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收集5篇)

时间:2024-09-21

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队伍建设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等,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国际国内的教育形式不断变化,对高校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科学地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定位,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规定,辅导员的职责包括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引导、心理健康辅导三个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及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不断深化。

1、辅导员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辅导员是学生的政治辅导员,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开展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坚持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唯物主义理念,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等展开教育工作。同时,辅导员一般以班级、专业为单位,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发挥本班级、本专业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政治实践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同时,辅导员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灌输给学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策略,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日常管理实践中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辅导员是学习生活的指导者

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在工作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并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就业指导。辅导员在工作中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作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办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辅导员角色定位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对辅导员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才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在新教育环境下,辅导员应当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高校辅导员要培养优良的学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高校的辅导员还要教育学生该如何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个人的未来就业情况。这就要求高校的辅导员要能够及时把握住社会的职业需求信息,关注社会的就业动态。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些就业课程与讲座,在学校内分享一些经验,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一个提早的认识。同时,在学校开展就业信息讲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提升个人水平,为未来的就业做好铺垫。

3、辅导员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疏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意志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大学生容易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困惑,辅导员需要培养学生对压力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勇于承担压力,并学会如何化解压力。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因为内心比较寂寞而倍感压抑、焦虑。而且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品格。

作为心理健康的辅导者,辅导员要做的工作有:(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2)帮助学生正视由家庭方面带来的情感和经济方面的压力,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3)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1、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通过丰富辅导员的素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就要求高校的辅导员必须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提高个人素养。

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通过对基本原理的学习,更好地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辅导员要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学习和了解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开展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辅导员好学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状况。当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

同时,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这就要求辅导员应当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工作中带来的精力消耗,同时又能及时对个人的心态进行调整。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会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教学效果,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2、明确岗位职责,重视辅导员的选任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生活管理的实践者,其担负着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引导、心理健康辅导三个方面。但是,由于部分辅导员对岗位职责的认识不够,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明确岗位职责可以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指导,有方向的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以为辅导员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效果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奖励,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选任辅导员过程中,要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辅导员团队的业务素质,选取一些业务精、年富力强、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参与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并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辅导员管理机制,给予辅导员进修培训的机会,让辅导员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为开展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体制创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角色认识,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专业化发展要求高校的辅导员应当形成一种专业性、全职性的教育团队,通过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团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专业化的辅导团队能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高校的辅导员应当是由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担任。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要求对我国传统的辅导员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要建立系统的辅导员管理机制,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方面内容考核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通过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辅导员团队的创造性,使辅导员团队减负增效,保证和促进辅导员能够履行好个人的职责。

同时,可以建立一些全国性的辅导员协会,以辅导员协会为平台,加强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目前国内的辅导员协会大多都局限于本校或本地区内,缺乏全国性的辅导员协会。建立全国性的辅导员协会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全国性的辅导员协会,可以实现全国范围的教育资源、工作经验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同时,全国性的辅导员团队能够指导其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形成全国性的辅导员协会,可以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和辅导员职业道德标准,从而为辅导员相互合作创造机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制度的改革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在实践中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认真分析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十分重要。同时,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增宝.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2.

[2]曹满.浅析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3]王肃元,马虎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4]刘漫中.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篇2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有其他非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首先,辅导员具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全面的优势,他们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比较清楚,熟悉学生生活、思想、心理、行为等特点。其次,他们有丰富的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善于观察人、理解人。再次,辅导员的年龄、知识背景和经历都与学生比较接近,有利于缩短咨询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所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培训,辅导员就能对于学生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或发展性心理问题有选择地给予部分或全部地解决。

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角色、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兼职心理咨询时往往出现一些需改善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他们的工作取向是以社会利益为取向。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大部分为命令和说教。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内容的限定,辅导员往往从品行和思想意识的角度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的根源。以上这些情况与心理咨询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将这些工作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心理咨询工作中,将对心理咨询的过程造成损害,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调整,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工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笔者归纳出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及从事咨询工作时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与学生在身份地位上保持平等

平等,指咨询双方除了咨询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这层关系外不存在其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高低尊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咨询双方是两个实实在在的平等的人。咨询师的唯一目标是凭着他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人格,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所以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时,从走进咨询室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弃平时工作中“高高在上”的学生管理者角色,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来访者,才能真正地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效解决问题。否则来访者就会感受到压力,不能自由表达,咨询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中心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要求。它与思政教育中以社会利益为导向是不同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助人工作,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来访者的发展障碍,充分挖掘来访者的潜能。所以其必然要以来访者个人的利益为导向。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尤其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妄加指责和批评,而要多理解和关心学生。当发现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校纪校规或道德要求时,辅导员不能本能地马上通报学校或家长,对学生进行惩戒,而应为学生考虑,采取对学生最为有利的处理措施。因为辅导员此时是一名心理咨询人员而非学校的管理者。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一定要掌握好哪些事情要为来访者保密,哪些事情是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辅导员在咨询中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咨询员吐露自己心理问题的细节内容,咨询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注意多倾听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咨询技能。与普通的日常交流不同,心理咨询的倾听需要很强的技巧性。长期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往往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把话说完,辅导员就自认为完全知道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了,马上就开始为学生“指点迷津”。这种“我说你听”的交流习惯在辅导员的咨询中常常出现,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其实,倾听不光是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所以,辅导员在咨询中要将自己“放下来”,多用心倾听学生。在被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来自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往往使他们倍感宽慰,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消融和解决。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问题会认识得更加明确和清晰;有时他们自己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辅导员在咨询中应区别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

心理咨询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咨询师不会直接进入来访者的生活。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发挥潜能、活出自我。使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相区别,使咨询双方不受其他角色冲突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心理咨询取得效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在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方面很有经验,如为毕业学生推荐工作,为生病学生筹集医药费等。有些辅导员在咨询中常依赖这些经验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期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物质帮助可以为学生缓解一时压力,但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以后可能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时,这种物质帮助形式也违背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辅导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实际的帮助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辅导员在咨询中不能以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讲,学生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品德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三是两者相互交叉,品德问题中夹杂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等于品德问题,但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疏导,很有可能会转变为品德问题,品德问题也会转变为心理问题。谈论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目的在于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指导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批评教育的方式纠正其行为。这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式,在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度以及交流态度上都与心理咨询方法迥异。所以辅导员进入心理咨询状态时要努力克服将心理问题品德化或思想意识化的倾向。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态度和原则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成长。

6.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正确对待价值干预的问题

价值是人对于各种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价值观是人们信念系统的核心,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员“价值中立”,既咨询员不对来访者的言行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持无条件的接受态度,咨询员充分尊重、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各种权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善恶是非标准或个人意愿施加于他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由于以往工作角色和咨询经验的限制,容易出现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这两类问题。价值评判指的是辅导员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判断。常对学生某类行为和特质表现出赞同、欣赏或排斥、厌恶等反应,而缺少接纳、理解与尊重。这些态度往往会对来访者和咨询关系造成损害。价值说教指的是辅导员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极力向学生推销、灌输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询中的咨询员是一个“陪伴者”“促进者”。虽然他绝不否定来访者或是为来访者做出决定,只是陪伴来访者去面对人生,通过接纳与聆听真诚地去了解来访者的主观世界,鼓励和促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作探讨,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但他也会提供一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心理的模式给来访者参考。同时咨询员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在咨询过程中他会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用一些公众观点来掩饰自己或欺骗他人。总之,在咨询过程中应避免任何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而是应充分地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并真诚地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使来访者更自由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获得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收益。

二、对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建议

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六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订立职业发展目标,不断精益求精

心理咨询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咨询技巧。所以兼职心理咨询的辅导员需要确立长远发展规划,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帮助。随着咨询经验的不断丰富,辅导员就可以尝试接待一些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实践中让自己不断进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学知识是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门课程的知识: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等。除了这些基础课程外,辅导员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一些心理治疗各流派的专业书籍,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深入阅读这些专业书籍,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将会更为成功。

3.参加心理培训,多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交流

个人的成长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多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如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治疗等。通过定期参加培训,辅导员不仅能获得个人成长、学习新的心理咨询技能,而且能交到很多专业心理咨询朋友。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将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大的保证。

4.在咨询中不能接待自己所管理的学生

辅导员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平时接触很多,这种双重关系对于咨询双方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以上四点都是对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应参考的建议,辅导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

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篇3

在辅导员工作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通过借鉴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与方法,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更能贴和大学生的实际。而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的重要环节――谈心谈话,正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展示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沟通技巧。

1谈心谈话环节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1概念范畴不同

心理咨询是指具备专门心理学知识的从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希望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其目的是要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运用到的是心理学的方法。

谈心谈话在比赛环节中,采取现场抽题,辅导员根据题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由工作人员进行简单配合,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沟通技巧。

1.2求助者身份不同

心理咨询是对心理失常的人进行的一种咨询和帮助,通常都是由求助者主动求助,或者在他人的带领下求助,并且根据主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咨询目标、咨询方案,通常需要多次咨询以达到目标。

而谈心谈话环节中的对象通常为学生,或者是学生家长等,主要分为辅导员主动约谈学生和学生主动求助辅导员,会在题目中有所体现。

1.3时间、方案不同

心理咨询通常会在来访者初次咨询时,根据来访者的问题、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咨询方案,通常每次咨询时间为半个小时,需要进行多次咨询。

而谈心谈话在比赛环节中,要求在六分钟内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反馈、解决,对辅导员的问题归纳能力、临场反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现场把控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2谈心谈话环节与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区别

谈心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教育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方法,通过科学的手段运用到谈心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而在谈心谈话环节中,一般是救火式的谈话,又称为“问题解决”型谈话,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其一,针对学生主动反映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其二,单个学生或学生群体已经出现错误行为或错误思想,辅导员不得不找其谈话,进行说服教育工作。

另外,辅导员的日常谈心工作中,对学生的背景了解都比较全面,也可以通过班干部、宿舍同学、好友的其他关系从侧面了解问题,而在比赛环节中,背景只是在材料中简单描述,因此选手也可利用材料适当设定简单条件,以便谈话顺利进行。

第三,日常谈心工作往往没有时间限制,可根据具体问题决定谈话时间的长短和次数,但是在比赛环节中,选手只有6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展示,在这6分钟内,需要有问题阐明、教育引导、建议方案等,还要做好最后的结束环节。所以在比赛中,更考验辅导员对问题的把握、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引导等各方面的能力。

3心理咨询技能在谈心谈话环节中的应用

3.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取得较好咨询效果的基础。而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给咨询师提出了应重视双方情感沟通与密切配合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即“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重要性对高校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谈心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询中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就要求辅导员在谈话中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接纳、尊重的;同时做到真实可信,并在谈话的过程中做到热情、周到;学会共情,做到积极关注,对学生积极的观点进行及时的鼓励,都可以让学生感到被理解,从而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

而在比赛中,更是要求选手能够尽快与谈话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在良好关系建立的基础上,谈话对象才能够在更加安全、宽松、和谐的氛围内将自己的问题阐述清楚,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选手所提出的建议及问题解决的方案才更能够被接受,产生良好的谈心效果。

3.2心理咨询技巧在谈心环节中的应用

3.2.1参与性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在谈心谈话中,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参与性技术,有助于辅导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分析,从而澄清问题,有利于辅导员发现学生问题的本质。对辅导员工作而言,有指导意义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提问、重复与鼓励、释义、情感反应、具体化等技术。(下转第42页)(上接第37页)

比赛中,在谈心的开始阶段,首先要采用倾听技术,并穿插使用鼓励、情感反应等技术,比如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或者“那你一定感到很难过吧”帮助建立良好的谈心关系;通过提问技术,减少使用“是不是”“能不能”等封闭式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对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可以这样询问“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开心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与思考,使辅导员掌握更多信息,在随后的谈话中可以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

参与性技术的使用,主要能够帮助辅导员与学生快速建立良好的谈心关系,以保证谈心的顺利进行,并能够让谈心对象主动阐述更多自己的困惑、问题、诉求等,这为之后的问题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2影响性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影响性技术主要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干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咨询目标实现。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并迅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辅导员可以通过面质技术、指导技术、情感表达技术和自我开放技术等,进一步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辅导员可以通过面质技术对学生表示同情、理解,又要明确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矛盾,激励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做到更全面了解自己;另外,辅导员可以依据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通过指导技术,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可以说:“我有个建议,你愿意试试看吗”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出决定,自愿做出改变;还可以将个人的情感、经验等于学生进行分享,以个人经历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

另外,在比赛中,因为是现场展示,所以改变了以往咨询室私密的咨询环境,但辅导员可以借鉴咨询室良好环境的营造方式,尽量改善谈话环境,例如将师生座椅位置保持在人际交往1.5米左右的谈话最佳距离,一段音乐,一盒面纸,一杯水即可,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从而达到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效果。

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12-03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服务的中坚力量,正逐渐成为高校确保教学和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为保证环环相扣,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对他们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在分析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现实意义、提出当前岗前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为导向,探索符合新任辅导员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培训模式。

一、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新任辅导员,高校普遍实施“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为高校新任辅导员提供一到两周的岗前培训。这一培训制度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1.有助于帮助新任辅导员进行角色转换

岗前培训是帮助新任辅导员尽快实现现有身份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转换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走上o导员工作岗位,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角色、密集的工作往往会使他们无所适从,迫切希望得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有必要通过岗前培训来帮助他们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辅导员角色的转换。从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岗前培训能使处于职业探求期的新任辅导员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学、教育法、职业道德、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关键时期的人生导师。从职业情感方面来看,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很年轻,刚刚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尚处于适应社会、摸索工作、定位自我的心理调适期,对他们进行引导式归属化的岗前培训,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同感。

2.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为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其特有的知识构架,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优秀的师资是必备要素,即学校要完成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任务,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较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需要发挥教育管理大学生、维护高校稳定的作用,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然而新任辅导员中具备专业背景的比例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未受到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因而对新任辅导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新任辅导员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管理指导大学生的水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匹配。

二、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方面,我国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都致力于为辅导员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培训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培训组班忽略差异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新任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人员,来源范围很复杂,因而在岗前培训组班时,参训学员在性别、年龄层次、毕业学校、专业背景、经验程度、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集中式大班化培训虽然有涉及面广、培训人次多等优势,却很难满足参训学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利于真正有效提升辅导员的知识和能力,暴露出不足之处。

2.培训方式固化单一

现阶段各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采用的岗前培训方式,主要集中于利用辅导员上岗前一段时间进行课堂理论教学。这种培训方式固化单一,在单向的灌输中向新任辅导员传递教育知识,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从学员接受度看,近年高校辅导员的来源主要是硕士研究生,不少辅导员还具有海外学历或海外研修背景,这些“新鲜血液”年轻、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注重自身思考领会的过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单一的课堂讲授法往往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从培训效果看,进行灌输式接受型教育模式能够对参训学员的知识和能力形成短期内的影响,但由于参训学员缺乏自主性,往往处于象征性参与或假性参与中,很难获得持久的培训效果,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3.培训评价流于形式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模式注重辅导员的知识性需求,不注重培训后的评价和激励,整个培训系统缺乏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过程中即时评价环节的缺失,很难实现培训内容的当下反思和即时巩固;二是整个培训的终结性评价环节空洞敷衍、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中,参训学员很难在总结与反馈的过程中抓住提升自我的有效契机,培训成果得不到有效巩固,成员也缺乏积极参与培训的动机。

4.培训跟进无法满足

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通常是在培训和研修基地学习1~2周,在这期间新任辅导员可获得对工作相关理论的一定认识。培训结束后,新任辅导员带着所学理论知识踏上工作岗位,却面临着很多无处求教的问题,如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矛盾时该如何决断,无法套用理论知识的情形又该如何处理等。因此,大多数培训学员非常希望在岗前培训结束后仍能获得一定的指导帮助,特别是与一线优秀高校辅导员的交流的机会,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工作。但实际情况却是岗前培训结束后,辅导员回到各自就职的高校,便与辅导员基地断了联系,培训过后无任何跟进,辅导员们再咨询的强烈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模式创新

高校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是辅导员培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而《能力标准》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是引领辅导员适应岗位需求的导向性标准,可以为解决目前辅导员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权威视角。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可进一步深化对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模式创新的研究。

1.培训组班考虑差异性

为了体现出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发展的差异性,《能力标准》将辅导员分为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他们在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工作要求,培训组班需要有一定调整,特别是在整体的构架与课时的安排上要特别强调尊重差异。因此,根据辅导员在专业背景、经验程度、能力水平和职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类培训,满足不同类型辅导员的现状和需求,应当成为今后辅导员培训的发展方向。培训模式可由集体式大班化向分散式小班化和菜单式个性化转变,参训学员根据自身情况进入不同的培训小班,学习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从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1)小班化。小班化的培训模式即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分成小班,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培训,对各班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流程等方面进行教学分化和细化,整合资源形成最佳的培训构架。例如,分班时可以根据专业背景差异,分为专业班和非专业班,以优化或弥补专业知识储备;也可以根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经历差异,以经验程度为基础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以升华经验或补充案例。

(2)个性化。考虑到即使按小班分化后,培训对象的背景仍有一定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培训模式可以进一步菜单式个性化,即提供职业领域的大量培训课程,将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参训学员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必修课在小班上,选修课在另外的组班上,最后修满一定学分即可。这样的修学方式满足了参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可大大提升培训的实效。

2.培训方式强化主体性

《能力标准》明确要求辅导员拓宽工作视野,积极参与实践。根据《能力标准》,中级辅导员应当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高级辅导员则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此可见,实践教育是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反思,在实践中完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是辅导员个人成长、队伍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最重要的就是把培训主体定位为参训辅导员,根据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应他们的实践型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实践型培训要求学员主动进行实践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理论灌输,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自我,及时内化与总结,构建起自己专属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1)案例探讨。新任辅导员更倾向于接受创新型的培训方式,乐意吸收通过互动教学、尤其是实际案例模拟探讨传达的培训理念。为此,培训基地可将培训内容有效融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分组探讨和主题发言等形式,吸引参训学员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案例探讨可让学员在实际问题中学,通过各类互动让学员向老师学、向同辈学员学,将简单的单向灌输局面转变为培训学员自觉自愿的探索,充分发挥了参训学员的主体性。

(2)技能比赛。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是一种较为特别而又十分有效的培训方式,对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参考职业能力大赛的形式,可在培训过程中设置诸如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模拟班会,乃至“巧记大学生名字的绝活”,和谐班级创建方案设计与演示等比赛环节。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比赛形式新颖、构思精妙、感染力强,横向上贴近大学生工作实际,纵向上接轨各层各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既可检验参训学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又可进一步激活他们的思维,以赛促训,以赛代练,为他们日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良好的垫。

(3)才艺展示。多才多艺、不退缩不怯场是辅导员的重要素质。这样的辅导员可以引领校园高雅文化,获得更多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无形中也会为他们有效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添了分量和筹码。在日常培训之余,培训基地可通过组织文艺晚会、各校联谊、素质拓展等形式,为参训辅导员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对辅导员进行胆量训练、艺能训练,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形象和亲和力。

3.培训评价注重激励性

《能力标准》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为推动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和各高校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构建合理的辅导员岗前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明确目的、评判过程、奖励先进来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提高新任辅导员岗位培训的实效性。

当前,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需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为避免评价流于形式,应适当减少或弱化成果提交中文字总结的比重;另一方面,为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促进激励作用,应增加即时评价环节,并注重终结性评价的激励性。

(1)形成性评价。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对新任辅导员的专业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以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培训教师在每次小组讨论或个人表现之后尽快给予即时反馈,以表扬发言、鼓励思考为主,帮助新任辅导员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在岗前培训中建立信心。

(2)终结性评价。在岗前培训后对新任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方面能否达到合格辅导员的标准作出终结性评价,并配套高校各自的校本激励机制。将岗前培训的评价结果与辅导员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联系起来,评价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有助于直接提升辅导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岗前培训的实效。

4.培训跟进网络化

为了体现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能力标准》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以帮助辅导员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该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进一步定位今后的发展目标,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稳步提升。因此,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需要通过后续跟进,持续激发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将外在要求与内在驱动力有机结合,保证培训效果持续长效。

可建设一个综合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帮助每位新任辅导员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训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跟进新任辅导员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各省优秀辅导员资料库,收集各高校的优秀辅导员个人简历及工作案例入库供辅导员共享。这一平台可以转变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仅仅作为“过路驿站”的形象,将培训和研修基地打造成为温暖的“港湾”,是辅导员长远发展过程中建档造册、成长记录的档案袋,疑难解答、朋辈交流的寻宝地,知识的增长园和能力的助长区。只有建立了岗前培训与后续跟进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阶段性与长效性统一,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四、结束语

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是一项在探索中日趋完善的工作,它虽仅为辅导员终身培训的一个环节,但这初始一环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和能力基础,并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稳定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在职业能力视角下寻找创新型的岗前培训模式,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整体发展的要求。通过培训组班时考虑差异性、培训方式上强化主体性、培训评价中注重激励性、培训跟进时网络化,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实效性,可以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提升,从而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枫瑜.探索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2012(05).

[2]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3]唐仁郭,唐文红.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发展趋势及其实践方略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辅导员助理工作要求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辅导教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70

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良好的就业前景下无须承担过大的竞争压力,但是,如今是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一位毕业生都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理想的工作对就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也高。而我认为,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重点则在于让学生明白就业现状并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的学生才会得到好工作的眷顾,所以,在整个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综合能力乃至竞争力。

辅导教师无法在专业知识上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辅导教师能够从其他方面对学生的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那么,辅导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为护理系同学做好就业指导呢?

1.重视学生就业指导。

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高等职业院校都会安排学生就业工作处的老师为学生上就业指导课。在课上,指导老师会从就业着装,就业心态,就业目标制定,求职信以及简历制作、面试细节等涉及就业的各个方面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就业指导属于全校性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只能从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无法顾及到具体的专业性的指导,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就业指导远远是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的,也是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工作的。所以,针对这样的状况,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的联系系主任或是学院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比如说邀请专业人士具体讲解护理人员就业时应该注意的具体的问题,以及什么样的护理人员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从医院的角度出发结合招聘流程和人才选拨标准为同学阐述求职要领等等一系列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讲座,只有接受了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在将来毕业求职的时候做到尽善尽美,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加强专业学习指导。

一般而言,辅导员不一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的了解,但是,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状况与能力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众所周知,护理工作对学生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其要求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能力都必须熟练掌握,要求他们不仅扎实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病人的护理原则和技术操作还要求他们掌握国家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等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所以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之前必须严格督促学生本专业的学习。目前,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需求激增,而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在中国,这种世界性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为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但是,护理人员走向国际不是谁都可以,其对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其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不是特别的突出,尤其是英语或是其他外语的掌握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在广阔的就业前景下,辅导员必须对学生做好良好的职业规划,对具有不同职业倾向的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业计划。在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并不扎实,可是其对工作要求反而很高,存在着好高骛远的现状,对于这种状况,指导员必须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并在学业上进行严格的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学习习惯。

3.科学指导就业方向。

虽然护理专业就业市场广阔,职位宽裕,但是,在实际中,通过多年的工作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对于工作没有具体的要求,对于工作场所也没有想法,一句话,很多学生乐于随波逐流。可以说,这样的态度对学生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面对这种问题,作为辅导员必须重视起来,可以以开班会或是聊天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对同学存在的问题或是疑惑进行解答或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心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与学生一起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在临毕业,找工作实习的那段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时刻,所以,作为辅导员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择业方向,为其就业做好指导工作。

4.及时更新就业信息。

每一年,职业院校都会邀请很多公司来校园进行招聘,这个时候,作为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来校企业,将与学生专业挂钩的企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去尝试。在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并不敢主动尝试去递简历,怕失败,怕受打击,以至于表现出不屑于去招聘会。对于这样的学生,辅导员必须认真与其谈话,让其认识到招聘的意义,让其正确看待招聘。在学生初期求职的过程中,辅导员也应该及时与学生交流,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所有的同学,帮助大家正确看待招聘。此外,辅导员也应该密切联系实习单位,尽可能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

5.重视就业后的指导。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