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收集5篇)
时间:2024-09-23
时间:2024-09-23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护理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患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状况越来越多,这种病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更加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在近几年的社会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H7N9以及H1N1等的出现都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对此,更加需要我们在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多下功夫,笔者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的患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出现发热症状,不能顺畅的进行呼吸,并且全身出现乏力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对此,笔者展开了以下的调研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本院呼吸科2014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2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患者和家属各100例),性别分布上,男性98例,女性102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为17岁,平均年龄为40.3岁。患者住院时间在10天到55天不等,平均14.5天。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发热的有81例;咳嗽的有67例,呼吸急促的有33例;全身乏力的有10例,呕吐腹泻的有25例,重症的有1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相应诊断确诊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措施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这与之前的护理具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患病之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经常是一个人面临痛苦的病症,这种心情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亲人朋友在眼前却不能进行沟通,为患者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内心经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情感。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心理方面的痛苦,往往会令患者难以承受这种突然之间的变化,所以极有可能造成负面情绪迸发,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望以情绪低落的心情下,这种状况对于治疗疾病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些心理状态差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令患者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疾病就需要开展心理治疗。具体来说,在患者入院时就要及时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动态,然后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平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除了心理治疗以外,康复期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康复期期间对患者采取多关怀的对策可以令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期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护理,另一方面是卫生习惯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对上述两项工作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多进行叮嘱。提醒患者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更好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方面,为患者制定搭配合理的菜谱,增加高蛋白食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另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适当的运动。
此外,在临床病情监测及处理方面也应该予以加强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意识、相关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及时和严密的监测,如发现相关的体征和指标异常,则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当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同时密切注视氧气输送装置、流量及检测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因压力过高出现肺气肿或纵隔气肿。
1.2.2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
护理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通过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5项评分内容,它们分别是:(1)护理对治疗的作用;(2)护士护理操作满意度;(3)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4)护士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即对和急性呼吸道传染护理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介绍程度;(5)护理人员用语,即指护理人员的用语是否恰当,有没有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不适合和不满。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0~10分之间打分。护理人员是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其入院的第一周以及治愈时发放调查问卷的,入院第一周和治愈出院时各发放200份,待其完整填写后收回,此次共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护理工作,结果十分明显。在护理第一周,患者的满意度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达到96.4%,与过去的86.5%相比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过去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护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有一定的不满,满意度只有74.2%,但是采取了这种护理该方式后,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满意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达到89.6%。
3、讨论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医疗水平正在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因此在治疗急性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了显著的效果,并且可以得到的有效的预防。但是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呈现出新型化的发展趋势,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在治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这样就能及早的进行救治,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医院中预防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是当前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为了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要重视起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有效预防以及护理,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令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及早出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希科,王文生.医院感染护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97.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收治COPD患者70例,病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55-75岁,我们对70例COPD患者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受到了满意效果。
1.2方法
1.2.1随机进行健康教育随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教内容,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1.2.2书面形式的健康教育发放COPD的健康教育单,介绍疾病的易患因素及预防、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
1.2.3群体式健康教育每周利用半天的时间,将COPD的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健康教育,并利用患者间相互学习、相互介绍经验的机会来巩固教育内容。给每一位患者或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平时面谈宣教,入出院时反复强调,使患者家属充分掌握COPD相关知识的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内容等。
1.2.4随访教育延伸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定期随诊,进行持续、全程教育,使患者能够坚持家庭氧疗,自觉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恢复情况,并给予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1.2.5家属教育对于老年COPD患者,加强家属和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选择经常在老人身边的照顾者,进行重点教育。给每一位患者或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平时面谈宣教,入出院时反复强调,使患者家属充分掌握COPD相关知识的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内容等。提高患者依从性,建立良好饮食、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通过向70例老年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COPD,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COPD的发展。经过1年的随访,70例患者坚持长期呼吸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后,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在COPD缓解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3健康教育的内容
3.1心理指导由于患者病史长,随着病情的发展,自理能力逐渐丧失,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允许患者提问和表达恐惧心理,让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多加关心患者,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缓解焦虑的办法,鼓励患者用乐观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去克服各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好的疗效,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帮助其正确认识该病,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
3.2预防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指导患者:(1)戒烟:戒烟是防治COPD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键;(2)注意避免受凉、过劳等感冒诱因,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3)吸入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有助于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增强纤毛运动的能力,防止气道内分泌物干涸、结痂,对于防治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4)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5)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锻炼,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3加强营养老年COPD患者由于进食减少,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劳,免疫系统功能减退,且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所以COPD患者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和易于产气的食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控制盐的摄入。
3.4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3.4.1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全身放松,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气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度,缓慢深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呼吸7~8次,如此反复训练,每次10~20分钟,每天2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不自觉的呼吸习惯。
3.4.2缩唇呼气训练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距口唇15~20CM处同一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熄灭为宜。缩唇呼气可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
3.5长期氧疗
3.5.1长期氧疗的重要性长期氧疗目前被认为是COPD缓解期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法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使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病情得到缓解[2]。
3.5.2方法一般主张氧流量为1~2L/min,氧浓度为24%~28%,每日吸氧时间大于15h,对患者加强正确的氧疗指导,注意安全用氧,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
3.6保持呼吸道通畅
3.6.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病人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胸部叩击方法:叩击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规律地叩击-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内侧,每一肺叶1一3分钟。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咯痰,并询问病人的感受。
3.7用药指导指导病人家属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勿滥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针对老年人应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更生动形象,易于记忆,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强化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0159-03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
1.2.1.1防控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隔离措施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防护措施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消毒措施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重症护理(1)急性期护理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体位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
2.2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
3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3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病情急且多伴有各种慢性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就诊不及时、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1临床资料
教育对象: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62~83岁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共100例,平均年龄73岁,男性65例,女性35例,存在肺部感染患者60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40例,治愈68例,好转32例。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染,都伴有咳嗽、咳痰,心季气促等临床表现,胸片证实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征象。
2原因分析
2.1老年人呼吸系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由于呼吸道肌张力降低,肺活量减少,氧的利用能力下降,肺组织的修复机能减退,易发生肺部疾患[2]。
2.2呼吸道自净作用下降正常人的呼吸道有完整的防御能力,而老年人的皮肤粘膜及支气管上皮均衰老而结构萎缩,呼吸道纤毛活动减少,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3],使呼吸道对细菌和异物的抵抗清除能力降低。
2.3神经系统反应及敏感性降低老年人由于神经支配中枢系统疾病的影响,反应及敏感性降低,吞咽及咳嗽能力下降。不能有效地排出过多的分泌物而流入肺内而引发肺部感染[4]。部分老年人由于长期患其他慢性病,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下降,易被细菌侵入而致病。
2.4生理机能减退老年人由于全自机能减退,对细菌引起的一系列炎性反应不敏感,如体温的调节,咳嗽反射等不能及时表现出来而掩盖了病情。
2.5心理因素老年人因怕给子女增加负担,自行在家服药治疗,以至不能及时就诊而延误了病情。
3健康教育
3.1评估知识缺乏程度在100例患者中,文化层次各有不同,但我们发现文化层次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在接受教育的能力上有差别,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计划措施,有计划地反复教育,多次示范练习,直到患者掌握并熟练运用。
3.2健康教育内容。
3.2.1积极有效地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引流对于老年患者是很重要的,老年患者常因不能有效地咳嗽或痰液粘稠而无法顺利地排出痰液。因此应指导患者掌握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
3.2.1.1鼓励有效的咳嗽指导并示范,嘱患者半坐卧位,先深吸气后敝住,然后借助用胸腹肌的力量在呼气时咳嗽,使肺底部的分泌物在震荡下产生痰液运动而将痰液咳出。重复数次。
3.2.1.2加强翻身叩背:采取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壁周围及支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脱出,以利于痰液排出,注意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可过猛,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叩背动作要准确,用力适度,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神志等情况。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在翻身前应吸净口鼻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误吸。
3.2.1.3湿化吸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通过湿化痰液可以有效地防止痰液干涸结痂而阻塞气道。方法如下:首先要保证室内的温湿度保持在22~24℃、50%~60%;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可少量多次,并给予静脉补液,增加体内水分,防止气道干燥,痰液粘稠影响排痰而加重肺部感染,氧气的湿化,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无菌蒸留水,及时应用雾化吸入装置,在生理盐水2ml中加入普米克2.5ml+爱喘乐2.5ml或生理盐水2ml加异丙托溴铵500mg或生理盐水蒸气ml加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放入氧驱动雾化器容器内,进行氧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吸入时嘱患者要尽量深吸气,随深而慢的吸气将药液送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起到局部消炎和稀释痰液的作用,注意在吸入时正确,如出现痰量增多要及时协助将痰液排出,以防止发生窒息。雾化器为一次性使用,一人一用。
3.2.2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正确地留取痰标本正确地留痰标本,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嘱患者在晨起时尽量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痰方法如排痰法),吐于痰标本容器内,并教会患者及陪人如何区分痰注与唾液,同时还要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护士要正确保留标本并及时送检。
3.2.3做好口腔护理对于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状态改变或长期卧床或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使口咽部的细菌误入呼吸道而致吸入性肺炎。据报道,未接受口腔护理的老年人与接受口腔护理的老年人比较患吸入肺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以降低老年人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5]。方法应根据病情和生活自理程度,宣传三餐后漱口,口腔护理2次/日,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并观察口鼻腔粘腊有无异常,定期进行口咽部细菌涂片培养,测定口腔PH值等,合理选择漱口水及控制细菌的药物。
3.2.4减少陪护及探视,保证患者充分休息,首先护理人员对家属和探险视人员的心情应给予理解,以取得配合,同时对患者及探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讲明在患者患病期过多的探险视不仅妨碍患者休息,使病房空气污染,增加交叉感受染机会而致患者病情加重,而且还可使探视同时致病,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了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减少病区人员流动,对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房应每日紫外线消毒,谢绝探视,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清洁及安静的休养环境,以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3.2.5营养指导:营养不良可引起呼吸肌无力,咳嗽咳痰能力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反复加重肺部感染。患者在疾病初期常因发热咳嗽等致食欲不振,此时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并向患者讲解进食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掌握营养知识,提高肌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2.6加强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老年人由全身机能的减退,体质较弱,对于寒冷空气的耐受性很差,多患者入院时衣服穿得多,温度较高时患者应不愿意减穿衣服,担心受凉,导致出汗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衣,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衣服量应随室内温度变化适量增减,且衣服太多不宜机体散热,还可因不断地更换衣服而增加受凉机会。更衣时防受凉,应指导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机体体能锻炼,同时增强耐寒能力的锻炼。如增加适量的室外活动等;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如出现咳嗽发热等证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应注意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护理强调人是一个整体,应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对患者能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肺部感受染患者常常由于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加上不同的家庭因素,情感比较复杂多变,容易产生悲观、失落、孤独、思虑、恐惧、急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独特的心理特征,除了给予精心护理外,还要用无微不至的女儿般的关心体贴,用热情温馨的语言来化解老人心中的阴影。同时也应取得老人亲属的支持配合。共同为老人营造和谐的治疗修养氛围。使患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5小结
在对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除对入院介绍和出院指导外更重要的一环是根据疾病人不同阶段所表现出不同需求进行指导,并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治疗护理的全过程,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其中,建立一种指导一合作或参与的护患关系,出院后并进行电话随访指导。通过对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不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5~50
[2]张彩虹,何国平,王秀华,等,慢必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分析[J],华护理杂志,2009,44(5)427~430
[3]刘秋云,赵静,王苑,等,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2009,44(5)435~437
[4]马金凤,赵秋利,刘美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指导[J],2009,44(5)438~440
关键词:尘肺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43-03
尘肺又称肺粉尘沉着症,为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矽尘和石棉等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进行性、弥漫性纤维组织及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多见。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2009年7-12月我们对82例住院尘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2岁。均符合下列条件:(1)已诊断的尘肺患者;(2)本地区煤矿工人,生活和经济水平相当;(3)I一Ⅱ尘肺并伴肺功能轻或中度损伤。根据床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观察组82例,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77例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观察组的82例患者按照健康教育内容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一般为每周2次;每次宣教时间以30~40min为宜,时间太长、内容太多,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健康教育内容要简短、精炼、具体、到位;教育方式以语言介绍及书面健康教育、示范的方式指导为主。宣教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内容为:疾病相关知识、常用药物及副作用、休息及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自我保健的重要性、预防感冒的重要性。出院前一日进行信息问卷调查总结健康教育结果,内容为:是否能有效咳嗽、排痰、是否能掌握提高肺功能的方法、已戒烟或正戒烟、是否能较好的预防感冒及实际住院天数。
1.3
内容
1.3.1人院介绍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人院须知,卫生制度,探视制度及作息时间,物品管理,同病室病友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进入患者角色,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
1.3.2相关疾病知识宣教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提供致病的有关信息、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等信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系统、全面的认识,了解其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认识到尘肺病本身虽然是不可逆转的但却是可防可治的,经过积极治疗特别是自身抵抗力的提高,本病的长期存活率还是很高的。
1.3.3尘肺患者的治疗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调整机体功能,增强自身机体抵抗力。采用高效、低毒、作用持久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的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在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并告知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1.3.4心理护理宣教患者应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具体为:(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创造优美的修养环境,调节患者的心情,增强其对生活的追求;(3)促进病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4)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5)尊重患者的人格,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6)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适当的娱乐和放松是缓冲压力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7)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单位协商,依法解决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维护和增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1.3.5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尘肺患者的症状,使呼吸功能更趋减损。因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及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可采取两种措施:(1)耐寒锻炼。可在入冬前起坚持冷水洗鼻,每天2~3次,每次2~3min;还可用冷水洗脸,在每年5-9月的缓解期进行;自我按摩鼻部、迎香穴、揉风池穴等对预防感冒也很有效。(2)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核酪每周皮下或肌内注射2次,每次2~4ml,在发病季节前用2~3个月,可减少感冒。
1.3.6休息与活动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不做剧烈地运动和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锻炼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过度劳累而引起呼吸困难,以运动后出现轻度呼吸短促,停止运动后10rain呼吸可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为宜。
1.3.7有效咳嗽、排痰的指导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通过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指导患者每2~4h定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爆发性咳嗽,促进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胸部叩击排痰: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方法为五指并拢,自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痰液聚集肺叶。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内侧,每一肺叶叩击1~3min。叩击同时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还可结合引流及雾化吸入排出痰液。
1.3.8自我保健指导要告知患者生活有规律,增加营养,增强体力,预防感冒,戒烟限酒,加强自我保健,提高生命质量。对于尘肺患者来讲,住院前为煤矿工人,这一职业要比一般人群的吸烟率高。而吸烟又会促进尘肺病的发生及病情的持续进展,可见戒烟教育的重要性。要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性,介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含量并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患者了解到戒烟的好处,戒烟后会迅速改善呼吸道症状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能阻止退行性病变的发展,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对于肺功能的提高可以采取缩唇呼气及腹式呼吸锻炼来调动通气的潜力。具体方法:教会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指导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使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死腔通气量比例降低,气体分布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通过腹肌主动的舒张与收缩可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氧耗量,从而提高活动耐力。患者取立位或坐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胸部,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每分钟吸呼7~8次,每次10~20min,每日锻炼2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肺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1.3.9饮食指导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
素的摄入,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及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1.3.10出院指导(1)离开粉尘作业的场所;(2)坚持用药;(3)预防感冒;(4)出现病情加重时及时复诊;(5)与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2结果
2.1健康教育情况调查见表1。
3讨论
3.1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的结果评价应体现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评价重点:应为患者是否受益,注重实效。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督促护士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避免以往随意性强、针对性差、效率性低的缺点,探索新的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转变护理理念。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高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缩短了护患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3.2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
观察组经过全面、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指导,除受到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外,还学到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规律性的生活方式,并加强了自我保健,从而延缓了病情发展,有效控制了合并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次调查显示:在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
上一篇:辣椒的栽培技术要点(收集5篇)
下一篇:医疗卫生应急预案(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