲的课堂中为儿童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使我们的儿童喜欢这样的课程,真正地在艺术的课堂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营造校园品牌文化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打造“平江培智,幸福特教”的甜美校园文化品牌文化,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因此艺术休闲课堂就成为了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最好的实验田。为更好地营造“甜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学校不仅优化了校园基础设施,改善了艺术教育设备设施,为每一个艺术休闲教室配备了齐全的教学教具,添置和更新了消耗性器材,增加了各种艺术休闲活动的经费等。力争使艺术休闲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支持、鼓励艺术休闲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积极开展各类艺术休闲展示交流活动。当我们走进古色古香的校园大门,一幅和谐美好的校园风景将我们吸引;当我们来到了家政教室,清新、自然、美好的生活物品编织着美好的生活情境;当我们走进音乐治疗教室,乐符和着轻松的音乐将我们深深吸引……美丽的校园环境,甜美的校园文化,都为我们的艺术休闲教室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资源,让我们的智障儿童徜徉于幸福、快乐的教室里学习。同时,校园文化的发展带动着艺术休闲课堂的成长,艺术休闲课堂也成为校园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源泉。

(五)面向社会展示自我

智障儿童在艺术休闲课堂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很多的休闲方式,在艺术休闲的课堂中儿童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认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我们的儿童,认识他们的价值,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个义卖活动,与共建单位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进行互动活动。义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儿童在艺术休闲课堂中亲手制作的软陶作品、陶艺作品、丝网花、布艺、编织品等,通过让儿童自己义卖自己的作品,来体验自身的自我价值感,给智障儿童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

在我们的艺术休闲课堂中儿童还有着更多的精彩,如舞蹈课堂中,我们排练的舞蹈“环保时装秀”节目就荣获了苏州市首届智障儿童时装表演一等奖。我们的江苏兰同学就是通过艺术休闲课堂中的写字教学,在平江区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赢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向外界的多种展示活动,我们的儿童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了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儿童的文化艺术感。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